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十五届:授三皈五戒(明海法师)
 
{返回 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09

授三皈五戒

明海大和尚

(2007年7月25日下午于普贤阁)
 
各位营员:

我们今天利用晚课的时间,为你们愿意皈依三宝的人举行一个仪式,仪式之前,我们先念一段经: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遍)

大家请坐下。

简单地跟大家讲一下三皈依的内涵。三皈依又叫皈依三宝。皈依这个词,一般意义上来说,是指精神层面认同、回归。皈依三宝是认同和回归构成佛教的三大要素:佛、法、僧三宝。显而易见,认同和回归佛法僧,是要在我们的内心完成的。要在内心完成的这样一个过程,为什么一定要通过一个外在的仪式?这是因为内心的认同和皈依,通过外在的仪式,由一个出家人来见证,它就会变得强大,变得有力量,变得坚固。这个道理和我们世间生活中的有些道理是一样的。就是我们内心所发生的事情,通过外在的表达,得到加强,得到稳定。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你到商场去看东西,你看见一个东西好,你心里想,好,我需要它!如果你不跟售货员说出来,也不履行买这个东西的手续,你可以随时改变你的想法,放弃这个东西。一旦你认为它好,想拥有它,通过语言表达出来,通过一个手续实现它,那么,你和这个东西的关系就稳定了。我们内心对三宝的认同和皈依也是这样,通过仪式表达我们内心的皈依。在仪式中,我们要跟师父一起念,通过礼拜,口里念,心里想,来稳定来强化我们皈依的心。这是仪式的重要。仪式也是一个事件,在我们的生命中是一个重要的事件,这个事件就在我们心中成了一个里程碑。我们心里动很多念头,但是很难有一个念头成为你生命中的里程碑。有些念头只有通过外在的表达会成为里程碑,这是讲仪式的必要性。这个仪式的内涵,所涉及的内心的回归和认同,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发生在我们内心深处,是我们人生最根本的意义,最根本的价值观,在这个层面所发生的对佛法僧的认同和皈依。事实上一般而言,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皈依的对象,也许有的人对他的母亲作为皈依的对象,所以在生命处于边缘状态,处于极限的时候,他会脱口而出:我的妈。他会想起他的母亲。也有的人把金钱作为他生命的皈依对象,作为他的精神支柱,等等。那么皈依三宝,这样一个回归和认同,是全方位的,根本的,奠定我们生命根本和未来走向,确立了我们今后人生的价值系统、价值观,确定我们今后做人做事的选择的目标。通常在哲学上,把这个层面上的认同,称为终极的认同,终极层面的选择,是每个人对自己生存状态的一个自我关怀。这个自我关怀是属于终极的,终极层面的终极关怀。它不同于我们因为口渴去找一杯水,因为肚子饿就找一些饭,因为喜欢一件衣服去买下它,这样的关怀。这种终极层面的自我关怀,我个人认为,对每个人都是需要的,必需的。每个人都要有这个层面的关怀,每个人都要回到这里,这样我们的生活才是比较圆满的,我们的人生也将会比较健全。所谓回归的意思,它隐含地说,每一个个体生命他是没有根的,他只有认同了佛法僧三宝提供给我们的价值,做人的价值,关于生命的价值,关于自我超越自我提升的方法,他才找到了根。回归,有找到根的意思。一棵树没有根会被风吹倒,它也得不到养料;一个人的精神没有根,他是肤浅的,他也会被人生的风暴所摧折,他也不能得到精神层面更好的养料。所以,就像一滴水回到大海,一滴水当它回到大海的时候,它的生命就找到了永恒的价值,得到了最好的保护。那么一滴水如果是孤立地存在,顷刻间会挥发,会晒干。这种个体生命和我们人类智慧的生命所发生的链接,是我们每个众生生命的本来状态。但是,在我们的意识层面,我们没有觉察,没有觉醒,没有发现,没有去趋同它。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要回归的那本来就是我们的家。如果我们在现在的思想层面,在行为语言层面,去和我们本来的精神家园发生链接。这个链接,打个比喻说,好像一个灯泡,插到电源上就发光,像一滴水回到大海,像一片树叶回到森林,像一粒尘土回归大地,那是它的家。所以,它就回到了它应该在的地方。这是皈依的意思。当这个链接发生的时候,这个链接意味着什么呢?这个链接一方面意味着这个个体的人,他和一个智慧的传统,和一个智慧的家庭融合了。大家知道,一个人的生命,即使你活一百年,所有的时间都不浪费,也是很短暂的。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我们个人的力量很渺小,你想通达于人生的智慧,真的很难。你费尽心思,你可能只明白了一点点。而这样和一个智慧的传统的融合,它让我们在短时间内就接受了一个精神财富,所以说皈依三宝也是我们生命获得智慧的一个捷径。那相当于一个勤奋的人,在短时间内,接受了一笔数额巨大的财产。比贫穷的人,一分一厘地去挣那个钱,当然要来得快些。所以,个体生命和一个智慧的传统发生链接,由此而辟成一笔精神的财富,接下来的后果,它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单纯,变得清晰,变得简洁。为什么呢?因为在没有接受这样的传统,没有发生这样的链接以前,你关于很多问题,关于很多事情,怎么做,怎么判断,你没有标准,你要经过很多的苦,你要碰破头,你要吃很多的亏,一些关于做人的ABC你才明白。当你明白的时候,你发现时间已经过去很多了,已经浪费了很多时间。但是有信仰的人不然,有信仰人的人生会变得简单、清晰、简洁。由于简单和清晰,其实也就意味着节省了生命的资源。当然,这样的人他的身心状态也往往是简单、清晰、爽朗。简单清晰同时也意味着什么呢?诸位,意味着有力量,当时我们有力量。当你在很多问题的判断犹豫不决的时候,你有力量吗?你耽误了很多时间。当你在做出一个决定行动的时候,没有充分的信心的时候,你有力量吗?也没有力量,你很容易在行动的时候打退堂鼓。而我们有信仰的人,由于直接接受一个智慧的传承,所以我们的判断我们的行动总是最直接的,总是最快捷的,总是最自然的,总是最轻松的。这就让人生的画面突然改变,人生的图景突然改变了。诸位要注意,信仰也是人类的历史上,人类的文化中,一种传承人类智慧的载体。宗教信仰,是我们人类文化中,跨越漫长的时间和广大的空间,传播、传承我们人类智慧的一种有效的载体。作为一个个体的人来说,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载体。有信仰的人变得简单有力量,有信仰的人变得有信心,他知道他的方向。这是讲了皈依信仰对人生的意义。实质上,皈依就是让我们人个体的生命,和那广大的智慧,和另外穿越了无限的时间和空间的,来到我们跟前的智慧的系统发生融合和链接,让我们自己融入。所以,那是一个精神的回归,是精神家园的确立。

