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智慧的能量 第三章 乐与苦皆由自心所造 乐与苦都是空性的化现
 
{返回 智慧的能量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17

  乐与苦都是空性的化现

  一旦认识苦的好处,就会称它们为好的,视它们为好的,会使自己高兴。这种快乐,全倚仗自己对问题好处的认知,及将之确定为好。于是这样思维:“这不是问题。我不苦,我很快乐”。这快乐源于自己的心,无自性的快乐。那看似有自性的快乐,其实是空的,它的存在全凭自己的感受,及如何将之命名而定。因此,快乐是空性的示现。

  苦也是如此,不思维问题的好处,而只觉得它们是干扰时,会视他们为真正的难题。对此特别的感觉你会将之命名为“这是问题”。于是你所命名的那种感觉就出现了。如果你称之为难题,于是它就成了你的难题了。既然问题只不过是名言假立,即使它看似独立存在的,但它完全是空的。由此,可以明了为什么苦也是空性的示现了。

  在审视或思维“我”时,这看似自性存在的“我”,其实是藉着假名的“我”。因妄执四大(地、水、火、风)和合的“我”,所以认为它是真实存在。如果没有四大,“我”这个名言假立的基础也就不复存在,即使这假名“我”的心仍存在。一旦这心不存在,纵然四大皆在,“我”也早就不存在了。

  可以明了的是,四大之名相,是心以名言假立为“我”。而这四大的各种不同的活动,只不过由思维将之命名为“我正在坐”、“我正在聆听教诲”、“我正在禅坐。”心只不过是依四大而假立“我”正在坐、听、及禅坐。事实上,这个看似存在且做各种行为的“我”,只不过由妄分别心藉上四大方假立的,仅只如此而己。“我"的存在就只是这样。事实上,“我',只不过由妄分别心依四大假立的而已。

  纵使“我”只是由妄分别心所命名的,但它却看似有自性地存在。这看似有自性存在的“我”,不只因为它是由心依四大基础而假立的名言而已,其实是完全空的。“我”只不过名言所假立的。纵然它看似自性存在,但完全是空的,只不过是幻觉而已。“我”之中,毫无自性的成份,只是依四大而假立的名言而已。

  这空无却又看似独立存在的我,其自性其实是空的。“我”只不过在四大上,从事各种活动,历经轮回,藉以修持佛法成就正觉而已,只不过是妄分别心依四大而假立的罢了。至此,可以很清楚的了解,所有以其他方式,使我看似存在的,也完全是幻觉。除了假名外,任何以其他方式存在的我,都是应当破除的。

  无论如何思维,总之一切事物的自性都是空的。因此,就这一点,没有为之起贪恋及恼怒的必要。应该完全弃绝烦恼才是(烦恼即贪瞋痴三毒)。


{返回 智慧的能量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智慧的能量 第四章 嗔怒及欲望的缺失 心随瞋怒
下一篇:智慧的能量 第三章 乐与苦皆由自心所造 愿力
 智慧的能量 第一章 修道三要 轮回的缘起
 附:给爱滋病、癌症等病症的修行指导
 智慧的能量 第一章 修道三要 人身宝贵
 智慧的能量 第二部 禅修之道 第一章 修道三要 净化的观想
 智慧的能量 第四章 嗔怒及欲望的缺失 心随瞋怒
 智慧的能量 第一章 修道三要 成就平等心
 智慧的能量 第一章 修道三要 洞察实相
 智慧的能量 第四章 嗔怒及欲望的缺失 斩断欲望
 智慧的能量 第七章 教示要旨
 智慧的能量 第一章 修道三要 忆念诸母有情的恩惠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准提菩萨焚修悉地忏悔玄文[栏目:准提菩萨·行法仪轨]
 教育孩子要高瞻远瞩,要以德为本[栏目:蔡礼旭老师]
 素食主义[栏目:修行笔记]
 杂阿含经卷第十九(五二五)[栏目:杂阿含经]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第一篇 堪忍阎浮 2 佛法东传[栏目:人生之路·宽运法师]
 大乘起信论讲记 第二二卷[栏目:净界法师]
 六祖坛经讲记 第59集[栏目:六祖坛经讲记·达观法师]
 修悲心之法,何故先...次移生母、亲眷,再移中庸境,渐次推及一切有情?[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利他即佛法[栏目:咏给明珠多杰仁波切]
 修持皈依法的重要性应体现在哪里?[栏目: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