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0七集
 
{返回 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19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0七集)  2012/7/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0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八百六十八页,倒数第四行,最后一句「十波罗蜜」。

「十波罗蜜,能摧十种烦恼,成十种真如。便证十地」。我们学到第四,现在看第五。「五、禅那波罗蜜:梵语禅那,华言静虑」,翻成中国是静虑的意思,「可度散乱。谓念虑皆忘,安心理境。又名智生,谓依定生智也」。这就是大乘教常说的因戒得定、因定开慧,禅定能开智慧。什么叫做定?这个地方有标准,说念虑皆忘,念是起心动念,虑是分别执著;换句话说,把起心动念、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了,定的境界就现前,那就是定的境界。念虑皆忘,这是自性本定,也就是明心见性了。这个心安在自性上,以自性为境界,自性就是涅槃、就是真如、就是如如,也就是圆寂。又名智生,智慧现前。底下这一句说,谓依定生智,这就有次第的,小定生小智慧,大定生大智慧,大彻大悟那是性定,那是此地讲的念虑皆忘,才能达到这个境界。

「经云:菩萨于五欲境」,五欲是色声香味触,这个地方的五欲它是这样写法的,「无所贪着,诸次第定,悉能成就,是名禅那波罗蜜」。五欲也说财色名食睡,这是经上常讲的。两个说法没有妨碍,都是贪瞋痴的对象,它能够生贪瞋痴慢。对于五欲境,把贪瞋痴慢断掉了,这就叫得到定;如果在这个境界里头还有贪瞋痴的念头生起来,这定就没有了。眼对的是色,这个地方讲的是五尘,意对的是法,那就叫六尘,五欲六尘。香是鼻根对的,味是舌根对的,触是身根对的,眼耳鼻舌身这前五根,这是五种境界。对这五种境界它就生五识,眼识、耳识,这称为识。我们前面学过转识成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成是成就,作就是菩萨行、菩萨业,这个智慧就生起来了。在凡夫,他就生欲望,生贪瞋痴慢疑,他生这个东西,叫生烦恼;换句话说,禅定波罗蜜帮助我们转烦恼成菩提。所以它能够度散乱,凡夫的心是散乱的,散乱的反面就是禅定,也就是讲制心一处。

我们修禅定,我们学净宗,修念佛三昧。一般禅定是心安理境,安心于理境;我们的禅定是安心弥陀,把心安在弥陀上,比这个容易修,容易修,成就比这个高。这个在世间一般说,在现前社会已经相当困难了,从它的等级,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色界天。实际上,欲界六层天,前面两层天修十善业道,上品十善生忉利天。再往上去,单单善不够,还要加禅定功夫,也就是欲望逐渐要降低。对于五欲六尘淡薄了,才能够提升到夜摩天,还是欲界,夜摩上去兜率,再上去化乐天。欲界最高的,第六天他化自在天,天王就是波旬,我们佛门里面也称他为魔王波旬,他的地位高,神通广大。为什么称他魔?他不喜欢人出家,他不喜欢人脱离六道轮回,一个人要真正修行脱离六道轮回,他总是会障碍。什么原因?他情执很重,六道众生都是他的眷属,他希望他的眷属兴旺,不希望他离开。这个天王福报也非常之大,在欲界里头福报是最大的,没有人能跟他相比的。

可是,如果真正发心修行,他也很佩服,你真有这个决心,真有这种坚固的愿力。所以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时候,他也曾经做过护法。原先世尊示现的八相成道,他也来扰乱,结果被世尊定力降伏了,降伏之后他护持。现在佛法衰了,其他的宗教大概他不会理会,为什么?其他宗教出不了六道轮回。所以他对佛法做障碍我们理解他。我们真正真修,在极乐世界成就之后,再倒驾慈航回到娑婆世界来教化众生,波旬也会很欢喜。毕竟真正有出世这种愿望的人不多,贪恋这个世间人间、天上之乐的人占大多数。魔王波旬也是有大智慧、大福德的人,所以我们跟他往来的话,要把我们的心愿讲清楚、讲明白。

