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辩证看信仰(悟凡法师)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17

辩证看信仰

释悟凡法师

一、信仰的存在

人们富裕起来后,就有了时间思考人生的意义,追求人生存在的价值了。从心理学意义上说,就是追求人的“终极关切”。从古希腊神殿中走下来的“人,认识你自己”的哲学格言,到人文主义、人本主义,再到今天各式各样的哲学与宗教,无不延续着这一探求生命存在价值与终极意义的主线。

当一个人的物质需求基本满足,亲情、友情等情感基本稳定,社会成就也基本完成时,人生就需要有一个更高的价值升华,不然的话很容易产生迷惘。哲学、文学、艺术、雕塑、音乐、舞蹈等,给人生提供了更高的审美价值,拓宽了人生追求的空间; 同样,宗教信仰一定程度上也能满足人的这种需要,从而成为一部分人生命升华的选择。

我们曾经相信,宗教信仰是因为贫穷落后导致的,但在欧美等经济发达、科技昌明的国家,却一直有着80%以上的宗教信仰概率; 在我国,也有着1亿以上的信教群众。进入21世纪,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信仰宗教人数都有增多之势。这与社会发展进步过程中的一些负面因素有关,如全球气候变暖,天气变得越来越炎热,海洋中出现飓风、海啸;食品不安全;医学越来越发达,看病却越来越成为大众负担;物质越来越丰富,人们精神世界却越来越空虚,一些不良消费方式派生出毒品、艾滋病、SAR S病毒等负面后果;经济越来越发达,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 就业机会越来越多,失业率同样有增无减??这一系列矛盾与困惑的存在,表明宗教赖以存在的自然根源、社会根源、认识根源和心理根源仍将长期存在,因此,宗教信仰也将在现代社会长期延续和发展。

二、辩证看待信仰

对于宗教信仰者而言,应该辩证地看待自身信仰:一是用科学的眼光,二是用信仰的眼光。

科学的眼光就是从社会的角度和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信仰。

首先,信仰的产生有其深刻的自然根源和社会根源。早期人类对于风雨雷电、日消月长等自然现象不了解,对于人类自身生活、生存环境不能主宰,于是,就对比人类自身力量更大的自然现象、动植物等产生了崇拜心理。这种崇拜心理根源是敬畏,心里倾向是朦胧,不明了的。这就是早期人类的宗教,它包括自然崇拜和动物崇拜、植物崇拜等图腾崇拜。随着人们对自然知识的不断认识,对自身命运的不断掌握,原始的宗教渐渐地发展成人文宗教。人文宗教是以人为本的信仰体系。就现代社会而言,科技昌明,经济发达,但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社会的和冲突仍然存在。当人们面对生存的许多无奈,包括工作压力、家庭压力、社会压力,情感失落、衰老、死亡等等,都会对在心理上产生困惑,自我调整不好就会导致心理失衡,进而形成社会问题。解决这些困惑和冲突有两个方向:一是祈求外在力量,二是思索人生意义,进而追寻和实践生命的价值。如果说敬畏和朦胧是原始信仰的两个基本因素,那么,对生存环境(社会)的升华和对人生的超越是人文信仰的两个基本因素。

其次,信仰有其在历史上发生、发展的过程,每一个宗教信仰都不例外。就佛教而言,早期佛教以释迦牟尼佛为信仰中心; 原始佛教以佛迹、塔为信仰中心; 到了中国后,则是以寺院为信仰的中心; 进而又以某一个宗派、某一个高僧大德为大众的信仰中心等,这是信仰发生、发展的最好例证。就基督教、天主教、道教、伊斯兰教而言,也同样有其发生发展的轨迹。当人们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来审视信仰时,将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信仰。

信仰的眼光就是从个体生存和心理角度来认识信仰。

一个信仰者肯定要具备信仰的素质,没有信仰素质是无法正确对待信仰的。任何一个信仰团体都是以爱国爱教为信仰的前提,爱国是爱教的前提,爱教是爱国的基础。那么爱教就要立足本位,深入学习教理教义,了解自身信仰的实质。

