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金刚经》的中心道理是要人破除执著。可是,生活中,我们不是应该树立人生的目标,然后用执著的精神来实现目标吗?
 
{返回 法清法师·问答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636
    请问:《金刚经》的中心道理是要人破除执著。可是,生活中,我们不是应该树立人生的目标,然后用执著的精神来实现目标吗?  
    法清法师:《金刚经》所说的破执著,指的是破除我们的贪欲,而不是要我们什么都不做。我们活着,是要有愿望的。欲望和愿望有很大的不同,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去做的,就叫欲望;能给别人带来利益的发心,才叫愿望。每个佛在成佛之前,都要发大愿望,不发愿,成不了佛的。比如,阿弥陀佛在成佛前,曾发了四十八大愿。欲望和愿望的区别,在于起心动念,不在事情的表面。
    欲望来源于贪婪,是没有满足的时候的,官当多大、钱赚多少,根本没底。陷于欲望之中,就是陷于痛苦之中,只有破除对欲望的贪着,才能打掉痛苦的根源,出离苦海,获得快乐。人生成不成功,不在于有多少钱、当多大官,而在于快不快乐。今天你过得快乐,你今天便是成功的;今天若不快乐,今天便不成功。
    从更深一层上讲,这世界上的一切存在都是无常的,正如《金刚经》上所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所谓有为法,就是指人造作出来的、想象出来的一切东西,这些东西都不是恒常的。就像我们人,生下来是一个小不点儿,然后长大、变老、死掉,每时每刻,都处在变化之中。有的人不想老,为脸上的皱纹、头上的白发痛苦不已,这就是执著无常的结果。执著于无常就只能痛苦。苏东坡在其词作《永遇乐》中写道:“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新欢旧怨。”人生的确是一场梦。人在开悟之前,其实都是在做梦。你们想想看,所经历过的事情,是不是都如梦幻一般?佛用梦幻泡影、露、电来形容人生的无常,是不是很恰当?可是,我们凡夫看不到这一层,总是执著于无常,执著于贪婪的欲望,结果就总是痛苦不堪。《金刚经》从头到尾讲的,就是破除这种执著。
    可是,有的人很害怕自己没有欲望,认为没有了欲望,就什么都没有了,这是掉到“偏空”里了。学《金刚经》,弄不好就会掉到“偏空”里。那么,破除了对欲望的执著,是不是真的就什么都没有了呢?其实,没有了贪婪、执著,就会得到清静、快乐的真心。真心是快乐之源,也会指引你发心做利益别人的事。愿望是我们需要的,你看地藏王菩萨,发愿度尽地狱众生;阿弥陀佛,发愿让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就无上佛果。
    真心发出的愿望,才能够帮助我们确定人生正确的方向和准则。不执著,不是什么都不做,反而是在利益众生的过程中,成就自己。因此,所有的菩萨都很精进,没有一个是懈怠的。 

{返回 法清法师·问答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如何才能让周围的朋友信佛?
下一篇: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受戒?开戒和破戒有什么区别?
 打坐会不会引起痔疮?
 俗话说,士可杀不可辱!可佛家却叫人修“忍辱”,为什么要这样?
 现在的社会比较乱,人心很坏,请问人是不是都应该有个戒律?做人到底应该建..
 学佛的人该如何面对单位里的竞争、升迁?
 什么是定力?
 经常觉得很郁闷,但不想找人倾诉,该如何来排解呢?
 打坐过程中该怎样呼吸,才能对打坐更有帮助?
 如何才能包容和接纳另外一个人?
 内心出家以后,是不是就应该和以前的生活划清界限了?
 以前,我每天拜佛、打坐、诵经共三个小时,最近一段时间,因为这样那样的事..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致大定法师函[栏目:明真法师]
 拈花智慧 脑代表了外在,心灵代表了内在,外在是征服,内在是顺应[栏目:拈花智慧]
 月灯·三摩地之本质·第七章 法忍行[栏目:创古仁波切]
 第二篇 心灵与环境的对话 - 心灵环保[栏目:人间世]
 浅说信心[栏目:普寿寺僧众园地·修学体会]
 生死小义[栏目:普寿寺僧众园地·修学体会]
 《唐密述要》第六部分:唐密文化[栏目:唐密文集]
 驾驭自己生命的这架飞机——接见海南机长一行[栏目:传喜法师]
 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第三十五章 往而不害[栏目:法界法师]
 修习四无量心 慈悲的培育(性空法师)[栏目:四无量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