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玛——藏传佛教象征性礼仪贡品
朵玛(梵文bali,藏文gTor-ma),是一种用面团捏制的象征性的礼仪贡品,上面常常饰有酥油花制成的彩色图案。
朵玛的概念源于古印度一种bali的献祭仪式,作为供奉给善相神的圣物,通常使用食物供品,如:水果、谷物、米饼、饴糖。供奉怒想神时,通常是动物供或血贡,但是佛教不杀生,因而采用象征的赎身品朵玛代替血贡。
朵玛主要有三种形状1)供奉朵玛,用于怀柔、增长及除障等世俗仪式;
2)锥形食用会供朵玛,仪式举行后可以将其切开,分撒给参加仪式的人食用;
3)最大的一种神灵朵玛,需要单独捏制,代表坛城的象征形式或符合某种特殊神灵的 “口味”,有些朵玛小而单一,只是一个基本的锥形体或三角形金字塔,而有些朵玛却极其复杂,尺寸高达一人。
朵玛的制作过程是,在糌粑面团中加入各种原料,要把糌粑粉、酥油和水柔在一起,内含“三白”(酪、乳、酥油)、三甜(蜜糖、饴糖、蜂蜜)和25宝瓶药。
在敬奉本尊神和怒相神是,还要在上述成分中加入红茶、酒、蒜和肉。
朵玛的装饰十分奢华,它们是,用含有彩色染料的酥油花制成圆形莲花底座、六角形法源、带台阶的方形基座等。
许多藏族家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朵玛制作方法和装饰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