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六集
 
{返回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23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六集)  2009/3/28  台湾华藏电视台  文件名:12-47-1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四面第六行,从第二句看起:

  【言海印者。真如本觉也。妄尽心澄。万象齐现。】

  还从这个地方念起。文里面讲到『海印』,我们从一些有关的资料参考说明什么叫海印,后面还有两小段我们把它念下去,这是接着前面的。「三藏法数三十九依宗镜录于海印三昧列十义」,这十义我记得好像上次讲过,「华严宗以此海印三昧为华严经所依之定」。我们把下面接着念下来,「华严经钞二」,《疏钞》第二卷,「如说法华依无量义处三昧,说般若经依等持王三昧,说涅槃经依不动三昧,故说诸经多依三昧,今说此经,依何三昧?即海印三昧」。三昧是一不是二,就是正受,永离妄想分别执着。用什么方法离的?那就有许多不一样,佛家所讲的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每个法门就是一个不同得三昧的方法,三昧是相同的,但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不一样。所以佛说经,给我们说出说经之所依,这里头太微细,我们很不容易体会。在一般说来,佛说一切经都是自性流露,自性怎么流露的?细说那就讲三昧。三昧它是法,大乘教里面佛告诉我们,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你只要得一个三昧,一切三昧都现前,都得到了。《华严经》上常说,一个法门得到,一切法门都得到,一悟一切悟,一迷是一切迷。我们凡夫起心动念是迷,把自性里面无量的智慧德能全迷了,这个迷就是造成障碍让它不能现前。我们今天所修的是修什么三昧?我们用念佛法门、用读经的方法,读《无量寿经》、念阿弥陀佛,这都叫做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很殊胜,世尊在《大集经》上说,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也就是说在一切三昧里面,念佛三昧是最殊胜的。念佛三昧不但得到阿弥陀佛的加持,同时得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加持。我们在《弥陀经》上看到六方佛赞,在《无量寿经》上看到十方佛赞,你就晓得诸佛赞叹,那诸佛就加持,所以这是很殊胜的。我们可以从念佛三昧,一得到的时候,像这里讲的海印三昧、华严三昧,诸多三昧的意思统统都能现前,如果不能现前,你一接触你怎么会通达?

  世尊给我们示现的,我们还不太容易体会;可是六祖大师给我们示现的,我们就不难体会。因为能大师不认识字,虽然五祖把衣钵传给他,他成为第六代祖,我们在《坛经》第一篇,那就是他的传记,我们在那里面仔细去读,才真正知道他连一天经都没有听过。五祖忍和尚在半夜三更传法给他的时候,也给他讲《金刚经》大意,因为那个时候传法是用《金刚经》印证,我们相信讲经的时候没有经本,只是说说《金刚经》里面重要的宗旨、义趣。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豁然大悟,这是什么?一时顿舍,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舍掉了,就是放下。这一放下,自性清净圆明体,我们照《还源观》上这个名词,它就现前。这一现前就一切全都通达了,宗门里面所谓明心见性,性是什么样子,他就提出报告,说出他明心见性的境界,说了二十个字。「何期自性」,就是没有想到自性,是清净的、是不生不灭的、是本自具足的、是本无动摇的、能生万法的。这些话没有到那个境界说不出来的,忍和尚一听,就不必讲了,再讲就是废话,多余的,他亲自证得了,衣钵就传给他。

  他那是真逃难,躲避一些嫉妒障碍,旅途上,在曹侯村遇到无尽藏比丘尼,真是缘分。无尽藏比丘尼一生受持《大涅槃经》,我们知道《大涅槃经》有两种译本,分量都够大,《华严经》八十卷,《大涅槃经》一种本子三十六卷,一种本子四十卷,相当于一半的《华严经》。她每天读诵,虽然天天读诵,读诵久了,久了有个好处,她心定了,这是关键。定就有可能开悟,心要不定,心要不清净,读经不能开悟,所以读经要会读。怎么读法?就像《起信论》里面马鸣菩萨教给我们的方法。你看他老人家说的,「离言说相」,这是讲听经你不要执着言语,读经,就离文字相,不要执着文字;「离名字相」,不要执着里面的名词术语;「离心缘相」,就是绝不起心动念。你有分别、有执着,那就是心有所缘,有所攀缘;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是离心缘相。当然不起心动念很难、很不容易,至少要做到不分别、不执着,人才有悟处。从前修行人跟现在不一样,以前修行人老实、持戒,不管哪个宗、哪个法门,戒律是根本,没有不持戒的,所以持戒修定,心地清净。她念《涅槃经》,能大师听到了,他不认识字,他没有接触过,听到之后当然非常欢喜,等她念完之后,他就给她讲经里面的道理。无尽藏比丘尼听到非常惊讶,他讲得太好了,闻所未闻,他这一讲她就有悟处,就拿着经向他请教。他说他不认识字。她说:你不认识字,你怎么会讲?能大师告诉她,这个与认识字不认识字没有关系,没交涉。那是什么?三昧现前,什么三昧?这里讲的不动三昧。可见得能大师能够给无尽藏比丘尼讲《涅槃经》,就跟释迦牟尼佛讲《涅槃经》那个境界没有两样。世尊讲《涅槃经》是依不动三昧,能大师听她读《涅槃经》也是依不动三昧,让无尽藏比丘尼开悟。能大师一生在他会下开悟的四十三个人,那是第一个。

