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怎样才是真正的赞叹佛陀?(定空法师)
 
{返回 其它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85

怎样才是真正的赞叹佛陀?

定空法师

    有一次,佛陀和追随他的比丘弟子们,在印度当时的摩揭陀国境内游化,打算从首都王舍城,前往北边的那烂陀城。

    在佛陀与比丘们一行人的后面,有一对外道沙门师徒,正好也同路,为师的名叫“须卑”,徒弟名叫“梵达摩纳”。一路上,那位老师一直不停地诽谤佛陀,也诽谤佛法与比丘们,而他的徒弟却一直与他唱反调,不断地称赞佛陀、佛法与比丘们。

    这一天傍晚,大家都来到路途中的一个庵婆罗树园内,准备在园内国王建的公共房舍过夜。即使到了这个时候,这对外道沙门师徒,还没能停止他们谤佛、赞佛的争论。这个情况,让比丘们不禁对这两位奇怪的师徒议论起来。大家都认为,相对于这位外道老师的不了解徒弟,佛陀的善知人们志趣,是多么的稀有难得啊!

    佛陀知道比丘们在讲堂聚集,就来询问他们到底在议论什么。于是,比丘们将他们议论的原委,告诉了佛陀。

    佛陀因而教导比丘们说:“比丘们!如果听到别人诽谤如来、佛法和僧团,大家不要忧愁、伤心,也不要因此而愤怒,甚至怀恨在心而意图报复,因为,这样只会带给大家障碍,不能如实地判断别人所说的是有道理的,还是错误的。反之,听了别人赞叹如来、佛法和僧团,也不要感到欣悦、愉快,因为,这也会带给大家障碍,不能如实地判断别人所说的是有道理的,还是错误的。”

    接着,佛陀又说:“比丘们!一般凡夫,都只从一些细琐、微小、世俗的戒行,例如五戒、十善、俭朴严谨的正命生活、乞食、不蓄积财物等来赞叹如来而已,不能从如来所证得的深奥、微妙、大光明之法这一方面来赞叹佛陀。只有从如来所证得的深奥、微妙、大光明之法来赞叹,才是真正如实的赞叹如来。”

 

    什么是如来所证得的深奥、微妙、大光明之法呢?佛陀那个时代的沙门、婆罗门们,有着种种的邪知、邪见,总括归纳起来,不外乎是全然的常见,部分的常见,无因、无缘论,有边、无边论,不定诡辩论,有想论,无想论,非有想非无想论,断灭论,不正确的现法涅槃论等,共十类六十二种,称为“六十二见”。这六十二见的归纳,就像洒在小池塘中的大渔网,网住了世间所有的邪知、邪见。而佛陀所证的深奥、微妙、大光明之法,就是远离了这六十二见,在日常生活六根对六境的认识过程中,如实知认识与感受生起的真正原因,以及其所引发烦恼的根除方法:认识与感受,是如何地让人们因贪爱而陷入味着,味着又如何在无常变化下转为祸患,圣者又如何从中超越与出离。由于能超越与出离,所以圣者切断了推动流转到下一生的根,就像斩断一棵枝叶茂密的大树树根,这棵树就随之枯萎,永远不再生一样,这就是佛陀所证的深奥、微妙、大光明之法。能够从这里来赞叹佛陀,才是真正的赞叹。

   按语:

    一、本则故事取材自《汉译南传大藏经》《长部第一梵网经》、《佛光大藏经》《长阿含第二一梵动经》。

    二、依据故事中佛陀的教说,知道佛法的修学,不能只停留在戒行严谨上。真正佛法的优势,是在正见,以及从正见发展出来离烦恼、我执,断除生命流转的正行上。这些精髓,经中所举的代表,就是“六触”与“受”的“集、灭、味、患、离”,也就是故事中所说认识与感受的“原因、根除、味着、祸患、超越与出离”。这是“四圣谛”的开演,也是从“缘起正见”开展出来的正行。

    三、再从本则故事进一步来反省:佛教的兴衰,不能只从佛教信仰者的多少、佛教事业的规模,或者是佛教活动受欢迎的程度来看,而是得更在乎佛法珍贵的核心内涵,是不是真的被阐扬了,被奉行了;佛教的信仰者,是不是真的能理解、接受并实践佛法核心思想了来看。


{返回 其它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打着佛教旗号搞旅游伤害的是佛教(戒毓法师)
下一篇:“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讹传(定空法师)
 浅谈佛教团体的使命与责任(释普慧)
 修炼好人心的13种方法(茗山长老)
 数息观(大痴法师)
 内心深处的,停、瘀、堵、滞,是诸病之源,癌症之源(大悲法师)
 地藏经简答壹佰条(莲忏法师)
 《胜鬘经》课程简介(释绍玄)
 纪念虚云老和尚(觉光法师)
 落实信仰,将生命圆满于当下(如性法师)
 寺院门票与佛国门票(本性法师)
 《大乘起信论》初探(定源)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201.问曰:六波罗蜜外,更有何法为胜?以言更为说胜法?[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三九二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四集]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一 4 五根[栏目:宽见法师]
 贤愚经白话 大施抒海缘品第三十九[栏目:贤愚因缘经白话]
 如何帮助有抑郁症的人,帮助他们迈开脱离抑郁的第一步?[栏目:宗萨钦哲仁波切微访谈问答]
 《四法宝鬘》导读 第一篇 导读 三、四宗“道次第”建立[栏目:谈锡永居士]
 内外兼顾的修养[栏目:佛陀教你不生气]
 有情有义 有情有义[栏目:往事百语]
 菩提心的两个阶段之实修[栏目:泰·锡度仁波切]
 第二章 六妙门讲义 第八讲 旋转启用的六妙门[栏目:六妙门修证全书]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