六道,一般诸佛刹土都有,诸佛的凡圣同居土就是六道,诸佛的方便有余土就是四圣法界。我们在《华严经》「华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里面看到,世尊为我们介绍十方诸佛刹土,有完全清净的,没有秽土。这种情形我们就明白了,每个人修行证果愿力不相同。有人发愿,我要度造罪业的众生,像释迦牟尼佛这样的人,悲心特别重。有些人成佛了,他不要六道轮回,像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里头有六道,但是它只有人天,它没有修罗,没有三恶道,有人天两道。甚至于看到其他佛世界里有没有六道的,它有四圣法界,没有六道。也有一些连四圣法界都没有的,换句话说,它只有实报庄严土,那叫真净土。那个地方不能带业,纯净土,往生到那边的人都是法身大士,他们将见思、尘沙、无明烦恼统统断尽了。所以诸佛刹土并不完全相同。哪些人愿意去往生?这些人过去生中所谓是有缘人,跟佛有缘,跟那里头的菩萨有缘。有缘人还是会到一起,在一起修行、证果,回归常寂光。这是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的。

有六道的地方成佛都特别慈悲,为什么?众生难度。我们现前这个环境,可以说是难度里头最难度的。你怎么样诚心诚意待他,他不相信你;骗他,他相信。真实利益他不知道,他听不懂,他想不通。只看到眼前,不知道前后,前是过去世,后是未来世,他不知道,这是最难度的。难度而来度,这叫难能可贵。在这个地方示现,在这个地方修行,修成功的,十方世界的诸菩萨都佩服、都赞叹,太难、太不容易了!这是尘。真正讲欲是财色名食睡,这是五欲,所谓七情五欲。

禅定也有三类,第一个「安住静虑,谓乱想不起,深入禅定」。修禅定是什么意思?怎么个修法?这些常识要知道。禅定,总而言之就是把妄念伏住,它没有断掉,断掉那就证果了,伏住,不起作用。四禅八定都是把妄念伏住,为什么?即使生到最高的四空定,非想非非想处天,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他们的寿命八万大劫,这寿命,世间寿命最长的。那个寿命是什么?就是定功。八万大劫不可思议,诸位要知道,一个大劫是这个世界成住坏空一次,这叫一个大劫。八万大劫,这个世界成住坏空八万次,这是多长的时间!这些天人,四空天人,这个世界成住坏空他到哪里去了?他到他方世界去了,将来这个世界又成就了,他又回来。那寿命到了?寿命到了定功就失掉了,定功失掉,他上头没有了,他就往下堕落,这叫轮回。掉到哪里去?一般掉下来不是掉一层、二层,从上头一直掉到最下,掉到无间地狱。为什么会掉到无间地狱?谤佛、谤法。他自己以为修行在那个境界证得大般涅槃,证得大般涅槃就不生不灭了。寿命到的时候,生死现象一现前,他就说这是诸佛妄语,我证得了,为什么现在还要受轮回、还要堕落?这个念头生了,这就是谤佛、谤法,谤佛、谤法的罪是无间地狱。这就说明,四禅八定是伏烦恼,不是灭烦恼,所以他不如小乘,小乘真的是灭见思烦恼,不是伏烦恼。所以四禅八定叫世间禅定,这个我们总搞清楚。

可是世间禅定不简单,世间禅定我们要是得到了,往生决定有把握。为什么?他能控制妄念,他妄念不生,让我们的心里头只生阿弥陀佛这个念头,除阿弥陀佛这个念头,其他的念头都没有,这是念佛三昧。念佛的人只要有这样的定功就够了,就决定得生。品位向上提升,我们就知道蕅益大师在《要解》里所说的是什么意思,品位高下全在念佛功夫的浅深。功夫浅深不是念多少,不是这个,也就是说你伏断烦恼的功夫。定力深的人,伏断烦恼力量很强。伏烦恼就能往生,生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若是灭烦恼,那就不是同居土,他生方便土,方便有余土。只要你能够把身五种见惑断掉了,这不是伏,是断,到极乐世界就是方便有余土,方便有余土的下三品。如果再将思惑,八十一品思惑断掉,他在方便有余土就得中辈往生。如果统统断掉,见思烦恼断尽了,这个人证阿罗汉果。阿罗汉跟辟支佛这种人去往生是方便有余土上辈往生,就是上三品,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他在那里面。由此可知,禅定能够帮助我们往生提升品位。

