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九届:净慧大和尚小组讨论开示
 
{返回 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15

【九届】净慧大和尚小组讨论开示

  (2001年7月23日)
  
  净慧大和尚:
  
  我们这一、二组平均年龄最小,年龄最小意味着希望最大,你们有许多时间,有时间就意味着有希望。但是有时间要知道珍惜,如果有时间不知道珍惜,就好像有财富的人一样,有财富的人不知道珍惜,财富很快就没有了。有时间的人,如果不知道珍惜,一切好的机遇会擦肩而过,就抓不住。年轻人有财富,时间就是财富;年轻人有财富、健康的体魄就是财富;年轻人有财富,智慧就是财富。但是,这些东西是有不稳定性,别以为财富就牢牢掌握在手上,所以,你们一定要非常珍惜,非常爱护,否则的话,这个财富很快就被无情的光阴消耗掉,光阴是无情的。
  
  今天上午冯老师的讲课我没听完,因为到了九点钟后就有事情,我觉得冯老师讲的“三化”、“三气”讲得很好,三化指的是美化、优化、强化。从学佛角度来看,这是做人的口诀,口诀就是指要点、要领、要害、诀窍,做人从这几面去作就是诀窍,怎么样从气质、智慧、力量这方面去做就是诀窍。做人的内容太多,一定要找到要害的地方,把这些东西消化了,这一辈子就受用无穷。这些东西如何消化呢?结合实践是沾了点边,是学理化的语言,用一般的话讲,是在做人的过程中来消化,在消化的过程中来做人,可能还要循环往复,要不断地消化,不断的升华。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是一辈子的事,年轻的同学一定要记住,记住这些口诀,你做人就有一个目标、一杆尺、一杆称,自己来量自己、自己来称自己、自己来要求自己。这比庙堂气、山林气、英雄气还要具体,这三化做到了,三气就自然而然就有了。冯老师也是从做人当中总结出来的,不是凭空的。什么叫做人呢?做人就是修行,修行就是做人,我们千万不要把修行看成天天去大殿拜菩萨,拿着念珠天天念阿弥陀佛,这仅仅是修行的一种形式,或者是一种方法。在做人中修行,可能是最实际的修行。第一天开场白,我已给各位讲过,修行修身、口、意三业,身、口、意三业就表现在我们生活当中,也表现在我们一辈子做人当中,我们的一切活动离不开身、口、意。我看一组、二组里的同学们一个个都很精神,面孔很聪明,这里面将来也许会出几位学者、专家、政要,有对政治有兴趣的吧,当到省委书记算得上政要。年轻人要有这种抱负,没这种抱负,庙堂气、英雄气哪里来,山林气讲的是个人修养,不是指躲在山林里面,讲的是在物质生活上甘于淡泊,而在做人方面有英雄气概,有英雄气概才能做英雄事业,有英雄气概才是大丈夫,是大丈夫是真夫子。世间人往往把学佛的人看成是很消极的事情,以为是遁入空门,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这些在中国过去的社会,所为英雄末路投入空门,是返朴归真,不能说有错,但总带有几分消极意味,这不是积极的东西,积极的东西应该是英雄没有末路。因为成佛是不能消极的,菩萨是不能消极的,行菩萨道讲的是难忍能忍、难行能行,要永远保持那种英雄气概,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万难,奋勇前进,这才是菩萨精神。
  
  年轻人走到佛门来,与我们架起了这个桥梁,希望让佛法来关怀大众,让大众来认同佛法,绝不是把各位引向一个消极末落的思想,是让大家真正象菩萨那样救苦救难的精神,具有英雄气概,“但愿众生都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就是英雄气概。所以,我感觉这次夏令营虽然人数比往年少一、二十人,平均年龄比往年低很多,营员里年轻人多,但都很纯、很真,在这个年龄段,能够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引导大家能真正得到健康成长,健康的完成自己的学业来步入人生的旅途。今天晚上我没有别的什么东西来贡献大家,希望各位本着向善、向上的精神来美化自己的人格气质,优化自己的智慧。优化自己的智慧就是把邪见排除掉,由于人的思想是多方面的,歪点子多,年轻人要有点聪明歪点子才想得出来,所以就需要优化、要根据向善、向上来优化。光向善不行,光向上也不行,光向善可能走到消极,光向上可能成了希特勒,一定要向善与向上结合起来,我思考了很久,才提出这个问题来。优化自己的智慧,强化自己的力量,不论是美化、优化、强化,向上、向善这个原则不能动摇。由于各种文化背景不同对于什么是美化、优化、强化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诠释,但一定要把向善、向上包括进去,成为衡量我们一切是非、善恶的标准。我就讲这些,希望听听各位的发言,这样我们可以多了解各位,可以多进行沟通。(鼓掌)
  
  某营员:我在生活中经常出现障碍,自己的心经常不平静,烦恼燥,请问法师有什么办法?
  
