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唐代的佛教(四)
──法相宗与密教
第一节 法相宗
法相的起源,乃是发源于印度的瑜伽派,从那以后,便成为佛教学的两大系统之一。无着(Asanga西元三一○─三九○年顷)承弥勒之说,造《摄大乘论》及《显扬论》等,高扬唯识之奥义;其弟世亲(Vasubandhu西元三二○─四○○年顷),撰了《唯识二十颂》及《唯识三十颂》,大成唯识的教理。世亲的唯识教学,早在南北朝时代,即传译到了中国;在北方,有菩提流支及勒那摩提,在南方,则有真谛,并且产生根据《十地经论》和《摄大乘论》而成立的学派。更有曾在那烂陀寺跟随戒贤论师(Śīlabhadra、西元五二九─六四五年)学习的中印度人波罗颇迦罗蜜多罗(Prabhāk-aramitra西元五六五─六三三年),于唐太宗贞观元年(西元六二七年),来到长安,传译清辨的《般若灯论释》以及无着的《大乘庄严经论》等。又有去印度留学回来的玄奘,因师事戒贤论师而传受了无着与世亲的唯识及俱舍之学,开了法相宗和俱舍宗的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