  这就是给我们重要的启示,我们如果在经教里头有悟处,你心不清净怎么行!能不能悟入关键在此地。所以,我们如果不能够把分别执着舍掉,真正放下,那个悟处很难。绝不是说那个人很幸运,那个人很了不起,不是的,都是一样的,决定没有差别。生佛平等,众生跟佛平等,生佛不二,差别是他心是静的,我们心是动的。他心为什么会清净?里面没有贪瞋痴慢,外面不受外头环境的诱惑,这就是不动三昧。所以他见色闻声都能够悟入,道理在此地,我们学佛重点也要在此地。佛依三昧而说经,依什么样的三昧那是细说,总说都是依三昧。这部《华严经》是依什么三昧?海印三昧。什么叫海印三昧,前面我们都学过了。海印三昧是自性清净心,像大海一样,把一切诸法的性相、理事、因果都照得清清楚楚。世尊说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他明心见性的报告,他这个报告详细,能大师的报告简略,一个是言简意赅,一个是细说端详,内容没有两样。《大方广佛华严经》归纳起来,诸位要知道,就是能大师讲的二十个字;能大师说的二十个字把它细说展开来,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不增不减。这两个人出现在世间,给我们后学做这种示现,不可思议。在我们这个地位上来看这桩事情,我们只能赞叹如来无尽的慈悲、无尽的智慧来启发我们。我们既然晓得三昧这么重要,不得三昧,你所修学的是佛学,我们世间人称之为佛学,完全落在自我的知见,不是佛知佛见,所以他不开悟,不能帮助你了生死出三界。由此可知,三昧,我们不说三昧,说三昧一般人不懂,我们换个名词说清净心,清净心就是三昧,这个多重要。清净心从哪里得来?从持戒得来,持戒是手段,得定是目的,这是诸佛如来教导我们的,我们如果不从持戒下手,清净心永远不会现前。

  持戒从哪里下手?必须从日常生活下手,佛门里面讲到根本的戒律是十善业道,诸位看看《十善业道经》就明白了,经文虽然不长,义理深广无际。前后世尊两次提醒我们,从人天法,人天法是做人的道理、生天的方法,你生到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生天的方法,这是人天法,这是没有出六道,我们叫世间法。超越六道这是出世间法,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乃至无上菩提,都是依十善业道为基础,都是以十善业道为根本,你说这个多重要。十善业归纳为十条,展开来多少?在小乘是三千威仪,在大乘菩萨是八万四千细行,那是十善业道展开的。这十句是总纲领,三千威仪、八万四千细行都是一条一条给你写出来,不是随便说的,不是笼统讲的。我们怎么学法?所以佛在《佛藏经》上教学生,教弟子们,这是一般讲上中下根,三根。像惠能大师那是上上根,他不在三根之内,那个可以顿舍、顿悟、顿超、顿证,上中下都是从渐修、渐悟、渐证。《佛藏经》上告诉我们,一定得先学小乘,后学大乘。我早年在台中跟李老师学佛,李老师也是先教我们小乘经,我大概学了至少有二十种小乘经,然后才学大乘。可是在中国,唐朝中叶以后,在家、出家的这些大德们就把小乘放弃了,放弃怎么办?他找儒跟道来代替,就是用儒跟道的基础,行。你看这一千三、四百年间出了不少圣贤,无论是宗门、教下都有很好的成绩。

  最近这几年来,我们看到在这一代,特别是在最近这一甲子六十年当中,好像断层了,没有真正的高僧大德、在家的大居士出现,没有。我们细心去观察、去思惟,这是什么原因?我们把小乘丢掉,把儒跟道也丢掉了,这才是修行没有开悟、没有证果的真正因素。怎么样来弥补?我们才极力提倡儒家的《弟子规》、道家的《太上感应篇》,用这两样东西来弥补,帮助我们真正做到十善业道。所以要晓得,《弟子规》里面讲了一百一十三桩事情,《太上感应篇》里面着重在因果,都是十善业的展开,你细心去看,每一条都能够系在十善业的下面。我们真正能在这上面认真去学习,把它落实就是落实十善业,这是人天法。说老实话,连小乘比不上,为什么?小乘十善业有三千条,大乘菩萨有八万四千条,太细了。我们要因戒得定、因定开悟,这个路子理论上没错,实际上很困难。但是我们今天用这个方法奠定基础,念佛求生净土就稳稳当当,这就是古大德常常教导我们的持戒念佛,就这个意思,我们用这个方法来做到持戒念佛。从十善业我们就能持五戒,就能持十戒,这个帮助往生就没有疑惑了,我们是走这么一个路子。

