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文化宝库德格印经院
益西康珠
德格在藏语中意为“善地”,它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是藏区最有影响力的县之一,与西藏自治区的江达县隔金沙江相望,是四川西入西藏、北上青海的重要门户,是康巴与卫藏、安多三大片区的重要结合部。久负“康巴的敦煌”、“民族文化的走廊”、“中国第五条丝绸之路的要道”、“西藏昌都茶马古道上的重镇”、“民族英雄格萨尔的故乡”、“藏文化三大发祥地之首”、“南派藏医发展中心”等一系列美誉。雪山下的藏族文化宝库、世界传统印刷术的活化石———德格印经院就坐落于德格县城腹地。
德格印经院全名“雪域文化宝藏善地吉祥多门大宝库”,又称“德格吉祥聚会院”,藏语方言简称“德格巴宫”。是中国藏区三大文化中心(西藏日喀则、甘肃拉卜楞、四川德格)之一,在中国藏区三大印经院(德格印经院、拉萨印经院、拉卜楞印经院)中位居首位。
公元1729年(清雍正七年)由德格第十二代土司(即六世法王)却吉·登巴泽仁创建印经院,后经历代土司的不断努力,建成了一座名符其实的大宝库。如今德格印经院已是占地面积5886平方米,建筑面积9000余平方米,院藏典籍830余部,木刻雕版32万余块的印经院。
德格印经院不仅仅是印刷厂,它还是藏文文献档案馆、康藏文化博物馆、雕版印刷技术的活化石、学术文艺交流中心……就是在全世界,它也是独一无二的。
藏区其他印经院一般都附属于寺院,大多只刻印本门本派的宗教文献典籍。而德格印经院却海纳百川:宗教、天文、地理、历史、诗歌、绘画、音乐、医药、工艺、科技、人物……凡是用藏文记录下来的文字著作,几乎来者不拒。德格印经院中最重要的文献经版当属宗教文献,可贵的是德格土司不拘泥于自家门派,藏传佛教黄、红、白、花各派经典悉数刻版收藏,苯教(一种先于藏传佛教的藏地本土宗教)经典也堂而皇之地占有一席之地。
从藏学、宗教学专家的眼光看来,德格印经院的刻版件件都是珍品。其中珍品中的珍品当属《般若波罗蜜多经八千颂》,该典籍的经版在德格印经院建立前26年(1703年)就已刻印问世,距今超过300年历史。
最奇特的藏品是300多块古藏族乐谱经版。它的样子很像五线谱,目前还没有人能解读。专家说这些印版应该不是印经院雕刻的,而是印经院收集来的,具体雕刻年代不明。
所以,德格印经院被誉为当之无愧的“藏文化的大百科全书”。
德格印经院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图书馆、藏书楼,它的雕版印刷从制版、雕刻、书写、制墨、造纸、印制工艺等,都基本保持了13世纪以来的传统方法,为已消失的世界印刷文明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原始例证。
2006年5月12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德格印经院雕版印刷技艺为代表的如噶玛噶孜唐卡绘画、藏族造纸技艺、南派藏医药、藏戏、格萨尔说唱等六项均在遗产名录之中,足见德格及德格印经院在整个藏区的影响和厚重的文化底蕴。
德格印经院成为首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来,得到了国家文物局、国家民委,以及省州县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在资金、技术上给予了大量的倾斜扶持。10年来,在依法保护、技术性保护、应用性保护、规划性保护、学术性保护、民间保护、管理机构的完善、人员培训、管理措施等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德格印经院既见证了世界传统印刷术的发展变迁,又见证了国家对民族文化的重视、支持、挖掘、保护,是对构建民族和谐、宗教和睦的有效探索。
目前,德格印经院已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德格印经院不但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其文化储备和学术价值也是在全藏区不可替代和独一无二的。可以说,整个藏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在这里汇聚,其广泛性、独特性、代表性和唯一性,决定了德格印经院跻身世界文化遗产行列的独特优势,这种优势奠定了德格印经院屹立于世界文化遗产之林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