  净慧大和尚:给你一把扇子,烦燥的时候用扇子扇一扇。(众笑)年轻人正处在烦燥的岁月里,要不烦燥,这个人就没有希望了,有烦燥才有希望,如果不烦燥就会死水一潭,那有什么用。如何面对烦燥?要积极引导它,使这个烦燥慢慢得到化解,使烦燥沿着向善、向上这个方向支发展,有许多东西就是在烦燥中成就出来的。想一想,烦燥就是动,不烦燥就是静,有许多事业、智慧,可能就是烦燥的那一刻,忽然心里开窍也不一定,所以不要害怕,为了不烦燥确确实实应该按照八正道来做,那是我们人生生活中的准则,正则不邪,道为能通,按照八正道一条一条落实,应该就会使烦燥的心慢慢行到平静。
  
  某营员:我有些朋友去国外的时候,人家问他信仰什么,他说没有信仰,人家很岐视他,而有一个朋友说信仰东方教,这东方教泛指中国传统文化领域,结果人家很尊重他,处处照顾他,他们发现那地方人们很重视信仰。我来柏林寺,在和同学们谈话当中发现也很重视信仰,我想请问我们为什么要重视信仰?
  
  净慧大和尚:我第一天在讲课中讲到,“信仰如手”,人是有只手的;“信仰如杖”,当我们过一条河流不知道水的深浅,我们在爬一座山坡,上面没有东西可攀附,这个时候,拐杖的作用当然很重要;“信仰如船”,我们走到河边,不知如何过河,来了一只船,我们便上去了,可以顺利过到彼岸;还有“信仰如衣”,“信仰如根”。孙中山讲过一句话:“信仰就是一种力量”,我们需要力量,这就是讲,为什么要有信仰。世间上一切事情的成就,有许多人能够出生入死,克服一切困难追求一个目标,九死一生在所不惜,就是要达到他的信仰目标,所以世出世法,一切的文化无不谈到信仰的重要性。一个没有信仰,没有信心的民族、社区可以说就是一个没有秩序的地方;就是一个没有道德的地方;就是一个生活没有目标的地方;就是一群没有灵魂的人。所以,信仰对每个人来讲是我们一生中的头等大事。全世界五六十亿人当中只有一个人标榜自己是无神论者,是不是有无神论者存在,我还很质疑,比如说这屋子里一堆人突然都变成了一堆死尸,我们去请一个无神论者晚上来照管一堆死尸,看他敢不敢,他肯定不敢,没有人来做这样的事情。当然这是个假设,真正的无神论是绝对不存在的,这是人的根本,生命的本源。我也还在思考一个问题,比如美国几年选一次总统,总统竟选时候相互揭短,简直要把对方骂得狗血淋头,老百姓在选举时,也好象疯子似的各为其主,但整个社会秩序不会乱,靠什么力量?因为他们社会有一个精神支柱在支撑着这个社会,那便是基督教文化、基督教信仰,维系了这个民族,不管哪个总统上台,信仰不会改变,精神支柱是稳当的,而且这个国家的法制是健全的。法制健全,信仰不动摇,这两条是最根本的,法制健全保证了社会秩序不会乱,大家就依法行事;宗教信仰不动摇,社会就有希望。社会就两条,一个是良心有保证,一个是社会秩序有保证,这个社会就会持续、稳定地发展。一个也许很不成熟的想法,用这样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国家,都有共同点,所以,信仰这个力量是任何东西代替不了的,任何力量摧不垮的,它比原子弹还要厉害。我们一定要相信信仰的力量,坚定一个信心,在信仰的问题上,任何时候不会动摇,一动摇,这个就成了无头的苍蝇,到处乱碰,那我们这个浮躁的心永远都定不下来,因为心理面没有可以平静的东西。
  
