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无住、生心是什么样的关系?这个无住而生的心,又是什么心?
 
{返回 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92

  问:《金刚经》中有句话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但现在许多人只重视“无住”,比较容易忽略“生心”。请您从藏传佛教的角度给我们开示一下,无住、生心是什么样的关系?这个无住而生的心,又是什么心?
  索达吉堪布答:我原来讲《金刚经》时也说过,“应无所住”是讲空性,一切法在空性中安住,除了空性以外没有其他,即第二转*轮的意义;“而生其心”是讲空性的同时显现不灭,如来藏光明可以在空性中产生,即第三转*轮的意义。六祖在听《金刚经》时,为什么听到这一句便当下开悟了?原因也在这里。
  所以,这段文字特别重要,你们方便时,可以看一看我那个讲记[1]。它前面抉择了空性,后面抉择了光明,亦即我们所说的现空双运、明空双运。所谓明空双运,“明”就是心的本来面目,“空”是抉择它时找不到一个实质,这两者本体并不是分开的,而是无离无合、融为一体的。只不过众生没有了达这种境界,而《金刚经》恰恰谈到了这一点,因此,后来许多大德在读诵时,经常念到这里就开悟了。
  你们对《金刚经》全部记不住的话,也要经常念这一句。它虽然是很简单的语言,但却完整诠释了心的本体空性、自性光明,大圆满中也是这样讲的。这种明空无二无别的本体,不论你起分别念还是不起分别念,都不会离开,但这种境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一定非要用文字来描述。


{返回 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请您开示一下自利和利他之间的关系。
下一篇:请教您:《心经》中有“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在思想上、修证上是不是有很大不同?
 您个人如何平衡弘法利生和个人修行之间的关系?
 如果是无念的话,那么得道成佛之人岂不是没有善心和爱心了吗?
 藏传佛教的净土,与我们汉传中提倡念阿弥陀佛去西方极乐世界,有没有什么区..
 可否请您用佛学来解答一下生命的起源?
 《心经》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您怎么看待这句话?
 有位大德说,我们造了罪业以后,不能再去想它,否则,想一次就算再犯了一次..
 佛教讲一切万法皆空,既然如此,那我们所作所为是不是就没有意义了?..
 您会读仓央嘉措的诗吗?您对他的诗怎么看待?
 给亡人助念期间,需要做火施吗?
 我们如何才能有这样的广大发心,去利益有情、断除我执?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杂阿含经卷第十七(四五五)[栏目:杂阿含经]
 《修心七要》教授3——如何让修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栏目:桑杰年巴仁波切]
 西藏生死书·第十九章 亡者超荐[栏目:索甲仁波切]
 杂阿含经卷第十九(五○八)[栏目:杂阿含经]
 沙门袒服论[栏目:慧远大师]
 佛子行三十七颂 第二讲[栏目:久美多杰堪布]
 福德日记9月18日-慈悲.孝亲.佛欢喜(上)[栏目:福德日记]
 迦那卡禅师演讲集 三、身心的现象的特别性质与共同性质[栏目:迦那卡禅师]
 请解释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栏目:明证法师·开示问答]
 我愿成为中日交流的桥梁——访能修法师[栏目:佛教人物访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