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孝顺父母的果报是什么?
 
{返回 佛教与孝道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05

孝顺父母的果报是什么?

(出自《居士学佛100问》)

(1)现世流布大名称:孝顺父母的人不但孝名远播,而且因为具有下列特点,所以得到社会大众的肯定赞誉:

能进德修业:孝顺父母的人为免父母担忧,必定行事正派,操守严谨。

能治理家庭:所谓‘言教不如身教’ ,在家中能以身作则,孝顺父母,堪为子孙亲眷的榜样,家庭自然充满和敬的气氛。

能慈悲待人:孔子曾说:‘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对于父母能感恩图报的人,往往能进一步以笃实诚敬的态度对待他人。

能尽忠职守:孝顺父母的人深恐事业无成,让父母蒙羞饥馁,所以做任何事都会兢兢业业,全力以赴。

实践孝亲感恩的人不但能获得善名美誉,连诸天163也都会为之感动,经云:‘若有男女依母教,承顺颜色不相违,一切灾难尽消除,诸天拥护常安乐。’ 中国历史上因为孝行而感得人、天助成善举的事迹也为数不少,古德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孝之极至,就是诚。只要有诚心,无事不办。

(2)未来福报转无量:种好因,自然得善果。《涅槃经》说:释迦牟尼佛之所以能够修得三十二相164、八十种好165,是因为佛陀于无量阿僧祗劫166之中,恭敬三宝,孝养父母,所以今世才会感得如此殊胜的果报。可见孝行感果之殊胜,辗转无有穷尽。

孝顺父母,不但今世常为人天之所爱敬,更可为来生种下圆满佛道之因,所以《大方便佛报恩经》说:‘父母者,三界内最胜福田167。’

备注:

163【诸天】依诸经言,欲界有六天(六欲天),色界之四禅有十八天,无色界之四处有四天,其他尚有日天、月天、韦驮天等诸天神,总称为诸天。据《普曜经》卷六载,释尊在菩提树下成道,诸天皆前来庆贺。

164 【三十二相】又名三十二大人相,一足安平,二足千辐轮,三手指纤长,四手足柔软,五手足缦网,六足跟圆满,七足趺高好,八痫如鹿王,九手长过膝,十马阴藏,十一身纵广,十二毛孔青色,十三身毛上靡,十四身金光,十五常光一丈,十六皮肤细滑,十七七处平满,十八两腋满,十九身如师子,二十身端正,二十一肩圆满,二十二口四十齿,二十三齿白齐密,二十四四牙白净,二十五颊车如师子,二十六咽中津液得上味,二十七广长舌,二十八梵音清远,二十九眼色绀青,三十睫如牛王,三十一眉间白毫,三十二顶成肉髻。

165 【八十种好】又名八十随形好,即无见顶相、鼻高不现孔、眉如初月、耳轮垂埵、身坚实如那罗延、骨际如钩锁、身一时回旋如象王、行时足去地四寸而现印文、爪如赤铜色薄而润泽、膝骨坚而圆好、身清洁、身柔软、身不曲、指圆而纤细、指文藏复、脉深不现、踝不现、身润泽、身自持不逶迤、身满足、容仪备足、容仪满足、住处安无能动者、威振一切、一切众生见之而乐、面不长大、正容貌而色不挠、面具满足、唇如频婆果之色、言音深远、脐深而圆好、毛右旋、手足满足、手足如意、手文明直、手文长、手文不断、一切恶心之众生见者和悦、面广而殊好、面净满如月、随众生之意和悦与语、自毛孔出香气、自口出无上香、仪容如狮子、进止如象王、行相如鹅王、头如摩陀那果、一切之声分具足、四牙白利、舌色赤、舌薄、毛红色、毛软净、眼广长、死门之相具、手足赤白如莲花之色、脐不出、腹不现、细腹、身不倾动、身持重、其身大、身长、手足软净滑泽、四边之光长一丈、光照身而行、等视众生、不轻众生、随众生之音声不增不减、说法不着、随众生之语言而说法、发音应众生、次第以因缘说法、一切众生观相不能尽、观不厌足、发长好、发不乱、发旋好、发色如青珠、手足为有德之相。

166 【劫】梵语劫簸的简称,译为时分或大时,即通常年月日所不能计算的极长时问。

167 【福田】田以生长为义,人若行善修慧,犹如农夫于田下种,能得福慧之报,故名福田。


{返回 佛教与孝道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本焕长老——佛家讲的大孝包括孝顺父母(樊克宁)
下一篇:浅论中国佛教的孝道(惟行)
 孝养父母怎样才做到圆满?(净空法师)
 孝养亲心(蔡礼旭)
 佛教报恩孝亲谈(煮云法师)
 漫谈广化律师对孝道的履践
 如何圆满孝道(能弘法师)
 净因三要——孝养父母为百行之先
 明白了孝道,当及时尽孝(王凤仪)
 略论孝道——读《陈情表》有感(本幻法师)
 印光大师的孝道观
 养成孝敬的美德(星云大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新年浓情祝福短信(父母恩师 篇)[栏目:佛教手机短信]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23[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七十空性论今诠 导读 5.引理:法界无有绝对独立的局部[栏目:赵跃辰居士]
 相应4经 三法经[栏目:相应部 37.妇女相应]
 释迦佛[栏目:手绘唐卡精品图集]
 空也之泪[栏目:禅是一枝花]
 代狗受苦[栏目:上师讲故事]
 蕅益智旭的戒律观(释自澹)[栏目:戒律学研究]
 我们所做的所有发心和福德力,如何准确地回向给想要回向的人?[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30、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栏目:居士学佛100问]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