  这些大经大论可以学习,特别是《华严经》,前清彭际清居士说得很好,他说《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我们晓得,《华严经》就是大本《无量寿经》,所以读《华严经》,学习《华严经》,你对西方净土无论是性相、理事、因果,你就更清楚、更明白,于净宗法门断疑生信,你有坚定的信心,我们是为这个。而这篇文字太好了,贤首国师他老人家写的,把这么大的经、这样复杂的这些理论与现象,他能用这么短的文字,有条不紊的给我们一样一样列出来。前面三段是讲体相用,自性是体,依正是相,三遍是作用,后面三条是佛华严,四德是佛,五止是华,六观是严,你看多不可思议,完全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这就是修清净心,心净则佛土净,我们与极乐世界就完全相应,现在还没到极乐世界去,但是已经过相似极乐世界的生活,所以能够得到法喜充满,真正能够做到万缘放下,清净心现前。

  大师告诉我们,「言海印者,真如本觉也」,海印是什么?海印是真如本觉。真如是大乘教里头很重要的一个名词,古大德教导我们不着名字相,这是名词,名字要懂,不要执着,不能说不着名字相就不求解,那是错误的,不求解你总是有疑问。断疑生信,你疑问没有断的话,它会产生障碍,所以什么叫真如,我们也要找一些相关的数据来学一学。在《三藏法数》里面比较简单的给我们说明真如,什么是真?真就不是假的,假的就不是真的,「真名不伪,如名不异,谓常以妙观观于心性,本具真如之理」,这里本具两个字重要,「速令显发,是名真如」。我们在这里得用比喻来说,古大德讲到这个地方,常常用金跟金器来做比喻,把金比喻作「真」,把器比喻作、讲作「如」。黄金制作的器皿很多。我有一年,那时候韩馆长还在,我们同修当中有做首饰的,他有个相当大规模的工厂生产首饰。他做的还不是真的,假首饰,但是也不能完全算是假的,做镀金的。我们到他展览室里面去参观,大概总有将近两万种的品种,琳琅满目,他那展览室大概有我们这个摄影棚两个大。我一进那个展览室,让我想到佛经里常常讲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看到真好看,它是镀金的,琳琅满目。金跟器不能分,金就是器,器就是金,金是真,器是如,金如其器,器如其金,无论多少品种,一、二万个品种,统统都是金,都是真金。所以,器不异金,金不异器,从这个地方我们体会名的意思,名的真实义。

  佛菩萨教导我们,这个地方所讲的真是真性、是心性,是真的,也就是我们第一段所讲的自性清净圆明体,这是真的,在哲学里面讲这是宇宙的本体,从科学上讲,是一切万事万物发起的根源。宇宙从哪来的?生命从哪来的?根源就是自性。这个地方说,「常以妙观」,观是观察,观察怎么叫妙?我们的观察能不能算妙?不妙,为什么?全把事情看错了。为什么不妙?因为我们会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就不妙,有这些东西是凡夫的观察,不是诸佛如来。诸佛如来观察心性、观察万法,里面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那就妙,为什么?他能看到事实真相。事实真相,佛经上的术语叫诸法实相,诸位常念《金刚经》,有这个名词,诸法实相你见到了,你见到真相。所有一切现象无论是物质、是精神,或者是自然现象,你能看出它的性、体性,看出它的现相,看出它的作用,作用是事理、因果,在佛法大乘教里常用这六个字,这六方面你都看清楚了。李老师当年教学跟我们讲八个字,这也是一般大乘初学常讲的,你观察一个事物,你要看它的体相用、因缘果、理事,从八面看,你才能把事情看清楚,看八面。这是什么?看一桩事情的表面,我们平常一般人看,怎么能晓得看一桩事情看八面?要是深入,每一面里头都有八面,那就八八六十四面,看透了,深入;六十四面,每一面又有八面,其深无比,其广无边,所以才有八万四千细行。你就晓得,从这个地方能体会到诸佛如来多厉害,他对于一桩事情能看无量无尽的方面,我们粗心大意,连八面都看不到。在一般祖师大德跟我们讲的是六,六跟八里面意思完全相同,性相就是讲的体相用,理事,因果就是讲因缘果,所以六跟八的意思是完全相同。所以,什么叫妙观。