在佛教里面可以讨论,这种终极层面的回归和链接,可不是一件小事,绝不等同于我们去选择一个商品,那是把我们整个的生命托付给它。这种托付是人生头等的大事,万一我们托付错了怎么办呢?所以,佛教里也有讨论,对于我们要皈依的对象,是要进行观察和考量的,不是主张你兴冲冲就交给它,这是一定要慎重的。这种考量以皈依三宝来说,我们皈依的是佛法僧。简单来说,佛是宇宙人生的觉者,法是宇宙人生的规律,僧是追随佛陀建立那净化之道的团队。这三个对象中,首要考察佛。从佛的行为,清净和圆满;从他的语言,从他的思想,用现代人的话来说,就是他的智慧;从他的情感,从他的大慈悲心来观察他。但是,生活在现代的人,仍然可能对经论给我们提供的这种观察提出怀疑,就是如何保证这种说法是真实的呢?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我们今天的人,可能没有办法见到释迦牟尼佛,但是,你们能见到出家人,能见到出家的比丘们,能见到坐在你们前面的师父,这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那么这样一个人,他所秉承的修行的传统,智慧的体系,最重要的不是说来自于一些书本,而是来自于他的师父,他的师父也有师父,师父的师父还有师父,如此上溯,一直到释迦牟尼佛。所以,释迦牟尼佛的智慧生命,既有经书的传承,也有人对人,一个人接通另外一个人,那最感性最直接的传承其实就是僧。所以,世间有僧团,有活生生地见证了宇宙人生真理的活人,出家人。他从某种层面上向我们揭示了佛法的真实,以及释迦牟尼佛伟大人格的真实。而且,即使是到今天,我们仍然有缘分能够亲近到一些有成就的高僧大德。像我们的老和尚,我们仍然有机会能碰到这样的高僧大德,零距离地感受他们的人格中,那些和佛陀的品质一样的慈悲心,一样的智慧。也许那个量不一样,但是那品质是一样的。就像从石家庄送到赵县的电,也许送到赵县的时候,电的量衰减了,但是电仍然是电,能让灯泡发光。就像长江源头流到下游的的水,流到下游的时候,仍然是水。就像我们在大海里所获得的海水,虽然也许我们只舀了一点点,但那是海水,跟海水的品质是一样的。所以,这是我们皈依的对象的真实性。

