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起信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返回 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41

佛教起信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佛教起信的基础是信念和智慧。龙树菩萨在《致国王书》中说:“入道之法简言之,就是信念与智慧,有信能使归向法,有智能够见真理,二者之中智为主,先决条件是信念。”这里说得很清楚,有信念能使归向佛法,有智慧才能够明见真理。这“信”字有三重含义:一是真心喜爱,二是坚信不疑,三是坚定追求。即对所信对象产生兴趣,真心喜爱,并坚信其所产生的作用,进而执著追求。这必须首先要有正确的认识,因此说“智为主”。龙树还在这本书中指出:“以贪心归趋,嗔恨心归趋,恐惧心归趋,无明心归趋都是不合正法的归趋。正信归趋是建立在正确认识基础上的符合理性的信归。”

  这是佛教不同于迷信的根本标志。

  佛教涉及的知识范围和宇宙万物存在量相等,故称佛为“正等觉”、“遍知者”。但作为起信皈依的思想基础,必须认识宇宙万物无常和生命轮回之苦的本质。“无常”是指“诸法无常”,即万事万物瞬息万变、兴衰不定、即生即灭的运动变化规律。有情生命的可悲之处就是生死轮回之苦和生命短暂无常之苦。

  由于这种人生短暂,生命脆弱,祸福不定,兴衰相伴的无常原因,人世苦苦追求的一切荣华富贵,都变得毫无意义。认识到这种情况的具有理智的人,为了摆脱这种危机四伏的人生困境,必然会寻找出路,当认识到佛法对世界万物和人生的认识及其解决办法的合理性和优越性时,就会自然地皈依佛教。因此说:“起信的根本是智慧,动力是信念。”


{返回 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学习佛法能解决什么问题?
下一篇:无信仰的人能不能学通佛法?
 佛教利乐众生,只有行善教化一种方法吗?
 有人说《菩提道次第广论》是密法论典,禅宗和净土宗的人没必要学,这话对吗..
 四续部密法有什么异同?
 有人说“佛教弟子以与人不争为美德”所以不应该争辩,这话对吗?
 佛教说“善有善报”,为什么行善者无好报,行恶者反而看起来比较好呢?..
 “烧供”是什么意思?
 佛教的人生观、宇宙观和价值观是什么,和其他宗教有什么区别?
 宗教都是唯心主义吗?
 什么是菩萨戒?
 密法可以函授吗?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不知不觉坐了一个多小时。起坐后也觉得提不起念来。不知道这样是否正确?[栏目:空谷回音·达照法师]
 9. The Four Sights: Death[栏目:Life of the Buddha]
 我也看过圆顿两册书,书的主要内容告诉众生做好人...[栏目:答疑解惑·净空法师问答]
 把心找回来[栏目:禅林衲子心]
 华严经旨归[栏目:法藏大师]
 魏德东:夏令营在中国宗教红市中起决定作用[栏目:佛教视野与观察]
 一钵净水[栏目:律典故事]
 如果动物放生以后,活不了很久,要不要放?[栏目:希阿荣博堪布问答]
 佛经中说不报父母恩的罪过(益西彭措堪布)[栏目:佛化家庭文集]
 从百丈清规到云居仪规——佛教本土化的另一路径(温金玉)[栏目:虚云禅师思想研究与纪念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