  某营员:听法师讲信仰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但对我来讲,我找到自己的信仰是有些困难的,不知道应该信仰基督教,还是信仰佛教,请法师在这方面作些开示。
  
  净慧大和尚:我在中国佛教协会工作的时候,文革刚刚结束,有位办公室主任性黄,是位老革命,他讲你卖什么东西就吆喝什么东西,你今天问到我,我也就卖什么吆喝什么。我是一个出家人,是佛教的传教师,今天以夏令营这种形式架设一座佛法关怀大众,大众认同佛法的桥梁,我希望你通过这座桥梁回归到佛陀,回归到自性三宝这个精神家园,不要再彷徨。
  
  某营员:佛教讲福慧双修,我觉得自己目前还没有机会,请法师讲讲它的内涵。
  
  净慧大和尚:修慧向上,修福向善;觉悟人生修慧,奉献人生修善,这便是福慧双修。福慧双修的机会多的很,一天二十四小时,每分每秒都有机会,你不必耽心自己修福没有机会,举手投足都有修福,修慧的机会。你不要有所选择,以为某人现在需要钱,我给了他一百元钱,我修福了,这固然是,但地下掉了块纸屑,你捡起来也是在修福。往往拿出一百块容易,让你弯腰在地上捡块垃圾的纸却不容易,因为作为知识分子高贵的腰不易弯下去。我觉得修福随时随地都有机会,不要去找机会。
  
  某营员:用科学可以解释佛法,用佛法也可以解释科学,佛法与科学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识形态,请问法师科学与佛法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净慧大和尚:在西方世界或中国,有许多大科学家同时也是虔诚的宗教徒,他们是如何把两者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其实这不矛盾。科学是解决具体的问题,佛法是解决整体的问题;科学是解决物质的问题,佛教是解决精神的问题;科学是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佛教是解决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问题。
  
  某营员:请问什么是菩提心?如何发菩提心?
  
  净慧大和尚:*轮阁里写有两个四句话,前面的四句是:“诸恶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讲的是佛法的基本精神,或者是讲佛法是什么。后面还有四句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是讲佛法作什么,这也就是讲菩提心。经常用前面的四句话把我们的心达到净化的程度,然后根据后四句话好好去做,这便是发菩提心,菩提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很具体的。前面讲到修福如何修,把地下的垃圾打扫干净也是菩提心,在美化这个国土,庄严这个人间的环境,那就是菩提心。菩提心者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菩提心者庄严国土,成就有情,成就众生。
  
  某营员:人在社会上烦恼很多,烦恼来时经常不断责备,后悔过去,有时又幻想着未来,这种妄念使自己不能干好别的事情,请问法师如何断除这种妄念来解脱烦恼?
  
  净慧大和尚:也要用智慧来观察,你对过去所作所为,后悔是必要的,但总停留在后悔也无补实际,用智慧去分析。你对未来美好会有种种设想,未来还未来,总是在幻想得不到益处,也要用智慧去分析。古人有句话:“宁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你想得到很多河中的鱼,就得赶快回去编个网,用网去捞才能得到。说明我们想弥补过去,实现未来美好的追求,一切都要把希望寄托在当下,这就是干,当下不干,则永远在失望当中,永远在徘徊当中。如果我们用智慧去观察,就知道仅仅追悔过去是愚痴的,仅仅幻想未来而不干也是愚痴的,唯一智慧的选择是观照当下、把握当下、觉悟当下。比如你想吃饭,这碗饭就放在桌子上,你肚子又饿,而你只是在想而不动手,肚子是饱不了的,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作事业或者处理种种复杂的问题,没有像吃饭那么简单。人的思想问题确实是很难解决的,我和你们讲得一套一套的,我也没有解决,有迷惑的时候,也有彷徨的时候,也有烦恼的时候,但是要觉照,马上起觉照,念起即觉。佛教最吃紧的东西是我们天天念的《心经》,观自在,要观才自在,观就是观照、觉照,就是一看就看破,观了才自在,不观永远自在不了。观自在是一种修行,当然也是菩萨的一个果位,成果,那是结合实践来。照见五蕴皆空,五蕴如何空,就要照,照见才空得了,五蕴里面含了无限的烦恼。千说万说,一个是要见地,一个是要功夫,光停留在见地上,不去做功夫,那是不行的;光只有功夫,而没有见地,可能是盲修瞎练,好好按照“八正道”去操作。
  
  某营员:法师您讲的不怕念起,就怕觉迟,而我们只有一个心,念起时就没有法觉,觉起时念就没有,请问法师这个觉和念分别起之于哪里?
  
