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入行论讲记》第九册 第九品 智慧 第一百五十九节课
 
{返回 入行论学习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52

第一百五十九节课

在解释颂词之前,我顺便给大家说一下:现在很多地方学习这部论典的比较多,但有些人的想法不是很正确,甚至极个别人认为,自己所学的是藏传佛教的法。虽然我传法者是藏传佛教的一个普通僧人,但我所传的法并不属于哪个宗派,寂天论师的《入行论》,不管什么样的传承都可以接受。比如说有一颗糖,虽然是藏地人拿来的,但什么民族、什么种类的人都可以享用,享用之后有不同的感受。再比如说有些药,虽然制造厂商来自西方或中国,但这个药能治疗各种在家人和出家人的疾病。同样,我所传的这个法只是佛法,不属于任何一个宗派,大家一定要记住。

还有一件事情是,我们最近在学《智慧品》,可能学院里的道友都能接受,因为以前学过《中论》、《入中论》、《中观四百论》等中观方面的许多殊胜论典,对《般若经》的道理比较熟悉,理解起来不是很困难。但极个别城市里的人,听到因果法的公案、故事,或者布施、持戒等简单道理,自己比较能接受,而一讲到空性法门,就生起厌烦心,甚至不看、不听,这种现象应该要遣除。

要知道,我们获得人身,遇到空性法门,千百万劫中也难遭遇,即使不能通达它的教义,至少也要经常去思维,对它生起信心。仅仅听闻空性法门,尚有不可思议的功德,何况亲自去受持,或把空性教义传给别人,其功德更是无法衡量。佛陀在《般若经》中也说过:“无论通达空性,或为人说一句空性,或听人说空性,其功德远胜于以等同大海水滴之七宝,持供十方如来诸佛。”

记得法王如意宝在讲《般若摄颂》时,有一天告诉大家:“我今天早上给我妹妹阿里美珠说了,这次《般若摄颂》若能传讲圆满,即使我离开人间,也一点后悔都没有,可以说我死后的念经超度已经圆满了。因为般若是佛法的精华,如果没有讲成《般若摄颂》,我会一辈子遗憾的!”

想起这句话,我确实有这种感觉。广般若和中般若的总集是《般若摄颂》,而《般若摄颂》,被寂天菩萨以智慧摄集为《智慧品》。听闻此般若法门,没有积累一定的资粮,绝对不可能有这个因缘。大家不要觉得:“我今天听一堂课,跟上中学、大学时老师讲的课没什么差别。”千万不要这样想,否则,你真的把如意宝和石头混淆不清了。

听到这个法之后,纵然你不能了解其甚深含义,但若以欢喜心来善始善终,它的功德也无法估量。正如《般若经》所言,仅仅听到一个偈颂,以大海水滴数七宝供养十方如来的功德都不能比。所以在短暂的人生中,以现在的凡夫位听闻般若非常难得,大家一定要珍惜。

有些人可能认为:“对于般若法,听受可以,不听受也可以。”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如果你没有懂得空性,解脱是很难以安立的,龙猛菩萨说过:“何人不知空性义,彼人不可得解脱。”(这个教证,我讲《金刚经》时也引用过。)现在汉地的有些居士,对持戒的功德、布施的功德或者发财升官的话,很有兴趣听,而一讲起般若空性,就兴趣索然,态度完全不同,这是不合理的。尽管你可能是初学者,刚刚皈依佛门,觉得《智慧品》有点难懂,但是能听到、能了解它的法义,这是千载难逢的福报。《中观四百论》云:“虚妄分别缚,证空见能除。”每个众生都被虚妄分别念束缚着,一旦通过闻思证悟了空性正见,分别妄念烦恼就会一并遣除。

