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父母恩
海如法师
今天很高兴跟大家一起利用这个殊胜的因缘来分享佛法。我于1983年在五台山出家,至今已二十多年了。出家一年后,有幸进入中国佛学院,读了四年书,毕业后到厦门闽南佛学院任教13年。前两年我回到故乡河北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发心建庙,很惭愧至今没有完全建起来。那里风景幽美,前总理朱镕基也曾大加赞叹。
这次夏令营的主题是“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感恩、知恩、报恩是佛教里一个重要的话题,在佛教思想里有重要的内涵,无论从修行、教化、出家人的所作所为都是围绕这些来做的,报恩思想是佛教的一个特色。我们应该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包括夏令营的举办、组织、策划、机制的管理、义工的服务,厨师辛苦作后勤,外围的护持功德主出资运作,这些共同的缘起才使我们有这个机会坐在这里。从眼前小的方面看是这样,大的方面也是这样,农民、工人、军队都是我们安全生活的保障。从佛法角度讲,我们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所以佛法讲报四恩是一切恩的概括。佛法是讲善的,这是人类共同关心的一个话题。通过学佛,把佛陀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使自己真正体会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缘起。对社会多一些了解和体谅,对大众多一些感恩,我们就会少一分抱怨多一分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和生活中体验知足的乐趣,提升自己的修养。
下面我们看经典、祖师的法语言论,通过它来体会佛教是如何提倡感恩的,以消除大家对佛教的误解。由于佛教的断层,大多数年轻人对佛教不了解,媒体宣传具有娱乐性,不免使大家产生误解。我们要让大家知道佛教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不是看破红尘、青灯黄卷的不问世事的生活,出家人不是铁石心肠。今天,让大家通过佛陀与祖师大德的行为来让我们了解真正的佛教,从而信佛、学佛,去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世俗的报恩思想从儒家的经典《孝经》里可见一斑。孝的观念以及报恩思想,在我国早就有了。佛法里面讲报四恩,即报一切恩,包括报佛恩、三宝恩、父母恩、师长恩、众生恩。佛法传入中国之后,佛法的报恩思想和世俗紧密结合。印度佛教的报恩思想实际在内涵上和这些没有差别,差别只是存在深浅层次上。传统的中国报恩思想是建立在国人情感基础上的,它的范围是世俗层面的,而佛法是超越的、出世的。世俗报恩讲随顺父母,光宗耀祖等;佛法里的孝道讲仅仅世俗的孝还是不够的,不能得到永恒的快乐,因果轮回时,下一生可能还会有痛苦,所以佛教里讲的深度和最终目的是不一样的,是要把父母从生死轮回的此岸度脱到究竟解脱的彼岸。也就是说相同之处是感恩报恩,不同的是佛法里的报恩是究竟圆满的,是深层次的。有时候在出世间报恩的大前提下,它与世俗的报恩还有一些冲突。汉朝时,人们就认为出家是不孝。因为按照儒家观点,“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而无儿无女、不回家是最大不孝,佛教的剔除须发和儒家有很大差别,所以在一个时期争论很大。像《弘名集》和《广弘名集》等,就是佛家对冲突方面的教义所作的一个诠释。当时发生了很大的作用,让人们理解了佛教,后来偏见基本化解了。现在呢,又有很多人不理解,但是“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它是永恒的化解与世间矛盾的良方。
下面看经典:
《庄严经》云:时父王闻子得道,已经六年。语优陀夷言:“汝今可往,请佛还国。离别已来十有二年,思欲一见。”优陀夷受教,即诣佛所,具述王意已,愿为沙门,得阿罗汉道。世尊思惟,而乃还国,当度父母。即语优陀夷:“汝宜先往现十八变。”王大欢喜,即勅群臣,万民出城四十里,奉迎如来。世尊威仪,端严自在。父王白言:“离别多年,今得相见。”大臣百官,稽首作礼。见诸沙门亲近侍从,即勅国内豪族,选五百人度为沙门。侍佛左右。佛弟难陀,亦为沙门。难陀所使,名优波离。前白佛言“人身难得,佛法难值。诸尊贵者,皆弃世荣。我身卑贱,何所贪乐,惟佛慈悲愿见救度,许为沙门。”佛言善来,度为沙门,随例而坐。难陀作礼,到优波离不礼。佛告难陀,佛法如海容纳百川,四流归之,皆同一味。据戒前后,不在贵贱。四大和合假名为身。本无吾我,勿生娇慢。难陀遂作礼。
释迦牟尼佛在出生时,有人占卜说,他将来不是转轮圣王就是成佛。净饭王当然希望他成转轮圣王统一全国,但是释迦的使命就是成佛度众生,这当然与父亲的期望背道而驰。佛陀苦行六年证道。那为什么佛陀证道六年之后才被请回国呢? 可以想象是他离开国家的时候与父王结下了矛盾,现在是因缘到了,所以才回去,否则过早回去他会很尴尬。为了孝敬他的父亲,他想用佛法来度化他,还让优陀夷提前回去说服,用神通现十八变。
下面讲一讲佛陀再次回国的事迹