  净慧大和尚:念没了就完了,就刚好达到你需要的目的。我们人的思想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我们自己可以观察得到,在同时的时候,总是会有两个以上的念头在吵架,想这样做,马上又犹豫了,想这样做的是谁?犹豫的又是谁?在这个地方动动脑筋,弄清楚了,就知道觉的是谁?念的又是谁?是同样的道理。
  
  某营员:每个人都会死,一般人对死亡都是很恐惧,家人死去时,对活的人也是很痛苦,请法师对这个问题作一开示。
  
  净慧大和尚:我们说死亡很痛苦,是由于我们现在还没有开悟。我们过去尽管经历死亡的经验,现在已经回忆不起来,我们现在所说的死亡的痛苦,应该是间接的经验。死亡究竟为着什么?值不值得恐惧?我们学佛的人一定要在这个问题上过得了关,这个英雄气概才能建立得起来。生命是一条滚滚向前永不停息的河流,这条河流里面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细小的阶段就是我们所谓的生死,学佛的目的最终是要解决生死问题。如何解决?佛教讲用智慧来解决,佛教根本智慧是般若智,是大智慧,就是观察一切法相生如幻。我们生命之所以有生,有死亡,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缘聚合或散灭,而造成的生住灭现象。佛教解决生死有多种方法,根据现在人的理解也有多种形式,但从佛教的根本精神出发,解决生死问题不是要死亡的时候去解决,不明白这一点,生死就无法解决。从我们懂得有生死问题的那一刻,就经常地解决生死这个问题,生死问题不是突然发生的,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刹那的生灭而有生死,生命的每一刹那又不停地在生,不停地在灭,这个就是生死。如果我们能够用大智慧,用深禅定把我们每时每刻生命不断变迁的这个问题解决好,观照透了,生死问题就解决了。很多解决生死问题的人就可以来去自由,视死如归,这样就会毫无痛苦、欣然、坦然地离开这个人世间。要把生死看透,要明白这一期生命的结束,是一个新的生命的开始,时时刻刻用这样一个观念去面对死亡,你不会有什么可怕,就会很高兴走向一个新的生命。到时候,你就不会有痛苦,因为你懂得缘生法的道理,懂得了生命的永恒性,懂得了生命刹那的生灭,能够把当下的生死解决了,当下的生死不叫刹那生死、一念生死,最后一期生死形态停止活动的那刻就会正确地面对。这样的例子,在许多佛教高僧传里,现在许多人往生能说明这点,所以,我们不要对生死有惧怕,也不要对了生死这一法有怀疑,我们只要认真地去面对生死,认真地把我们每时每刻生命的痛苦,正确地对待,就有了解决生死的那一天。
  
  某营员:前不久,阿富汗塔里班政府炸毁了他们国家里巨大历史悠久的佛像,他们应该遭到报应,请问法师对此有何评价?
  
  净慧大和尚:我们对这件事是很痛心的,我也发表过谈话,已在报上登过。但是我们冷静地想想,这也是缘生法,我们不希望这尊佛像遭到破坏,但因缘到了这个时候,也是阻止不了的,这不是佛没有这个力量,也不是说全世界舆论没有力量。我们只能说阿富汗这群人的业力太重,没有这个福报,连看佛像的福报都没有。巴米扬大佛不是从现在开始受到破坏,我在夏令营开营式上的讲话隐隐约约提到这些问题,就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与淘汰同在。我们佛教徒应该要觉醒,原来佛教是很盛行的地区,现在被其他的文化所代替,其中包括佛教的母国印度,当然也包括阿富汗这些地区。阿富汗过去也是佛教文化区,伊朗、巴基斯坦和我国的新疆(古称西域),这也是因缘所生法。佛教在那时候没有人,在那时不能够为当时的众生提供人生的思考,它的生命也就结束了。这也可以说是历史的教课书,应唤醒今天的佛弟子好好地重温这部教课书,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今天的佛教。你们年轻人没经历过文化大革命,没经历毁佛的运动,我为什么把大殿的佛像弄成一个大石头,是汉白玉的石头,因为我想到即使再碰到毁佛运动,我们中国毁佛时也有急功近利的地方,是铜制的像要拿去化铜;是铁制的要化铁,是木头的要拿回家去烧火,而是块有十多吨重的大石头,搬起来是很费力的,也许在搬不动时有了救星。世间法,世间像本身就是不坚固的,而佛教的真理是永恒不变的,洋枪利炮都是无法摧的。毁佛像应该得什么罪就得什么罪,我希望不要惩罚他。
  