所以,听受般若波罗蜜多的功德不可思议,我真心希望大家在学习《智慧品》的过程中,不要断传承。以前我也讲过,故意断传承有毁坏佛塔的过失。而且故意不听的话,相续中留了非常不好的种子,下一辈子也遇不到佛法,即使遇到了,也听不圆满、学不圆满。为什么我们这里有些道友,遇到一个非常殊胜的法,往往中途生病了、有烦恼了,或者出现各种不愉快的事情而断传承,就是因为前世有一种不好的根源。我们这辈子获得人身、遇到佛法很不容易,如此难逢难遇的机会,理应认认真真地对待,不要断传承,一定要反反复复思维空性,这样才能断除三界轮回的根本。

丑三、结合时义:

幻境非实有,能见心亦然。

中观宗对唯识宗驳斥:色声香味等色彩斑斓的外境,你们虽不承认为实有 ,但是可以作为所见。同样,能见的心识虽然丝毫实有的成分也没有,但可以像你们把无实的对境作为所见一样,无实的六根识作为能见。

唯识宗所承认的空性,是什么都不存在的“无”,犹如兔角、龟毛、石女儿。而中观宗在抉择名言时,所谓的空性是指万法如梦、如幻、如泡影,没有任何实质,但它幻现不灭,可以作为所见的对境,也可以作为能见的有境,在这样的境界中,轮回的一切现象均可成立。如果不了解这种观点,学习论典恐怕有一定困难。

从表面上看,这里在破唯识宗的观点,但实际上,唯识宗的个别观点,我们还是承许的。当然,有一件事情要给大家澄清:佛教所承认的唯识宗观点,与世人所许的唯心主义并不相同。以前我遇到过一些人,他们认为佛教就是唯心,稍有知识的佛教徒也觉得,唯识宗和唯心主义完全一样。但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

要知道,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差别主要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物质还是精神。唯物主义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又分辩证唯物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如,英国的霍布斯认为,一切的来源是物质,人的身体跟机器完全相同。后来,持他观点的拉梅特利医生等认为,不仅仅是人,动物也是一种机器。

而唯心论的代表人物,有贝克莱、笛卡尔等,他们认为一切都是心识所造。(表面上看,与唯识宗的观点确实比较相似。)唯心主义大致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还有二元论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是以“我”为中心,把主观精神作为唯一的世界本原;客观唯心主义,是把神我作为世界的创始者,类似于西方的一些宗教。

持唯物论观点的很多人认为:“宗教都是唯心,也是迷信。”这种说法并不正确。其实唯物论也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比如霍布斯所承认的人与机器相同的观点,就完全站不住脚。因为人有寿命、有苦乐、有取舍,做任何事情会提前思考,而机器绝做不到这一点。

更可笑的是,有些唯物主义者认为,动物没有真正的意识。这是非常荒唐的谬论。我们也知道,动物跟人的思维、取舍、辨别能力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所以那种观点根本不成立。

而且唯心主义跟唯识宗一点也不接近,佛教徒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是唯心主义者。毕竟不管是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都不承认唯识宗所抉择的空性,也不承认修持六度万行,最后获得圆满正等觉的果位。这些基道果的安立他们不承认,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以及前世后世的存在,在唯心主义中一点也没有。

其实,佛教的哲学思想,应该说涵盖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因为唯心主义只是对暂时现象的一些感官研究,这种学说可以包括在佛教理论中;唯物主义只是探索物质的现象和本质,从而得出的自然科学成果,这些在佛教中也可以完全涵盖。这样一来,我们可以说,佛教涵盖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无法涵盖佛教。

有些人认为,一切哲学都不能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这是一种片面的说法。它们的内容,我们以前也多多少少学过。以前我在读师范时,有个讲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老师,天天跟我吵架。尤其是他一提到“佛教是迷信”,我们下面一群人就开始跟他辩论。当时,我们没有学过因明和中观,真正辩论的话,有些地方可能也辩不过,但是凭自己的智慧和对善恶果报的了解,暂时可以与他针锋相对。每次他讲佛教是迷信,我们就马上举手跟他辩,后来他在课堂上也不敢特别讲。有一次他对我的班主任说:“这个人脑袋有问题,以后肯定对国家和人民有害,一定要注意啊!”

