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六届:三法印与现代人生(菩提法师)
 
{返回 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36

【六届】三法印与现代人生

菩提法师

  三法印是佛教的一个核心思想。那么,三法印究竟是什么呢?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三法印是亘古今而不变、历三世而长存的真理,是检验佛法与非佛法的唯一标准。法印就好像世间国王的玺印,释迦牟尼佛是大法王,法王有法王的法印,他说,只要是与三法印相契合的,那就是佛法。那么不能与三法印契合的法则不名为佛法,即使是佛说的,若不能与三法印相应,那也是佛陀的方便说。因此,在我们学佛的道路上,认识三法印,了解了三法印,应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学习三法印对于我们人生的解脱,烦恼的放下有非常大的好处,三法印是我们人生的指南。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越来越不能够认识世界的真相,两千多年前释迎牟尼佛于菩提树下觉悟到的真谛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淡忘了,但是他觉悟的真理直至今天依然能作为人们思想和精神的寄托。因此,我们今天来探讨三法印不仅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我们的人生有很大的帮助。

  诸行无常——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类痛苦的延伸

  也许会有人问,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了,现代科学的昌明确实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即使足不出户,也可以了知整个世界在发生着什么变化;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一部电话就可以解决相互沟通的问题。那为什么又要说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人类痛苦的延伸呢?我们通过现实观察完全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首先我们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来说明佛陀所说的诸行无常的实在。自然界的无常带给我们不尽的苦,农民希望年年丰收,但是也许一场暴风雨之后就会颗粒无收,也许冰天雪地就会人畜伤亡。当今社会科技发达,人们不断地开发并且是过度地开发了地球的资源,这就使自然界对人类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报复,像今年我们南方有些地区特大的洪涝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各种各样的大型工厂的烟囱在不断对我们的空气进行污染,使得气候变得或者越来越热,或者越来越冷。有人说这是一种厄尔尼诺现象,而厄尔尼诺现象还是归结于人在不断地开发资源的过程中过度开发而导致的一种结果。在1000年前或者100年前,自然环境要比我们现在好很多。科学技术的发展就是人类不断想探明未知的事物,但是在我们运用科学去认识,探究外在世界的同时我们又开发了未知的空间,这是科学家们感到迷茫的问题,也是科学无法去解决的同题。这就是什么呢?诸行无常!物质文明达到相当高度的时候,是否就能够解决人本身的烦恼与痛苦呢?没有!相反,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过程中,人类不断地破坏自然环境,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于是大自然对人进行报复,进而刺激了人的内心深处更多的痛苦。

  我们应该认识自然,更应该认识我们的心。佛经里讲,心种种故色种种。我们的内心充满了贪、嗔、痴,那么反映在自然界中就会变成坚硬、恶毒的东西。如果人类的痴毒深重,那么大自然中就会有很多充满毒性的植物;我们的心地坚硬,就会有大山大石。只有把我们的心灵净化了,那么当下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黄金布地、七宝池、八功德水。因此,诸行无常开示我们要把握心,因为我们的心会反映到客观自然界;不要怨天尤人,认为是老天爷强加给我们灾害。灾害其实完全是由人类自己制造的,这个大家也许还不能够相信,但事实就是这样。

  现在空气一天比一天的污浊了,我们吸进来的空气越来越不纯净了,于是人们制造一个吸氧室,叫大家花上多少钱到那儿去吸氧。夏天炎热,于是人们制造空调来改善我们的环境。坐在空调房里,却依然是内心焦灼坐立不安。所以说,单单靠外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那是不够的。因为人类没有认识到“心”与“物”,“心”与“色”的关系,不能把握自心,那么表现在外在世界的东西必然会对你的内心构成伤害。所以改造外在世界,不如改造我们的内心。

  因为诸行无常,因为人不能够向内认识自心,所以人们不能够认识自然界的真相。但是“无常”有它积极的意义,因为无常,我们才可以改变我们的内心。假使不是无常,我们就无法认识和改造这个世界。在无常变化当中,我们的心念会形成两种趋向,一种是善的,一种是恶的。我们努力地去恶行善,就可以改变我们周遭的环境。自然才会变得越来越好。这也正是未来世界将要面临的共同需要解决的问题。

  诸行无常同样反映在社会现象上。因方无常,人的内心变得越来越不可捉摸,社会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当今社会太过于注重经济的发展,人们心里的杠杆只建立在经济基础上,一味地迫求功名利碌,一切唯利是图,各种丑恶现象丛生,诸如杀人越货、拦路抢劫、卖淫嫖娼、吸毒等等。这样的社会现象来源于什么呢?来源于人本身。也就是说,我们人不能善于把握我们的心念。比如有的人通过吸毒来寻求一种内心的刺激,但是吸毒给人们带来的是多么大的危害和痛苦呀!吸毒曾经使我们中国变成了东亚病夫,吸毒也可能使国家衰亡。一个人如果不能够把握自己的心,随波逐流,看别人吸毒自己也想试一试,很多青少年就是这样走向这条路的。怎样来改变这种社会丑恶现象呢?还必须从心上着手,这叫做改造心灵,即给人们正确的教育、引导,使他们的精神生活趋向高尚。现在的情形是,物质文明有了,但是精种文明的建设没有跟上来,传统的伦理、道德在现代西方思想的冲击下崩溃了。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优良思想文化对于现代人生或者未来人生应该是有积极意义的。

