[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茶禅相融 一物一心不相离
 
{返回 禅茶文化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81
茶禅相融 一物一心不相离
 
  茶文化,禅文化,融成茶禅文化,是我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
 
  相传神农尝百草,即知茶有解毒药效。史传记载,东晋僧人,已于庐山植茶,敦煌行人,以饮茶苏(将茶与姜、桂、桔、枣等香料一起煮成茶汤)助修。随着华夏文明之发展,演至唐代,而茶文化兴起。制茶法由唐饼茶、宋团茶、明叶茶、至清工夫茶;饮茶法从唐煮茶、宋点茶、明泡茶、而清沏茶。茶由药用而饮用、而艺用、而禅用;由上层社会“雅玩”入俗为民间“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事。
 
  茶渗透于文化生活而产生茶具、茶厂、茶行、茶室、茶馆、茶经、茶书、茶诗、茶画、茶歌以至茶道,不一而足。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定亲,以茶馈礼,以茶贸易,民情风俗,均与茶不可分离。茶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释迦牟尼佛拈花示众,迦叶微笑,遂有以心传心之教外别传,南北朝时由达摩传来中国。传说达摩少林面壁,揭眼皮堕地而成茶树,其事近诞,而其所寓禅茶不离生活之旨,则有甚深意义。嗣后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禅僧以茶当饭,资养清修,以茶飨客,广结善缘,渐修顿悟,明心见性,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禅宗,演至唐代,而禅文化兴起。禅渗透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于语言历史而有禅话、禅史、语录、灯录;于文学艺术而有禅文、禅诗、禅乐、禅画;于建筑工艺而有禅寺、禅塔、禅室、禅具;于学术思想而有禅理、禅学、禅道、禅风。禅是中国佛教的特质之一,禅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茶一禅,两种文化,有同有别,非一非异。一物一心,两种法数,有相无相,不即不离。茶文化与禅文化同兴于唐,其使茶由饮而艺而道,融茶禅一味者,则始自唐代禅僧抚养、禅寺成长之茶圣陆羽。其所著《茶经》,开演一代茶艺新风。佛教禅寺多在高山丛林,得天独厚,云里雾里,极宜茶树生长。农禅并重为佛教优良传统。禅僧务农,大都植树造林,种地栽茶。制茶饮茶,相沿成习。许多名茶,最初皆出于禅僧之手。如佛茶、铁观音,即禅僧所命名。其于茶之种植、采撷、焙制、煎泡、品酌之法,多有创造。中国佛教不仅开创了自身特有的禅文化,而且成熟了中国本有的茶文化,且使茶禅融为一体而成为中国的茶禅文化。茶不仅为助修之资、养生之术,而且成为悟禅之机,显道表法之具。盖水为天下至清之物,茶为水中至清之味,其“本色滋味”,与禅家之淡泊自然、远离执著之“平常心境”相契相符。一啜一饮,甘露润心,一酬一和,心心相印。茶禅文化之潜移默化,其增益于世道人心者多矣。

{返回 禅茶文化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茶思禅味 至纯至简
下一篇:茶性与佛性(谭民政)
 茶与禅修
 饮茶与禅宗(丁以寿)
 禅意人生(觉普法师)
 圣凯法师对“茶禅一味”的理解
 “茶禅一味”考释
 “茶禅一味”的三重境界
 “吃茶去”公案新解(圣轮法师)
 佛本无言 茶已入心
 禅宗与茶道之渊源
 茶与禅(马守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十三章 密宗佛教[栏目:中国佛教传统宗系提要]
 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 第四章 次问真法身寿量并答[栏目:慧远大师作品解读]
 从小就应明白“孝道”[栏目:心律法师]
 学佛赋予生命真正的意义[栏目:传喜法师]
 杨富学[栏目:当代佛教学者]
 一零八、化险为夷[栏目:现代因果实录]
 62 不可误解“即心是佛,即身是佛”的观念[栏目:本性法师]
 改悔孝亲晚年得子[栏目:改过获福感应录]
 禅·生命的微笑 第八章 空与智慧[栏目:郑石岩教授]
 248.提刑郭祥正居士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