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2 请学习如何回应环境的转变
 
{返回 在生活中禅修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243
“Just responding without reacting.”   - Godwin Samararatne
“ 无需反应、只需回应。 ”    - 葛荣居士
﹙二﹚请学习如何回应环境的转变     路
  有一位同修曾问葛荣居士,就算能够友善地看待面前的内境与外境,没有抗拒或抑压它们,继而不因环境转变而受苦,我们也是不可以单是安详地坐着,处于被动的状态,我们是需要主动改变环境,但每当积极地行动时又很容易会迷失于其中。
 
受情绪充斥的心只会反应
 
  回答时,葛荣居士请各同修须明白反应(reaction)与回应(response)两者之间的分别。当周边的人或事与自己的预期不一样时,习性驱使我们生气、忧虑或厌倦,这就是用情绪去反应事物。修行就是训练心不再跟这些习性走,而是友善地看待环境的转变,使心有觉醒的空间,继而觉醒地运用经验和知识来处理事情,向事情作出回应。
 
  受情绪所充斥的心是无法思考,或善用经验和知识来处理事情,不但自己受苦,对事情亦没有帮助,甚至将事情弄得更糟。若心内有觉醒的空间时,就可以灵活地思考,善用经验和知识来处理事情,不但自己不受苦,对事情亦有正面的帮助。
 
  因此,修行并不是要得到没有情绪的舒适感觉,而是以觉醒的心境去运用经验与知识来处理问题,开放地向一切事物学习,学习如何向事物作出回应。
 
运用觉醒的心来回应
 
  就以上期的文章内提到在日常生活中遇上交通挤塞为例,当心只向交通挤塞不断地作出烦厌和焦急的情绪反应时,只会不知所操。
 
  当训练心以友善来看待这境况而不被它所困扰时,心就有空间,可以运用这些时间来思考有没有其它的交通工具可以乘搭或走其它的路线呢?有没有可能与在等自己的人联络呢?
 
  若这都没有可能的话,便学习如何接受有时候事物就是在我们控制范围以外,就算我们再去忧虑这境况亦只会令自己受苦,于事无补。或许当你完全接受这现实时,你会发觉另一个学习机会的来临,那便是学习如何运用这段时间,思考到达目的地后,如何以简洁的言语来道歉?所要商讨的问题有哪些解决方法?哪个方法是较为适当呢?
 
  相反,若只会焦急,不但不可以善用这段时间,还可能将不耐烦的负面情绪散播给周边的人,使自己与别人受苦。
 
  祝愿各位尝试友善地学习如何回应环境的转变,以取代过往用情绪反应事物的习性。
 

{返回 在生活中禅修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3 请欣赏努力尝试的个中乐趣
下一篇:1 请友善地看待面前的境像
 1 请友善地看待面前的境像
 51 请培育纯真的感恩
 49 请认识自己的限制(上)
 32 请修习不存概念的知足
 31 请认识所需要的是什么
 20 请认识培育觉知所带来的生命力
 24 请认识所担当的角色和任务
 2 请学习如何回应环境的转变
 5 请运用现前的人和事来改变你自己
 35 请认识烦恼的本来真面目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