  从人与环境的关系来着。环境的污染、水土的流失给人类的生活环境笼罩了一层阴影。环境的污染依然来源于人类的心灵污染。我们的生活环境到处充满着垃圾,废纸乱扔,随地吐痰这同样也是我们心灵的问题。每个人都以为无所谓,这样就造成自己整个环境变得越来起污浊了。有时候当我们走过一条小巷,只能掩鼻而过,为什么这么臭呢?因为人的心就变得那么臭了!

  我们再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看,人类古老纯朴的感情被冲淡了。即使是很好的朋友,可能因为经济上发生了一些纠纷,就反目成仇,拔刀相见。在现代社会,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不受传统伦理道德的约束了。有人认为这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进步,但我不这样看。当它进步到了父子相杀的时候,能说它是一种文明吗?

  曾听说过这样一件事:一个青年人,是做装潢的。一天,他去一家保险公司做装横的时候,听说了有关生命财产保险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如果投保人发生意外死亡后,保险公司会给一笔赔偿。他听了之后很受启发,回去后看着他的老母亲就生起了发财之心,他给他母亲先买了保险,然后有一天趁母亲熟睡的时候,纵火烧死了她,然后再去报案,谎说家里发生火灾,要求赔偿。但是法律是公正的,也是无情的。他这样发财的方式严重违背了人类的道德,必将受到制裁。

  人与人之间这样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人本身发生了问题,自私自利把人装扮成一副贪婪的面孔。空洞的精神使人变得更加难以理解,自己也捉摸不透自己。贪得无厌,不惜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这些是很现实的,大家都能够观察到,这也是一种无常的现象。

  诸行无常包括太多太多的内容,心的无常、色的无常。无常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说一切法皆在运动、变化当中,没有实在的东西。无论是我们的心,还是色,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都在变化,甚至时刻在变化。因此《金刚经》里说,三心皆不可得,是无常。我们刚才谈到的社会发展是外在的无常,外在的无常给人的内心带来的痛苦,心的无常使人坐立不安不能自主,在面对事物时不由自主地随着情绪、随着感觉跑。无常向我们说明了世间的真相是缘起的,是性空的。放眼现代社会,各种信息、知识充斥着这个市场。我们不断地从各个角度来接受不同的信息、知识、文化,然而哪些对我们是有益的,哪些对我们是无益的,需要通过我们佛教的般若智慧来观照它。对自己有益的我们应该去学习.要懂得去取舍。否则,我们就会生活得越来越痛苦。

  诸法无我—对人生颠倒错乱的一种定位与思考

  “我”是谁呢?这是我们要探讨的一个问题。因为世间的一切东西皆是因“我”而立,要是没有“我”就不必要存在世间的一切东西。“我”究竟是谁?佛法向我们提供了一条捷径,就是《心经》教我们来观察的所谓“五蕴皆空”。五蕴就是说人由五种因素:色、受、想、行,识而构成的。色,就是物质,像我们的肉体都是属于色。受、想、行、识是我们感知世界、心灵世界。所谓“五蕴皆空”,就是说“我”是由四大五蕴假合而成,“我”是一个假名,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我,如果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我,那么少年的“我”就不是现在的“我”。“我”有自在义,有主宰义。我们考虑一下,“我”是否自在了呢。“我”是否能主宰呢?我们做不到,我们的心不得自在,我们的心有挂碍,这样就需要对“我”进行重新定位和认识。

  有了“我”,随“我”而起的就是“我所有的”。实际上这世界上哪一样能为我所有呢?哪一样也不是我的,我不过是这世界的过客而已,我一无所有。除了我慢,我执相随着你,使你痛苦不绝,这个世界哪里有你所有的东西呢?以“我”为中心,以“我所有的”为半径,那么这样整个“我相”就勾勒出来了。我相、人相、众生相,都是一群可怜相,有什么值得可以炫耀的呢?所以不要过分执着我相,好像一滴水只有归于大海才不至于蒸发掉一样,抛弃小我,将自己溶化于大众当中,人生的价值才能真正实现。

  无我是什么呢?无我是空,空无自性,这么说很多人会觉得难以理解,既然无我,我还怎么样去修行呢?我整天念佛念到哪里去了呢?其实正因为无我,所以一切法才能变化才能呈现出一种无常;如果不是空、无我,那么一切现象界都处于一种静止不动的状态,因为无我,所以才能鉴别善恶因果等等一切法的差别。要是有我,恶的也不会成为善的,凡夫也不能成为圣者。佛教的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缘起性空,我是缘起,无我就是空,因为它本性是空,所以才能生灭,如果它本性是不空,就不能生灭。

