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入行论讲记》第十册 第九品 智慧 第一百七十九节课
 
{返回 入行论学习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68

第一百七十九节课

下面的科判是“宣说能害”,也就是说,承认诸法有自性不合理,否则于理证、教证有妨害。

庚三(宣说能害)分三:一、由因建立空性;二、由果建立空性;三、成立之摄义。

辛一(由因建立空性)分二:一、真实无生建立空性;二、名言中由因生建立空性。

壬一(真实无生建立空性)分三:一、破无因生;二、破常因生;三、摄义。

在有些讲义中,此科判安立为依靠中观三种因来破斥,即观察因之金刚屑因、观察本体之大缘起因、观察果之破有无生因。抉择空性的论典中,中观共同五大因 用得比较多,比如,无垢光尊者的《七宝藏》、龙猛菩萨的中观诸论用了金刚屑因和破有无生因,《中观庄严论》用了离一多因,《中论》用了大缘起因……依此来破斥一切实法。

有人可能认为:“既然要破的是诸法实有,为什么《入中论》、《中论》、《四百论》等中观论典中,首先破诸法产生呢?”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有为法的法相是生、住、灭,如果抉择诸法不生,自然就没有它的安住和毁灭。众生执著的对境是有为法,如果有为法都不存在了,对它的本体和果就不会产生强烈执著。

很多人没有学过空性法门,对世俗中的东西有强烈的分别念,怎么样也空不了,始终被执著束缚着,非常苦恼。在古代,人们看得不多,听得也不多,不会有什么大的痛苦,而现在的人随着科学发展,表面上物质生活大幅度提高,可是内心却越来越空虚、越来越苍白。尤其是大城市里的人,物质条件相当圆满富足,但追求的目标越来越多,精神上的压力越来越大,自己痛苦得不得了,最后不得不自杀。

因此,无论出家人还是在家人,要想获得快乐、安逸、舒适的生活,一定要对空性法门有所了解。不然的话,一直随着欲望而奔波,一辈子会成为欲望的奴隶。这样的生活谁都不愿意过,然而很多人由于业力现前,对如幻的对境耽著不舍,从而招致层出不穷的痛苦。所以,我非常希望大家通过各种方式来认识佛教,尤其是金刚屑因 这种推理非常殊胜,它就如同金刚能坏一切,而不为一切所坏般,能摧毁各种邪见执著,无论是什么样的科学力量,在它面前都不堪一击。我们在知识分子面前弘扬中观空性理,靠的不是信仰或崇拜,而是确凿的依据、可靠的推理。此处的逻辑推理叫金刚屑因,通过这样的观察方式,抉择万法在名言中如梦如幻、无有自性,胜义中远离四边八戏,这种境界若能得以成熟,生活中遇到什么样的违缘痛苦,自己也有坦然面对的能力和勇气。

因此,之所以要破一切万法的产生,就是为了对无生的境界有所认识。若能通达无生空性,不仅可以解脱生死轮回,还会给现实生活带来无穷饶益。既然知道了它的价值,被烦恼束缚的严重患者,为什么不吃这样空性的妙药呢?

癸一、破无因生:

世人亦能见,一切能生因,

如莲根茎等,差别前因生。

世间上有形形色色的外道,其中的顺世外道,以前在印度比较兴盛,如今在世界各地,类似的观点也比较多。它最初的来源是这样的:往昔阿修罗与天人作战时,由于天人本性相信因果等善法,不愿意杀害阿修罗。当时有一天尊认为,如果这样下去,天人恐怕会一败涂地,于是撰著了一部无有前世后世的邪论。后来此观点传播于人间,形成了所谓的顺世外道。(现在也有很多人认为前世后世不存在,包括在座的有些道友,从小受的教育就是人只有一世,所以应当尽情享受,不要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等。)

顺世外道为了证明前世后世不存在,以一正理、三比喻、四相来安立自宗。一正理,是前后世肯定不存在,因为现量没有见到之故。三比喻是:1)无有因的比喻,如草地上长出蘑菇;2)无有果的比喻,如灰尘被风卷走般不复存在;3)无有本体的比喻,外道典籍中说:“日升河水向下流,豌豆圆形刺尖长,孔雀翎艳等诸法,谁亦未作自性成。”太阳东升西落、河水从高处流下、豌豆是圆形、荆棘刺是尖的、孔雀的翎羽五颜六色,皆是自然而然形成,并非人工所造,所以万法是无因产生。

这种说法非常可笑。虽然太阳从东方升起不是谁牵上去的,河水向下流不是谁引下去的,豌豆是圆形不是谁抟成的,刺又长又尖不是谁削的,孔雀的羽毛五彩斑斓也不是谁画的,但这些并非无因而生。顺世外道的观点,我们讲《中观庄严论》等时也破斥过,麦彭仁波切说:“他们宣称只许现量、不许比量,但在以理立宗时,却说前世后世不存在,因为没有见到之故,这难道不是比量吗?”而且,若许现量不见的法就不存在,那你自己的肠子你见过吗?明天的事情你见过吗?祖祖辈辈的事情你见过吗?假如这些没有见过,是否也要承许为不存在呢?

