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的财富观——宽昌法师访谈实录
 
{返回 佛教人物访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14
佛教的财富观——宽昌法师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华人佛教的网友,大家好。我是明晨。今天华人佛教人生智慧访谈系列节目,我们请到的是陕西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陕西西安市华严宗祖庭华严寺住持宽昌法师。法师,你好。
  宽昌法师:你好,大家好。
  主持人:今天还请到了一位特别的来宾,还是我们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的秘书长,研究员华方田老师,华老师,您好。
  华老师: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今天呢,我们谈话的主题是佛教的财富观。谈到钱呢,是跟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一个问题。俗话说得好,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那么佛教是如何对待财富的?两位老师在生活当中,关于钱,在这个方面有一个怎样的态度,我就想请两位老师先谈一下在你们的生活当中,有哪一件事,跟钱有关系的事,对你们的一生影响最大?法师?
  宽昌法师:在过去的话,我当时在福建那时候,我们当时上学呢,一个月有八块钱的生活费用,这很少了,但是在那个时候,我们那些人很踏实。就是去年,我在接管中国华严宗祖庭华严寺的时候,只有两个塔,那我们当时生活是非常的艰苦。那这个时候怎么办呢?我说劝大家,我说不要紧,然后这个时候啊,北京有个居士,他要给我们一点生活费用,他问我们够不够,我说这个不在于多,最大的是在我们精神上的鼓励。
  所以通过这两件事情,一件是很少,只有八块钱,一个就是呢,给了我们一个当天的生活费用。这两件事情,对我应该说触动很大。为什么呢?一个是在我学习的过程当中,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一个是我在为佛教做事的时候,给我奠定了信心,华老师你呢?
  华老师:其实,主持人提这个问题,我考虑了很久,其实没有一个特别典型的一个感觉。现实生活当中,钱固然很重要,我现在想起来,印象比较深的一次,就是我读中学的时候,因为那时候,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吧,应该是这个时候,80年,那时候家里的家境应该说一点儿也不宽裕,非常,非常困难。有一次,学校里老师说要回家,我忘了是课本费还是学杂费,大概是5块钱。回家给我母亲要这5块钱,我母亲手里没有。你就没有这5块钱,但是你又不能逼母亲,我就含着眼泪往学校走,当我刚走出,走了不远的时候,大概我哥哥回家以后,我母亲就告诉他了,我哥就追上了我,把这钱塞给我。
  我现在想起来,真的就是,非常非常的感慨,也非常非常感动。在求学的路上,在那个年代。现在回想童年,虽然生活很困难,可能家里就是粗茶淡饭,但是,现在想想还是非常的快乐,非常健康,没有什么忧愁烦恼。现在,经济条件好多了,大家可能钱应该比以前多多了,现在的财富虽然增加了,但是烦恼,很多很多的烦恼,增加得更多。
  所以我想说呢,就刚才像主持人说的,钱真的不是万能的。
  主持人:但是,在你面对生活的时候,因为你是在整个的社会关系的这个结构之内的,你没有游离在这个之外,你不是真空的。那你所有的东西都和我们所谓的财富和我们的金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佛教在财富方面,有哪些基本一些观点?想请两位老师对我们的观众做一个介绍。
  宽昌法师:在社会大众的面前,出家人是不沾钱。
  主持人:就是有这样的一个戒律是吧?
  宽昌法师:对,出家人跟钱没有关系。因为佛教在印度的过程当中,一切的生活,都是靠外界的……
  主持人:供养。
  宽昌法师:……供养来完成的。那么传到中国以后,由于中国的历史背景、社会文化等,然后出现(陆续要用钱)。就像我们今天到你们这里来,我们也需要坐车,假如不给他们付车费,他不会让你上车的。很不客气地告诉你,在下面等。那这等就是耽误时间。
  所以,这个,现在财富也同样影响到佛教的正常,同时也影响到佛教的发展,僧人的一些规律。那么我们在现实的生活当中,怎样去对待财富呢?第一点不能贪。就是说,拿到你该拿到的一部分,在对金钱上呢,我们是拿到我们该拿到的那一部分,够生活当中,能够日常所需就可以了。因为在寺院的生活,它是一个,相对来说民主化的。也就是说,是一个大家庭,大家来一起吃饭,生活所有都是寺院供给。因为我们是一个共同的团体,因此我们的这些财富也都是零花钱。就是买点小日杂这样的。
