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智慧的能量 第三章 乐与苦皆由自心所造 乐与苦都是空性的化现
 
{返回 智慧的能量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57

  乐与苦都是空性的化现

  一旦认识苦的好处,就会称它们为好的,视它们为好的,会使自己高兴。这种快乐,全倚仗自己对问题好处的认知,及将之确定为好。于是这样思维:“这不是问题。我不苦,我很快乐”。这快乐源于自己的心,无自性的快乐。那看似有自性的快乐,其实是空的,它的存在全凭自己的感受,及如何将之命名而定。因此,快乐是空性的示现。

  苦也是如此,不思维问题的好处,而只觉得它们是干扰时,会视他们为真正的难题。对此特别的感觉你会将之命名为“这是问题”。于是你所命名的那种感觉就出现了。如果你称之为难题,于是它就成了你的难题了。既然问题只不过是名言假立,即使它看似独立存在的,但它完全是空的。由此,可以明了为什么苦也是空性的示现了。

  在审视或思维“我”时,这看似自性存在的“我”,其实是藉着假名的“我”。因妄执四大(地、水、火、风)和合的“我”,所以认为它是真实存在。如果没有四大,“我”这个名言假立的基础也就不复存在,即使这假名“我”的心仍存在。一旦这心不存在,纵然四大皆在,“我”也早就不存在了。

  可以明了的是,四大之名相,是心以名言假立为“我”。而这四大的各种不同的活动,只不过由思维将之命名为“我正在坐”、“我正在聆听教诲”、“我正在禅坐。”心只不过是依四大而假立“我”正在坐、听、及禅坐。事实上,这个看似存在且做各种行为的“我”,只不过由妄分别心藉上四大方假立的,仅只如此而己。“我"的存在就只是这样。事实上,“我',只不过由妄分别心依四大假立的而已。

  纵使“我”只是由妄分别心所命名的,但它却看似有自性地存在。这看似有自性存在的“我”,不只因为它是由心依四大基础而假立的名言而已,其实是完全空的。“我”只不过名言所假立的。纵然它看似自性存在,但完全是空的,只不过是幻觉而已。“我”之中,毫无自性的成份,只是依四大而假立的名言而已。

  这空无却又看似独立存在的我,其自性其实是空的。“我”只不过在四大上,从事各种活动,历经轮回,藉以修持佛法成就正觉而已,只不过是妄分别心依四大而假立的罢了。至此,可以很清楚的了解,所有以其他方式,使我看似存在的,也完全是幻觉。除了假名外,任何以其他方式存在的我,都是应当破除的。

  无论如何思维,总之一切事物的自性都是空的。因此,就这一点,没有为之起贪恋及恼怒的必要。应该完全弃绝烦恼才是(烦恼即贪瞋痴三毒)。


{返回 智慧的能量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智慧的能量 第四章 嗔怒及欲望的缺失 心随瞋怒
下一篇:智慧的能量 第三章 乐与苦皆由自心所造 愿力
 智慧的能量 第五章 运化困难为菩提道
 智慧的能量 第二章 发展另一种面对困境的态度 只见问题负面的缺失..
 智慧的能量 第五章 运化困难为菩提道 运用困难来训练舍离心
 附:给爱滋病、癌症等病症的修行指导
 智慧的能量 第三章 乐与苦皆由自心所造 愿力
 智慧的能量 第三章 乐与苦皆由自心所造 乐与苦都是空性的化现
 智慧的能量 第二章 发展另一种面对困境的态度 视问题为乐趣
 智慧的能量 第四章 嗔怒及欲望的缺失 斩断欲望
 智慧的能量 第五章 运化困难为菩提道 随喜的利益
 智慧的能量 第六章 为众生受苦 运用困难生起菩提心并销毁自喜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印顺长老与人间佛教——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侧记[栏目:人间佛教]
 学习《十善业道经》之二十三[栏目:智海法师]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九十八天[栏目: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佛教中道论[栏目:惟贤法师]
 解惑录-刚晓法师闲暇解惑集(三)[栏目:疑问解答]
 入菩萨行论 第十八讲(第5品)[栏目:入菩萨行论讲记·雪歌仁波切]
 吃素放生 改往修来[栏目:索达吉堪布]
 祭文[栏目:印光大师永思集续编]
 原始佛法之定位(吴老择)[栏目:其它]
 自警[栏目:鸡足山随缘诗话生活禅]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