  诸佛如来能看到这个现象,物质现象、精神现象的生灭,那就是弥勒菩萨所讲的,生灭的缘起看到什么?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那种生灭你就看到了。这么极短的波动里面,里头有成住坏空,有四相,再乘四倍,这就微细了。我们相信世尊讲的,八地菩萨见到了,大概八地菩萨见到的是什么?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这个现象生灭他看到了。如果在这个现象里面能看到成住坏空,八地菩萨恐怕还不能,可能到九地、十地才能看到这个现象,愈来愈细,到等觉、妙觉位才看到圆满。这个叫妙观,观心性本具真如之理。这就是能大师开悟第三句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真如之理,具足真如之事,就是真如的体、相、作用。真如在哪里?我们现在人不叫真如,叫真理,真如跟真理实在讲是一个意思,但是讲真理不如真如这个名词好。真理跟真如比,真如好像是很活泼的,如里头有变幻无穷,理里面有,但没有如那么样的明显让我们感觉到。也就是,从事上讲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从理上讲就是真如;理上面,我们现在人称它为哲学上的问题,事上面就是科学上的问题,科学、哲学都达到究竟圆满。

  见到理了,「速令显发,是名真如」,你见到之后,速是个形容词,是不是真的速?是真的,有没有这个念头?没有这个念头,如果有念头他就变成凡夫了,他没有起心动念。令是令谁?是令在十法界迷惑还没有觉悟的众生。十法界里面谁是当机的?这个要知道,当机的是佛,十法界里面的佛,他是当机的。因为什么?他已经到大彻大悟的边缘,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讲的上上根人,上上根人就是十法界里面的佛。我们就知道,惠能大师在没有开悟之前,没有大彻大悟之前,他的境界是十法界里面的佛法界。所以五祖那么一点,他就豁然大悟,速令显发,他就契入,就大彻大悟。如果不是在这个境界,点不醒,譬如声闻、缘觉他就没有办法,权教菩萨,十法界里的菩萨也不行。菩萨虽然分别执着跟分别执着的习气都断了,他起心动念没断,他跟佛还差一个等级,起心动念快要断了,这才到佛的境界。我们从这里面细心去观察,这个事情慢慢的就很清楚,对于我们学佛很有帮助,至少我们对这个世界逐渐看清楚了,看清楚哪些东西该放下。特别是我们在生活里面所谓顺境逆境、善缘恶缘,我们知道怎么处理,这就非常难得,不再跟人结怨,能忍辱、能包容、能随缘,不计较。你真正入这个境界,你要是对这个事实真相一无所知,忍无可忍,它有限度,到时候要爆炸。这个事情统统搞清楚、搞明白就化解了,真的是一般世间人所说的,「忍人之不能忍,行人之不能行」,能做到!

  又说,「真如者,乃真实无妄之理,即法性土之体也。此清净法身所依之土,以由法身无相,土亦如是,身土虽分,体原不二,故真如为体也」。这在哲学里面讲,就是宇宙万有的本体,可是佛讲得清楚,比哲学家讲得清楚。从理上讲,我们用科学、哲学来说,从哲学上来说,真如是真实无妄之理,从科学上来讲就是法性土之体,这是从事上说。可是这个境界高,太高了。法性土有没有土?你看「清净法身所依之土」,清净法身没有相,换句话说,清净法身不是物质。怎么会有个清净法身?我们晓得,用现在的话说,清净法身是一个能量,没有物质,是个能量,能现形相。现在科学家讲物质是无中生有,无中怎么会生有?无中是能量,如果没有这个能量的话,怎么会有现象?肯定有能量。现在科学家发现能与质的转变,质是有形相的,物质是有形相的。物质现象其实很小,现在科学家用仪器发现了,大概我们肉眼能看得见的,很好的眼睛能看到分子,原子就看不见。我们将物质分析,分析得很小就是分子,分子再分析就是原子,原子再分析到电子、中子、核子、质子、光子,那几乎都是能量,已经在里面看不到物质了。可是物质从哪来的?现在科学家讲到基本粒子,而且也不是一种,科学家发现基本粒子有三十多种,如果连同振态,振动这个动态里面所产生的现象,那就有三百多种。所以我们也不能不佩服这些科学家。

  科学家永远没有办法证得实相,原因是在哪里?他没有办法离开分别执着,他还是有分别、有执着,他起心动念、分别执着统统具足,换句话说,他是六道凡夫。六道凡夫有两种方法能够看到物质现象,一个是用禅定,四禅八定,一个就是现在用科学仪器,科学仪器所发现的不如禅定的真切。虽然用禅定功夫发现了,譬如修四禅八定能见到,他依旧脱离不了六道轮回。禅定的功夫能伏,把分别执着能够控制住,它可以不起作用,但是起心动念他伏不住,所以他出不了三界。起心、动念是无明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执着是见思烦恼,见思、尘沙他能伏,可是无明烦恼他伏不住,所以他出不了六道。出六道,根本无明虽然没有断,枝末无明断了,这在十二因缘里面看到无明缘行,十二因缘里面讲的无明是现六道轮回的因,那个生因,那个他断了,就是枝末无明他断了,所以六道就没有了,但是四圣法界现前。这些现象确实在大乘经上讲得透彻。所以,法身没有相,法性土也没有相,都是讲的能量。身土不二,所以「身土虽分,体原不二」,这使我们想到弥勒菩萨讲的一念,「念念成形」,形,一个是身的形,一个是土的形;「形皆有识」,身有见闻觉知,土也有见闻觉知。为什么?它是法性,性本自具足,具足见闻觉知,它本自具足,它虽然现成物质现象,它里头还是有见闻觉知。所以,精神跟物质是分不开的。体有先后,但是先后的速度太快,那不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那是讲现形,形里面这些物质现象跟精神现象的生起那还要讲四相,生住异灭、成住坏空,还要讲这四相,所以愈分就愈细。真如是本体,在哲学上讲是宇宙万有的本体,这里头有精神现象跟物质现象都是从它而生,它自己本身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