  某营员:法师慈悲,刚才你谈到佛法是解决精神的,当前社会竟争非常激烈,工作压力很大,有一部分人心理上出现了忧郁等方面的问题,请问法师如何解决这方面的烦恼?
  
  净慧大和尚:这不是三言二语能够说得清楚的事,希望你通过这次夏令营活动,自己去请些书深入地研究。学习佛法就是不间断地从闻、思、修当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有一些问题并不是一个晚上或一个早上就能解决得了。纸上得来终究浅,决知此事必躬行。
  
  某营员:人有七情六欲,要想修成正果该如何修持?《西游记》里唐僧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修得正果,他是靠修定、还是靠别的什么修成的?还想请问《西游记》能否作为修行的工具书?作为参考,指导我们的修行?
  
  净慧大和尚:《西游记》出自明朝,它的底本是宋朝的《唐僧取经》的话本,由话本扩充为《西游记》。话本是宣传唐朝时的出家人唐僧到印度取经的过程,通过演变、演义,扩充与发展而成为《西游记》。《西游记》是文艺小说,虽然也有一些解决人生某种问题的语言,毕竟思路不同,《西游记》小说要解决的问题和佛教要解决的问题不是一码事。《西游记》作者吴承恩骨子里是道教文化,《红楼梦》骨子里是佛教文化,恰恰写佛的不是佛,要把《西游记》作为修行的指导,恐怕不太可能。《西游记》描述唐僧,实际上是在歪曲唐僧的形象,并没有正确写唐僧,而写的是孙猴子,唐僧有再大的本事,没有孙猴子他取不回经。唐僧是如何把三千部经取回来,希望你读一读《唐高僧传》里的“玄奘法师传”再读一读《大唐西域记》那才是真东西。
  
  某营员:佛教里讲人间有生老病死,爱别离恨等很多痛苦,强调学道之人要念念不忘生死二字,还有一句话是讲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请问法师这常念生死和三心不可得之间是不是有些矛盾?
  
  净慧大和尚:“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这是佛教的一个见地问题。得就是执着,可得就是有执着,不可得就是破除这执着,破去了这个执着,不在三心上执着,生死才可了;在三心上起了执着,生死就了不了。生死问题是个生命的问题,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过去还有过去,未来还有未来,现在也是在念念前流。三世是个动态的,而不是一个静止的,不是过去就停留在前一念,未来就停留在后一念,三世就象河里的水一样,永远滚滚向前,它与三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了了三心就能了生死,了了三心就能真正知道生命的过去、现在、未来是怎么一回事,了了三心就得大智慧,有了大智慧就能解决生死问题。
  
  某营员:请问法师原来佛教兴盛的地方现在没有了,为什么不能返回兴起?另外,建立一个佛教道场需要什么样的环境?
  
  净慧大和尚:没有必要,其他的宗教已经在那里发展起来了,我们再去就会发生冲突,像新疆慢慢也有些佛弟子在弘法,阿富汗、伊朗是伊斯兰国家,基本没有佛教。佛法住世,佛并没有说佛法会在哪个地方永远活跃,佛法兴衰都有不同的时节因缘,和众生的根基有关。至于说修一个道场,我想最好不要去建新道场,能够把过去祖师遗留下来的古迹慢慢恢复一部分,这就是作为后人应尽的责任。新建一个道场没有根,再现在人力、物力都很困难,到处建寺院好象没有必要。我之所以花大力气来修柏林寺,是由于这个地方有一千七百年的历史,有赵州和尚,否则,我花这么大力量干什么呢?
  
  某营员:佛教里讲破执着是很关键的,犹其是禅宗特别突出强调。由于要破除执着,还产生过激的事情,比如呵佛骂祖。我参加夏令营每天早上四点多就起床,是非常困的,这与禅师讲的“饥来食时困来眠”不太符合,我想请问,每天早上有必要四点多就起床吗?还有要求诵经,这不也是一种执着吗?
  