下面,我想简单给你们介绍皈依的三宝的内涵。因为时间的关系,只能用最简单的话来解释,三宝就是佛、法、僧。佛这个字是印度梵文的音译,翻译成汉语叫“觉悟的人”。这个觉悟,在佛法里是包括了三个内涵,自我生命的觉悟,以及帮助众生觉悟的事业,在两方面达到圆满,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它是生命所有对立的消融,最圆满的宁静和和谐;也是生命从内在到外在的统一;既有德,同时也有能;同时有真实性。这个是觉者,佛。那么法这个字呢?在佛教里面含义很多样。广义的法,概指一切精神和物质的存在,抽象的概念,实体的事物都是法。那么,释迦牟尼佛所觉悟的是宇宙人生万有的规律。这万有的规律是本来如是的,不是他发明的,他只是发现了它。同时,他也应因众生的根基,而讲出了很多通达宇宙万有规律的道理、方法、修行的法门,这也属于法。僧这个字也是印度梵文,汉语音译的全称叫做僧伽,翻译成汉语的意思叫和合众。它是一个持戒出家修行的团队。我们要皈依的僧,是跨越时间的,包括释迦牟尼时代的圣贤僧,也包括今天这个时代的僧团,持戒的僧团。在从古到今的僧的海洋中,有一些僧已经完成了生命进化的工作,我们称他们叫圣贤僧,圣僧。有一些僧人还在这条路上前进,我们称他叫凡夫僧。我们的正皈依是圣贤僧,凡夫僧因为清净持戒,象征和代表了佛法的往持,也是我们修行的伴侣,修行路上的朋友。这个是字面的意义。

深入地讲,三宝有很多种,大要地说,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事相上的,就是通常我们理解的,也是很多人犹豫的,我为什么要皈依外面的一个东西啊?这些问题在佛教里都不是问题,因为你们了解不够,所以有这些疑问。所以,第一个层面是事相上的,第二个层面是什么呢?第二个层面是理上的,理,道理的理。大概地讲,也可以说事相上的,我们称它为外在的,理上的是内在的。事相上的三宝,在释迦牟尼佛时代,指释迦牟尼佛,指他所讲的法,指他座下的阿罗汉弟子。在今天的时代,我们见不到释迦牟尼佛,我们以佛像代表释迦牟尼佛;我们不能直接听闻他讲法,我们可以听出家师父讲,也可以看到佛经;也许我们碰不到阿罗汉弟子,但是,我们能亲近今天持戒的僧团。这就是今天的时代,这叫住持三宝,象征佛法住世的住持三宝。

