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华雨集第五册 二六、『华严经教与哲学研究』序
 
{返回 印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54

二六、『华严经教与哲学研究』序
──从佛教思想看华严大意──
  现实人间的佛法,本于释迦如来菩提树下的妙悟,如来自觉的圣智境界,不是一般思惟分别所能想象的。适应现实人间所能理解的,所能持行的,施设一切教化,无非是诱导人类趋向正觉的方便。释尊的化迹、身教与言教,依法摄僧的律制,流传在人间,但这是依于自觉圣智所流出的方便(法界等流),并不等于释尊圆证的实际。这点,声闻的『杂藏』经颂,已说到:「若以色量我,以音声寻我,欲贪所执持,彼不能知我(佛)」了!在圣弟子对佛的永恒怀念中,通过崇高的信仰与理想,甚深的体验,而释尊自证的圆满净德显现出来,被称为毗卢遮那,就是释尊的别名。圆满的佛德,表现于『华严经』中,是圣弟子本着甚深 [P210] 体悟而表示出来的。说到大乘的最甚深处,是真如,法界、实际的平等不二。文殊师利所说契经,已说到了一切佛(化主)平等,一切国土(化处)平等,一切(化)法平等,一切(所化)众生平等。在佛、佛土、佛法、佛所化众生外,『华严经』更说到佛教化的时劫平等,一切都平等不二而互相涉入。佛(与佛土、法、众生、时劫)的圆满显示,成为学佛者的崇高理想与信仰,由此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经十地等行位,从利他中完成自利,达到自觉圆满而无边无尽的悲济众生。这被称为普贤行愿的,就是一切佛修行的历程。『入法界品』的善财童子,发菩提心,学菩萨行,为学者提供了深入法界的榜样。

  『华严经』着重于如来的果德因行。传到中国来之后,经由北土地论师的宏传,发展为华严宗学,对平等涉入,事事无碍的玄理,有了独到的阐扬。『华严经』所显示的果德因行,当然也出于圣弟子的体会,并不等于如来圆证的实际,所以「果分不可说」。依菩萨因行而方便安立,不是为了组成伟大的理论体系,而是启发学人来发心趣入。所以,在印度的大乘佛教,有所得于华严而发展的, [P211] 或依「三界虚妄,但是一心作」;「心如工画师,……无法而不造」;「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成为(释尊所曾经说过的)染净由心的「唯(心)识」说。或依「如来智慧,无相智慧,无碍智慧,具足在于众生身中」,成为心为如来净因的「如来藏」说。直从众生身心(经中或作「众生」,或作「蕴界处」,或作「心」)中,点出迷悟,染净根元,化导学者修学,以达转迷启悟,离染显净。印度所传的,也许多为众生设想,所以略于玄理,而宗重在离妄执而契入平等不二的真如。

  近代学人方东美先生,以哲学家而旁及佛法,探究「华严」,终于对华严宗学,给以无上崇高的评价。杨居士政河,从方先生修学,整理方先生的讲学录音资料,也宣讲华严宗学的胜义多年。最近将其所作有关华严经教、华严玄理的论文稿件,综集成『华严经教与哲学研究』一书,印行流通。此书通过哲学的理解来发扬华严宗学,对诱导世间学者进入佛法领域来说,是有良好与重要德用的。在佛法的领域中,我着重于印度传来,译梵为华的三藏,对于后来发展而成立于 [P212] 中国的佛学,如台、贤、禅、净,都不曾深入,所以略序佛教思想史上所见『华严经』的大意,以表示我对华严的赞扬! [P213]


{返回 印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华雨集第五册 二七、『太虚大师选集』序
下一篇:华雨集第五册 二五、『地藏菩萨本愿经』序
 印度之佛教 第十二章 性空大乘之传宏
 华雨集第五册 三五、致乐观老法师函
 华雨集第五册 一六、我所不能忘怀的人
 以佛法研究佛法 一、以佛法研究佛法
 宝积经讲记
 华雨集第五册 一九、『守培全集』序
 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 第二章 研究的资料与参考书
 华雨集第四册 二、法海探珍 二 三期佛教概说
 华雨集第四册 二、法海探珍 五 无常‧性空‧真..
 华雨集第五册 二、研究佛法的立场与方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安居第二十一日(二):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栏目: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
 309.径山宝印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印光大师说故事 110、中风失语 亦得往生[栏目:灵岩故事]
 福慧二资粮[栏目:卡塔仁波切]
 曹溪一滴水[栏目:我的人间佛教性格]
 降伏其心 一 如何见道修道证道[栏目:万行法师]
 越是学佛人越要关怀别人 越是学佛人就越要负好责任[栏目:太桥旦曾堪布]
 精神分析-2(治愈心理疾病的秘诀)[栏目:高月明居士]
 平安之道(上)[栏目:仁焕法师]
 如何考证修行是否有进步?[栏目:悟演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