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我家住在大深山
我家住在大深山,不明事故不知烦,
偶携朝阳城中去,归来暮雾满山寒。
11.得之无意
上中除夕无他事,写簇梅花便过年,
夜幕已徐徐降临到了旧草庐,品山亭上的残雪正被夜幕一口一口吞噬。层峦叠嶂,连绵不绝的终南山脉也跟随着净业寺的晚钟悠悠远去。我驻立庭中,瞧了天空一眼,星河无语,蟾宫灯冥,四顾悄悄。远处的腊梅香袭面而来,使我拉长鼻子,蹑手蹑脚地在庭院经行。浸沐在这片静穆的夜色下许久,许久。
山外阵阵爆竹震破山谷的宁静,也招回我杳冥的灵魂。噢!今天是除夕,这个古老而又年青的节日,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史上始终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是家人团聚的时节。每每此时,身在他乡的游子就会产生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乡愁。这种乡愁,在孩提时不懂,随着离家成长,才慢慢细嚼到。
初次尝到乡愁是在初上佛学院的寒假。大多数同学都各自回老家过春节,只有一小部分人留下来。同宿舍三位相继离去,只剩我一人,隔壁宿舍也剩一人,是另一班的,他家在东北,因路途遥远,没有足够路费只得留校过年。佛学院设在寺院里,寺院的除夕夜很单调“普茶”。大众聚在一块,听寺里住持讲讲话,前后不到半小时,把个人桌子上的几个糖果拿走就算完事。回到宿舍我悠闲自得地磨了一会儿墨,写了几幅字,自我陶醉一番。不久,隔壁就传来一阵阵哽咽的声音,随后就变成嚎啕大哭。声声似长钩,将我童年往事通通钩出来。片片酸楚从心底涌出,直冲鼻端。一种莫名其妙的声音在我跟前抽泣开了。平时所学的佛理忘却了,这时已经没有理想和追求,只恨不得长出翅膀飞向生育我的故乡,向母亲道一声:“不肖儿,回来看您了。”再倾听母亲那唠叨不完的祝福。。。。。。
自此,每逢寒假都会在更深人静处,盘算着如何过年。开开心心过个好年是我多年的夙愿。我尝试着用各种方式过年。。。与母亲一起守岁,同朋友一道远游。有一次邀请了好友兴致勃勃踏着积雪一尺多厚的苏州道路,摸黑到寒山寺边的一家客栈,所为是能听到寒山寺的报岁钟,可是到了才知道,日本人每年来寒山寺听报岁钟是在元旦,并非春节。每年都在精心筹划,周密安排都是竹帘卷雨空惹闲愁,无论宿何风景名胜,或摩天大楼,到了除夕夜总是魂不守舍。心里就像吃了一颗没有成熟的野葡萄,那种酸味是从舌根直到脚底。做什么事都觉得没意思,心里空荡荡的,这种莫名的失落到底是为什么?论生活我什么都不缺,我追寻了好些年,终于明白:是乡愁,是一种对故乡的思念。而这故乡并非生我育我的地方,它是精神的家园,是骨髓里流淌着五千年的血液。这种莫名的失落,伴我度过许许多多除夕,直到居住终南山的第一个除夕才发生了变化。我的草庐离寺还有一小段路,除夕夜的山寺依然少不了:普茶。慈悲的住持派侍者请我去参加,可我拒绝盛情,自己在草庐里燃了一辦檀香,盘着腿诵一遍,普门品。吹了几曲箫,箫声中没有往日的凄凉,没有忧伤和惆怅,听起来是那么的平淡,而在平淡中却留有余韵,犹如喝了一杯冬季采制的铁观音,少了几分苦涩,多了几分香醇。
箫吹罢,觉得该为除夕夜做些什么?振衣而立,走到画案画了几笔梅花并题跋:山中除夕无他事,写簇梅花便过年。草庐的除夕夜虽然只影孤寂,而内心清安的愉悦却充塞每个毛孔。多年来所寻觅的感觉,在刹那间都找到了,得到的是如此轻松和自在,以往的寻觅,如同一位走在沙漠上的行者,由于疲劳和饥饿,内心强烈地渴望得到水,突然看到远处有一潭水,于是他奔跑过去,等他跑到时,仍然是沙漠,水还是在前方,他努力地又往前跑,跑到了还是沙漠,几次激烈奔跑连一滴水也没喝上,这回他失望了,也寒心了,找水的心死了。这时无求无得,只是静静的往前走。有一天他真的走到一潭碧绿的水边,他没有惊喜,很自然的喝水。
这正是“以无所得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真谛。至高的诸佛境界是以无所得而得,更何况世间事。有意识的追求到头都是错,所成功,所得到的都是不经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