  后面又跟我们解释,「离妄曰真,不异曰如」,离妄要知道,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是妄,妄太多了,无量无边,这四个是根,这四句是根,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无量无边的虚妄都从这里生的,这个没有了,真就现前。真是什么?真性、自性现前。「不异曰如」,不异是说什么?说这个虚妄的,十法界依正庄严无量无边的色相,物质现象跟精神现象,虽然出现这些妄相,它跟自性清净圆明体是一不是二。就好像金跟金器一样,金是真的,离妄是真,所有金器它的体,它根本就没有离开自性。所以妄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些妄相,十法界依正庄严的妄相跟真如没有两样,是真如变现的相,相就是真如,真如就已经变成相,这个很难懂。古人用金跟器来做比喻,比喻得不错,可是我们现在用的比喻,比金跟器更要贴切,我们今天用电视屏幕来做比喻。电视的屏幕就是真性,为什么?它不变,它什么都没有,它不变。妄是什么?妄是现相,是频道,我们一按频道,色相、音声就出来,这是虚妄的,为什么?屏幕上没有这个东西,但是它现在屏幕上,它跟屏幕合而为一。我们看电视,注意力都看到妄相上,把电视屏幕忘掉,这叫凡夫。诸佛菩萨看这个现相,妄相不离屏幕,屏幕是真如,真如不离妄相,真妄是一不是二,这叫不异曰如。电视上的现相,频道上的相,就类似十法界依正庄严,十个频道,显一个,如是,十个频道同时显出来,亦如是。同时显出来它杂不杂?不杂,像我们讲堂里面的十盏灯一样,十盏灯都打开,光跟光交融,它是不是真的交融?不是,为什么?你熄掉一盏灯,那一盏灯的光就没有了,并不是我熄这一盏灯会连累到其它的,没有,是交融又互相不妨碍。所以在频道上,十个频道同时打开,我们现在还没有这种机器,你只能看一个,你不能看两个。如果将来技术更高明,十个频道同时开,十个频道你都能看到,每个频道并没有干涉,这叫不一不异。我们用这个方法来做比喻,比喻真如的意思,什么叫真、什么叫如就更容易理解。

  这是说什么?「即诸佛所证真实无妄之德,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这就是诸佛的境界。特别显示在哪里?显示诸佛应化在我们世间,像释迦牟尼佛应化在世间,六祖能大师应化在世间。在中国证得,不是顿悟,是渐悟,渐悟也达到这个境界的人很多,宗门教下都有。念佛法门我们知道也不例外,念到理一心不乱,也入这个境界。在相上,我们凡夫接触的相上,释迦佛当年在世,能大师在世,跟我们没有两样,天天往来,其实境界不一样,完全是两回事情,凡夫不知道,他清楚,我们不清楚。这就是《华严经》里面常讲的「境随心转」,每个人境界不一样,他生活环境不相同,有人生活在这个环境里,悲观、痛苦,没有欢乐,有人在这个世间法喜充满、乐观。不是同样的环境吗?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而且差别很大?这就是心不一样。心清净的他就乐观,为什么?境界里头没有一样不清净;心染污的,境界里头没有一样不染污;心善的,你看到芸芸众生、山河大地都善;心不善的,你看到芸芸众生、山河大地没有一样是善的。这就是天台大师所讲的百界千如,大分为十法界,再细分,每个法界都有十法界。

  我们人法界里头有佛法界,像释迦他们示现的,他们是佛法界,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是菩萨法界。他不会从菩萨法界里头堕落到这里,没这回事情,哪有这种事情!他的现身决定没有起心动念,他有起心动念他就退转了,他就变成凡夫,没这个道理。他的示现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换句话说,他有没有示现?没有,不现而现,现而不现,这妙了。我们要不是这么多年来在大乘教里锲而不舍,我们连这个消息都不知道,现在我们虽然没有证入这个境界,我们从解悟当中能领会到这个境界,能肯定这个境界是真的不是假的。然后再观察,就在我们现前大众相处之下,每个人境界不相同,我们生活环境是一样的,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千变万化。这种感受是什么?这种感受就是你的念头在变,真妄、染净、善恶在那里起变化。修行人之可贵就是你能保持,凡夫他保持不住,他心是浮躁的,他不是定的,保持不住,所以喜怒无常,外面变幻莫测。如果他保持得住,那就有一点定功,这个定功不能突破空间维次,这叫未到定,如果真的定功成就,他就突破空间维次。我们自己现在还不能突破空间维次,能把握到一些,这就属于未到定的层次,不能说没有定功。因为你跟一般人比,你的心比他们清净,你对于境缘的变化能控制住,你不是像他们那样显得心浮气躁,对自己情绪不能控制,现在在这个社会上,这样的人太多了。从这个地方看到我们修学的成效,不是没有效果,有,希望这个效果不断的增长。

