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的出世思想是消极的厌世思想吗?
 
{返回 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84

佛教的出世思想是消极的厌世思想吗

  很多人把佛教的出世思想和消极的厌世思想混为一谈是十分错误的。

  厌世思想或叫遁世思想都是悲观厌世,逃离现实的一种避世思想,其根源是对社会缺乏正确的认识,自己缺乏处世的勇气和责任感。这种厌世、避世思想缺乏度众悲智的小乘人有之,教外隐士之类有之,生活处于逆境中的人也有之,但这和大乘佛教的出世思想不同。

  大乘佛教的出世思想是建立在对虚幻假象掩盖下的无常苦空世界本质的觉悟和对常乐我净彼岸的追求的理想基础上的。

  大乘的出世思想原则是悲不弃世,智不堕世。就是说,要认识世界的无常苦空、虚幻不实的本质而放弃一切贪恋之心,但需要有济世度众的大慈大悲心,不能放弃苦海众生,自求彼岸的涅槃寂静(堕入寂灭)。

  虽然破除了粗细两种转世因缘,对虚幻的世界没有丝毫贪恋之心,但为度化苦海众生,需要处在世上,与众生同甘共苦,承受众生苦难,直至一切众生脱离苦海。

  在处世期间,由于慧心常明,不会堕落为贪嗔痴诸惑的奴役,如同莲藕,虽在泥中,却能保持洁白如玉的品质,即生在泥中而不染。

  大乘出世思想的本质是消除无明贪恋之心,并不是厌恶和逃避现实,自求净乐。

  身处五欲之中而以智慧常保清醒,不贪恋荣华富贵,这才是真正的佛教出世思想。

  在成佛之前需要无数世的双资粮成熟期,在这期间脱离不了粗细两种生死,想出世实际上出不去,仍须处在世上,既然避免不了转世,就要积极创造转世殊胜人身的福德因缘。在诸福德资粮中发利众菩提心,行利众诸善,戒自身诸恶行是最主要的。

  因此,悲观厌世,放弃利众善行,自己单独寻求离世寂灭常乐是违背大乘教义的。


{返回 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只关心来世,不关心今世吗?
下一篇:信仰佛教是迷信吗?
 “空有一体,空不毁有,有不碍空”是什么意思?
 如何才能修好度母法并获赐悉地?
 学佛的人多拜师、广求学问,是不是违反戒律?
 佛教利乐众生,只有行善教化一种方法吗?
 有人说“藏传佛教寺院是靠钱来求学的,没有钱的人学不了法,只能当苦工”情..
 四续部密法有什么异同?
 什么叫皈依佛教?
 为何说时轮密法是属于特殊的密法?
 有人说:“佛教既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这话有道理吗?
 是否可以安排一份功课日程表让大家修习佛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三十三世 牛头智岩禅师[栏目:佛祖道影白话解·宣化老和尚讲述]
 漫谈《信心铭》 第十五讲、《信心铭》让我们信什么[栏目:冯学成居士]
 临终的时候遇不到善缘,怎样才能保持正念?[栏目:临终助念问答·净空法师]
 业报卷第九 150.问曰:云何先世重罪而今生盲?[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佛陀的愿力对每一个人的加持,肯定是完全不一样[栏目:净界法师]
 体光老和尚 开示三十四[栏目:体光法师]
 十届:创造人间净土,即是往生佛国净土(静波法师)[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本觉与生死[栏目:达照法师]
 相由心转[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5年]
 普陀山佛学院与五台山普寿寺尼众联谊会开示[栏目:如瑞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