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四重缘起深般若 第四章 如来藏 2 如来藏与阿赖耶
 
{返回 谈锡永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75

四重缘起深般若 第四章 如来藏(2)
 

  2 如来藏与阿赖耶

  《入楞伽经》说“如来藏藏识”,即是说人的心性,是为受烦恼缠所覆障的如来藏。如来藏既受覆障,即显现为藏识(阿赖耶识)。此中的过程,宁玛派有不共的说法。

  摧魔洲尊者(bDud 'joms gling pa,1835-1904)在《净治明相》(sNang sbyang)中说——

  由无明而令本始基受障者,殆为阿赖耶无疑。阿赖耶如瓶中之顽空,无思亦无明相显现,有如昏睡或失知觉境界。完全沈滞于此境界者,即“痴”之自性,亦即无明之广大流转显现。[注6]

  这就是说烦恼缠如何开始运作。

  所谓本始基(gdod ma'i gzhi),亦称为“基界”或“所依界”(gzhi dbyings)。轮回界与涅槃界的一切显现,宁玛派都称之为“明相”,本始基便即是一切明相自显现之所依。

  有些经论,将本始基称为“本际”。如《胜鬘经》说——

  世尊,生死者依如来藏,以如来藏故,说本际不可知。[注7]

  亦有将本始基说为“一界”。如《不增不减经》说——

  一切愚痴凡夫,不如实知彼一界故,不如实见彼一界故,谓众生界增、谓众生界减。[注8]

  这“一界”,既为众生界所依,亦为法身之所依,即是本始基的定义。是故经言——

  不离众生界有法身,不离法身有众生界;众生界即法身,法身即众生界。舍利弗,此二法者,义一名异。[注9]

  总而言之,无论本始基、本际、一界,其实都是方便施设,成立一个轮回涅槃一切明相自显现所依的基础。这基础法尔,周遍一切界,亦无自性,但它却不是如来藏,因为它施设为基界而不是施设为智境。

  顽空的阿赖耶(alaya)不是阿赖耶识(alayavijnana),因为它未起分别(还未成为分别所依的基础),无分别功能即不能称之为识。但它却是烦恼缠,因为无明即是烦恼。

  《净治明相》接着说——

  由此境界,业力风息晃动,此即嫉妒之体性,其功用为令一明分于空性中生起,此即阿赖耶识,住于嗔之体中。

  复次,亦由此而有污染意,即因有自身之显现而执“我”见,此则住于慢之体性。

  由此复有意生起,此即于本始基空性中生起明相之基础。明分由此而生,此则住于贪之体性。[注10]

  贪嗔痴妒慢五毒(烦恼)至此已完全呈现,烦恼缠由是即告完成。所以阿赖耶并非烦恼缠的整体,而是烦恼缠的根本。《胜鬘经》说,如来“菩提智”所应断除的诸法,“一切皆是无明住地所持所建立”,这阿赖耶便即是无明住地,是故为根本。

  如来藏则是解脱智的根本,《胜鬘经》说——

  是故如来藏是依、是持、是建立,不离不断不脱不异不思议佛法。[注11]

  因此,阿赖耶与如来藏不是相依,因为二者不同时、可异离,否则一切行人都无法解脱。它们最低限度亦是相对(暂且不说其为相碍),阿赖耶可说为染,如来藏则可说为净,由是而成相对。

  由二者相对,即可建立众生界有三种法,由如来藏与阿赖耶相对而成立,此如《不增不减经》云——

  众生界中亦三种法,皆真实如,不差不异。何谓三法?

  一者、如来藏本际相应体及清净法。

  二者、如来藏本际不相应体及烦恼缠不清净法。

  三者、如来藏未来际平等、恒、及有法。[注12]

  经中复言,第一种法是无始以来的清净相应法体,“我依此清净真如法界,为众生故,说为不可思议法自性清净心。”这即是说,众生的自性清净心与真如法界相应,因此众生才有成佛的可能,这就即是佛性,即是空如来藏,亦即 涅槃界的体性。

  经中说第二种法,是唯有如来菩提智才能断灭的、与如来藏不相应的不清净法,“我依此烦恼所缠、不相应不思议法界,为众生故,说为客尘烦恼所染[之]自性清净心不可思议法”。这就即是凭藉由阿赖耶成立的识境而作显现的如来藏,这就即是众生的心识,亦即是轮回界的显现。

