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认识到缘起性空的道理和“见性开悟”有什么不同?
 
{返回 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37

认识到缘起性空的道理和“见性开悟”有什么不同

  从理论上认识缘起性空的道理是理性上的分别作用,“见性开悟”是一种非理性的直觉经验。前者是世俗智达到的境界,后者是圣智的境界。

  理性的分别作用是抽象的思维,如分别思维认识“蜂蜜”,只是概念性的抽象的认识,无法真实体验蜂蜜的滋味,也得不到真实的蜂蜜,在没有蜂蜜的情况下可以想象蜂蜜。在这种情况下,“蜂蜜”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非理性的直觉体验或称直感经验是没有思维活动,也没有任何名称概念,犹如口尝蜂蜜,亲自体验到蜂蜜的滋味。无论知道不知道“蜂蜜”的名称和蜂蜜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尝到蜂蜜的滋味都是一样的。这种体验又是具体的感受,并非语言概念所表达的抽象的相。世人就蜂蜜这种具体的实物来说,既可以用抽象思维来认识,也可以具体地感受,亲口尝到蜂蜜的滋味。

  但对心性、物性之类的法性本质,世俗智只能达到概念性理解和想象的接近,所以世间道的最高位,对空性的认识仍然无法超越概念性的认识。

  只有见道中出世第一智,即圣智才能达到直觉现观,对空性的直觉现观,称作开悟性。

  从世俗的分别智境,达到无分别的现观圣智境界是一种智能类型的转变,绝非一般的认识程度上的差别。

  这是一个佛教哲学的核心问题,也是一个语言表达在客观上受到限制,理解上容易产生分歧的很大难题。所以被称为非思议、非言说境。

  据当代物理学家说,量子、粒子研究领域中就曾碰到用理性思维无法想象,用语言无法精确表达的近似佛教所说的非思议境界。


{返回 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有人说“一真法界,不与万物俱,万物生灭无常,一真法界,如如不动”这话对吗?
下一篇:大乘显宗有单独的修行法吗?
 什么是“五浊”?
 见性就是成佛吗?
 以现代语体翻译、讲解经论是否社会化、庸俗化了?
 如何看待佛教中的净土思想?
 大乘佛教如何定义“善恶”?
 学问和证悟成就是不是一回事?
 为什么佛说了一生的法,反而说从未说法呢?
 佛教利乐众生,只有行善教化一种方法吗?
 为什么要思考无常,有什么利益?
 佛教说“善有善报”,为什么行善者无好报,行恶者反而看起来比较好呢?..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普贤行愿品》的往生思想(姚长寿)[栏目:普贤菩萨·文集]
 经营企业要君臣有义[栏目:蔡礼旭老师]
 自由的迷思 八、密续[栏目:创巴仁波切]
 不受毒害[栏目:信仰]
 为渡有海当依师[栏目:菩提洲·佛子心语]
 向佛借钱[栏目:人间佛教的人情味]
 比库等于比丘吗?[栏目:玛欣德尊者]
 请简单介绍大圆满法。[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感悟人生 第八讲 如何扫除自心的尘垢 二、如何得解脱[栏目:学诚法师]
 象普贤十大愿里面“随顺众生”,我们用什么办法随顺众生?起了瞋心怎么办?[栏目:嘎玛仁波切·解疑答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