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净土十疑论》浅讲 后记
 
{返回 林克智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25

  后记
  《净土十疑论》是智者大师弘扬净土之作,同修们如果破除了这些疑问,就会对西方净土产生信心。虽然这部论很短,但是对一个修净土法门的人来说,却是非常非常的重要,净土的往生讲信愿行,其中的信心是根本。“信为能入,智为能度”。疑是相对于信来说的,佛法需要的是有信才能入,你若是有怀疑就不能入。为了能使我们对净土能产生强烈的信心,智者大师假设了十个疑问,这也就是大多数同修对净土法门所产生的怀疑。破除这些怀疑,就能使我们对净土产生信心,有信心的人就能信入,有智慧的人就能被度化。故《净土十疑论》虽然很短,却是非常重要。它能指导我们抉择是非,令我们断疑生信。
  但《净土十疑论》对今天习惯于读白话文的人来说,是比较深一点,因为这是一千四百多年前智者大师的著作,况文中又有许多读者比较生疏的佛教名相。为使大多数同修都能读懂这篇论,特不顾浅陋,试将净界、慧律、法宣、大安诸大法师对该论所作的译白与讲解加以整理。但我讲述、解释《十疑论》之观点,是以净宗十三祖《印光法师文钞》中的开示为准,甚至有与所采引之原文相左之处,祈请诸师鉴谅!希望读者诸友不辜负智者大师的一片好心,都能好好阅读,深入体会!
  本书稿成,承蒙普陀山佛教协会成就出版因缘,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净旻法师,还在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宗教文化出版社诸老师,为本书的出版而作辛勤的劳动,特在此表示一并感谢!
  最后,我们一起回向: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林克智敬写于
                                              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


  [1]  翮,念作hé,就是羽毛的茎,羽毛的根部粗的地方。

  [2]  敛念  敛,音liǎn  ,收起、收住、收集、约束,敛念就是收敛一切的念头。

  [3]  五度,即六度除去般若波罗蜜的: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密、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等五个波罗蜜。

  [4]  乖,就是违背。

  [5]  阿鞞跋致的意思就是不退转。有念不退、位不退、行不退三种不退。

  [6]  别时意,就是只种后世成就的善根。

  [7]  会钱,在“标会”这种东南沿海盛行的民间融资方式中,称会员取得现钱后摊还的分期还款。倒人会钱是指会首在标会中欺诈、逃逸。

  [8]  十想:一无常想、二苦想、三无我想、四食不净想、五世间不可乐想、六死想、七不净想、八断想、九离想、十尽想。


{返回 林克智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普陀遗珍·印光大师开示精编(林克智 编注)
下一篇:《净土十疑论》浅讲 陈瓘 后序
 祥和洒脱之路 后记
 生活中的佛教 观音菩萨修行法门与念佛求生净土
 “十大碍行”是真精进的动力
 通向极乐之路 净土宗概述——代自序
 通向极乐之路 行持方法
 《净土十疑论》浅讲 第三疑 偏念一佛疑
 生活中的佛教 单提向上举扬净土——中峰大师之禅净合一思想
 生活中的佛教 本书主要参考文献
 生活中的佛教 大迦叶给我们的启示
 生活中的佛教 天台忏法与社会和谐发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二)~K 917经、918经:此二经所述三种调马之术以及声闻的三种区别。[栏目:界定法师]
 现代文学大师与佛教的因缘(王春华)[栏目:佛教与文学]
 (二十八)禅宗解儒[栏目:禅学的黄金时代]
 静坐的功德(宣化)[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出离心是一种勇敢的心[栏目:圆满人生·佛子心语]
 舞台和演员[栏目:人生智慧·济群法师]
 令人惊奇的怪事[栏目:宣化上人]
 敬礼[栏目:佛网文摘]
 认识人生之七 2[栏目: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人才为本[栏目:法云法师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