  那么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是怎样的去看待财富呢?第一点,最大的财务就是机缘。这个佛家讲善缘好用嘛。
  华老师:对对对。
  宽昌法师:因为这个缘是产生事物的条件,由它好的条件,比如你有好的生活,好的人缘,好的工作,你有好的努力,就会有好的回报,那你成天不去好好工作,就没有好的回报了。
  所以,(佛教)认为最大的财富就是机缘。也就是跟不同的事情,能够在随缘不变的态度下,跟他们融会贯通。不拒绝,不排斥,不盲目地下结论。这就是机缘。有了善的缘份,就会有善的结果,就要善待人生。
  那第二点呢,我们最大的财富就要喜舍。在佛家讲,舍才能得,那舍去什么呢?舍去我们多余的东西,让多余的东西在这个社会上发挥更大的效应。这是一种德。比如我们拿财物去布施别人,让别人得到精神上的、物质上面的安慰,这样是一种德。如果我们把它这个东西放在这里,它有价值吗?没有价值,那这个东西就不叫德。对吧?所以,在佛教里面认为,最大的财富就是舍,喜舍。以(舍)的心态,以不求回报的心态去帮助别人,救济这个社会大众,这就是一种德。
  那第三点呢,我认为最大的财富,就是佛教看待财富的一个方面,就是功德。
  主持人:嗯,功德。
  宽昌法师:这个功德呢,功是什么意思呢?功德,就是善的心来产生善的行为。由于善良的内心产生善良的运动,就比如我们慈善救助,比如是有老人,在马路上走的时候,不小心,我们扶他一把,对吧?这就是功德。因为每个人参与啊,我们才能来创建这个和谐的社会。每个人参与,我们才能创建和谐的人群。只要人跟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包容,那么我们才能有内心当中更加充实的这种善心。有了这个充实的善心呢,我们就有很好的自信,有了自信呢,我们就可以成就。我认为,佛教最大的财富就是,机缘、喜舍、功德。华老师,你认为?
  华老师:法师谈的非常好,其实财富在现在社会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特别是在现在这个社会拜金主义,应该说是物欲……
  主持人:物欲横流。
  华老师:……横流。在这样一个社会,由此造成了很多很多的烦恼、痛苦、社会的不安定、家庭的不安定,负面的影响非常大。那么在这样一个时候,借助佛教的智慧,挖掘佛教的智慧,我们学习、探讨佛教对财富的看法,应该说对我们整个的人生,对我们的社会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那么佛教怎样看待财富呢?首先呢,财富本身,它无所谓善也无所谓恶。只要是通过正当的一个途径,手段,获取财富,我们又能够合理的,如法地使用这个财富,并以此来造福社会,造福人类。那么这样的财富,那一定是善的。按照佛家的说法叫什么?“净财”。干净的净。否则的话,就是什么,毒蛇,就是害人的毒蛇。什么叫“净财”。佛教认为,净财就是来源正当的,就是你用正当的途径去获得的财富。按照我们古代的说法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第二,就是说,你有了这个财富以后,你怎样正确地、合理地去使用财富,你是挥霍无度,还是用来做慈善呀,奉献社会呀,帮助别人啊。那么看你怎样的使用。
  第三,就是我们对财富不应该起贪婪,贪住的心。你一旦贪住这个东西,你可能就为它所左右了。
  法师:对。
  华老师:这财富不是你的财富,你成了金钱的奴隶了。那么,如果说你能够建立这样一个正确的心态,那么你这个财富,才是净财。否则的话,这个财富就会成为你烦恼和痛苦的一个根源。也就是佛教会说,是毒蛇。为什么说毒蛇呢?因为《佛经》中有一个小故事。就是说佛陀释迦牟尼跟他的弟子阿难,有一次出门乞讨,乞食,结果佛陀对着一个路边人说:看,毒蛇。阿难看了一眼以后,应声回答说:是毒蛇。他们俩对话,被路边的一对农民父子听到了,农民父子沿着周围一看,原来是一摊黄金,那么他赶紧的,高高兴兴地把这摊黄金搬回家了,高兴得要命,以为天上掉了个大馅饼。结果呢,等他们拿着这黄金到市场上兑换的时候,被人告发了,被抓了起来。原来这黄金是盗贼从皇宫里面偷出来的,被追的时候丢在路边,所以这两个人就被抓起来,绳之以法。这个时候,他才意识到,佛陀说的什么叫毒蛇。
  主持人:那么通过华老师跟我们讲的这个故事,也是基本上能够比较直观地认识到佛教对于财富的这样一个态度。那现在有一个社会现象,就是我们的各个寺院香火比较旺,不乏其中有一些经商的,或者是有一些抱着这种求财的心理去拜佛的,那么我们求佛保佑我们发财,这事灵吗?法师?