  净慧大和尚:禅宗讲的一般是破除了执着后的境界,我们的执着还没有破除。你们是学哲学的,希望你们经常给《禅》刊写些文章,我们将来还要办一个《中国禅学》学术性的刊物,希望你们这些学哲学的学生,研究生将
  
  成为学者,过三年、五年也许你们会回柏林寺的讲堂上给大家讲课。
  
  某营员:请问“所有一切是正确的,所有一切都是错误的”这句话是正确的吗?
  
  净慧大和尚:很难说,你有了那种眼光,有了那种气度,可以说这种话;如果没有那个眼光,没有那个境界,就不要说这种话。
  
  今天晚上都是你们提问,我来回答,已成了众矢之地。我也给大家提提问题,我们参加夏令营,作这个活动,还缺点什么?还要补充点什么?请大家提提。
  
  某营员;建议实行导师制,导师给大家设定一个规矩,教我们诵经、礼拜、行威仪。
  
  某营员:纪律不能太松,既然大家来到了这里,就应该按出家人的方法严格要求。我参加过第六届夏令营,觉得这一届纪律不如那一届好。
  
  某营员:时间安排上,能不能放在“五一”假期里。
  
  某营员:由于现在不收女营员,从网上看她们在讲这不平等。
  
  净慧大和尚:我告诉大家一个消息,8月15日在湖北省黄梅县四祖寺举行的夏令营,男生、女生都收,大家可以回去把这个消息传给“骂街”的女性,希望能“平民愤”。那个夏令营,我也去参加,同学们如果有时间,还没有上学,也可以去那里参加,那里的夏令营可能是比较有特色,时间是三、三、一,三天时间在四祖寺作些活动,有三天时间在五祖寺、庐山东林寺、云居山真如寺作些活动,把课程搬到祖庭里去,最后一天到四祖寺。讲佛法,结合祖庭的历史来讲,比如讲五祖禅在黄梅五祖寺讲;要讲慧远大师净土法门,就到庐山东林寺去讲;要讲曹洞禅,讲虚云老和尚可以到云居山真如寺。
  
  某营员:可不可以把每天晚上的诵经改为放一部佛教教育方面的故事片,这样效果会更好,既可缓解大家的疲劳,还可起到教育的作用。
  
  净慧大和尚:我们这里没有电视机,你给我们出了个难题,柏林寺没有电视机,还没进入现代化。
  
  净慧大和尚:大家刚才提的建议,有很多参考价值。夏令营活动有的嫌紧了,有的嫌松了,今年我特别强调由于这届营员较小,太紧了怕受不了,所以始终不紧也不松,太紧了,七天都象出家人的生活,肯定是不到三天就走掉一半。佛法还是要循序渐进,紧张与活泼同时照顾到。在署假期间过夏令营,气候炎热,太紧张大家会生烦恼,要大家过得喜欢、高兴就行了;太紧张,下次就不来。
  
  某营员:我这次来柏林寺感受很深,从大和尚到常住非常不容易,给大家制造了能接触、了解、体会、感受佛法的机会,是非常难得的。我们平常学习、工作与生活当中很少有这样的机会,平时看书是空的多,实的少,看到的是想象中的佛法,以前我也去了些寺庙,但没发现有这么生动活泼的景象,在这里,我感到了生动活泼的气氛,生活禅也许是生动活泼地体现在生活中,我理解得不一定对。通过和上课及辅导老师的接触,我发现他们很有大丈夫气概,有一种无形的力量。除了生动活泼,我发现上殿诵经做功课,又有一种很严肃、庄重的气氛。因此,我觉得佛法是非常有生命力的,能够解决我们一些问题,这是我感受最深的地方。同时,对大家在饮食、起居方面照顾得非常好,个人表示非常地感谢。
  