应该说忍辱、精进、禅定、般若,都是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所说的念佛功夫的浅深。六度,一切大乘菩萨统统都修的,十波罗蜜是《华严经》上,华严海会佛菩萨他们学习的。六度跟十度其实是一样的。十度后面四度从哪里来的?从般若波罗蜜开出来的;换句话说,讲十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是体,后面四种是般若波罗蜜的作用,起用。说两种智来说,般若波罗蜜是根本智,后面这四种是后得智,是权智,就是他把般若波罗蜜用在日常生活当中,表现在这个地方,它是一不是二。所以说六不少,说十不多。智慧是从定中得来的,我们对它要认识。这是第一种安住静虑,乱想不起。我们今天用的是安住弥陀,安住在圣号,阿弥陀佛名号上,乱想不起,这也有功夫浅深。真正定住了,刚才说的往生品位升了,到方便有余土去了。

第二种,「引发静虑,谓智慧现前,生诸功德」。定跟慧常常是互为体用,禅定是体,生智慧,智慧之体能生禅定。禅定是什么?禅定是放下,智慧是看破,看破能帮助你放下,放下能帮助你看破,这就是禅定跟智慧它两个互相相辅相成的。实在讲,整个佛法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就是定跟慧,也就是章嘉大师所说的看破、放下;也就是教下常讲的止观,止就是定,观就是慧,智慧观,止就放下。我们今天为什么放不下?不了解事实真相,误以为这个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真的,所以放不下。如果你真知道了,摆在面前什么都是假的,连自己身体是假的,自己念虑也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你就容易修定,不想了。连袁了凡居士,命被人算定,居然二十年当中,每一年的流年都被他算得那么准确,一点都不差。所以你看看这也是智,世间智,相信算命先生,算得真不错,把念头放下,什么也不想,每天静坐。他那个静坐只有定没有慧,不是禅定。禅定是静虑,静里头有虑,有境界;了凡那个定没有境界,那个定叫什么?无想定,什么念头都没有。无想定真修成了,第四禅有个无想天,他们到那里去了。什么念头都没有,一点智慧也没有,它是无明,被无明所覆盖。这在佛法里不是正定,那是邪定。

佛法里定中是有境界的,依照《华严》修定的,定中有华严境界;依照《法华经》修定的,定中就有法华境界;依照净土修行的,有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定中能见佛,定中能到极乐世界去,它不是什么都没有。但是定中境界不能执著,一定要守住一个最高指导原则,《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执著就错了,无论什么境界现前都不能执著。我们今天在这个世间,种种境界现前,一定要知道,全是假相,不要被境界欺骗,我们的心才清净。心里面怎么样?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再说得粗一点、明显一点,我们对这个境界非常清楚,这是智慧;心如如不动,不起贪瞋痴慢,这就是定功。不起妄念,妄念是什么?占有、控制、支配,支配就是权力,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生起这个东西,你造业。无所得的,他起了个要占有的念头,得不到,这个念头要放弃、放下,不能控制。

弥勒菩萨告诉我们这个真相好,被科学家证明了,我们对它一点怀疑都没有,那就是不断之无。我们想想,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这里头有什么东西?那个境界是什么?那个境界是整个宇宙,就是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从什么地方生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里头生的,遍法界虚空界,就在那么短的时间。法界虚空界真的吗?不是真的,它的生跟灭,用佛经上说,生住异灭四个阶段,都在那一念里头。你说这一念是有还是无?这一念里头有生住异灭、有成住坏空,你看那么短的时间,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再把它分成四个阶段,那就乘四,确确实实不可得。这是事实真相,整个宇宙就这个现象,能大师看到了,「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我们今天看到是什么?是这些许许多多现象密集纠缠在一起,让我们五根里头产生了个幻相,以为它有。一秒钟很短,一秒钟一千六百兆次的生灭,每一个生灭的现象是独立的,它不是相续。相续是完全相同的,这才相续,它不是,不是完全相同,每一个都是独立的,那根本就没有。《般若经》上佛说得好,「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说无所有、毕竟空是事实真相,不可得是劝我们不要在这里头有得失的念头,没有得也没有失。有得就有失,没有得哪来的失?到我们自己修行证得八地菩萨的时候,这个事实真相全看出来了,这清清楚楚,一丝毫不迷惑。能大师证得的境界,我们无法想象,能生万法是他亲证的。这桩事情,理我们晓得,一念之间,就是那个微细的一念,他能捕捉到那一念。那一念怎么?那一念放下了,真相大白。我们是这一念没放下,妄念一个一个的冒出来。