现在有许多这样的人,声称前世后世不存在,就是因为看不见。如果存在必须要被看见,那电磁波、原子、原子核、电子、夸克等,这些能被看见吗?你们若认为肉眼虽然看不见,但通过科学仪器可以发现,那么同样,前世后世肉眼看不见,但依靠种种依据也可以印证。

所以,对方的观点没有任何道理,大家对此要有坚定的信解。否则,很多人从小就受一些教育的影响,对生死轮回、业因果半信半疑,这样的话,会给自己的解脱带来很大障碍。如果你真的存在一些邪见,那不妨与有智慧、有正见的人进行辩论,不要埋在心里面。埋在心里面的话,永远都有一个疑团,逐渐逐渐就会变成“绝症”。

其实,认为万法无因生的观点,不要说是学过宗派的人,即便是普通的农民也不会承认。农民春天播下青稞的种子,经过精心耕耘,秋天就可以收割庄稼,这是谁都无法否认的。任何一个法,只要有因就能生果,因发生变化时,果也随之变化,这是一种因果规律。理自在法称论师说:“若此有彼生,若此变彼变,说此是彼因,此于彼亦有。”这样的因果推理说得非常好。因和果的关系是有因定生果,一旦因发生变化,果也随之而发生变化。譬如,种子被火烧焦了,就不可能产生苗芽,恶业通过忏悔得以清净,就不会成熟果报。这种因果观念在世间也是存在的,有些人为什么不承认呢?

大家应该反反复复观察,看自己有没有这样的邪见。如果你觉得前世后世不存在、业因果不存在,这种邪见以潜藏或现行的方式在你相续中存在,那务必要加以遣除。说实话,我非常担心有些人,他们对佛教的教理不是很精通,虽然剃光头入了佛门,或者受了居士戒,但心里还存在百般怀疑:“我今生造恶业,来世会不会成熟啊?人到底有没有前世后世啊?”如果这样认为,说明你非常愚笨。因为在正理面前,因果规律无法推翻,无法推翻的东西你还不承认,你不是愚者是什么啊?

对方争辩道:“如果说因果是存在的,那种子为何不具足果的所有特征呢?比如,莲花的种子只是灰色的一小粒,上面根本没有莲根、莲茎、莲花、莲叶等差别相,既然二者如此不同,种子又岂是枝叶花果的生因?”

这种说法很荒唐。莲花、莲根、莲茎等的因,在种子上其实也是存在的。但这种存在并不是以现行的方式存在,不然,种子上有花蕊、花瓣的话,那它就变成花了,我们没必要求果了,献花的时候,供养一粒种子就可以,不必非要花钱买花。如此一来,世间人为获得果实而辛辛苦苦收集种子,此举就成了徒劳无益,如月称论师言:“世间为求果实故,不应多门收集种。”

既然因上没有果的差别相,那因是不是不能生果呢?并非如此,这一点,我们讲大缘起因时也会剖析。因若不存在,果是不能产生的,但因生果只是一种因缘显现,此甚深奥秘在其他论典中也会宣说。因此,大家应该知道,顺世外道所承认的无因生不合理,是极其低劣的见解。

谁作因差别?由昔诸异因。

何故因生果?从昔因力故。

对方又问:“假如种子有莲花茎叶的不同差别因,那这些差别因又是谁来造的呢?”外道认为是上帝、梵天、帝释天所造,这样比较有说服力,但若这一点也不承认,岂不是证明诸法是无因而生?

答曰:这些差别因没有常有的作者,也没有无常的作者,它只是由往昔的不同因而来。种子有生根茎叶的不共能力,这是一种缘起法,《解义慧剑》云:“缘起生诸法,皆具依自体,住不共法相,坚硬湿热等,名言此法尔,不可否认也。”因为构成万法的四大有不同法相,例如水是湿润性、地是坚硬性、风是轻飘性,诸法各自因的功能不同,故呈现的果也是各种各样,这就是万法的名言规律。

对方继续问:“何故因生果?”既然因中有产生种种果法的功能,为什么它只产生同类的果呢?譬如,小麦的种子为什么只产生小麦,而不产生莲花呢?