  某营员:应多安排象今天晚上这样的座谈。
  
  净慧大和尚:因为今年常住在结夏,每天晚上要诵经,加上佛学院和研究所也想趁法师、学者来寺院的机会,和他们多探讨今后如何办,抓紧时间和他们开会,所以人力紧张,使与同学们讨论的时间相对减少了,各位的意见很值得考虑。今天是分组座谈,还有一次柏林夜话,明天去苍岩山行脚,每天四点半起床觉得时间长,但如果认真过起来,时间还是很快。我们现在处在好的时代环境中,像我在你们这十几、二十来岁时,整个社会卷入了上山下乡活动,我那时参加了修十三陵水库的劳动,各个大学都停课,拿着大旗去推砂子、抬石头、挖土,早上三点半就得起来,从住地慢慢走到十三陵水库,得走三个小时才到,晚上等到太阳落山才下班,又要走三个小时回住地,一天都在路上、工地上。那时,我在中国佛学院念书,两只脚都不会落地,那时就想到拐杖的重要,每个人都柱个拐杖,回来打地铺睡在地下,每人很小一块,起来上厕所后就找不到原来睡的位置。你们没有过这种日子,感到四点半起床很紧张,中午还有午休,现在六七十多岁的教授们过个那种日子,那个时候锻炼出来的人与现在人比有些不同,有毅力些。我觉得人生有时候在艰苦环境中经受锻炼是完全必要的,意志的锻炼是要在具体的生活环境里落实,在考验中才能够磨练自己,玉不琢不成器,要雕琢才能成器,雕琢就是锻练。各位在人生旅途当中,要有意识去找些苦吃,大学生打工,留学外国的学生是真正的在打工,现代大学生打工是到公司去上班,打电脑和搞家教,这个打工是很文明的,国外打工是洗碗,别的活做不了,而且洗碗挣的钱多。我在法国、美国看到很多这些在餐馆洗碗的学生,星期六、星期天都工作,洗碗是小时工,意志相对是比较坚强的。现在国家给我们创造了很好的生活条件,可以放心读书,我们还是要适当找点苦来吃,从农村出来的学生放假回家和父辈一起劳动,可以体会到农村生活的艰难,对我们的成长会有帮助的。我们寺里也有在中国佛学院念书,假期他们回来过严肃的僧团生活,我们每月补助一百元钱,作为一个条件,要求他们回来充电、加油。
  
  某营员:能不能把夏令营和寺里有时举办的法会结合在一起?
  
  净慧大和尚:参加夏令营的营员不一定是经常来寺院的人,让他们完全过寺院信徒的生活,可能不习惯。对爱好佛法,还徘徊在门外的人提供一个方便的条件,使他们逐步了解佛法、认同佛法。夏令营不完全是为信佛的人举办的,也是为不信佛而想了解佛法的人举办的,而且参加夏令营不一定就成为一个教徒,希望了解佛法就可以了,慢慢知道中国还有佛教,佛教是教导我们向上、向善,净化人心与祥和社会,这么一个精神就可以了,所以不能和法会弄成一起,不能把夏令营办成完全像法会一样。为教徒提供的法会有多次,如正月初九到十五的上元节吉祥法会,七月初九到十五的中元节报恩法会,专门为想打坐举办的内观禅修班,冬天的二十一天禅七都可以供想修学佛法的人来参加。
  
  某营员:我非常景仰虚云老和尚,法师您是虚老的弟子,想听听您讲讲虚云老和尚。


{返回 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九届:净慧大和尚三归五戒开示(净慧法师)
下一篇:九届:净慧大和尚传灯开示(净慧法师)
 三届:六祖的“三无”和“二三昧”(明海法师)
 七届:在闭营式上的讲话(净因法师)
 十八届:传授三皈五戒答疑(明基法师)
 五届:施与受(静波法师)
 十二届:柏林夜话分组座谈——观音殿前老和尚开示
 九届:努力实现无悔的人生(蔡日新)
 四届:在闭营式上的讲话(净慧法师)
 十七届:在赵州塔前的开示(明海法师)
 十七届:开营式上的讲话(女营员代表 赵时晗)
 五届:在闭营式上的讲话(李阳)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生死疲劳 从贪欲起[栏目:钵水明镜·传喜法师开示录]
 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 摘要[栏目: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解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栏目:慧律法师]
 我的慈悲主义(茗山法师)[栏目:四无量心]
 认识苦谛的重要[栏目:见悲青增格西]
 普贤行愿品 昆明开示 第九集 (2011年四月)[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摄类学 十[栏目:摄类学讲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五0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七三一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八集]
 大和尚 虚云长老传奇 第二章:冰火两重天[栏目:大和尚·虚云长老传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