  我们在这里看到佛所证得的真实无妄之德,这个德是什么?就是这篇文字后面所说的四德,这四德真实无妄。我们有没有?我们有,显不出来,偶尔显出来一点,可是会被境界转。学佛的同修要在这里注意,如何叫它逐渐的能把这时间延长,那就是进步,就是好现象。四德,头一个「随缘妙用」,随缘我们当然都有,就是我们没有妙用。什么叫妙用?随顺性德就是妙用。我们讲得很具体,讲我们现前的境界,在随缘里面你能够与五伦相应、与五常相应、与八德相应、与戒律相应,那就是妙用,这是非常浅显的。真正的妙用是什么?真正的妙用是自自然然随缘。你自己没有起心动念,它就是这样的,那是如来的妙用;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伦常统统都做到,是菩萨的妙用;有分别、有起心动念,没有执着,是阿罗汉的妙用。我们今天妄想分别执着统统都具足,我们努力学习,也能在日常生活当中念念都能够与伦常八德相应,也叫妙用。为什么?它是性德,虽然没有见性,我从佛菩萨那里学来的。哪一天执着没有了,就是阿罗汉的妙用;分别没有了,这是菩萨的妙用,你节节高升;到不起心不动念,做出来完全一样,这是佛的妙用。随缘妙用,这是第一,后面都从这里生起来的。第二个「威仪有则」也是这个意思,菩萨三千威仪、八万细行,这是讲大小乘,在我们一般讲,这是什么?这好像是为一切众生做示范。其实他本来就是这样,性德流露他就是这样,不是学来的,也不是自己有意思要这样做,不是,自然的,他就是这样。也跟前面一样,妄想分别执着统统都没有,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都没有,自然就是这样的,这是如来的威仪;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是菩萨的威仪;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没有执着,是阿罗汉的威仪。我们凡夫这三种烦恼统统具足,妄想分别执着都有,我们认真努力学习,也学得这个样子,人天威仪,这是性德。这里举出真实无妄之德,就是他真正远离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后面所讲的,第三个所讲的是「柔和质直」,末后一句所讲的是「代众生苦」,都是这个意思。一层一层的境界不一样,我们以前学佛的时候搞不清楚,只是在那里念,现在明白了。

  「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这是如来所证的。为什么?他没有生灭心,生灭心是假的。没有生灭心,当然就不迁不变,永恒不变,性德自然流露,你证到某个境界就不断向上提升。从这个地方体会到,我们到人间来,这一生当中,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价值是什么,我们就找到真实,我们要不断向上提升。就好像念书一样,我要升级,我不能留级,更不能降级。可是一迷了怎么样?迷了就留级、降级;念念不迷,你就不断向上提升。不断向上提升,你就想到那多快乐,真的像夫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喜悦是内心的、自性的。自性里面的喜悦,决定没有烦恼,它不是外面刺激得的快乐,不是的,是内心里面的喜悦往外流露。特别是要学圣贤教诲,学佛菩萨,才有这种显著明显的快乐、喜乐。绝不是世间文艺表演、歌舞之乐,不是的,那是刺激,那不是从自性里面生的,是从外面环境的刺激,那不一样。

  这个名词在《佛学大辞典》里面,它收集的材料就更多、更丰富,因为这个名词非常重要,希望我们能加深印象。第一条里面讲,「真如,真者真实之义,如者如常之义」,这里我们看到一个如常,「诸法之体性离虚妄而真实,故云真,常住而不变不改,故云如」。我们想想,这是诸佛如来他们对于宇宙现象的看法,他看到是真的。我们第一句没话说,我们没有疑问,「诸法之体性离虚妄而真实」,没话说,我们的问题在下面,「常住而不变不改」,我们没见到。我们所见到的,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自然现象有成住坏空,无常,它怎么不改?我们所感官的世界里头千变万化,这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细心回味一下,佛在《华严经》里面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那我们这个意思就懂得了。我们为什么看到这一切法千变万化?我们的心想念念在起变化,妄想,所以外面境界也起变化。诸佛菩萨为什么看这一切法常住不变不改?他心没有动,他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所以在他的境界里面,法没有生没有灭,我们能不能体会到这个意思?现在说的时候能,能体会到。

