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我们藏族人在磕长头时,会念很多不同的经,请问念哪个比较好呢?
 
{返回 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991
  问:我是拉萨地区当雄县的。我们藏族人在磕长头时,会念很多不同的经,请问念哪个比较好呢?
  还有一个问题是,以前我在家里时,大人说每个人的肩膀上有两个算术师,一个记你做的善事,一个记你做的恶事。佛经中也说,每个人的右臂上有魄拉(男神),左臂上有摩拉(女神),分别记录你造的善恶业。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多做善事、断除恶事?
  索达吉堪布答:首先,很高兴看到我们藏族孩子在华师读书,昨天也见到很多老师对他们非常关心,我由衷地感谢。对我而言,虽然是一个藏族人,但多年来对汉地的佛教徒也特别关心,所以,我们彼此间应该用爱心来连接。
  作为藏族孩子,昨天也有人说,自己的语言、很多传统都淡忘了。这一点,我想跟藏族大学生再次强调:不论你到哪个民族、哪个地方去学习,自己的传统、自己的语言文字都不能丢。以前我看到有些藏族大学生,从内地回到藏地之后,基本上不会说藏语了,行为上也看不到藏族的优良传统,这是非常遗憾的。
  如今,汉地那么多的知识分子,纷纷到藏地去求殊胜的藏传佛教和藏文化,而我们对本民族所拥有的东西,却统统弃如敝屣,反而去向汉地学,汉地又向西方学,最后自己全部被西化了,这样很不合理。所以作为藏族人,固有的传统不能忘!
  你看汉地的很多留学生,到美国、加拿大、欧洲去,尽管受到西方影响,但自己的传统并没有全部舍弃,他们回国后照样说汉语,而不是满口都讲英文。可我们藏族的学生,经常可以看到,在汉地呆了几年后,藏语根本不会说了,这是相当遗憾的。所以,非常希望我们的藏族孩子,不管在汉地哪个高校读书,自己的语言文字和信仰不能舍弃!
  同时,我也一并回答你刚才的问题:磕长头的时候,一般要念皈依、七支供,还有“贡秋森拉香擦洛,那摩曼自些儿耶,那摩思些儿耶,那摩额达玛些儿耶梭哈”——乔美仁波切说,持诵此咒的话,磕一个头有十万倍的功德。也有些人念皈依、阿弥陀佛等,任何一个名号都可以,这个没有特别的限定。
  还有,每个人肩膀上记录善恶的男神和女神,这在中阴法门中也有提过。其实汉地有些高僧大德,在游历阴间或地狱时,看到亡人有生前的善恶记录,与这个是同样的道理。
  我们若想趋善断恶,《前行》讲了一个很好的方法:从前,有位扎堪婆罗门经常观察自心,每当生起一个恶念,就放个黑石子;生起一个善念,就放个白石子。刚开始他的黑石子多,白石子少。后来他时时提醒自己,对治自己的恶心,最后全部变成白石子了。
  当然,对修行好的人来讲,可以做到这样,但我们不一定能够如此。不管怎么样,每个人身上的确有护法神,他关心你所造的善业和恶业。对于这些传统观念,大家要值得尊重,同时,我们在取舍善恶时,要效仿古人的做法,经常提醒自己,观察自己的行为,这样才能逐渐趋入光明大道。

{返回 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这些佛教理论...我们到底对体验的分享更重要,还是对理论的弘扬更重要?
下一篇:我想知道小乘佛教当今是什么样的情况,有没有继续流传?
 婚外恋有什么因果?
 面临着很多压力,有家庭的、社会的。怎样才能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
 作为在家居士,应如何对待自己的根本上师?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藏传佛教是否会受到其他宗教和外来文化的冲击..
 学习佛法应当一门深入,还是博览群书?怎样效果会更好一些?
 我们走入社会面临实际利益时,则很难保持和坚定自己的信仰,我们应当怎么做..
 定业经过忏悔之后,还会不会承受果报?
 在多元价值观冲突的现代社会中,人们怎样才能保持一种祥和平静的心态去面对..
 如果我们具备弘法利生的能力,那时主要弘扬宁玛巴自宗的教法,还是弘扬汉传..
 怎样将逆境转为道用?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一讲之:分别二谛与四谛的智慧[栏目:入中论讲记·110]
 无知&错觉[栏目:济群法师·微教言]
 《心经注解》四[栏目:涤华禅师]
 二〇〇五年戒七总结(释亲昌 比丘)[栏目:大悲寺妙祥僧团·心得体会]
 30、五浊恶世[栏目:光明之旅·慈成加参仁波切]
 抚慰南亚特辑之3:灾祸来临就是共业吗?[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善良的坚强[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The Ten Dharma Realms Are Not Beyond A Single Thou..[栏目:Ven. Master Hsuan Hua]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七(七一九)[栏目:杂阿含经]
 依教修行就是供养[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二]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