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净土溯源:诸经所在尽在弥陀(隆藏法师)
 
{返回 净土宗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76

净土溯源:诸经所在尽在弥陀

隆藏法师

一、《阿弥陀经》和净土法门之宗趣

那么,《阿弥陀经》到底讲什么?它是以何为宗趣的呢?我们说,《阿弥陀经》是以净土为宗,这在窥基大师的《阿弥陀经通赞疏序》里面也特别谈到过,《阿弥陀经》是以净土为宗。就是说,佛陀讲《阿弥陀经》,就是为了给我们开示由阿弥陀佛的大愿所成就的西方极乐世界所有依正庄严,并援引十方诸佛的赞叹来劝请我们发愿往生净土。这就是它的宗趣。

接下来我们会谈到,为什么“往生净土”是《阿弥陀经》--甚至可以说是整个净土法门--的宗趣。

我们在谈到净土法门的时候,有时也称之为念佛法门。还有呢?方便法门。也有时称之为易行道、易方便。这在《般若经》里,在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里面,在《十住毗婆沙论》里,都曾经讲到过。在这些名称里,尤以“净土法门”和“念佛法门”为我们所有人所普遍了解。那么,“净土法门”又称为“念佛法门”,这里面它有一个核心的意趣,就是,往生净土是以念佛为方便、为其修行的方法。

二、原始佛教与大乘佛教中“念佛”法门的异同

这里谈到念佛,顺便说一下,在原始佛教里面,在早期佛陀的教典《阿含经》里面,也曾经谈到了六念或十念的法门。六念法门指的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那么这个六念里面的“念佛”,和我们现在讲的净土法门里的“念佛”有没有区别?事实上啊,它们既有相通的一面,同时也有不共之处。我们了解这一点,对于把握净土法门,把握净土修行的宗趣,非常的重要。

说它有共通的一面,这一点我们要从整个佛法流传的历史来看。

在早期的佛教里面提到了念佛,这个时候的念佛主要是随念佛陀的十种功德名号,也就是:如来、正遍知、应供、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世尊。以随念佛陀的十种功德名号来使我们对佛陀生起忆念,以此长养我们的功德。

随着六念、十念法门的不断发展,到了大乘佛教时期,念佛成为非常殊胜的修行的方便。这个时候,“念佛”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在龙树菩萨的《十住毗婆沙论》里面谈到了“念佛”,从原始佛教时期的念本师释迦牟尼佛一佛,或者最多加上念过去七佛或当来下生弥勒尊佛,由念这几位佛而扩展到念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这里面,列举出了很多佛陀,十方的佛陀,来作为我们忆念和随念的对象。龙树菩萨在谈到对佛陀的随念的时候,不仅仅要随念佛陀的十种名号,以及这十种名号所代表的功德,同时也要随念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好,这些佛陀色身的相好庄严,也是我们随念、忆念的对象。除了三十二相、八十随好之外,他还让我们忆念佛陀的四十种不共功德,这里我就不一一地详讲,以后有机会看《十住毗婆沙论》的时候,我们可以去详细地了解。佛陀的一切功德,种种佛果的胜利,所有的大悲、无忘失法、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十八不共佛法等等佛果的功德,都是我们念佛的所缘,是我们的所缘境。“所缘境”这个概念,我们在后面也会涉及到,这里请大家对这个概念要有所了解,“所缘境”就是我们所缘住、所关注的对象。

在佛陀灭度后一百年到四五百年之间的这样一段时间里,声闻乘佛法得到了极大的弘扬。之后随着大乘佛典不断地被辑出和形成文字(早期的佛典是没有文字的,都是由大家口口相传,到了公元一世纪左右的时候,才用当时的文字写在贝多罗树叶上面,才把它记录下来,这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贝叶经),于是涌现出了大量的大乘佛典。在大乘佛典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是什么呢?就是佛教的佛陀观。我们对佛陀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我们了解到不光是有释迦牟尼佛,不光此土有佛,乃至十方无量世界亦有无量无边的佛陀,有无量无边的佛陀在说法教化。这个时候我们所观察到的境界就更加广大和深远了。

那么,在大乘佛法的修行里,有一个三昧是我们应当了解的,这个三昧就叫做“念佛三昧”。大家听过这个名词没有?我们很多修学净土的善友啊,他们都希望自己证入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又叫作“一切诸佛现前三昧”,当它修行成就的时候,能够在定中观见三世一切诸佛现在其前,甚至能够说法教化、回答疑问。你有什么要问的,可以向佛陀请问。这是大乘的这样一个三昧。修习念佛三昧,就是通过随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这一佛,直至能够观见无量诸佛,所以念佛三昧的修习是从念阿弥陀佛开始的。

从这里我们了解到,除了释迦牟尼佛之外,还有西方极乐世界的存在,还有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的存在。

除了诸如《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这一类明显属于净土所摄的经典外,在大乘——尤其是早期大乘——经典里,还有很多经典谈到了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我们试着在现存的汉文大藏经里作个统计。这里我要告诉大家,在大乘的佛经里,我们翻译成汉文了的,实际上只是一小部分。因为,当时到印度去取经啊,没有象我们现在这样印刷好的成本的书籍,只能靠自己手抄。又由于交通、携带、运输等等的不便,没法把所有的经典都抄过来,只能拣自己觉得最重要的抄。抄回来后,能翻译出来的又是其中的少分,而且译出的经典后来还有很多流失。所以,虽然我们现在看到的汉文大藏经已经是浩如烟海,但实际上它在整个佛陀所说的一代时教里面,其实只是一小部分。但是,即使在这样一个少分的佛典里面,谈到了极乐世界、谈到了阿弥陀佛的经典,就有两百部。所以过去弘扬净土的祖师有这样一句话:“诸经所在,尽在弥陀。”就是说,很多的大乘经典里面,都在赞叹阿弥陀佛。

这里实际上是有一个非常深刻的密意,接下来我会向大家揭示这个密意趣。我们今天在这里讲净土,实际上是在跟大家“解深密经”。当然佛教里面也有一部经典叫《解深密经》。就是说,我们要把佛法的甚深密意趣,来给大家解释和敷演开来。这一点,非常的重要。


{返回 净土宗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认识助念(慧法法师)
下一篇:无量寿经(会集本)断疑篇(宏琳法师)
 佛教振兴的栋梁净土修行的导师——追思净土高僧海山长老
 《往生论注》大意(慧净法师、净宗法师)
 念佛四十八法节要(清 妙空大师)
 现生证得念佛三昧
 观世音菩萨成佛的世界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自立法师)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选读讲记(净界法师)
 昙鸾大师历史地位再探讨(根通法师)
 净修警策(净土资粮——信愿行)
 弥勒菩萨及其兜率净土(则慧)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两种走法(释贤书)[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安神开光”是什么意思?[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怎样才能让心静下来[栏目:怡僧法师]
 第一篇:初修导引 贰、摄引权便 二、外道摄受[栏目:智敏慧华上师开示录·圆觉心法指归]
 6.鹿救恩人 The Deer That Saved Its Rescuer[栏目:放生故事 The Story About Free Captive Animals]
 杨洪居士自述入佛因缘[栏目:入佛因缘]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 宽运法师 弥陀佛七开示[栏目:宽运法师]
 学佛次第入门 第二章 佛教缘起及历史 第三节 智慧真理的求索者 —— 释迦牟尼佛小传(下)[栏目:宽见法师]
 三通[栏目:高处不胜寒·迷悟之间 ]
 佛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特殊意义[栏目:洪修平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