  宽昌法师:这个问题也透露出一种社会现象。这种社会现象,从两个方面来讲,刚才也讲到,财富对于寺院有没有冲击,对佛教有没有冲击?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现实当中,由于人们对于财富的看法,这种社会的状态,也影响到寺院的一些发展,出现了一些寺院卖门票等等的事情。还有一些人呢,到寺院里去拜佛,拜佛的目的是,有求财的,有求子女的,有求等等的。凡是好事都要去向佛求。
  那么求佛灵不灵呢?从佛教的角度来讲,佛教有两面性。一面性呢,它就是生活性,一面性呢,就是宗教性。这种宗教性就是神奇的一面。那种生活性呢,就是告诉我们,要真诚地(守道),要有正确的心态,要有正常的思维,以这样的方式,你去求财,求名,求利,求得学位,所有的一切呢,都会得到。
  那么从宗教神奇的一面有没有呢?有。这种有呢,也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佛菩萨的(加被),佛菩萨的感应也是非常的灵感。同时,也是告诉我们要以自己正确的信念去得到一切,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我们在去拜佛的时候,是想到一个问题,见贤思齐,也就是跟他们一样,有高尚的道德人格,要跟他们一样,有宽大的信念,跟他们一样有深广的智慧。如果这样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去得到自己该得到的一切。这样就是一种拜佛的正式的(效应)。假如不这样的话呢,也就失去了价值。
  主持人:也就是不灵了?
  宽昌法师:不灵了。佛灵不灵,灵,灵在哪里?灵在对于佛的一种见贤思齐,加上自己一种内心当中的真实的(反悔),然后呢,在生活当中,一步一步地走到,踏踏实实地,真真实实地做到,这样灵。否则的话,就不灵了。
  华老师:是。
  宽昌法师:是不是啊,华老师?
  华老师:是,法师说得非常好。就像佛语说的,叫做“心诚则灵”。
  宽昌法师:则灵。
  华老师:那么您刚才提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就是说我们广大的佛教徒,佛教的居士,我们信佛,拜佛,到庙里烧香拜佛,那么好多人一个普遍的心态就是求福田,广种福田,求福田。可能会求佛保佑,不管保佑身体健康,保佑子孙,保佑社会,甚至我们从大里说,保佑国泰民安。那么这是很正常的一个心态。
  法师:对。
  华老师:非常非常正常的,也是非常合理的。但是,这个牵扯到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佛教徒怎么样去对待财富,能不能去追求财富,确实这样一个问题。你比如说,我们去拜佛,求福,求财也好,就一定要端正一个正确的一个心态。因为不管是财富,平安,包括你的寿命、健康,我们从(世间)法来说,那你需要有一个健康的生活规律,你需要有学习,提高你的谋生手段,你还需要有一个平常心,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呢,从出世间的,因为佛教是(出世)法。那么世法和(出法)的统一。它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因果问题。你前世种下了善因,你现在得到了一个回报。你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假如你前世没有种下这个福田,你现在想收获是不可能的。就像我们农民种田,没有播下种子,你怎么能够有秋天的收获呢?
  法师:对。
  华老师:所以好多问题仅仅从世间的层面来说,可能你很难去圆满地解释它。必须从这样一个因果的链条,佛教的因果的理论,联系起来去解释。
  主持人:华老师,跟您提一个问题,刚刚您说到,是广大的居士们……
  华老师:对。
  主持人:然后到庙里面去,去求菩萨加被,然后呢,去获得他要获得的这些愿望。
  华老师:对。
  主持人:因为我弟弟,他的老板,不是居士,他只是听口碑相传,说到五台去烧香,这个公司才能够有好的发展。
  华老师:对。
  主持人:每年带领他的员工,骨干们,到五台去拜佛,烧香,其实怎么回事,完全不知道。就是单纯地来求财,你说这事靠不靠谱。
  华老师:这样的事情,其实我身边也有很多。前几天我有一个朋友去五台,也是这样。包括他又去辽宁一个寺庙,也是带着他的员工,甚至很多的老板,把这个佛教的一些理念,他学的一些佛法,作为这个企业管理的那么一个……
  主持人: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华老师:嗯,一个非常重要的企业文化的一个部分。我觉得这个,怎么说呢?是一个好事,这个说明佛教在广大的民众当中的影响,因为凡是这样的情况,我认为,正面的理解,正面的意义要大于它消极的一方面。因为这些,首先它出发点是向善的。他通过求佛也好,通过拜菩萨也好,他获得心灵的一个安慰,一个慰籍。而且,还会监督他,合法的去从事经商,合法地求财。我认为应该从这方面去理解,可能更好一些。
  主持人:您刚才说到合法地去求财,合法地去经商。
  华老师:对。
  主持人:但是由于我们市场化规则的这个(不健全),就是早几年,一开始的时候,不是那么规范,那么我们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当中,个别的人,财富的获得手段,不是那么干净。这个不是一个单纯的仇富的一个心理,我们可能也不知道,这可能也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一个事实。这一部分人呢,他用这个钱到寺院里面去做供养,他们很有钱嘛,是吧?然后可以做大型的法会,在寺院里头,他们可以得到更多的这种呵护,更多这种关照。而老百姓呢,在这一方面,比方说寺院里面收门票,他可能连门都进不去。他都没有这个权利去拜佛。那么佛教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在获得经济来源的同时,是不是也像别人那样说的,是很势力的,只照顾富人?