这桩事情,我们看量子力学家的报告,这个现象他看出来了。念头,念头起来立刻就灭掉,他们说没有原因,念头一起立刻就灭掉。物质现象知道了,是从念头来的,念头怎么来的?念头不知道,怎么冒起来马上就灭掉、就没有了?他看到这个现象,佛在《楞严经》上讲了,叫「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念头。这一个念头,我们现在很清楚,就是大乘经上讲的五蕴,这一个念头里头具足了色受想行识,阿赖耶在其中。迷了就是五蕴,悟了怎么样?悟了不可得,悟了就没有了,念头不生了。这一念断掉就悟了,这个悟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悟是体,见性是它的作用,明心见性,它作用。见性,我们教下称它为成佛,见性成佛。这是大乘教讲到究竟圆满了,圆满成佛,圆成佛道。所以智能帮助放下,这样讲法大家更清楚,引发静虑就是帮助放下。谓智慧现前,生诸功德,放下是功德,放不下是福德,福德在轮回里头受报,功德是超越六道轮回,了生死、出三界,功德跟福德不一样。

第三「办事静虑」,放下能办事,「谓功行圆成,利益众生」。这什么意思?《妄尽还源观》上贤首国师给我们讲四德,第一句话说随缘妙用,这个就是随缘妙用。随缘是办事,妙用是什么?妙用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就是禅定,是办事的静虑,那就是诸佛菩萨示现在人间。示现的时间长,释迦牟尼佛的示现八十年,应身,也来投胎,示的有生有死,八十年。随缘妙用,这禅定的妙用。文殊菩萨照顾虚云老和尚朝山,路上生病了,现一个乞丐的身来帮助他,这是化身。乞丐从哪里来他也不晓得,走了之后到哪里去也不知道,需要他的时候他来了,不需要的时候他走了,这化身。你看化身能够照顾他十几天,不可思议。什么人能做到?真正明心见性的人统统能做到。

这就说出学佛的好处,念佛人念到事一心不乱就有这个功夫。这个功夫是什么?六通里头讲神足通。神足是变化,能分身,能变种种不一样的身。现身变什么样的身分,不是自己意思,自己如果有意思的话,那是凡夫,他做不到。这个身是怎么变出来的?众生的感应,楞严会上说得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希望什么心,他就现身。你看虚老和尚病倒在路上,四周围都没有人家,这个时候一定想,这时候要有个人来帮助我多好,就有个乞丐出现了,随着他的心。为什么?乞丐出现,他一点怀疑都没有;其他的身分,怎么好要求他来照顾他几天,不好要求。乞丐反正到处讨饭的,居无定处,这一点怀疑都没有。这个乞丐心很好,他来帮助我。这种感应就跟水实验一样的,一个道理,水没有起心动念,我们有个念头去感它,它马上就有反应,我们没有心去求他,自然的。

所以诸佛菩萨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真到有需要的时候,他怎么会不现身?现什么身?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活活泼泼,自在无碍,没障碍。每一个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都有这个能力,那能力从哪里来的?不是修来的,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给你的。经上不是说得很好吗?到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文殊是阿惟越致菩萨,普贤也是阿惟越致菩萨。发心朝五台,文殊照顾你;发心朝峨嵋,普贤照顾你;发心朝九华,地藏菩萨照顾你,感应。这些大菩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根本就没有离开过我们,只是没有现身。我们起心动念、一切做为,他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身体状况他也很清楚,每一个细胞这个频率他都收到,我们身体遇到病痛困难,他一定会来照顾。