三宝还有更重要的一个内涵,就是理上的。事实上,释迦牟尼佛的生命是真理的化身,他的人格完全进化,他人格的功德就是他生命的全部构成。所以,皈依释迦牟尼佛是皈依他生命中的戒定慧,解脱的智慧。就像衍真法师说的,并不是皈依释迦牟尼佛某一个神德。所以,在佛教里佛并不是一个神德,不是神格,也不是独裁者,也不是宇宙的第一,他是一个觉者,我们去皈依他生命的功德。皈依法是宇宙人生的规律,规律就是这样。昨天晚上我跟你们讲的,这样就这样,那样就那样,如此而已,如是。我们只是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看见事物在生生灭灭之中没有永恒性,在没有永恒性之中看见他们的关联性,由此从人生的迷茫无明的黑暗中走出来,得到自在,这是法。皈依僧,注意也不是皈依某一个僧人,所以不要弄错。今天的皈依不是皈依我明海某人,可能你们的皈依证上盖了我的章子,但是那上面写了什么?意思就是说,我是你们皈依三宝的证明人,你们并不是皈依我。即使你们说皈依师父们,也不要认为说是那个师父,张三李四。在这个意义上讲,这些师父实际上是符号,我告诉你们,师父是符号,怎么认识师父?这是另外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要半天才能讲清。讲得稍微简单一点,作为符号的师父,他是没有那种,那种privacy(秘密,私事),诗人的那什么东西的。他履行的是护持佛法的那种责任,传播佛法的责任。所以你们给师父磕头,师父也没有认为你在给我磕头,我是认为你是在给我们的袈裟磕头。如果我们认为你们是在给我们磕头的话,那就会膨胀,作为凡夫僧来说,会膨胀,有膨胀的危险。你们给我们的袈裟顶礼那就是一个法,也会有功德。昨天我也讲到,佛教是一个很完备的、非常精致的、很善巧的一个教育的体系。在这个体系里,既有刚刚入门的ABCD,基本动作一点不能错,也有已到达了较高水准的一切无所谓,这不能颠倒。以皈依三宝来说,既有在事相上的一丝不苟,也有在理体上每个人的自心就有佛,你就是佛,你的法身和佛的法身是一样的。你心里也有法,你的心里也有僧,这叫自性三宝。佛陀也有开示我们要皈依三宝,同时也有开示我们说,你不要皈依任何外在的东西,只有你自己是你真正的洲渚。他用了一个比喻,洲渚就是河里面水里面的岛,洲是三点水那个洲,渚是三点水加一个者,我们在河里面漂流,要找一个岛去靠岸,得到安全。佛陀讲过,再没有什么外在的皈依了,只有你自己是你真正的洲渚。当然这里面说的这个自己,不是现在这个虚妄自我,这个充满烦恼的自我,是经过净化和提升的,经过否定否定又否定,不断否定,最后自性智慧开发出来的自我,那个自性。所以佛陀还讲过,这三皈依是我们学佛的入门,也会贯穿在我们修行的全部的过程,当你的修行最后完成的时候,你发现你和三宝零距离的时候,就没有什么皈依了,就没有什么要向外面去依谁。所以在经文中,佛陀讲说,不得佛不得法不得僧是你真正皈依。那么经过了这样一个过程以后,最后,你在外面找不到佛法僧了,一切的对立都统一了,你已经在你生命的自性中完全地实证了,见到了佛法僧,到那时候就是真正的三皈依。但是现在我给你们讲这个稍微早了些,我们现在要从ABCD做起,那么现在知识分子的问题也出在这里,他们的生命并没有真正地完成否定之否定,超越又超越,在没有真正完成这否定和超越,又没有在生命自性上见到宇宙人生真理的时候,他们就急于下结论说,外面没东西。佛教称这个叫谤逆。所以,佛教既有关于信仰的建议,在信仰的建议这个阶段,我们见到很多的方式方法,怎么样礼拜佛像,怎么样上香,怎么样懂很多的规矩,我们要遵循着法的规则,一步一步地来,不能够丝毫地出差错。同时,佛教也有关于这些达成信仰的手段,对这些方式载体的超越。这是讲皈依三宝的内涵。