  宽昌法师:这个问题,我刚才也是牵扯到了。就是说,这个社会的发展,然后我们有些寺院会出现买门票,那个买门票呢,有的寺院也是为了生活,其实也需要社会大众的援济。比如他们要吃饭,他们也要穿衣,是不是?他们也要修建房屋。比如现在有些寺院的房屋啊,它要漏雨,你不修怎么办呢?
  华老师:是。
  宽昌法师:一般我们在寺院里卖门票是这样的,(在家的信众)中有(皈依证),我们有个证件。可以拿着这个证件,任何一个寺院都可以进门。
  华老师:对对。
  宽昌法师:这是允许的。买门票可不可以呢?也可以。为什么?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佛教的事业,也不是为了个人。但是呢,现在社会上出现这样的一种现象。也就是在风景旅游区,或者是在非风景旅游区,有些人借着佛教的名义来修建一个寺院,来修建一个大佛,这样来卖门票,进行商业开发。这样呢,就是纯粹借佛教的名义敛不义之财,这样是不允许的。一般比如说是在佛教的正规的寺院里,有些寺院是根据当前的状况,不卖门票。有些呢,根据当前的状况要卖门票。那么对于社会大众,就是信众,也就是老年人、伤残、军人,这些都是免费的。
  那么收取一定的门票费用是为了更好的把这个寺院管理好,这是一个方面。那这个,专门搞旅游的,这个不管你们,就是有的时候我们去,有些寺院里,也挡在门外,一句话,买票。我们说我们进寺院还要门票啊?你们也得买票。因为这是属于公司开发的,不是你们开发的。那么你们这个时候也会问,那这个寺院怎么会有僧人呢?那么这种僧人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僧人呢?从我们的角度来讲,值得思考。有很多的商业、商人,在为了赚取钱财的时候,什么法子都能想出来。有的时候他会找两个人,把脑袋一剃,把头一剃啊,就成了,像我们的样子,因为我们表现在外面的就是我们的僧装,是我们的外表。但是有很多游客他是不去看本质,他是只看外表。
  那么有很多富起来的人,他们到寺院里去做供养,所谓这个供养呢,我们接受。当他供养的时候,我们接受。我们不是看他是做什么的,而是我们对待他的态度,他是信主,他是佛教的信徒。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也会考虑到这个财的来源。但是我们,比如是主持人你吧,你来给我们捐款,我们假如问你的钱是怎么来的,你肯定会毫不客气地说,我的钱肯定不是偷来的。我们也不好意思这样问,对吧?那么我们是会接受。接受这个钱呢,以后我们会问清,这个钱是用来做什么的。比如用来修建房屋的,我们就用来修建房屋,比如说呢,用来慈善的,我们就来做慈善。因为对于佛教的这个财物的处理,非常的重视。为什么呢?以前有这样的一件事情。
  以前有一个,做的也是不正当。那这个寺院修建大雄宝殿,他来捐款。这个大雄宝殿当然重要,但是后来这个没有厕所啊,没有厕所的话,大家来多不方便。那就为了权宜之计,为了方便,拿这个钱的很少的一部分,来修建了一个厕所,让大家来方便。这个时候,这个人来了以后,他在想,你看哪,我这个钱来路不净啊,然后他们也把这个钱给我花在更加不干净的地方。然后回家去越想越想不通,后来上吊自杀了。
  从这以后啊,寺院都有一个规定,凡是人家明确的表态要用在什么地方的,就用在什么地方,不可以挪用。假如挪用也需要跟对方解释清楚,我们这个为了这样做,看你同不同意。假如我们知道他这个钱来路不干净,那我们会告诉他,我们需要财富,但是我们需要正常的手段来获取。当然现在一部分富起来的人,他们也付出了很大的辛苦,当然,他们有的手段,也有不好的地方。但是作为我们的国家,作为我们的人来讲,允许他们改过。但是佛教是来让大家提供一个净化人心,去恶向善这样的一个清静的环境,让人们在这里放下心灵的包袱,从此能够回头,从此能够改恶向善。那这对富人来说也一样,那么穷人来了是不是一样呢?也是一样的。穷人跟富人本质上有区别吗?没有区别。
  我们都是人,都有平等的人格,那么有的时候,你刚才问到,有些寺院不让他们进门,有没有这样的呢?有,是属于商业开发的那种,不让他们进,甚至我们都不让进。那么正规的寺院让不让他们进呢,让他们进。而且还可以给他们提供食宿啊。寺院里有提供食宿这样的习惯,有这样的。
  所以说佛教是讲究慈悲、平等、和谐的一个团体。也就是很多的人来到佛教以后,人生上有很大的变化,他会不断地创造人生,改变人生。甚至呢,今后的生活当中,把握自己的人生。
  华老师:法师讲的非常全面。其实刚才主持人提这个问题,应该说是非常普遍的一个问题。
  宽昌法师:对,这是个非常普遍的。
  华老师:社会上现在有一句流行的话叫做“有钱人烧香,没钱人算命。”有钱人他可以烧高香,可以去撞头钟。
  主持人:对,撞钟。
  华老师:撞钟?
