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四法宝鬘》导读 第一篇 导读 十二、结语
 
{返回 谈锡永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98

《四法宝鬘》导读 第一篇导读 十二、结语

  西藏密宗四大派,宁玛派以“见地”为特长。此盖由于九乘次第的建立传统。

  九乘次第不以中观应成派的学说为止境,进一步依止《楞伽》、《胜鬘》、《宝性论》等,发挥如来藏思想,以众生皆有佛性,是故皆能成佛道,如是建立大圆满教授。

  然而却须注意,宁玛派依然强调如来藏的空性,并不如一般所说,当阿赖耶识的污染心被清净以后,如来藏即有实性。说如来藏空,便与中观应成派的观点一致。

  心部与界部不被视为大圆满的究竟,即由于前者的自然智不空,后者的法界境不空,故未若口诀部之能视如来藏为空,由是自然智与法界境,于胜义谛中皆非真实。

  然则,为甚么又要建立如来藏,何不索性以中观应成派的说法为究竟呢?

  主要原因在于修习。一定要有一个“俱生智见”,然后才可以修心部与界部。一定要有一个以如来藏为基础的“大圆满见”,才可以修口诀部的教授。同时,若持应成派的见地,虽无碍于修习,但却始终非究竟见。

  故读者须知,理论并不是凭空建立的,一切理论实基于实际修持的证验。本论对四宗、五见、九乘次第的判别,其所据即为实修的证验,而不是只据经论的文义。

  他的判别可分为二—--

  ㈠以应成派观点判别余宗。

  ㈡以如来藏的大圆满见判别应成派。

  这是因为,当修生起次第及圆满次第时,其所证验绝不能停留于“实事”,一停留,悲智菩提心即不能双运,以至修持亦不能止观双运。

  但当修大圆满时,便当体会万法于虚空中生起,于是即以如来藏为此虚空,然后即知一心能容万法,而心法皆空的境界。

  所以在实修中,如来藏亦无非是名言施设,但若无此施设,便无修持的根据。

  必须能如此了解,才能明白宁玛派祖师的用意。若以为他们只据经论建立理论,那么,便可能指责他们于应成派之上,来一个“大中观”、“如来藏”,乃属头上安头,是由空中转出个不空、违反中观思想。

  要了解西藏密宗,特别是要了解宁玛派,必须知“九乘次第”是实修次第。这一点,对了解本论甚为重要。

  愿读者能因本论,次第入大圆满,即身成办佛果;愿宁玛派正法广弘世间,不为邪法所闇:愿世间有习密乘意乐者,均能得正见。


{返回 谈锡永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四法宝鬘》导读 第二篇 释正文 一
下一篇:《四法宝鬘》导读 第一篇 导读 十一、本论组织
 四重缘起深般若 第四章 如来藏 1 何谓如来藏
 生与死的禅法 五、认识“自显现”——佛家修行的关键
 《四法宝鬘》导读 第一篇 导读 七、出世间法九乘
 四重缘起深般若 前言
 《四法宝鬘》导读 第一篇 导读 八、内外密乘的共根道果
 四重缘起深般若 第三章 弥勒瑜伽行 2 法相
 四重缘起深般若 增订版说明
 四重缘起深般若 第二章 龙树四重缘起 1 空性与缘起
 四重缘起深般若 第二章 龙树四重缘起 3 四重缘起观的例证
 生与死的禅法 介绍 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禅法的教相[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禅法]
 市场竞争...违背大乘教义...学佛的人,应当如何调解这种矛盾?[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心经开讲(下)[栏目:达观法师]
 修行立功课 心念不空过[栏目:传喜法师]
 修好当下[栏目:格桑扎西仁波切]
 净宗朝暮课诵经文讲记 第六卷[栏目:净空法师]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义[栏目:其它]
 壹柒 佛学院的卫生很差[栏目:老和尚的禅机之饮水思源]
 重印《四念处经》序[栏目:楞严悲华法师]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八十[栏目: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