所以,这属于智慧,都从经教上得来的,长期经教的薰修,真的相信,不再怀疑,感应道交就形成。有怀疑是最大的障碍,感应断掉了。我们发射出去的波,佛菩萨接收到了;但是他那个波到我这里来,我这里有障碍。他知道我,我不知道他,换句话说,他帮我就有困难。我发出去的没有问题,他们能收到;他发给我的时候,我收不到。其实是收到,收到怎么?好像我们的机器故障了,不灵,没有感触。如果我们这个机器,这个身体、这身心没有故障,他发射到我这里来,我这里很清楚。什么没有故障?清净,没有故障;平等,没有故障;觉,没有故障。我们有染污、有不平、有迷惑,这故障,故障产生障碍,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障碍不在外面,在自己,在念头。

念头为什么产生这么大的力量?为什么产生?因为我们信心不够,始终都有怀疑。这信心真难!一点怀疑没有,真信太难了!什么人一点怀疑没有?一个是有智慧的,上上根人,他对于这些事理一清二楚,他没有怀疑。第二种愚夫愚妇,他没有怀疑,我们常说的阿公阿婆。他老实、听话、真干,没有一点怀疑心,所以他的感应不可思议,他没有障碍。上智下愚最容易得度,上智的人成就很多,下愚成就也不少。我们这个阶层,今天叫知识分子,我们的麻烦就是知识,知识在佛法里叫所知障。障是两种,一个是烦恼障,烦恼是障,贪瞋痴慢疑这是障;另外就是所知,知识,知识里面的障,重点就是怀疑。信心不具足,你不能说他不信,也不能说他真信,信里头有疑。

般若波罗蜜,第六「般若波罗蜜」,般若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智慧,不是不能翻,是为了尊重不翻。大乘经求什么?就求般若,所以大乘就是智慧。《无量寿经》的经题,「佛说大乘」,佛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大乘是智慧,「无量寿」是德,「庄严」是相,这三种是果。修净土希望是什么?希望就这三桩事情,我们所希望的,智慧,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无量寿是德里头的第一,为什么把它放在第一?如果没有寿命,一切都落空了,所以头一个要有寿命,德用才圆满。极乐世界无量寿是真的不是假的,往生到极乐世界,没有证得佛果,那个无量寿是有量的无量。但是,等觉破最后一品无明习气的时候,他提升了,证得妙觉的果位,那是真无量寿了。妙觉如来他离开实报土,他到哪里去?他入常寂光,常寂光是真的无量寿,那不是有量的无量;换句话说,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有量的无量,证得妙觉是真正无量。所以他那个有量跟无量是接着的,接轨的,没有脱节的。我们可以说,极乐世界无量寿是真的无量寿,两种生死都没有了。这两种生死,说实在的话,在实报庄严土里头就看不到了,实报庄严土理上讲有变易,但是事上你看不出来,事上没有。不像在十法界,理跟事都很清楚,在诸佛的报土里头,理有,事上看不到。

般若「度愚痴」,它的相「决定审理名智」,这是给我们解释这个字,智慧这两个字的意思。什么叫智?什么叫慧?审察这个理论下决断的,这是智。「造心分别名慧」,这是什么?出主意的。如果我们拿打仗来做比喻你就很了解,参谋出主意是慧,主将下定决心那是智。慧主意多,主意多什么?不知道用哪个好。智高的人他一看,他就能知道哪一个主意好,决定用他的。所以打胜仗的功劳不在参谋,在主将,他决定的,他的功劳最大。这个解释也非常好,你看决定审理,造心分别,造心就是分别心,这是慧。「谓照了一切诸法,皆不可得,故能通达无碍也」。这是菩萨的智慧。菩萨对于一切事、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慧。他知道这些事情相有性无,没有自性,事有理无,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所以他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这是智。这就是他决断。他能够在现象上跟一切众生和光同尘,穿衣吃饭,一起工作。众生着相,有苦,身有苦乐,心有忧喜,这就是众生所受的,苦乐忧喜。佛菩萨没有,为什么没有?他没起心动念,跟众生在一起干活,他没有苦乐忧喜,这就叫随缘妙用。假的,不是真的,没有一样是真的,连佛法都是假的。《金刚经》上佛讲得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你要以为佛法是真的,就坏了,那你完全搞错了。