下面,我想给你们讲一点皈依三宝以后要注意的事项。第一,在皈依中,我们的身心会发生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你们的承诺,来自于你们跟师父一起念,这种力量在身心中产生以后,我们称为皈依体,身体的体。就像这个精神生命,当然在佛法里要讨论,在哲学层面要讨论,这个生命是精神的是物质的,既是精神的又是物质的,是物质的,既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啊?不管它,反正它是有一种力量,这种皈依体的力量,你们要保护它,要呵护它。呵护它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皈依了三宝以后,不要再皈依其他教主,其他的人格神,其他的神灵。这么多的不要是什么意思呢?因为皈依的产生,你们的选择是自觉自愿的,在你自觉自愿选择了三皈依的前提下,佛陀要求我们要专一,在信仰的路上要专一。要专一地走一条路,你终究会达到宇宙人生真理的最高峰。你同时走两条路走三条路,能达到目的吗?达不到。没有一个人同时在几条路上能走到的。这个路和路之间的关系你现在不要研究,在一条路上走,走到最高你自然明白,到了最高峰你自然知道。现在我们要走这条路,要坚持走这条路,要懂得保护自己内心皈依的神圣性,专一。但是,这个专一性不代表你们要排斥其他宗教,批判其他宗教。不皈依意味着你不要托付给它,但是你要尊重。在佛陀的开示里面也有讲,我们要尊重其他的宗教,尊重其他宗教最好的态度是不说它好,也不说它坏。因为你说它好,可能你说的方式也不对,对方也会烦恼。明白吗?每个人都觉得,比如说你尊重我很好,你也说我好,但是你没说到点上。当然更不要说它坏,不要议论它的长短。然后尊重,宽容。在现代的社会,必要地了解。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皈依三宝以后,一定要注意在语言和行动中,语言、写文章、行动中,不要有否定三宝的话,不要有亵渎信仰的话。这个意思是什么呢?其实三宝都没办法亵渎的,佛也不会生气,菩萨也不会惩罚我们,这是绝对的,我敢保证。但是这个要求的意思是说,你要懂得保护你心中神圣的那块地方。你保护了神圣的那块地方对你有好处,它会给我们力量,你要懂得保护它。或者别的人在语言和行动上有否定三宝破坏三宝损害三宝的事,你不要随声附和,有条件你可以说服他,没有条件你可以沉默和中立,保持中立,这容易啊,保护内心神圣的东西。

第三点,皈依三宝以后,要经常地在内心,强化强化再强化内心和三宝的链接。刚才我讲了,心里和三宝发生链接,要强化它。以前我们心中链接的是“我的妈”、“我的天”,现在我们要强化,在你生命的边缘状态,在极限状态,你脱口而出的,你第一个念头想到的是佛。所以,我们有的老居士遇到什么,“阿弥陀佛”自然地冒出来。一直到你晚上睡觉做梦,做噩梦你都会念佛。当深化到了这个程度的时候,你们会发现你们的心已经强化了,你们自己已经得到依附了。为了做到这一点,我是要求每一个皈依的人,每天要念一千遍的三皈依。一遍是指什么呢?一遍是指“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是一遍,这三句是一遍。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念一千遍。念一千遍念一个月,有三万遍,如果你能念十万遍最好了,如果你做不到念十万遍你念三万遍。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念一千遍,这很容易,半个小时绝对能做到,念一千遍三皈依,念一个月。如果你觉得念了一个月,这三宝还没到心里去,继续念。念到晚上做梦也在念,做噩梦也皈依佛,好了,我可以告诉你们,你们用心地念这三句,可以解决你们心中的一切问题。你的烦恼你的忧愁你的怀疑你的迷茫,你觉得有点浅度的抑郁症,不开心,压抑,脾气大,贪心重等等,都可以让它歇下来。这是第三点,你们要注意的。

第四呢,皈依三宝要经常供养三宝。供养三宝的意思是什么?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个世间的佛法和三宝变得兴旺,变得兴盛。它的意思是什么呢?既包括了为了佛教的弘扬,出钱出力,也包括你让那些对佛教有误解的人消除了误解,更重要的是下面,你按佛的教导去做人做事,让佛法的力量成为你生命中的现实,这个叫如说修行供养。下面讲皈依三宝以后,你们要学习要听闻要研究。佛教不是一个光讲信的宗教,讲信也讲智,佛教是智和信的统一。信以智为提升与超越,智以信做基础来发动,佛教是解和行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佛教是可以思维可以辩论可以言说的理论,和你进入了体验进入了实践以后,超乎于言说的那不可言说的境界的两者的统一。以后者来说,一句话都是多的,一个字也是多的;前者来说,可以无穷尽地来说,在无穷的时间和空间中,佛法可以无穷尽地开展,在理论上开展,在言说层面上开展,在世间开展。以理的生命,体验和契入真理这个层面来说,一个字都没有,这是佛教的一些特征。但是,我们起步要从闻思开始,由闻思到修,听闻思维再修行。这是我简单关于三皈依内涵的介绍。
是不是还有受五戒的,有吗?(有)还有受五戒的,不多。这样,我们先做三皈依。八关斋戒是一天一夜,三皈依是终身,是一辈子。