首先是了解。宗教是由经典、教义、教规、宗教职业人员、信徒、组织、仪式等形式组成的。不同的宗教,信仰的对象各有不同,但信仰的主体都是信徒。一个信仰者有了基本的信仰,接下来就要通过经典、组织生活和各种宗教仪式来充实自己的信仰,培养高尚的宗教情操,逐步完成生命的升华,并以自己良好的信仰素养和修为,影响大众,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其次是立足并实践自己的信仰。当今时代信息发达,物质丰富,交通便利,社会繁荣;同时也是物欲横流,诱惑多多。信仰告诉人们,要谨言慎行,不为物迷,取其应取,素位而行。但是,当信仰素养小于物欲诱惑时,稍一不慎就会掉进欲望的旋涡不能自拔,这对于信仰者,特别是宗教教职人员来说,是严峻的考验。有了信仰素养的武装,就能安住于当下,安住其位,也就能随缘、惜缘,更积极、健康、宽容地生活,不再为那些困惑而困惑。具体一点来说,如果一个宗教教职人员,其生活是认同并立足于自己的信仰的,那么,信仰中的很多具体而善意的规范,就能保证他不至于在社会中丧失自己; 如果认同度不够,面对社会各种诱惑的冲击,就会不知所措,就会产生迷惘和失落,形成心理冲突,进而会造成人格分裂。所以,一个宗教信仰者立足信仰是非常重要的。

用历史的眼睛看自身信仰,不至于极端、偏见与狂热。认同并实践自身信仰,不至于因为外界的影响而迷失自我。

三、辩证看信仰的意义

信仰有一个原始动机,是与生命离苦欣乐这个本能相一致的。然而生活中恰恰相反,不顺心的事似乎比快乐的事要多得多,这给每个生命个体带来了无限的迷惘。

宗教信仰中的时空观、人生观对迷惑中的人生来说,正好是一帖善药。人们生存的空间是家庭、单位、组织等,恰恰也就是这里最容易产生磨擦和冲突。当我们的心理必须要承受那不能承受之重的时候,就要有一个缓解的方法,这是宗教信仰所具备的功能之一。它以广袤的世界观、悠远的人生观来开拓心量和眼界,让我们从短暂的心理困境中走出来,重塑宽容、智慧的新生活;进而对社会、对家庭的和谐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给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开辟一条更宽阔的坦途。

就辩证的意义而言,以佛教的禅宗为例。禅宗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一个佛教宗派,观点非常辩证、客观而又坚定。它在强调特有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强调理想的人生境界与社会的境界的同时,在坚定不移地信任释迦牟尼佛智慧的同时,用自我反问、自我观照的方式,对自身信仰的根源进行检讨——是不是正确的?是不是有偏见?是不是合于教理中辩证统一的观点?是不是合于自利利他、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核心教义——人生升华、社会进步、民族繁荣的前提???合于的就是对的,不合于的就应该抛弃。一个真正的禅者,就这样在不断地追问与反省中寻找生命的本怀与价值。

对于一个宗教信仰者来说,为什么信仰?为什么是这种信仰而不是那种信仰?以什么来参照所信仰的(自己所理解的信仰)是正确的?辩证的眼光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具备了正确的观念,才会有正确的行为和结果。所以,一个宗教信仰者应该具备辨别的智慧,以多重眼光来审视,多问几个为什么,从历史的、社会的、人生的乃至自身的角度来树立正确的,而不是茫然迷惑的信仰。同时,一个宗教信仰者,应该具备基本的宗教素质、信仰素养,用自己选择的宗教信仰完善自己,充实自己,发挥其中与社会相适应的,有益于社会的伦理价值,进一步利乐有情、庄严国土,让人生更健康,使社会更祥和。

(作者单位为江西省庐山佛教协会)(摘自《中国宗教》2007.10)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叙怀(悟道法师)
下一篇:漫谈中国佛教初传时的佛事活动(道元法师)
 佛在念我(慧菂)
 慈善不是钱,是心
 移民专题编者按——真正的无忧恼之处,唯有极乐故乡
 血经
 为法忘躯
 生死事大(陈柏达)
 学会放弃(达亮)
 佛与象的前世今生(姚展雄)
 浅谈药师法门的殊胜(张籍圆)
 非关文字(远尘)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念南无阿弥陀佛修止观[栏目:大安法师·微教言]
 镶金的餐桌[栏目:真理的价值·迷悟之间]
 如何保护功德 安住业果空性[栏目:忍辱]
 菩提道次第安乐道论[栏目:菩提道次第专题·专门修法[六加行]]
 漫话“吃茶去”[栏目:蔡日新居士]
 药师法门(文珠法师)[栏目:药师佛·文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九四九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十集]
 清净道论 序论[栏目:觉音尊者]
 八识规矩颂讲记[栏目:演培法师]
 色身的存在与作用[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福慧滋长]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