很多人都学过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论典中提过“宗教是鸦片”,所以许多人、包括高等院校的教授都认为,马克思驳斥的就是佛教。但这个说法不合理。为什么呢?因为马克思这种思想的来源,主要是费尔巴哈的一本书,此书对西方的基督教有严厉的驳斥,但针对的绝不是佛教,马克思对佛教的驳斥根本没有。

现在极个别的人,对唯物和唯心一窍不通,却口口声声说佛教就是唯心、是迷信。甚至有些老师在教学生的过程中,也以盲导盲,起到一些反作用。因此,不管是出家人、在家人,应当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所受的教育以智慧详详细细观察,否则,只听到一个“唯心”、“唯识”,从来也不思维辨别,就开始断言——唯物是正确的,前后世是不存在的,这会给你的今生来世带来无穷祸患。所以,我们在讲唯识的时候,除了佛教的观点以外,也应该对唯心主义的观点稍作了解。

癸二(破除若迷基不成则无轮回之过失)分二:一、辩论;二、破彼。

子一、辩论:

轮回依实法,否则如虚空。

对方说:轮回是能取所取的本性,六道众生皆以分别念而流转生死,这一定要依靠实有的法——依他起。依他起分为清净的依他起(显现清净的涅槃法)、不清净的依他起(显现不清净的六道轮回)。如果没有依他起,就如同没有泥土不能做出罐瓦、没有毛线不能织出氆氇一样,轮回中的苦乐显现全部化为乌有,变成了虚空、龟毛、兔角。

这种观点不仅仅是唯识宗,包括佛教的有部宗和经部宗也认为,外境的色法要以最小的无分微尘为基础,内在的心识要以最细的无分刹那为基础,如果没有这些,万事万物的显现就没有来源,犹如空中楼阁。(当然,承认神我、大自在天,这些更不用说了,外道的邪见如山,我们也说之不尽。)所以有实宗 都认为,一定要有个最细微的东西存在,没有这个,万法就不能显现。

当然,他们没有中观的见解,不懂得般若空性中所讲的显现即空性、现而无自性、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甚深道理,所以才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见解。

子二、破彼:

无实若依实,云何有作用?

汝心无助伴,应成独一体。

寂天论师破斥他们的观点说:若按你们所许,远离二取的实有依他起是轮回和涅槃的现基,一切万法依之而现,轮回却是无实法,这样一来,无实法依于实有法,又怎么会起作用呢?就像石女的儿子与美女成家生子,或者用手拿兔角来挖水沟、挖虫草一样,这是根本不成立的。(藏地的挖虫草,大家知道吗?挖过没有?我没有挖过虫草,但挖过贝母。小时候一边放牦牛一边挖贝母,当时贝母好像是一块多钱一两。当然,不能用兔角挖,而应该用小锄头,这个道理要懂啊!)

轮回是无实法,与实有的依他起不可能有关系。如果它们有关系,那要么是同体关系 ,要么是彼彼所生关系 ,但这些都是不合理的。再或者,观察依他起与轮回是一体还是他体:如果是一体,无实法和有实法就成一体了,这是非常可笑的;如果是他体,那轮回就变成依他起以外的法了,如此毁坏了唯识宗的观点。所以,这咋个说也说不清楚的。(众笑)

假相唯识宗认为,轮回法无实如兔角、毛发,而依他起远离能取所取,就像水晶球一样,是独一无二的实有法。这样一来,轮回若依靠依他起而生,岂不是与你们所许的轮回无实相违吗?因为无实法有两种:一是名言中不存在的法,如龟毛、兔角;一是名言中存在的法,虽显现却无实,如幻、如梦、如泡影、如阳焰。唯识宗认为无实就是一点也不存在,因此中观宗以其理而破其宗,使其观点无法成立。