  那么我的价值何在呢?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现在大家得到了暇满的人生,我们就应该来修学佛法,利用这个健全的身体来做佛事,“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人身易失,万劫不复,所以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日本有位禅师曾经写过“莫到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

  人到了三十岁以后,就会发现自己以前追求的一些东西,自己认为圆满的一些东西,像泡影一样正在幻灭。“眼前但见少年多,耳边怕听故人死”。人生无常,从无常当中把握生命,多创造一份安详、清净、自在,不要等到来生,要想获得理想的、圆满的生命,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回归自我,放下身心,静静地回到原本自在清凉的世界。

  涅槃寂静—人生的解脱与理想生命的最高境界

  世人都在追求着四个字:离苦得乐。世间的人们一般会这么想:我痛苦,是因为我没有粮食,我没有衣服,我没有金钱,如果我有吃有喝有穿,我就快乐了。但是那些衣食不缺的人们,他们依然感觉生活当中还是有很多的烦恼。一个学佛的人希望得到什么呢?希望得到更为究竟清凉自在的乐,也就是涅槃四德(常乐我净)中的“乐”,这是人生真正的解脱。一般人总把人生的解脱看作是死后的归宿,其实应该是烦恼当处得解脱。面对生活中的烦恼,我们也常常想放下烦恼,可是有几个人放得下呢?过去有位禅师到一位祖师那里去参访,他背着包到了那里,祖师告诉他说:“放下!”他以为叫他把包放下,便放下了背包,祖师却大喝一声:“放下!”他一下开悟了。他放下了什么?放下了身心,但是同时又没有实在的身心可放下。也就是说,烦恼没有实在性,如果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烦恼,那么在你没有烦恼的时候,你也会一直烦恼下去,若知烦恼也是无常的,你就会相信烦恼是可以断的。

  我们的身心总是处在烦恼当中,我们的身心总是不得清净,不自在。面对生活中的烦恼,有时候我们显得不知所措。此时我们何不静下心来反观自性,看他个水落石出呢?我们总认为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真实的,甚至认为烦恼是实在的,但烦恼没有实实在在的体性。因此,当我们以佛法来对自己进行观察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先前所做的一切非常的好笑,此所谓悟到空时笑前痴。过去有位禅师,他看到一只蜜蜂在房间里嗡嗡叫,怎么也找不到来时的路,急得团团转。过去的窗户是纸糊的,蜜蜂飞呀飞,突然,它撞到了纸孔,终于挣脱了出去。禅师就这样开悟了。

  其实,若领悟了人生的真谛,则处处是解脱,“境本无生,唯心自闹,境若不生,心自如如。”客观现象界的一切东西,都是我们心识的一种变幻。当我们把生活当中的所作所为都变成清净善业的时候,我们就趋向于解脱。“三法印”是让我们在生活当中去体悟诸法的实相,一切法都是诸法的实相—“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过去有位尼师,做过一首褐子:“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不作他求、就在当下。

  课堂提问

  问:您如何长久保持一快乐的心?

  答:1995年一行禅师来到中国时,教我一个很好的修学方法,就是注意观察我们的呼吸,让我们的心念活到当下。这个方法是行禅,刚开始你要轻轻地走,安详地走,感受你生命的存在,你告诉自己:“佛陀,我就在你身边。”然后你调整呼吸和步伐,让它们一致,当你吸气的时候,你告诉自己:“万缘放下!”当你呼气的时候,你告诉自己:“会心微笑!”这样你就会保持快乐明净的心。通过四个月的实践,我还真感觉到极大的受用。


{返回 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六届:面对死亡(怀进法师)
下一篇:六届:生活的艺术--生活禅的妙用(贤空法师)
 四届:在闭营式上的讲话(夏泽红)
 十三届:让感恩的清泉浇灌生命的绿洲(安虎生)
 十四届:在开营式上的讲话(净慧法师)
 十届:普茶
 五届:佛化人生的实践价值与方法论(宏明法师)
 五届:印尼的佛教现状(陈宏兴)
 十四届:如何成佛(明契法师)
 七届:在闭营式上的讲话(周文)
 十届:祖师禅的精髓——用佛法的智慧透视生活(宗性法师)
 十八届:开营式上的讲话(楼宇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五 (1)[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大般若经要解——不可得义[栏目:白云禅师]
 佛说不清净布施[栏目:布施]
 布施之道--无上的布施[栏目:帕奥禅师]
 喝茶解禅:茶思禅味 浅悟佛理[栏目:禅茶文化]
 积善之家,吉神拥护[栏目:心念与命运·第1册]
 《前行笔记》:缘起[栏目:希阿荣博堪布]
 一二七、重罪轻报[栏目:现代因果实录]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59集[栏目: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净空法师]
 维摩诘所说经白话解 菩萨品第四 第十八章 维摩诘对光严说道场[栏目:维摩诘所说经白话解]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