  如果你能体会到弥勒菩萨所讲的,现象存在的时间多久?就算是他所讲的,我们现在能领会到的,物质现象、精神现象存在的时间只有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这个念头,不管是善念、是恶念,是净念、是染念,它都是这么短的时间,它能存在吗?第一个念头没有了,第二个念头起来,可是第一个念头不是第二个念头,第二个念头不是第一个念头。这就像我们看电影,电影放映机里面的胶卷一样,你看一格一格的,这个大家知道,上面一格不是下面一格,下面一格不是上面一格,念念不相到,这佛经上常讲。有没有?没有,真的不变不改,这是如。我们今天没有看到这个,我们看电影只是在银幕上看到的,看到什么?看它的相似相续相。我们迷在这个现相,不知这个现相张张都是幻灯片,张张都没有动,只是它开关快速动作,把我们眼睛搞花了。你看那胶卷,哪一张它动了?那叫如。所以菩萨很厉害,能够在银幕上看到张张不动的幻灯片,我们是被它快速的动作迷了。我用这个比喻来解释好懂,要不然很难懂。

  再一个比喻,现在大家使用照相机,这很普遍,半个世纪之前,五十年前,照相机是奢侈品,很名贵的,很少人用它,现在太普遍,大众化,人人都有,连手机都可以照相。照相机的快门,我们看到喷射机飞过,五百分之一秒快门你一按下去,飞机动了没有?你洗出来它没动,这是什么?这是你的速度跟它的速度相等,相等就不动。好像我们同样开车,速度相同的,我们在公路上走,我们的车看你的车,你看我们的车,好像没动一样,其实很快速都在移动。速度不相同的就看出在移动,速度相同的看不出移动。我们对于动的这种感应,要能追得上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这样的速度,我们看物质生灭你就看它不动,你在同速度之下。现在我们不同,我们的动作太缓慢,它太快了,所以没有觉得它的存在,其实它是存在的。虽存在,它时间又很短,所以说生它就灭了,说灭下面又生了。佛对于这个现象,告诉我们不生不灭,如果真的没有生灭,说不生不灭,这不叫废话吗?这讲不通。真有生灭,生灭不可得。所以弥勒菩萨说得很好,决定不能执持,持是你要保有它,不可能的事情,你捉不到,它太快了,这才是诸法实相,才是真相。我们只好依着大乘经上所说的,八地菩萨能证得,就是他见到了,他心地清净的程度能感受到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的频率,他能感受到;粗心大意的人不行,感受不到,我们必须是很大频率的振动,我们才感受到,微细的感受不到。所以常住不变不改,真有这个事情。

  下面引《唯识论》,《唯识论》第二,讲《唯识论》就是《成唯识论》,第二卷里头有这么一段话,「真谓真实,显非虚妄」,这个容易懂,「如谓如常,表无变易」。真的,生即不生,不生即生,生灭不二,无论是物质现象或者是精神现象。在起心动念的时候现相,这就是唯心所现,至于这个现相会变成十法界依正庄严,那是唯识,识是什么?分别执着。没有分别执着,只有起心动念,现的相是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不是十法界,所以实报庄严土我们一般也称为一真法界。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从分别执着变现的,有分别就有四圣法界,佛、菩萨、缘觉、声闻,有执着就有六道。所以要晓得,六道、十法界都不是真的,从心想生,你心里没有这个想,就是没有分别的想、没有执着的想,十法界就没有了。所以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都是讲十法界的真相。你知道真相,你就不要再执着它,不要再分别它。在这个事实现象里面,我们要求的是什么?要求突破,也就是要求脱离。如果有要求突破、脱离这个念头,又错了,能不能脱离?永远不能脱离,为什么?你还有分别执着。所以这个话很难讲,要求脱离,又不能有要求脱离的念头,你有这个念头你就脱离不了,这是佛法的难处,很难体会到。你不出,不出在里面受苦,受苦受难,这个受苦受难很冤枉;应该要超越,又不能有超越的念头,又不能有超越的分别执着。只有上上根人他能得利益,中下根人慢慢来是很不容易。所以,在无量法门里面有这么个净土法门,太稀有、太难得了,许许多多的菩萨不知道这个法门,也有许许多多菩萨希望有这个法门,没听说,这是缘分不同。因为我们有希求、有愿望脱离,只有从净土法门可以,这是个特别法门,八万四千法门都不行,你有分别执着都不行,唯独这个。