  主持人:对对对。
  华老师:没钱人呢,怎么办?那就算算命吧,算算命什么时候能发财,什么时候能够好。这是老百姓流传的一个文化。实际上,佛家讲,(布施)、持戒,菩萨行,(六度四摄)第一条都是(布施)。六度的第一条是布施,四舍的第一条也是布施。为什么?讲究布施的重要性。为什么要这样?布施。就在于破除你的贪心,升起你的慈悲心,破除自我的执着,对财富的一个执着。升起对大众的一个慈悲的一个心。所以呢,不仅仅是看在钱本身。说你有钱,那么你的功德就多,不见得。
  因为佛教说布施的时候,有一个非常强调一个叫净布施。干净的净,净布施。你在布施的时候,你一定要,叫他无所求,当体即空,这样一个布施。而不是说,有贪求的心,要求这个,求那个,那我给寺庙里捐一百块钱,我想发一万的财,那叫一本万利。这样就是不净布施。
  假如我们现实当中的老百姓,没有那些钱去烧那个头香,烧那个高香,没有那个钱给寺庙捐大殿捐什么,但是他只要有颗虔诚的信仰的心,那么他的功德是一样的。
  所以,在《佛经》当中,经常有一句话就是“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在所有的供养当中,法供养是功德最大的。所以,从这个布施供养这一块来说,我想大家应该端正一个心态,作为有钱人,那么他把这个钱捐给寺庙,捐给文化,做一些慈善事业,这是非常好的,值得提倡的一件事情,但是,捐款的时候,布施的时候,不能有一个贪求的心,是这样的。
  至于说寺庙里面,那么现在有一些商业化的现象,那这也是现在商业大潮当中,对寺庙的一个冲击,一个影响,。这也很难避免。因为寺庙也是要面对社会的方方面面,它也不是说,真正地能够完全脱离这个社会。
  比如说,我记得就是,深圳弘法寺的本焕老和尚,他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就是,“财归常住”,归寺庙里的常住,“福归施主”,寺庙里这个钱,因为他那个威望非常高,每年有很多很多的供养给他。
  主持人:有很多很多。
  华老师:有很多很多钱,非常非常多。但是,都不是他自己的,这个钱都不是我的,都是寺庙的,佛教的,常住的,他用来做什么呢?建寺庙,做慈善。
  宽昌法师:对。
  华老师:为众生。他说我一个百岁老人,我需要钱干什么?这些钱都是常住的。那么福田、功德归谁,归施主。只不过借我这样一个形象,因为出家人,比丘尼,他是一个佛的代表。
  宽昌法师:佛、法、僧(三宝)。
  华老师:佛法,他是僧宝,他是一个代表。我就是一个中介,就是一个形象。所以,大家不要觉得,好象一看寺庙里那么多钱,比如说有的寺庙一年的收入数以亿计,很正常的。
  主持人:仅门票好象就几亿。
  华老师:好多人好象觉得,那寺庙要那么多钱干什么,这个和尚是不是非常非常的腐化,其实不是的。有没有个别的现象呢,都是有的。那是必然是有的,但是,个别不能代表全部。
  宽昌法师:不过在现代这个社会来讲,作为社会大众的话,不能以过去的眼光看待佛教,看待佛教徒。比如现在有的交通工具啊,通信工具啊,也允许让他们来使用。为了方便,为了快捷,对吧?
  华老师:对。
  宽昌法师:如果我们以过去的眼光,车……
  主持人:手机?
  宽昌法师:马,那个跑来跑去的送信啊,我们停留在这个角度,也是对于我们的一种不公平,也是对我们的一种太刻薄的看法。
  华老师:对。
  宽昌法师:所以也应该是允许,我们以正常人的这种观点来对待我们。
  华老师:是。
  宽昌法师:因为比如说通信工具,交通工具,在现实生活当中,比如寺院的一些状态稍微好一点,也应该允许。为什么?这样我们是为了更好的体现出这种社会公民的一个生活水平提高的体现,并不是让我们停留在过去。
  另外就是刚才华老师也讲到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净财。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另外我们怎样去对待这样一个资助?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呢,早上老和尚告诉全寺的僧众,今天要来一个非常了不起也非常重要的施主,要来供养我们,让大家静候佳音。也就是要以非常高的规格,非常隆重的仪式来接待他。大家等了一上午,没有看到,后来来了一个穿得破破烂烂的人,就是拿了很少的一点钱放在功德箱里面,然后这个老和尚,方丈和尚亲自出来接待他。其他的人都想啊,他没有给我们任何的布施啊,怎么以这么高的规格,这么大的仪式来对待他呢?老和尚说,虽然他给我们很少的钱,但是他的心地非常的虔诚,他为了来这一趟,做了不少准备,这就是他全部所有啊。
  这是一件事情。另外过了两天,又来一个人,这是非常富有的一个人,而且是地位非常高的一个人。老和尚也没有亲自来接待,就告诉底下客堂来接待的人,接待一下就可以了。然后这个人心里不舒服啊,就跑去找老和尚,说我过去在非常贫穷的时候来供养你们的时候,你那么客气,现在我有身份,有地位,你为什么反而这样呢?
