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现观总义讲记》思考题
 
{返回 现观庄严论学习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024

《现观总义讲记》思考题

第一课
1.《现观庄严论总义》有何特色?
2.学习本论的目的是什么?
3.三智与菩提心有何关联?请详细说明。
4.请详细阐述“愿菩提心”的修法。

第二课
5.一切种智是从哪两个方面说明的?为什么要这样说?
6.仅以发心等十法,能成立佛陀是遍知吗?
7.什么样的人才堪为《现观》的“具缘者”?你具足吗?若不具足,应怎么办?

第三课
8.发心后若不知护持,会造成怎样的后果?你护持得如何?
9.三智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为什么?请分别从闻思、修行的侧面,分析三智的次第差别。
10.什么是真正的大乘发心?你具备吗?

第四课
11.“三智”如何与《宝性论》中所讲的“三宝”相对应?
12.《现观》中所讲的基智是哪一种?为什么?基智究竟是所舍之法还是所取之法?
13.八种现观如何摄于三智之中?

第五课
14.请结合比喻说明,“证悟自在”和“证悟稳固”分别是怎样的加行?你对这样的修行方法有信心吗?请谈谈你的感想。
15.四种加行之间有怎样的因果关系?其中正等加行达到究竟,有哪几个阶段?请简单阐述。

第六课
16.《现观庄严论》的修行可以归纳为哪两种?请举例说明凡夫应该怎样修持?在修行上,大小乘之间有什么差别?
17.正等加行的真正所修是什么?它们是怎样的加行?分别有哪些不同的讲法?请以“无常”为例,说明你要实际修持。

第七课
18.请解释无行加行、无住加行,并说明二者之差别。
19.请依本论观点,说明闻思般若的必要。
20.请具体说明此论所指出的殊胜修法。

第八课
21.三乘境界如何才能在自相续生起?此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22.令诸佛欢喜之道是什么?
23.对于一百七十三相,凡夫与登地圣者的修行方式有何不同?
24.正等加行、次第加行的修法分别是什么?

第九课
25.解释颂词:“相及彼加行,彼及彼渐次。”并请依此颂说明“六现观”。
26.请说明正等加行与次第加行的异同之处。
27.圣者入定、出定修法的差别是什么?

第十课
28.正等加行与次第加行的修法有何差别?修此两种加行的必要是什么?
29.你认为“初学者要修六度而菩萨才修空性”的说法合理吗?为什么?
30.请说明凡夫及圣者各以修哪种加行为主?不清净七地与三清净地菩萨,分别是如何修持次第加行与正等加行的?

第十一课
31.菩萨真实利益众生的前提条件是什么?为什么必须要具足此前提条件?
32.有人认为:“大乘道的究竟目标是证悟无我的智慧。”有人认为:“大乘道的究竟目标是利益众生。”你如何认为?并请说明理由。

第十二课
33.经论中为什么说“智慧最胜”、“智慧首要”?请结合经论以布施为例,说明凡夫人所修学的六度并非真正的六度。
34.什么才是无缪的道之关联?
35.请引用教证说明,所有功德之本是听闻及听闻的重要性。

第十三课
36.请以论中比喻结合意义的方式说明,相续中有自私自利心的过患及大菩萨相续中有菩提心的利益?并请结合自相续举例说明,你在行持善法时是否杂有自私之毒?
37.请解释“有寂衰损”的含义及其有何过患?
38.凡夫应如何断除自私之毒?
39.为何说“声缘道只不过是大乘之阶梯”?既然是大乘之阶梯,是否大乘行人应先通过修持小乘法门获得圣果而出离三有,之后再修持大乘法门获得佛果?

第十四课
40.既然佛陀二转般若*轮与三转善辩*轮是圆融无违,为何分开宣说?现在世间人耽著自宗而诽谤他宗的现象应如何才能避免?我们大乘行人应如何做才能真实利他?
41.“为利众生愿成佛”与“愿我成就佛果”,这两个发心都是缘佛果的发心,是否相同?为什么?
42.对于想要不错乱修学大乘论义的善缘者,应按何种道次第修学才无有错谬?
43.华智仁波切为了遣除哪些不合理的见解或发心,才不厌其烦地就一个意义反复说明?此意义指的是什么?

第十五课
44.一切佛子的首要动机是什么?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45.大小乘果位的差别如何区分?为什么?
46.印藏注疏中,有些将四加行解释为成佛之因,有些将三智解释为成佛之因,二者是否相违?为什么?
47.请说明学习《现观庄严论总义》的重要性。自己通过此次修学有何收获?


 


{返回 现观庄严论学习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已经没有了
下一篇:现观总义讲记 第十五课
 现观总义讲记 第五课
 现观总义讲记 第十课
 现观总义讲记 第十二课
 现观总义讲记 第十五课
 现观总义讲记 第二课
 现观略义讲记 第五课
 现观总义讲记 第十一课
 现观总义讲记 第四课
 劝学《现观庄严论》公开信
 现观略义讲记 第二课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学问答类编 (通问第一之一)[栏目:李炳南居士]
 比丘记事(之十四)[栏目:比丘记事]
 瑜伽行派的主要思想是什么?[栏目:大乘佛教理论]
 闻法时的三种过失[栏目:传喜法师]
 对待痛苦的态度[栏目:佛陀教你不生气]
 临终助念,开示与念佛以何为主?[栏目:念佛实用问答·净宗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