  经中说第三种法,为一切法的根本,“备一切法,具一切法,于世法中不离不脱真实一切法,住持一切法,摄一切法”。这便即是诸佛示现的功德,大悲周遍,是故成就一切法,亦即周遍一切界皆是生机,因此说,“我依此不生不灭、常恒清凉不变归依,不可思议清净法界,说名众生。”这亦即是说,虽然由大悲成立一切界的生机,由是有种种众生(不同时空、不同形态的众生),众生虽有烦恼,但却其实依然归依于此不生不灭、常恒、清凉、不变的清净境界。这就即是不空如来藏,由于为世法之所归依,是故不空。

  这里,便成为两种如来藏智。《胜鬘经》说——

  世尊,有二种如来藏空智。

  空如来藏[智],若脱、若离、若异一切烦恼藏。

  不空如来藏[智],过于恒沙,不离、不脱、不异不思议佛法。[注13]

  这两种如来藏空智,分别与上说第一种法、第三种法相应。至于第二种法,则与如来藏本际不相应,受如来藏智断除。但如果没有这第二种法,则亦没有余两种法,因为离轮回界即无 涅槃界,亦无所谓大悲周遍的功德。

  众生界有三种法,可以这样理解——

  ┌如来藏─如来藏本际─清净法─┐

  │        相应体   (空智)  │

  本始基┤                ├不空如来藏

  └阿赖耶─如来藏本际─不清净法┘

  不相应体    (大悲)

  第一种法即是[空]如来藏,亦即空智(空智即是清净境界),无上密续部称之为佛母坛城。

  第二种法即是阿赖耶,亦即大悲(显现为明相是故为大悲),无上密续部称之为佛父坛城。

  第三种法即是空智与大悲双运(有时亦说为乐空双运),无上密续部称之为佛子坛城。

  那么,阿赖耶识在这里占甚么地位呢?它正是“如来藏本际不相应体”,亦即是依于如来藏(以如来藏为本际)但却与如来藏不相应的境界。它与自性清净心相对,因为自性清净心即是“如来藏本际相应体”,亦即是依于如来藏而与如来藏相应的境界。

  必须了知上来所说,才能理解《不增不减经》之所言。

  在经中,世尊对舍利弗说,增见与减见(谓众生界增,谓众生界减),即是两种极恶大邪见。舍利弗于是说,“善哉世尊,此义甚深我未能解。”由是佛即告言——

  此甚深义乃是如来智慧境界。……

  甚深义者即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者即是众生界;众生界者即是如来藏;如来藏者即是法身。

  舍利弗,如我所说法身义者,过于恒沙,不离、不脱、不断、不异不思议佛法、如来智慧功德。[注14]

  在这里所说的“法身义”,便即是不空如来藏智,以及由其生起的功德。

  下来,即将由如来藏与阿赖耶说此不增不减。不过在说此之前,却想先由龙树的《法界赞》(施护译名为《赞法界颂》),一谈法界。因为必须了解何谓法界,然后才能正说不增不减。否则便将缠夹到体、用的问题上去,那就必然无法体会不增不减的真实义。

  注释

  6 见《宁玛派次第禅》,页56。

  7 大正·十二,no.353,页222b。

  8 大正·十六,no.668,页467b。

  9 大正·十六,no.668,页466b。

  10 见《宁玛派次第禅》,页56。

  11 大正·十二,no.353,页222b。

  12 大正·十六,no.668,页467b。

  13 大正·十二,no.353,页221c。

  14 大正·十六,no.668,页467a。


{返回 谈锡永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四重缘起深般若 第四章 如来藏 3 龙树说法界
下一篇:四重缘起深般若 第四章 如来藏 1 何谓如来藏
 四重缘起深般若 第一章 解说《心经》 3 佛与菩萨的三摩地
 《四法宝鬘》导读 卷首语 序 目录
 四重缘起深般若 第三章 弥勒瑜伽行 2 法相
 四重缘起深般若 第四章 如来藏 5 如来藏九喻
 《四法宝鬘》导读 第一篇 导读 五、应成派如何评价余宗
 《四法宝鬘》导读 第一篇 导读 一、五种抉择见的建立
 《四法宝鬘》导读 第一篇 导读 七、出世间法九乘
 《六金刚句》说略
 生与死的禅法 九、念念分明修“胜观”——说“处生中有”之三
 四重缘起深般若 第四章 如来藏 4 不增不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跬步千里[栏目:戒嗔的白粥馆]
 “安神开光”是什么意思?[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把三个根扎下去,就会得到护法神的照顾[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一]
 《念佛圆通章》亲友喻——念佛[栏目:大安法师]
 墨子平议[栏目:太虚法师]
 如何帮助病人消罪业[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九]
 见性成佛 第三十三天[栏目:如本法师]
 学习即修心[栏目: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
 【法】第二篇 戒德 3.十戒[栏目:约翰·布列特文集]
 Right Understanding[栏目:The Four Noble Truths]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