答曰:“从昔因力故。”原因很简单,每个法并非有能生一切的功能,有实法的特性只是安住于自己的本体,如《释量论》云:“有实依自性,安住各本体。”火安住于火的本体,水安住于水的本体,糖安住于糖的本体,不可能从糖中产生酸菜,也不可能从石头中产生苗芽。往昔因力如何,所生之果也如何,尽管外缘能产生一些影响,比如所加的肥料不同,庄稼的味道就有所不同,但它的同类因只能生同类果,这不用观待任何法。

所以,诸法并不是无因而生,它必须观待各自的因。如果我们遇到有人声称无因生,有能力的话,一定要推翻他的观点。世间上的白天光明、夜晚黑暗,夏天满山鲜花、冬天光秃秃的,这些现象都跟因缘有关,不观待因的法,就会有恒常有或恒常无的过失。《中观庄严论》云:“不观待他故,应成恒有无。”法称论师在《释量论》中也说:“无因不待他,应常有或无。”一切法皆依赖于因缘,若不观待因缘,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众生也会看不见。因为这些众生并没有转生到地狱、饿鬼,而偏偏来到了人间,都有两只眼睛、一个鼻子,这就是一种共同因缘。如果没有共同因缘,我们便无法缘取这些众生,《入中论》云:“众生无因应无取,犹如空花色与香。”

当然,在抉择胜义时,这种因缘也是戏论,也要远离。龙猛菩萨在《中论》中言:“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能取所取消于法界的智者,可以通达这样的境界,但我们现在还不可以,故千万不要持无因生的观点。麦彭仁波切说,在所有的见解中,最低劣、最可怕、最有害的,就是顺世外道的观点。如果认为没有因果、不信善恶,平时就会无恶不作。现在社会伦理道德丧失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见解有误,很多人都认为只有一世,于是今朝有酒今朝醉,为了快乐而不择手段,根本不顾长远的利益。

其实,万法有各自不同的因,这是一种名言规律,也是四理中的法尔理。所谓的四理,指观待理、作用理、法尔理、证成理。观待理是了知何因产生何果;作用理是了知何果观待何因;法尔理是一切万法的法性规律;证成理是这样的规律依现量和比量来证成,明显的部分依靠现量,隐蔽的部分依靠比量。这四理在《解义慧剑》中讲得很详细,学习这些以后,对认识业因果和诸法法性会有很大的帮助。

总而言之,因生果是一个必然规律,杀生、抽烟、喝酒、造恶业必然引生不快乐的果,磕头、念经、行持善法必然引生快乐的果,芝麻的种子必然生芝麻,萝卜的种子必然生萝卜,为什么会这样呢?任何人也无法追究,因果规律唯有佛陀才彻知。但不管怎么样,相信也好、不相信也好,你造了业因,肯定会感受业果。《分别善恶报应经》云:“若修善业感可爱果,若造恶业感非爱果。”这一点没有任何欺惑,大家务必要坚信不疑。如果你随学顺世外道或无神论的观点,一辈子就会无恶不作,最终感受果报时,自己也会后悔莫及。就如同一个人不信法律而杀人放火,最后被关进监狱时悔之晚矣。所以,大家一定要对因果观念有不可动摇、不被他转的坚信,作为一个学佛人,若连这一点理念都没有,形象上再怎么做得轰轰烈烈,也没有什么意义!

癸二(破常因生)分三:一、破由大自在所生;二、破由微尘所生;三、破由主物而生。

子一(破由大自在所生)分三:一、大自在不成立;二、由彼所生不存在;三、大自在不能作为能生。

丑一、大自在不成立:

自在天是因,何为自在天?

若谓许大种,何必唯执名?

胜论派与吠陀派将大自在天作为圣尊,认为他具有清净、应供、常有、唯一、一切的作者这五种特征,他既是器世界的因,也是有情世界的因,就像有些宗教认为上帝是万物的创造者一样。

古印度确有这样的说法,但现在的印度教崇拜多尊天神,认为梵天创造一切,遍入天维护一切,大自在天毁灭一切,此说法与这里有点不同,寂天菩萨所针对的是古代大自在派。在印度和尼泊尔,学大自在派的人非常多,我以前也看到过,他们有些行为非常可怕,每次要共修的时候,就在前额中间画一个红点,并在水池里撒很多红色的鲜花,然后作各种奇奇怪怪的行为,还要念诵一些名号,甚至极个别人不惜自焚,将自己作为牺牲品作祭祀,以获得所谓的解脱。