大家合掌,我念一句,跟我念。 (传授三皈依仪式略)

现在大家不要动,做一下调整。受五戒的人站在前排,前面的人稍微动一下,让受五戒的人站在前排。其他的同学不要动。

五戒的内容,昨天我们大概讲了一下,就不再详细讲了。这很深,这五戒要是持好了,要说得很细很难。弘一大师他自己讲,他说,我啊,比丘是够不上资格,沙弥也够不上资格,五戒还差不多。弘一大师说的,他是按非常精密细分的要求来说的。但是,我们一般的按照佛经讲的,做到了你健全的人生,幸福圆满,健康的人,这个没有问题,你们能做到。不杀生,主要是不杀人。不偷盗,这个好理解。不邪淫,就是如果你成家了的话,夫妻互相要忠贞不渝,不要在家庭范围之外有两性的接触。不妄语主要是在修行上要诚实,这个一般不会犯在根本,有时候小小的说个谎呢,如果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说谎骗人呢,那这是小妄语,小妄语你可以忏悔,训练自己坦诚。你们看那天濮存昕多坦诚,坦诚的人有力量,心里光明,别人看到他舒服。所以,你们要想美容,就坦诚,就越来越漂亮。有的时候帮助别人,好心地说谎,这不算,这叫方便妄语。但是方便妄语也不要经常用,要省着点用,因为方便妄语还是有欺骗人的心在里面。第五个不饮酒。那么这五条你们可以全受,全受的话,等一下我问能持否,你就说能持,每个都说能持。你可以受四条,三条,两条,一条。你不能持的,你就不做声。如果这一条你觉得你现在不能按照戒律去要求自己,注意不受的不等于你要去犯,而是我现在不用戒律去要求,用做人的标准去训练自己。这一条我说能持否,你不做声就好了。这都是佛陀开许的,所有佛教很宽容,非常民主。因此,我非常同意爱因斯坦的话,在这个时代适应科学民主时代的宗教,非佛教莫属。它太民主了,民主到好像组织性很差。你有没有发现,佛教组织性很差,这乃是由于它教义的民主开放造成的。但组织性差不等于生命力弱。这是五条戒。这五条戒你要注意它的精神,戒是从形式上要求、训练自己。还有你们受了戒以后可能发现,以前我很自在,怎么受了戒我越来越别扭了。这就对了,有一段时间你要别扭。孔子讲,随心所欲不逾矩,那是七十了,在儒家是七十。在佛学里面,当你的训练熟练了以后你就不别扭了,在开始你会经常遇到事情比以前想得更多了,这就对了。只有这样,你才能否定自己,才能提高自己呀。所以,戒律是个老师,受了戒的人等于有个老师跟着你,这个老师看着你监督着你,别干坏事;等于是面镜子,你每天照镜子,这里啊不好,这里丑,这里要马上整容,是面镜子;等于是教练,每天在矫正你。所以,戒律有积极的意义。刚开始的时候有点别扭这都是正常,把戒放在心上,那么你就会发现,你的智慧提高了,你生活的智慧提高了,知道吗?生活的智慧。因为有些戒要持好,一定要用观察的智慧。比如,今天晚上你们的同学有聚会,他们在某某酒店聚会请你去,受了戒的人皈依了的人,你就会观察这件事,去,不去?我受了戒,为了我这个戒可以不去。如果你说去也可以,但是提前要想好,在饭桌上他们会碰杯,会劝你喝酒,因为提前有预案,他们劝你的时候,你怎么办?你怎么跟他们说,你看这就是智慧,观察慧。那么受了戒的人,时时刻刻在提醒自己,这叫什么呢,这叫定,以定抗拒外面的诱惑。所以,戒定慧是统一的,它不是一个很生硬的要求。简单地说,当然这个内涵太丰富了,太有意思了。你们不要把受戒变成一个负担,不要把持戒变成负担,犯戒是正常的,犯戒是修行的正常,但是首要你不要犯根本,你不要杀人。那么小戒犯戒是正常的。所以菩萨戒里面就有这样的话,经常犯菩萨戒的人,那就是精进的人,修行很精进啊。经常发现自己犯,经常有过失度众生,办事越多,犯错误越多。所以,受了戒不要怕犯戒,犯戒的过程本身,是个自我矫正自我反省自我对照自我训练的过程,这是修行的应有之意,犯戒是修行过程中应该有的。但你不要因为师父这么讲故意去犯,我这样讲的意思是你不要有思想压力,佛法是讲给人听的,讲给人学的,讲给人修的。既然是人,就有人的缺点,有人的欲望,有人的困惑,有人的各种劣根性,你就会犯。佛陀成佛以前,跟我们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要记住,佛会原谅我们,会理解我们的,他一直在看着我们。放心吧,只要你的三皈依在心中,你永远在他的关照下。下面,我们就这样,受戒的跪下来,不受戒的人不跪,后面的人就不用跪了。你们受少量的戒的人,我们希望你们把不杀生啊,不偷盗啊,不邪淫啊,把这个受了,这三个最重要的。凡是要受的,不管你受多少条,在前面跪着,拜起来方便如法。好的,现在我们开始,大家合掌。 (传授五戒仪式略)