  老和尚告诉他,你过去的心态是非常的好啊,非常的虔诚,现在你是来,相反的心态来,所以不能那样。
  华老师:对,你虽然给的钱多,但是,没有以前那样的礼遇了,因为你的发心不正。
  宽昌法师:没有那样的心了。
  主持人:那就是像两位老师刚才说的那样,就是说你在求财的时候,不能有贪欲,那么很多佛教徒就误解为这个佛教和财富应该是对立的。不是讲四大皆空嘛,咱们都空了,还要钱干吗啊?我们有一个网友叫花之由,他就提出来,他说,在我过去,还保留着一点财富的观念,因为帮人的时候,你没钱就等于是空谈。但是皈依三宝之后,这种观念就消失了,只有一个清静无为的这样一个念头,但是他又觉得很矛盾,就是在别人为难的时候,他没有能力去帮助别人,那么佛教徒,能不能够追求财富,学佛之人,最大的财富是什么?他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
  宽昌法师:刚才那个华老师也讲过,从社会上来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那么佛教需不需要财富呢?需要。为什么呢?从他的物质上来讲,我们需要来建房子,需要吃饭,从精神上来讲,我们需要它来做文化。所以呢,需要。
  那么如何来得到,如何来用,如何去面对它?这些是关键的一个问题。如何去得到呢?那就要用正常的手段来得到。就是正常的(行为),不能是贪污啊,不能去做一些贩毒啊,要用勤恳的,要用真诚的,这样的手段来获得。那么,我们佛教徒对财富是不是四大皆空呢?这表现出对人生的一种态度,佛教是让我们解脱,解脱的目的是解脱我们内心当中的烦恼,让我们把在我们身上这个包袱去掉,轻装上阵,为了获取更多的财富,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那么获取更多的财富,更多的利益,用它来做什么?用来奉养父母,照顾妻子,经营事业,救济社会大众,用作佛教慈善等事业。那这样的得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受到利益,假如我们所有的人都消沉下去,都想着坐在房间里坐享其成,有这样的事情吗?
  假如主持人你吧,如果你一天不上班可以,两天不上班,三天不上班,肯定就不行了。为什么?你不上班,以后就没有工资了,没有工资家庭生活肯定受到危机,对吧?所以你必须要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以积极的心态来获取财务,获取方方面面的这种所需。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不管是我们僧人,还是华老师,还是主持人你,我们都需要什么?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质,对吧?所以呢,必须要。
  那我们怎样去处理呢?我认为,对于财富,我们最大的作用,就是要想,它用在什么地方。假如用在该用的地方,我们就以积极的心态来赚取,如果我们用在不正当的,那我们可以放弃这种态度,比如我们是做贩毒的,那就不应该去以积极的心态。所以有这样的几个方面,我们可以作为参考。
  佛教讲,升起的善念,让他继续奋斗。没有升起的善念,让他升起,已经升起的恶念让它灭掉,没有升起的恶念,让它不要升起。作为我们佛教徒来讲,应该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让自己以积极的心态当中,让更多的人得到利益。发挥出我们个人在现实生活当中的作用,这就是学佛的价值。假如我们认为学佛的目的是一味地为了清静无为,这样就失去了价值。
  其实佛家讲空,“空”是不是什么东西都没有呢?不是这样的,“空”就是这个“有”的真实的体现。也就是把财富发挥最大的效用,不产生反面的影响,这就是“空”,这也是“有”。为什么有呢?有,最大的作用,没有最大的弊端。华老师?