在印度,各种外道比较复杂,对于他们的观点,许多论师都进行了驳斥。那现在还有没有这些外道呢?我曾问过居住在印度的有些藏族人,(飞来一只苍蝇,上师念“嗡玛呢巴美吽……”,念了三遍就飞了,上师笑道:“也许是大自在派的一个外道到这里来听经。”)当时法王如意宝也问过一些人,他们各有不同的说法,有些人说:“陈那论师和法称论师所驳斥的外道,现在不是很多了,可是静命论师在《中观庄严论》中驳斥的外道,现在还是比较多。”我当时就想:法称论师与静命论师所破的外道基本上一样,为什么他们这样说呢?我也不是很清楚。

不管怎么样,大自在派在外道中势力比较强大,他们最不好的行为是在节日里杀生对圣尊供养,此举世界上的很多宗教都不认可,尤其是与佛教的理念完全相违。其实,对一个宗教而言,只要不伤害众生,行为上有一定约束,大家还是不排斥的,但如果见解和行为不如理,那它的教派就不得不遮破了。

怎么样遮破呢?中观师首先问:既然大自在天是万事万物之因,到底什么是大自在天呢?

对方回答说:“创造万物的大自在天,也可以叫地水火风四大种。”(他们可能觉得,不论是身体还是物质世界,都是不离地水火风,否则有形的色法没办法形成。)

中观师驳斥:“何必唯执名?”名言中,我们也承许四大种是诸法的因,但你们为什么要把它称为大自在天呢?你们所许的大自在天,与我们佛教的地水火风,只是名称上不同而已,意义完全是相同的,如此一来,你我互相辩论就成了无义之举。

在座的道友中,学大自在派的应该没有,以后也不一定会学,但若对佛教没有生起坚定的定解,以后很可能被对方的巧言花语所惑,将学佛的理念完全舍弃,然后趋入他们的宗教。因此,大家一定要对佛教的见解有所了解,不但是了解,还要经常在心里发愿。以前上师们说过,我们皈依时,并不是口头上说皈依三宝,也不是在包里揣一个皈依证,逢人就说“我皈依过了,上师叫什么什么”,这些表面行为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是从内心中发起对三宝的皈依之心。

有些前行教言中有个很深奥的窍诀说,刚开始修行时,一定要励力祈祷上师。无论上师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都应观想在自己的头顶,然后猛厉祈祷:“请上师加持我,让我的心与法相融!”如果你修人身难得,就祈祷“一定要让我生起人身难得的定解”;如果你修无常,“一定要让我生起无常的观念”;如果你修中观的无我空性,“一定要让我生起这种空性的见解”……以强烈的信心来祈祷,观想上师融入自己的身心,然后从皈依开始修。

修皈依的过程中,许多上师在教言中说,首先在自己前面放一个佛像,皈依佛时,合掌猛厉地祈祷:“我从现在开始,皈依释迦牟尼佛为主的一切诸佛,纵遇生命危险,也不舍弃佛陀,绝不皈依其他外道本师、主尊!”皈依法时,心里想:“佛陀您所宣说的解脱津梁之教法和证法,是我终生的依处,除此之外的乱七八糟的世间学说,我绝不皈依!”皈依僧时,再次地想:“从今以后,修学佛法的大小乘僧众是我的道伴,除此之外的世间恶友,我再也不去交往!”发起这样坚定的誓言后,才成为一个真正的佛教徒。

我们了解了外道的观点后,就能真正明白佛教徒自己本有的见解。这样的见解乃至生生世世都不能失坏,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违缘,都应像刻在石头上的文字一样,不被外缘的水磨掉、风吹掉。否则,见解不稳固的人,听到外道似是而非的道理,很可能就随波逐流,这是非常不合理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扎下稳固的修学基础。

外道认为大自在天是万法之因,如云:“蛛为蛛网因,水晶水亦尔,根为枝末本,此是众生因。”他们说蜘蛛是蛛网的因,水晶是水的来源,树根是树枝的根本,同样,一切法的因就是大自在天。但我们通过正理来观察时,这种说法其实是不合理的。

无心大种众,非常亦非天,

不净众所践,定非自在天。

怎么不合理呢?因为这样一来,大自在天的法相就不存在了。

你们认为大自在天是唯一的,但地水火风大种数目众多;你们认为大自在天有思维、发心,但地水火风却是无情法;你们认为大自在天是常法,但地水火风没有一个是常有的;你们认为大自在是应供的天尊,但地水火风经常被众生践踏,甚至以不净粪撒在上面,如果说地水火风就是大自在天,那我们在路上走来走去,就是在大自在天的头上走来走去了。因此,通过方方面面的观察可知,大自在天根本不是四大种。

彼天非虚空,非我前已破,

若谓非思议,说彼有何义?