好,这就结束了。是不是很容易的?还有一点就是如果你在以后的生活中,发现你今天承诺的某一条戒,发现守不住,比如说不饮酒戒,建议你怎么做呢?上午我跟你们讲了,犯戒就是违背诺言的过错。为了不犯这一条,你可以舍。你在情急之下,当然你不要轻易舍,是在不得已的时候,你可以选择舍。舍很容易,你只要对一个听懂你话的人,这就是包括师父也包括居士也包括别的人,随便是什么人,只要能听懂你的话。你跟他说,哎呀,我受过不饮酒这条戒,我不想守它了,只要有这一句,他听懂了,这个戒对你的约束就失去了,你再喝酒就不犯戒了。当然,你不要转头又受又舍,那样也不大好。你要是受了一般你要坚持守。极其特殊情况,你发现你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到了一个不能坚持的境地,你可以对一个懂你话的人,告诉他,我现在要放弃我的这个诺言,就没有问题了。现在我们一起回向,所有的人合掌:

受戒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拜三拜!


{返回 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十五届:托钵生活的要义(明海法师)
下一篇:十五届:三皈五戒和短期出家的意义(明影法师)
 三届:妙华法师珍重道别(妙华法师)
 十二届:三皈五戒开示(净慧法师)
 十八届:开营式上的讲话(明基法师)
 八届:从戒律看原始僧团的管理体制(济群法师)
 十四届:我所认识的佛教(潘宗光)
 六届:佛教信仰与经济生活(妙华法师)
 八届:河北省佛教协会举办第八届生活禅夏令营
 十四届:在开营式上的讲话(明海法师)
 三届:话头禅与默照禅(惠空法师)
 十三届:佛法与人生(善学法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格鲁派三大寺学习课程简介(赛康仁波切)[栏目:格鲁]
 给想要学佛的年轻人建议[栏目:法藏法师]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 五上 一 佛学与学佛[栏目: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
 1733 华严经探玄记卷 16-20[栏目:05 华严经探玄记及其它]
 心锁[栏目:和自己竞赛·迷悟之间]
 宝药还是毒药[栏目:儿童故事选集]
 有业就一定会有果报,业果从不浪费。但是通过消业就可以不感受果报,那么通过消业是不是就会浪费业果?[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禅宗对中国与世界文化的影响(黄夏年)[栏目:禅宗思想研究]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一 (2)[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1.释出离心(2)消除现世贪著的方法[栏目:贺继墉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