我们现在要执持名号,认定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相有、事有,我们执著这个有,我们要到那里去;但是一定要晓得,理上没有,自性清净心里头没有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从哪里来的?是阿弥陀佛十劫之前建立的,那十劫之前没有,这个要晓得。极乐世界设立在那里是什么用的?给我们做跳板的,我们到那去成佛;如果你执著它有的话,佛就成不了。所以到极乐世界最后,极乐世界舍不舍?舍掉了。刚才讲的,等觉菩萨住极乐世界,升到妙觉就脱离了,实报土不见了、没有了,还是一场梦。梦醒了到哪里去?常寂光去了。常寂光里头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缺,你要到极乐世界,常寂光马上把极乐世界现前。常寂光现一切诸佛刹土,给诸位说没有起心动念。没有起心动念怎么示现出来的?这就跟那个水实验一样,感应,众生有感,常寂光自然应。常寂光就是佛身,常寂光就是佛心,身心都没有了,一片光明,光明就是他的身,光明就是他的心,光明遍照,光明遍满。无论你在哪里,你起心动念是感,常寂光就应,自然应。所以我们晓得,释迦牟尼佛当年住世八十年,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是事实真相,知道的人不多。文殊菩萨示现一个乞丐,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他这个身能够停留十几天,众生需要,他就在,众生不需要,他就没有了。

我还遇到一桩事情。我抗战期间,抗战的最后我在贵州念书,国立第三中学,专门收的是流亡学生,不但不要缴学费,学校管吃管住。有时候救济的一些衣服东西我们还都分到,全都是难民,学生都是难民。所以国家办这个学校来救济我们。校长周邦道先生,这个老人天下第一好人,大公无私。他儿女好像有六个,也在我们一起念书,他的老四跟我同班,我们也非常好。在学校里面,所有救济物资来援,同学先分,分剩下来的,有,他们才有分;没有剩下来的,他们都分不到。我们学生对校长服气,校长一点私心都没有,照顾我们学生比照顾儿女还要周到,夫妻两个都是这样的。跟他自己小孩说,你们父母在身边,他们父母都不在身边,要多照顾些。我们感动,把老师、师母当作自己父母看待。

抗战胜利,学校解散了,各人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我回到南京,老师他们解散之后也到南京。这桩故事是我们在台湾又碰头了,他跟李老师讲的。因为他在台湾住在台中,拜李老师为师,学佛了。从前是我校长,在李老师会下,我们同学。他跟李老师说,他说周师母住在南京的时候,他南京住的地方我去过,很大的房子,三进。大门进去是很大的院子,很多树木;然后再里面,里面有围墙,第二进;到第三进才是他们的客厅。她说有一天有个和尚到她家来化缘,问这和尚从哪里来的?九华山来的。问他想要什么?五斤香油。没给他,不信佛那时候,那时候没有佛教信仰。夫妻两个非常慈善,真是慈善家。没给他,那和尚就走了。走了之后突然想起来,庭院这么深,没开门,他怎么来的?走了之后,再把门打开一看,大门、二门都是关到的,他到哪里去了?

这桩事情让她多少年来她没有办法解开,把这个事情告诉李老师。老师说,那是地藏王菩萨化身。后悔得不得了,五斤香油家里有,没有给他。从此以后,她跟地藏菩萨有缘,修地藏法,每天念《地藏经》、拜地藏菩萨。她念的大悲水特灵,真治病。师母晚年学佛,在台中往生,火化的时候留有三百多舍利。在家修行有这么好的功夫,难,真不容易。这是化身,只有二十几分钟的时间,不到半个小时,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了,他们家大门、二门都没有开,没动静。这是特殊因缘,大概就是奠定往后在台中遇到李老师学佛的一个缘分,菩萨用这种方式把它促成。她真信,她那个信比我们的信不一样,她亲眼见到的,所以学佛特别认真。

