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胜妙——加行、正行、结行
◆ 正式修法前的“加行”指,先由衷地思维发愿:“我要使一切有情众生,都能离苦得乐,而获得究竟圆满的大觉佛果!”
◆ 正式修法时的“正行”,就是指无论有何修为,我们都应具备六种波罗蜜多,而(将这种修为)转为道用。
◆ 正式修法结束时的“结行”,又应以“无所缘对”(的空性)之印印定,而在“一切诸法都是平等性”的状态之中,将此修为转化为“光明而不成实”的道用。
《珍珠之鬘》第二则
顶礼诸位胜妙上师!
大宝上师医王冈波巴大师曾经这样教诲说:
应诸位邀请,为向大家奉献一些教法,所以就以下内容,略作开示:
现在这个时候,我们是该好好思维一下了。
想想看吧,此生真的是无常的啊!它就犹如空中的闪电、水中的泡沫、草头的露珠一般,变动不居、转瞬即逝。
[译至此,不禁心生感慨,想起了三国枭雄曹操的那首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因此,我们应该打自心底深处,由衷地发出“(死到临头)无论如何都无助益”的感慨;
由衷发起这样的感慨之后,又应体会实修;
而为了使我们觉悟成佛,则更需要一条完整而无误的修行之道。
那么,这条“完整而无误的修行之道”,它又是指什么呢?
它是指:
(纵修何法)都应完整地具备“加行”、“正行”和“结行”这三部分。
1.正式修法前的“加行”是指,先由衷地思维发愿:“我要使一切有情众生,都能离苦得乐,而获得究竟圆满的大觉佛果!”
2.正式修法时的“正行”,就是指无论有何修为,我们都应具备六种波罗蜜多,而(将这种修为)转为道用——下至布施给乞丐一点东西,也应如此修为。比方说在布施的时候,所施之物,便是“布施”;安详柔和地施予,便是“持戒”;即使乞者不善行乞(出言不恭、不知感恩等),也不因他生起烦恼,便是“安忍”;迅速施予,不多耽延,便是“精进”;以慈、悲、菩提心摄持其心,不散不乱地施予,便是“禅定”;把乞者、施者、施物及果报等所有一切,都了知为“唯如梦幻”,便是“般若”。
3.如此的了解到正行当具“六波罗蜜多”,并如法体会实修之后,在正式修法结束时的“结行”阶段,又应以“无所缘对”(的空性)之印印定,而在“一切诸法都是平等性”的状态之中,将此修为转化为“光明而不成实”的道用。
◆ 借助于这样的修为,最初正式修法前的“加行”,可使我们心中铭记不忘利乐有情的高尚情操——这便是大乘之心——要知道,所谓的“觉悟成佛”,也是除了通过大乘教法能够成办以外,借由小乘教法,却是一点儿也不能实现的呀!由此可见,生起这种大乘的广大心量,的确是极端重要的。
◆ 正式修法时的“正行”就是指(上文所讲的,修为必须具备六种)“波罗蜜多”之道,完整而无误。
◆ 在正式修法结束时的“结行”这个阶段,由于以“无所缘对”的精髓掌控了整个修法,因而,就会生起“一切所作皆如虚空”的见解;由于具备了这样的见解,因而,(所作之事)就不会在阿赖耶识中播下习气种子;而由于阿赖耶识中没有积累习气的种子了,因而,所作之事也就没有“业行的依处”;又由于没有了“业行的依处”了,因而,我们就不会再追随着善、恶之业(的果报),流转飘荡;若是如此,那我们也就不会再再取生了,这种情形,便是叫做“大觉佛陀”了呀!
假如我们业已了解了上述这些道理,便是修行之道“完整而无误”了。
现在这个时候,就算我们业已体会实修了这条“完整而无误的修行之道”,但却未能成办其中所有的内容,那么,在我们睡完最后一次觉、吃完最后一口饭、喝完最后一滴水时,在我们死到临头气息已长短不均时,恐怕无论如何也都爱莫能助。有鉴于此,所以,我们不能推诿延宕,而在现在当下,就要精进实修,并应做到(对于解脱生死)生起确实的把握啊!
除此之外,别无深法。
——冈波巴大师全集《珍珠之鬘第二辑·珍珠之鬘》第二则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