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道次第与本来面目
 
{返回 珍珠之鬘·冈波巴大师全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84

道次第与本来面目

  假如没有经过“猛母火”的锻炼,那么,就算我们产生了一星半点儿的对于“本来面目”的相似感受,但那也不过是些孤苦伶仃的“干慧”而已;倘若有了“猛母火”作为助伴,那么,就是“方便”与“智慧”平等双运、未相分离的了。

  《功德荟萃》第七则

  敬礼大宝上师!

  至尊大宝达波仁波切又曾这样教诲说:

  总体而言,对于真心想要修持真纯教法的修行人来说,他们就应该设法寻求“法趋于法、法趋于道、道遣除迷谬、迷谬显现为‘本知本觉’”的真谛。

  接着冈波巴大师又教诲说:

  [此处恐有脱句]这就叫做“法趋于法”。

  善知识仲敦巴值遇并依止了尊主觉窝吉·阿底峡,在听闻了有关“慈”、“悲”的教导之后,对于慈心和悲心的教法,在身心中产生了定解与体悟,借助于如法地修习,他获得了极大的成就。同样的,他把这种体验式的教导,只传给了三位瑜伽士,他们也都是我冈波巴的上师。

  接着,冈波巴大师又教诲说:

  所有前代的噶当派(上师),他们都是从对“三士道”产生的定解与体悟,以及修习慈心和悲心而产生的。由此可见,这种“世俗菩提心”的修持,的确是极其重要的。

  ◆ 这种“世俗菩提心”的修持,在最初阶段是必要的,这是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广大的发心,就不会走上大乘之道;

  ◆ 这种“世俗菩提心”的修持,在中间阶段是必要的,这是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广大的发心,就会堕入轮回[此处义理有误];

  ◆ 这种“世俗菩提心”的修持,在最后阶段也是必要的,这是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广大的发心,就不会圆满“两种色身”。

  ◆ 有关“无常”的修持,在最初阶段是必要的,这是因为,如果没有这种修持,我们的观念,就不会从世俗暂时的利乐反转向“法”;

  ◆ 有关“无常”的修持,在中间阶段是必要的,这是因为,如果没有这种修持,倘若执著(涅槃)为“常”,就会耽延于声闻等乘;

  ◆ 有关“无常”的修持,在最后阶段是必要的,这是因为,如果没有这种修持,就不会从今生暂时的利乐收回心念[此处义理有误]。

  ◆ 有关“业、因、果”的修持,在最初阶段是必要的,这是因为,如果在“业果”方面是清白无染的,那么,就可以防止我们走向恶趣了;

  ◆ 有关“业、因、果”的修持,在中间阶段是必要的,这是因为,借助于修持“业、因、果”,可以令我们只是犹如梦幻般地圆满二资粮(大作梦中佛事);

  ◆ 有关“业、因、果”的修持,在最后的阶段也是必要的,这是因为,借助于诸如此类的“业、因、果”的修持,可以使我们的菩提心达到究竟,从而圆满两种色身。

  由以上的论述我们看得出,“道次第”的确是极端重要的。

  ◎道次第:初中后善1

  假设身心之中尚未具备这些修行,那么,就算我们心中生起了一点儿模模糊糊的“本来面目”的浮光掠影的幻象,其实,那也只如生翳人眼里所看到的“毛轮”一样,虚伪不实。如果自以为是地认为证到了“本来面目”,但却依然还在贪恋着家乡、亲人以及各种物品等,那么,依靠这种所谓的对于“本来面目”的证悟,是带不来什么好处的——放心吧,这种状况,除了会让我们朝下堕落之外,是绝对不会让我们向上进步的!

  由此可见,比这种虚幻的“本来面目”更重要的是:不要贪恋今生暂时的利乐;现象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如梦如幻的,对此,我们要努力地使自己在思想上产生如此的定解和认同;另外,更要学修慈心、悲心和菩提心。倘若真正地产生了以上的定解和认同,那么,我们就只会向上进步,而绝不会朝下堕落!

  如果已在心中呈现出了一种真实、纯然的“本来面目”,那么,情形又是怎样的呢?这种真实、纯然的“本来面目”,要从三个方面来讨论:

  一、“本来面目”之体;

  二、“本来面目”之果;

  三、“本来面目”之因。

  ◆ “本来面目”之体,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远离一切生灭”的义趣(是“远离诸缘、缘所遗者”)。

  ◆ “本来面目”之果,是“无所生灭”,这“无所生灭”本身,即是“法身”;由此法身而现起两种色身,因为色身也是从“本来面目”的经验——乐、明、无念中显现出来的,所以,三身都是“本来面目”之果。

  ◆ 因为那具有“乐、明、无念”体验的“本来面目”,是借助于修持“猛母火”而显现出来的,所以,修持“猛母火”,可以算是“本来面目”的根因。

  假如没有经过“猛母火”的锻炼,那么,就算我们产生了一星半点儿的对于“本来面目”的相似感受,但那也不过是些孤苦伶仃的“干慧”而已;倘若有了“猛母火”作为助伴,那么,就是“方便”与“智慧”平等双运、未相分离的了。

  有关这层道理,无上恩师米拉日巴尊者也曾教诲说:

  非从修出见解难。

  如果不是从反复实修中产生的见解,

  那种所谓的“见解”,

  是很难成其为正见的。

  由此可见,刻苦精勤于“猛母火”的修习,是极其重要的。

  ◎见本面,何其难2

  ——冈波巴大师全集《珍珠之鬘第一辑·功德荟萃》第七则竟


{返回 珍珠之鬘·冈波巴大师全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上师与弟子
下一篇:三条道,任你走
 “四瑜伽”法
 证悟自心
 不可或缺
 三胜妙——加行、正行、结行
 菩提心
 转道
 《法会大开示》藏本原序
 三条道,任你走
 悟者的呓语
 惭与信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莫笑别人[栏目:邹相美文]
 认真是觉,执着是迷[栏目:达真堪布]
 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2.把握因缘智[栏目: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三六、道教[栏目:慈航法师]
 浪费公家的财物是消耗自己的福报[栏目:瓜熟蒂落·达真堪布]
 佛教的净土思想 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栏目:佛教的净土思想]
 与祖师同行 伍 时时觉地花 自屎不觉臭[栏目:与祖师同行·明一法师说公案]
 “迷信”这个词,是从佛教来的。[栏目:觉真法师]
 《十善业道经》辑要[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9年]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八 第二十二章 察烦恼根本 辨六根功德[栏目:楞严经白话解]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