我这个老校长,我说他天下第一人,天下第一个清官。晚年他做考选部的政务次长,就是副部长,现在讲第一副部长。国家配给他有一辆轿车,家里给他装了电话,这是公家装的。他在家里告诉他的儿女,他的车只有上班他可以坐这个,上下班,如果去看朋友的话,他坐巴士、坐公共汽车,家里的人完全没分。你说这个,他家他的儿子跟我们谈起来,他说老头子怎么糊涂到这种程度!公家给你车,不就给你坐的吗?为什么我们不能坐?他自己去看个朋友,他坐巴士,为什么?为公家省一点汽油。电话可以接,不能打出去,他的公事他就可以打出去,私事不用这个电话。私事打电话,那个时候巷口,这一条巷巷口有个公用电话,到巷口去打公用电话。到哪里去找?恐怕找不到第二个,走遍全世界都找不到第二个,我说天下第一清官,真正是清白。

做事情小心谨慎,认真负责,不是应该得的钱,一分钱都不拿。公家装电话,电话费是公家给他付的,国家的,要替国家节省,私人用电话不用这个,因为用这个机器是公家付钱。这是我们一生亲自看到的。你要是给人家讲,人家不相信,怎么可能有这种人?他家是真的。他的儿女我们就跟兄弟一样,常常在一起聊天,非常不服气。所以他们给我说,做他的学生好,做他的儿女太苦了,管得太严,好处都分给同学,家里人得不到的。现在这些人都走了,这种典型、样子再也看不到了,如果我们不是真正遇到,确实没人相信。但是我们知道老师一家真正是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后人如果能效法,一定有发达的,祖上有德。

「经云:菩萨于诸佛所,善观诸法,得实相印,普入一切智门,是名般若波罗蜜」。这几句话意思很深。菩萨于诸佛所,菩萨有能力亲近佛陀,尤其是法身菩萨。不但极乐世界如是,证得法身就有这个能力,有能力分身,分无量无边身,亲近诸佛如来。供佛,供养佛是修福,听经闻法是修慧,福慧双修。我们亲近善知识亦如是,亲近善知识是福慧双修,佛是善知识当中第一善知识。亲近善知识要善观诸法,这个善字,妙就妙在这个字,善是真实智慧,你看一切诸法得实相印。实相,括号里头有简单注解,「一实相也」,实相就是什么?一相,一相就是实相。一相是什么相?空相、幻相。一切法体是空的,相有体空,事有理空。所以你看到实相,就是从相上见到性。相从哪里来的?性现的。性是什么样子?性没有样子,性不是物质,不是意念,所以它没有相,但是它能现相。众生有感,它就随着感现相,随缘现相。现什么相由缘去决定,这就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为什么?他没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随自己的意思,他没有自己,他也没有意思。这个道理、这个事实真相我们一定要知道。

你知道之后,你才晓得佛经到底是怎么回事情。释迦牟尼佛说的,释迦牟尼佛凭什么说的?凭实相说的,实相无相,完全是凭感应说的,众生有感,他就有应;众生没有感,他就没有应。所以,众生有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佛说法不起心不动念,没有分别执著,完全是从自性里头自然流露的。怎么流露的?你有感,自然应的。就像水实验看到这些图案,水没这些图案,有感它就现,没有感它不现。水尚且能够感应现相,何况自性?自性有感的时候,能现身相。在极乐世界实报土,实报土里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有感,佛在实报土现报身相;在前面两土,同居土、方便土,现应身相;临时,时间很短,不是很长的,现化身相,都没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怎么可能有分别执著?这种现象是什么?这是自然现象,就是法尔如是,自自然然他就是这样的。如果勉强说个理由,那就是佛在因地曾经发过心,发过这个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他发过这个愿。今天他成佛了,众生需要他帮助的时候肯定现相,是这么回事情。佛菩萨没有不现身说法来帮助的,没有这个道理!我们将来成佛亦如是。所以我们对这桩事情要信心十足,不能有丝毫怀疑,怀疑就错了。