  华方田:法师讲的非常全面,我想刚才主持人提的问题,牵扯到两个方面的意义,第一,就是说财富与修行的关系。就是说一个学佛的人,财富跟修行是不是有矛盾。
  主持人:其实呢他怎么去担心这个问题。…,脑子里想着怎么赚钱。
  华老师:是啊,没有什么疑惑的。因为您知道佛陀的根本的法,就是四谛八正道。八正道,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正命,什么叫正命,正命就是正确的谋生的一个手段。所以,只要是合法的求财,那么他是符合佛教的道德标准的。所以这个没有什么可疑惑的。
  另一个就是佛教徒应不应该去追求财富。这个需要从两方面来说,第一个,就是说,如果你是一个出家人,那么你是以出世求解脱为目的的,你根本的目标是宁心静性,所以你一定要少欲,知足,破除贪心,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你的目的不同,因为你是一个出家人。出家人最终的结果是什么?是要超越的,是要走向解脱的,这是一个(出离心),必须有。
  但是,另一种角度来说,那你出家人,你也需要发菩提心,行菩萨道,那么就需要这个钱财。但是你的发心不一样,你的用处也不一样,因为你是为了众生,为了发菩提心。所以出家人也是需要行菩萨道,也是需要财富的。
  至于在家人呢,在家的居士来说,那么你是必须用合法的手段去追求财富,因为你要尽到社会的责任,尽到家庭的责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能够有能力帮助他人,并且你必须成为人们的一个模范,因为你是一个佛教徒。
  法师:对。
  华老师:这样的话,你才能够真正地尽到一个佛教徒的社会的责任。所以呢,你必须去学习,去提高自己的生存技能,按照佛教的说法叫,要学习五明。
  宽昌法师:对。
  华老师:五明就是五种世间的一种能力,技能,你必须有这样一个追求财富的能力,然后去合理地使用财富。所以,不要有那么多疑惑,我是信佛了呢,我就什么都不做了。这正好是历代以来,人们反对佛教的一个口实,就是说你佛教徒是寄生虫。
  宽昌法师:对。
  华老师:是无所事事。很多人反对佛教。
  主持人:佛教是没有贡献的。
  华老师:嗯。反对佛教就是因为,以这样一种理由来反对佛教,这是一种误解,我想。
  宽昌法师:所以啊,我们讲随缘。
  华老师:对。
  宽昌法师:其实随缘不是让我们随便,让我们放下。放下呢,不是让我们放弃。而是拿起。
  华老师:是。
  主持人:我们学佛的朋友们,在安排好自己的日常生活之后,他有一些余款,或者他有这个心愿要做一些社会活动,要奉献社会。但是我们很多学佛的朋友,他往往,他就比较偏执,在这一方面。比方说他就非常热衷于参加一些放生法会啊,然后参加一些寺院里组织的各种各样的活动啊,那这个活动他是要交费用的,比如说一个放生法会,他可能就要交几百块钱,甚至上千块钱,买很多的,在市场上买很多的动物,来放到江河湖海里面去。
  这个时候就有人提出来了,如果说你不是一个很富有的人,那么你在有限的金钱当中,你应该做哪些更有意义的事情?你用这笔钱去救助失学的儿童,或者是帮助那些生病的,又没有钱治病的人,是不是更有意义?
  华老师:法师请。
  宽昌法师:这个学佛啊,是属于一种个人的事情,也就属于一种个人的信仰问题。那么,为了处理个人信仰问题的时候,参加一些寺院举办的一些活动,也是为了方便大家。那么交一定的费用,寺院运作的方式一般都是自愿的,不是强求的,如果用这个事情和一些慈善公益的事情来比较的话,哪一个更有价值呢?我认为,在这世间,每一件事情都有价值。关键是你怎样去看待这个问题,如果我们以宗教情感的问题来对待信仰宗教问题,那这是最有价值的。那么假如有一个地方没有学校,我们用这个钱捐助一所学校,这是最有价值的。如果这个生命受到破坏的时候,我们把它得到解脱,这也是最有价值的。我们是来做该做的事情,就不要以那种什么呢,盲目的,为了这种,不正确的心态,做这样的事情,那就没有意义了。
  所以呢,对待这些事情的话,我们以正确的眼光来对待,所以佛教讲智慧,就是让我们对待每一件事情都要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然后再去做。
  华老师:对。
  宽昌法师:是不是这样,华老师。
  华老师:是的,是的,法师这一条讲得非常清晰。就是说,我们在面对这样的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分得很清楚,佛教是个智慧的宗教,必须用某种智慧去指导你的修行,指导你的生活。你比如说刚才您举这个问题,放生,甚至去布施,参加很多很多的活动,有的是花费了非常多的。
  那么其他的人可能我没有这个条件,这样的问题,绝对不能攀比,一定要量力而行。如果说,跟社会的慈善事业、救助事业相比,他是没有可比性的。按照佛教的角度来说,众生是平等的。放生也好,什么也好,那么它是我们六道当中的其他的众生,比如说动物、生物,那么按照佛教的说法,是跟我们的人都是平等的,那么你跟救助贫困,救助失学儿童都是一样的。就看你发心问题,都看你的发心。
  如果说,第一我觉得要强调发心,第二要,不要攀比,一定要量力而行。