《宝积经》云:佛住迦毗罗卫国尼居陀林。告优陀夷:‘汝可入城报於父王。' 优陀夷以神通力,飞空往诣净饭王所。时王遥见,问言:‘大师何来?'答言:‘我为如来乞食而至。'王曰:‘汝可先还佛所,将食奉佛。我今亦当往见世尊。'世尊食已,先现瑞相。时净饭王见瑞相已,勅诸臣言:‘速辨好乘香花幡盖,往诣佛所。' 尔时,世尊为度王故过於人上,在虚空中自在游行。大梵天王、释提桓因、须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王、他化自在天王,各各执持香花、幢幡,供养如来。四天王天、三十三天诸天子等,在虚空中散天鲜花,供养如来。时净饭王见已心生希有,而作是言:“如来作童子时,不以四天下转轮圣王生於顾恋,今於三千大千世界中为大法王,统领人天,富贵自在。今此世尊为正法王,我今於此为人围绕,世尊乃有天人待卫。时净饭王不觉头面著地,礼世尊足。
这时佛度他的父亲是以回宫里乞食为因缘的。这个时间释迦佛是怎么现神通的呢?“尔时世尊为度王故,……”这个地方做一个说明,跟随佛的弟子们,不仅有人间的,也有天上的,还有他方世界的天王,那么如何理解这个问题呢?不能用我们世间的时空观念来理解。而在佛经上经常看到其他世界的天王,因为佛教的时空观同我们现在的是不一样的。现在我们理解的时空在佛经里面是众生的国度,是我们欲界众生自己业力所显现的,所以在佛教里讲六道轮回并不是有一个什么地方,西方极乐世界在什么地方,固定在那里,而是众生的自身业力的一种化现。比如我们晚上做梦,梦见了一个境界,我们并且也在这个境界里做事情,也有自己认识的人,可是你在梦里并不感觉这是梦,这是你自己化现的一个地方。那么佛教其实也是类似这样的一个道理。众生根据他自身造的业,死了以后,他的神识就会根据他的业力化现这样一个地方,如同化现一个梦境一样,然后你就在这个国度里生活、生存。佛教说的是让你摆脱轮回,因为你造众生的业,所以你转到这里面,现在你不造这种业,而造清净的出世的业,你就能超脱出来。像出家修道,修善法,以及出世法,便能造下出世的因,将来出离轮回;而众生贪著造业,所以就在轮回之中。根据业力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各有不同的特点。那么佛讲的这个解脱就是断除了烦恼,真正的证到了宇宙的真如本性,叫作真如,是不生不灭的,证到了这个本源就叫做涅槃,他就不再生灭,超脱轮回。不生不灭,是如来的法身,宇宙的本体。讲起来佛有三身,这就是法身,化身和报身。至于法身,不仅佛有,我们众生都有,只要不断地修证,你就能证得。这不像其他宗教,你只能做上帝的儿女,而我们佛教不是这样的,我们每一个众生都能证得,只是因烦恼、执著而不能见到清净的法身。我们今天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佛经的引用,来看佛是如何度他的父亲,如何报父母恩,所以佛在这里为了度他的父亲,就在天空游行,目的就是令他的父亲生起希有之心,以便得度。佛的父亲还是众生,因此还是要佛来度的。“时净饭王见已,心生希有,而作是言,……”这样佛的父亲看到了佛的示现,就生起了希有之心,他被佛摄化了,他就不由自主地礼佛。
第三段是为王说法,是佛回去用了种种的方便,为父亲说法,让父亲从烦恼中解脱出来。这比你回家给父亲弄点吃的喝的,要好上许多倍,是大孝啊!
(经文一段略)这是佛为父亲说的法,是非常深奥的,我这里总结一下。不管你是国王也好,众生也好,你造了业,善事就有善的果报,恶业感召恶的果报,但这些也是空的、虚幻的,是合和而成的,因缘而生的。条件具足了,事就产生了;因缘不具足了,就消散了。就像我们这次的夏令营,各位有要参加的愿望,然后报名,再加上常住师父们的准备,法师的演讲,就产生了。七天后呢?大家就散了,夏令营也就没有了,因此是虚幻的,因缘而生,这当中不是一成不变的。像一个人从小长大直到老死,然后归于大地,也是这个意思。所以,佛法的世界观就是:一切都是因缘合和而生的,一切都是生、住、异、灭的,这是佛教对事物的一个看法。《金刚经》上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用这种观点看事物,一切都是幻化的,没有实体的,所以这里佛对他的父亲说:“大王当知,一切法悉归空寂”。像刚才我讲的,地、水、火、风组成我们这个人,没有一个实在的实体是你,每一个人都长得不一样,为什么?这是因为你造的业不同,感得了不同的果报。你看事物能不执著,不把事物看成实体,你就睁开了法眼。当你将来思维这些道理时,你可以体会到,一切都是缘起的,没有实体的。像小乘佛法的析空观,就是通过这样的思维证得了空寂。当你证得了一切法是空的的时候,你就得到了解脱,这是空解脱门,空无空相,名无相解脱门。当你无所求的时候,你就解脱了;当你有求的时候,你也就有了所累。当佛为他的父亲讲到这些,他的父亲就证得了无生法忍,得法眼净。所以佛就说了一个偈,意思是我们释种是很尊贵的,大家都是善根利器,将来决定往生极乐国土,面见阿弥陀佛,得证菩提。这等于是给释种受了记。我们念一下最后“殡送父王”这一节吧,这是非常感人的场面。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佛的孝心,以后大家对父母要尽孝,让父母走上解脱之道,这是大孝。佛的父亲去世以后,佛亲自主持丧仪,亲自抬棺,为未来众生作出表率,希望将来众生都有孝敬父母之心。
最后看一下佛的父亲得了重病,临走之前他的父亲讲了许多感激的话,佛又用神力为父亲加持,令父亲减除病痛。我们有机会可以看看《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大家有机会一定要看看,这本书非常好。大家回去以后一定要尽孝,在父母活着的时候就多尽点孝心。现在不是有首歌,叫《常回家看看》吗,别等父母去世了,又做些烧纸之类的事,那个就没多大意义了,因此大家要对父母多尽孝心。我今天就做一个引子,希望大家能对父母尽孝。学佛的人不仅要尽世孝,也要尽出世的孝;不但要度脱自己,也要度脱父母,以及所有众生。
回向:修学佛法,当愿众生,善用其心,善待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