此外,大自在天也不是虚空,因为虚空无有动摇,而万物的造作者肯定有动摇;大自在天也不是神我,在本品前面,神我已被遮破完毕;如果说大自在天是不可思议的,那你们又怎能了知他具足五种特征以及他的作用?假如无法了知他,你们称之为作者又有什么意义呢?

现在有些宗教虽不信仰大自在天,但依靠这种推理方法,也可以推翻他们造物主的说法。我们学习中观,应对佛教生起正确的见解,虽然世界上学佛的人不是很多,但佛教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超越其他任何宗教和世间科学。医学、逻辑学、哲学、物理学、生物学、海洋学、化学、电学等,尽管发现了很多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对人类社会有一定贡献,给我们的生活也带来一些便利,但心的奥秘和前后世、业因果的问题,这些学科就像盲人摸象一样,根本无法企及,有时候还会闹笑话。心的本体和奥妙,世间人皆无法品尝它的味道,不要说胜义中光明与空性双运,仅仅是名言中心的特点、分类、本体,他们也是无法了解。

学佛的人,尤其是如理如实修行证悟的人,在这个世间上寥若晨星。全世界有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回教,我看过一些资料说,基督教有19.6亿多人,回教有11.7亿多人,佛教有3.6亿多人,印度教有7.6亿多人(虽然人数比较多,但未立为三大宗教之一),部落教有2.7亿多人,不学宗教的有7.7亿多人,这是前几年的统计数据,当时世界人口约65亿人。可见,不学宗教的人不是很多,但在学宗教的人当中,学佛的比例却不太高。中国宗教局的领导曾在一次讲话中说,光中国学佛的,就有1亿多人,但个别资料显示,这只是统计的数字,其实还有很多公务员、领导不敢明目张胆学佛,所以加上未统计的学佛人数,应该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其实,学佛是很快乐的,我们今生拥有暇满人身,又值遇了大乘佛法,没有随学不承认前世后世的外道,这是相当难得的福报。如果你们以前不懂佛教的道理,皈依了三宝以后,人生方向应该重新改变。比如你30岁之前为自己而活着,皈依佛门以后,要为了众生而活着。学佛一定要学大乘佛法,一心一意为了众生暂时和究竟的利益,这样发心才是顺解脱分善根。否则,为了自己而积累福报,就算整天在学《入行论》,意义也不是很大。

遇到了大乘佛法,是我们的一种荣幸,大家一定要有利他心及空性见。我再三强调过,这两个根本窍诀始终都不能忘,有了空性见的话,不会特别执著如泡影一般的万法;有了利他心的话,每天活着就是为了众生,不可能围绕自己的利益而造恶业。所以,这两个关键窍诀,大家永远应该记住!

 


{返回 入行论学习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入行论讲记》第十册 第九品 智慧 第一百八十节课
下一篇:《入行论讲记》第十册 第九品 智慧 第一百七十八节课
 《入行论讲记》第三册 第三品 受持菩提心 第三十一节课
 《入行论讲记》第四册 第五品 正知正念 第五十八节课
 《入行论讲记》第五册 第六品 安忍 第八十一节课
 《入行论讲记》第九册 第九品 智慧 第一百五十四节课
 《入行论讲记》第二册 第二品 思考题
 《入行论讲记》第十册 第九品 智慧 第一百七十六节课
 《入行论讲记》第九册 第九品 智慧 第一百六十二节课
 《入行论讲记》第八册 第八品 静虑 第一百四十八节课
 《入行论讲记》第一册 第一品 菩提心利益 第七节课
 《入行论讲记》第四册 第五品 正知正念 第六十八节课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工作禅 第25节 追求精神丰润,而非物质奢华的人生[栏目:工作禅·为什么辛苦付出却不开心]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二十八课[栏目:大圆满前行广释]
 针对不同根机,大圆满无上窍诀法总分为哪两种修法?[栏目: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16、既然世间人的无患根识所取的境和八地以下的菩萨在出定时所见的相同,甚至大中观建立名言谛时,对此幻..[栏目:益西彭措·深入经藏问答篇]
 令发心起行[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34.以欲爱断欲爱[栏目:阿含经故事选·原始佛教圣典故事选编]
 成就的基础是诚信[栏目:净慧禅语]
 业障消除菩萨光中现瑞相[栏目: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
 我们的心跟佛号一接触,念念成就如是功德庄严[栏目:净界法师]
 王维诗中的“空”观思想(李发亮)[栏目:佛教与艺术]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