  主持人:但这个,攀比的这种思潮,或者这种现象,现在是非常之盛。因为我就看到一个居士,她是一个下岗女工,很穷的,生活特别的窘迫。她她给师父供养了五块钱,然后呢,她这个居士圈里头,没有拿这么少钱的,所以大家都瞧不起她。她就背负了非常沉重的这样的一个思想包袱,到庙里头去参加活动,亲近师父的时候,都觉得自己抬不起头来。
  华老师:是,是,对。
  宽昌法师:这也是,也是一种现象。但是这个现象呢,不应该存在,这个不应该存在从两个方面,作为她自己来讲的话,也不应该存在这种心态。作为其他人来讲,也不应该这样去比。为什么呢?作为对方来讲,他也应该想到他自己,比如放生,这个时候假如是安抚五块钱这个居士的心,也是一种方式,为什么?也是对她生命的一种尊重。但是作为当事人来讲,也不应该有这个心态,假如我吧,在最艰难的时候,我是不管别人怎么去说,我是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只要我不出轨,只要我做的事情是正确的,我不管别人怎样看待我。
  华老师:是。其实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很难,常人很难去超越它。社会上嫌贫爱富,历史上到现在一直有这样的问题。我们古语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确实是这样。
  那么我也遇到过很多这样的一个,这样的佛教信徒,他觉得他很穷,他没有钱供养,他觉得在人前低人一等。甚至很多居士当中他也会,哎呀,这是个大居士,大施主,有钱,那么他可能在大和尚面前,在师父面前,就觉得有地位,我比别人高一头。没有钱呢,就觉得低人一等。实际上这种现象是不符合佛法的。佛讲众生平等,更不能因为你有钱,升起我慢心。更不能,如果你因为有钱,你供养了寺庙,供养了师父,你升起了我慢心。那么你的供养有没有功德?如果说你就五块钱,我以虔诚的心来供养,那么这个功德也是非常大的。
  如果他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他真正了解了佛法,那么他不能,不要因为自己没有钱而有一种看不起自己,而没有信心,如果说真正的信仰,那么你应该是信心充足的。
  宽昌法师:对。
  华老师:因为众生是平等的,并不是因为你钱多钱少,而有这个贵贱之分。
  主持人:他就因为这几块钱的事情,徒增了很多的烦恼。
  华老师:是,比如说之前有没有这样的问题呢,也有,你会觉得,你看我们拿工资的,比方一个学者,你会觉得在很多方面,那你没有钱,但是说实话,我觉得在一段时间会有这样的误会,会有这样的不自信,也是有的。
  宽昌法师:所以佛教讲,随喜功德,我们虽然没有能力去做,但是我们随着别人欢喜也是一样的。所以佛教讲三轮体空,就是说我们所做的事情,面对的对象,所得到的结果之间,把它一切忘掉,叫三轮体空,佛教是主张这样的,不是主张那种不平等的这种看法,是主张平等慈悲的。
  主持人:那么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有很多关于财富的话题,还没有谈透,但是我们也有很大的收获,比方说我们了解了佛教对财富的一个态度,然后也了解了我们如何去驾驭财富,如何去支配财富。那么最后呢,想请我们两位老师对我们的观众和我们的网友,最后再陈述一下,就是佛教的财富观有哪些观点?
  主持人:宽昌法师。
  华老师:您先请。
  宽昌法师:就是作为我们来讲,对于财富我们以正确的心态来对待,我们要积极的面对生活,用我们自己的努力来得到一切。其实我认为最大的财富,就是拥有健康的身体。
  华老师:是。
  宽昌法师:有如意的生活,还有呢,充实的自我。最重要的要有充实的内心,这就是最大的财富。
  华老师:是。
  主持人:华老师。
  华老师:我想说的是,正确的去认识财富,合理地使用财富,利益社会造福人类。那么我们才能够真正地成为财富的主人。最后呢,我祝愿大家福慧增长,吉祥永驻。谢谢!
  主持人:感谢宽昌法师和华老师来到我们的节目,祝两位老师诸事圆满,吉祥如意。谢谢你们!谢谢!
  合:谢谢主持人!

{返回 佛教人物访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正念专注 活在当下——法国一行禅师访谈
下一篇:佛法与生活——素全法师访谈实录
 菩提心与净土修学——济群法师访谈
 惟贤法师访谈录
 佛灯常照 慧命相传──访谈斯里兰卡法师信称长老
 远绍如来 近光遗法——学诚法师访谈录
 唯识研究及其现代意义——林国良研究员访谈录
 华雨精舍拜访印顺导师——印顺导师访谈录
 建5所大学 做“品德的哈佛”——星云大师访谈
 爱是生活最单纯的源——白岩松专访证严法师
 迎佛舍利大事因缘——觉光长老访谈录
 延参法师微访谈——卖萌语录合集,网友赞其很智慧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妇人之仁是真正慈悲的表露[栏目:每天读点南怀瑾]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