当然,在名言中,一个法于心前显现,说明此法存在;若于心前没有显现,说明它不存在,这种唯识宗的观点很合理。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提倡“心外无物”的观点,曾有人问他:“假如天下无心外之物,那么深山中的花,在深山中自开自落,跟我的心有什么关系?”王阳明答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一个法在你心前显现时,它是存在的,在你心前没有显现,可以说它不存在。乍听到这种说法,似乎有点不合理,但如果你对唯识宗真正有所了解,就会知道这一点也不过分。

麦彭仁波切也讲过,建立名言,一定靠真相唯识宗的观点。假相唯识宗的观点,虽然很接近空性的道理,但在名言中安立极不方便。

现在汉传佛教有些大法师,一听到破唯识宗,心里就不舒服,其实这种毛病最好不要有。因为我们破的只是胜义中的依他起,并没有破名言中它的存在。因此,大家应该了解高僧大德的究竟密意,这一点非常重要!

若心离所取,众皆成如来。

施设唯识义,究竟有何德?

中观宗继续遮破:如果依他起远离了所取,只是水晶球般的明清心,以此推理,能取也绝对不可能有。比如没有黄色对境,执著黄色的眼识也不存在,因为能取与所取观待而安立,若没有所取,就不会有能取。假如二取都没有,那所有众生都变成释迦牟尼佛那样远离二取的如来正等觉了。

(大家刚开始学的时候,一定要搞清楚这个推理是怎么来的。我们以前做数学题,老师在黑板上写写写,最后等于587,但有些同学根本不知道推理过程,他只看见等于587,却不知道这个结果如何推出来。同样,中观宗对唯识宗发一个太过:如果你所承认的心远离所取,则一切众生都成如来了。说是这样说,但具体怎么样推的呢?希望你们还是要善加思维。)

倘若一切众生皆已成佛,那你们唯识宗辛辛苦苦建立宗派,要求人们闻思修行、修持六度万行等,有何必要呢?因为要建立一个宗派,不管是唯识宗还是中观宗,目的就是让人了解宗义,引导他们获证佛果。可是按你们的观点,每个众生都有一颗心,这颗心远离能所二取,达到了佛的境界,轮回根本不存在,那你们建立宗派岂非多此一举?

在这里一定要知道,唯识宗的观点在胜义中不合理,但在名言中确实非常好。因为名言中承认万法唯心,对外境就不执著,一切的快乐建立在心上。俄国有个著名的作家叫涅克拉索夫,他写了一个长篇小说,名为《在俄罗斯谁能幸福且快乐?》,里面描述的是,俄国举国上下寻找最快乐的人,在此过程中,有地位、有权势、有财富的人中没有找到。而在农田里的一个农夫,锄头作为他的枕头,呼呼大睡,平时他能吃能喝,身体很健壮,心里一点痛苦都没有,睡也睡得特别香,(不像我们有些道友,昨天回来高山反应,晚上一直睡不着,)最后把他当作全国最快乐的人。可见,快乐并不在于外在条件。

法国著名哲学家罗兰说过:“一个人快乐与否,取决于他内心的感受,而不在于获得了或丧失了什么。”佛教中也有非常殊胜的教言,《华严经》云:“诸佛悉了知,一切从心转。”又云:“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我很喜欢这些教证,这也是唯识宗最好的观点,我想《华严经》中的道理,任何人都不会破的。

因此,一些孤陋寡闻的人不要特别紧张:“啊!藏传佛教在破我们唯识宗!”马上站起来要拼命。没有必要这样。我们在某些场合中确实破过,但在胜义中破还是名言中破一定要搞清楚。唯识宗的观点对我们来讲,在减少痛苦方面有很大的利益。平时遇到挫折或不快乐的事情时,你就想:“这些都是心造的,如果没有去执著,根本不会这样。”一下子,你原来觉得特别大的事情就会消失无余,所以大家一定要懂得取舍。

庚二(修持有境正道)分二:一、了知世俗如幻而修道;二、了知胜义空性而修道。

辛一、(了知世俗如幻而修道)分三:一、真实宣说;二、所修道之自性;三、修道之果。

壬一、真实宣说:

虽知法如幻,岂能除烦恼?