  有分别执着,生凡圣同居土;有分别,没有执着,你生的是方便有余土;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你生实报庄严土,这是极乐世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极乐世界跟其它的世界不一样,其它世界,四土有不同维次空间的障碍,西方极乐世界虽有,没有障碍,没有时空的维次,四土在一起。在一起,古大德说一生一切生,生到凡圣同居土也等于生到实报庄严土。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弥勒菩萨都是等觉菩萨,他们住实报庄严土,到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都天天跟他们在一起,这是空间维次没有了。这个缘太殊胜了。你跟他们在一起,你就永远不会堕落,你出了问题,他会拉你一把。所以,在西方极乐世界修行有进无退,没有听说退转的,进步有迟速不同,决定没有退转。进步最慢的也有时节因缘,在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我们在《观经》里面看到的,能够提升到极乐世界的实报庄严土,要多少时间?十二劫。十二劫在我们这里算是很长,但是西方极乐世界寿命是无量寿,所以就不难。这是什么?这是最低的限度,十二劫决定提升到实报土。如果你的缘殊胜,你天天跟这些大菩萨在一起,天天去拜十方佛,闻法、供养,修慧修福,你可能十二劫,二劫就成功了,这太可能了。就看你自己修行的勤惰,如果勤奋就很快,如果懈怠懒惰一点,也不过十二劫而已。我们明了这个事实真相,那就是极乐世界非去不可,你不走这条路,真的是很困难,走这条路是快速道路,善导大师告诉我们「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会漏的。

  接着底下讲,「谓此真实于一切法,常如其性,故曰真如」,我想这一句我不说大家也能体会。这里头重要的一句就是「此真实于一切法,常如其性」,应该可以体会,这是性相一如,性相不二。真如在哪里?真如就在一切法里头,这一切法我们现在讲物质现象、精神现象。从前宗门里面开悟、见性了,老师考考学生,你见性了,性在哪里?随拈一物。老师点点头,肯定,给他印证。无不是!伸出一个指头叫一指禅,伸出指头,是啊,也是,怎么不是!所以很奇妙,你真的是能体会到。这个体会到,就是真正见性的人是什么样子?后面三段他全落实,你都看到了,就是四德、五止、六观,你在日常生活当中看到,那是真的。如果四德、五止、六观还没有现前的话,那他没有证得,那个悟就像我们现在讲的解悟,他不是证悟。证悟,就是你在日常生活当中,看他处事待人接物、看他生活,就是四德、五止、六观自然现前,没有一丝毫造作,那是真的。所以悟有两种,有解悟、有证悟,证悟就管用。解悟就是从前章嘉大师告诉我的看破,帮助你放下,你要不了解事实,你放不下,我为什么要放下?明白之后,应该放下,不应该执着,不应该分别,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你有平等的看法。

  底下一条说,「或云」,就是或者说,「自性清净心、佛性、法身、如来藏、实相、法界、法性、圆成实性,皆同体异名也」,一点都不错。所以你一个明白,这些你全明白了,是一桩事情。一桩事情,佛为什么说这么多名相?这是佛陀智慧的教学、慈悲的教学,说出很多名相叫你不要执着,怎么说都可以。你真懂得,怎么说都可以;如果你执着的话,说一个你还是不懂。这是佛的善巧方便,也就是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告诉我们的,不执着名字相,就是离名字相、离言说相、离文字相、离心缘相。离心缘相,这一招是真的,为什么?心缘是什么?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你把这个都放下,你一听、一见、一接触就明了,这个明了就是见性,见性就是证法身。这些名相,名字不相同,都说的是一桩事,同体异名。

  底下《唯识述记》是慈恩大师他的著作,第二卷里面有这么一段话,「真以简妄」,简就是拣别,那就真,不是妄的,「如以别倒」,倒是颠倒,就是我们看错、想错了,如就是不颠倒,「初简所执,后简依他」,真就是拣别所执着的,所执的是妄不是真,后面是讲如,如是拣别依他。前面一个是讲真性,后面一个是讲法相,如是从相上讲的,这样讲大家更清楚了。真是从性上讲的,性是真的,不是妄的;相是妄的,不是真的,所以相讲如。好比器,前面一个「真」是讲金,是讲体,后面这个「如」是讲相,是讲器,器如其金,这样讲你就好懂了。

  「或真以简有漏,非虚妄故。如以简无漏,非有为故。真是实义,如是常义,故名真如。」唯识法相宗的解释,真是实义,如是常义,这就是真如。真是永恒不变的,常是有变化的。虽然千变万化,不离真实,这就是说法相,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法相,有没有离开真实?没有离开。真如有没有动?没有动;真如有没有现相?没有现相。我们今天用电视屏幕来说就容易懂得,真是讲屏幕,相是讲屏幕里面的现相,频道,各种不同频道现相。常是什么?常是永远它没有离,频道无论怎么变化,没有离开真如,就是没有离开屏幕;离了屏幕,没有现相,它现不出相来。所以现相跟屏幕是一不是二,从相上讲是常义,从屏幕上讲是实义。我们用这个比喻你就更好懂。所以真妄不二,性相一如,理事不二,你从这里慢慢体会。体会到有什么好处?你分别执着就放下了,你知道这里头不能分别,也不能执着,分别执着是真错了。真如后面还有意思,我们今天时间到了,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七集
下一篇: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五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九十二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七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三十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三十四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00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一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三十九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0四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五十二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四十三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