如彼幻变师,亦贪所变女。

对方辩争:纵然你们通晓万法如幻,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无实有,胜义中是空性,世俗中如梦、如幻、如泡影、如阳焰、如乾达婆城等以幻化八喻来形容,但也不一定能去除烦恼。难道你知道空性后,相续中就没有贪嗔痴嫉妒傲慢等八万四千烦恼了吗?你听到空性法门后,烦恼就能减少吗?(如同有些世间人所说:你学习佛法以后,是不是就没有烦恼了?你剃了头以后,还有贪心吗?……)

譬如,古代的幻化师,他对自己通过木块、石子等幻化出的栩栩如生的美女,虽然明知是幻化,但分别念没有转为道用的情况下,仍会对之生贪心,产生不清净的染污意识。同样,你们虽然知道万法是空性的、如幻的,但是对境现前时,烦恼仍会自动涌现,这种无实抉择对断除烦恼毫无作用。

表面上看,他们好像言之有理,因为不仅是幻化师,甚至雕刻家对塑像生起贪欲的故事也有。在古希腊,有个著名的雕刻家叫皮格马利翁,他也是塞浦路斯的国王。有一次他雕好了一座完美的少女雕像,(有说是象牙雕的,有说是大理石雕的,)并取名为加勒提亚。由于在塑造这一雕像的过程中,他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和感情,因而禁不住对这尊美丽的少女雕像产生了爱慕之情。他疯狂地爱上了自己所创造的作品,为此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终日以深情的目光望着雕像,几近病态。此事感动了天神,给少女雕像赐予了生命,让有情人终成眷属。据说他们的女儿帕福斯,是塞浦路斯南部海岸同名城市的始祖。(有些人说这是一个神话故事,也有些人说这是真实的。)

因此,不管是幻化的美女,还是雕刻的美女,作者明明知道是自己造的,不能与真人相提并论,但偶尔还是会生贪心。同样的道理,就算知道世间美女是空性的,可她一旦出现在你面前,你可能还是会产生贪心,因而通达了诸法如幻也没有用。

对方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对此该如何回答呢?下一节课,我们将以中观的道理来破析。


{返回 入行论学习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入行论讲记》第九册 第九品 智慧 第一百六十节课
下一篇:《入行论讲记》第九册 第九品 智慧 第一百五十八节课
 《入行论讲记》第四册 第五品 正知正念 第五十八节课
 《入行论讲记》第三册 第四品 不放逸 第四十二节课
 《入行论讲记》第四册 第五品 正知正念 第五十二节课
 《入行论讲记》第九册 第九品 智慧 第一百七十四节课
 《入行论讲记》第七册 思考题 第八品 117~134
 《入行论讲记》第十册 第十品 回向 第一百九十九节课
 《入行论讲记》第七册 第八品 静虑 第一百二十三节课
 《入行论讲记》第八册 第八品 静虑 第一百五十节课
 《入行论讲记》第六册 第七品 精进 第一百零四节课
 《入行论讲记》第六册 第七品 精进 第九十九节课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什么是真正的精进(达真堪布)[栏目:精进]
 静坐与喜悦之路 脑筋不生锈[栏目:护法法师]
 大圆满前行 第一章 关于大圆满法 第四节 2 转烦恼为道用[栏目: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集释义]
 禅宗妄心系与真心系(聂清)[栏目:如来藏思想研究]
 《大佛顶首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浅释[栏目:星云法师]
 孙真人救龙子传方[栏目:戒杀放生护生小故事]
 驴上推敲[栏目:人生的阶梯·星云大师]
 203.问曰:若无依止处,何以说依止?[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第一一九 身行念经[栏目:第三篇 后分五十经篇]
 如何修七支供[栏目:供佛]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