「无相之相名为实相」,真实相是什么?真实相没有相。「印即印定」,印定是什么?中国的习俗是以印做为凭证的,佛的印把它印定,叫真凭实据,盖上佛的法印。佛的法印是什么?无相。「一切法皆无相故」,一切相都是假相,所以相有性空。现在科学给我们做出证明了,相怎么有的?完全是波动。它不动?不动,相就没有了。所以所有的物质现象,是念头波动现象里面产生的,产生这个物质现象;念头不动,物质现象就没有了。所以科学家也是下了个定论,说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物质这个东西,物质现象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是什么?真的是念头。佛经上也讲,佛经上讲,相是什么?相由心生。古大德后头还有一句话做总结,「全体是心」,遍法界虚空界全体是个心。心有没有相?心没有相,但是它能现相。这真的叫实相。我们要晓得,知道之后就是放下,真知道了,彻底放下,彻底放下你就全部证得。需不需要?不需要。众生有需要的,立刻就现前。

确确实实没有自己,你说法身,法身是什么?整个宇宙就是自己的身。我们把这个降低一层来讲比较好讲,降低一层是阿赖耶,整个阿赖耶的境界相是我们的身体,这叫法身;整个阿赖耶的见分是我们的心,是自己的心,这叫法身。虽然这些相不执著这些相,完全对了,执著就迷了,不执著是觉悟。为什么不执著?因为它刹那刹那波动现象,它根本就不存在。我们今天所看的、所接触到的,统统就像什么?像电影的银幕上一样。银幕上所现的,决定不是真实的,刹那生灭,这个刹那都不好讲,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的生灭;换句话说,它根本就不存在。但是它聚集在一起产生一个幻相,许许多多的意念、无量的意念,你看一秒钟就有一千六百兆个念头聚集在一起,一秒钟的时间。我们能看到这个念头,这个念头里头有相,有色受想行识五蕴具足,我们看到色,也感觉到它里头有受想行识。

譬如水,水是矿物,现在证明水会看,它有见;会听,它有闻;它对这一切境界它知道,它有觉;我们把念头对它,我喜欢你、我讨厌你,它有知。见闻觉知统具足,就是一滴水里头它都具足。做水实验的时候只是一滴水,用一个针尖,拿一滴水放在玻璃板上,放在摄氏零下五度,它就结冰,拿出来放在显微镜里面,它就变成结晶。善的念头、好的意念,它的反应非常之美;不善的念头,它的结晶就很难看,非常明显。针尖底下那一滴水有见闻觉知,我们端起杯子喝的水,滴滴都有见闻觉知,活的不是死的,今天讲有机。那我们就知道,整个宇宙是个有机体,石头、泥沙都有,这桌子都有,都是的。我们在小房间里头,天花板、墙壁、地板统统有。如果你要晓得这个事实真相,你还能起坏念头吗?还能干坏事没人知道吗?全知道,没有一个不知道,只是你自己不知道。

这桩事情,上次美国修.蓝博士到我这里来参观,他就说出来了,统统知道。他那种能力,实在讲每个人都有,并不是他特殊,所以他到处宣传,要人家学习。基本的条件就是清净心,他说的,他讲记忆,你把你记忆里头一些不善的念头清除掉,善的念头也清除掉,让你的心恢复到清净,清净心就能帮人治病。清净心是把自己身上得病的细胞统统恢复正常,所有的病态都是细胞带的病毒,病毒都是染污,都是不善的念头所感的。这就是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他能够用心想,清净的心想,纯善的心想,能让自己身体恢复正常。我问他的方法,每天做半个小时观想,把病人观想跟自己合成一体。所以,他要他的资料,就是病人的姓名、住址、出生年月日、病历,他知道这些东西就可以了。然后观想自他是一,现在看他的病历就是自己的,用自己的意念调整自己,自己的病好了,对方就好了;对方的人距离几千里都没关系,不要见面的,不跟病人接触的。一个月,三十天就治好了,每天半个小时,完全用观想、用念力。

今天量子力学说念力不可思议。念力,也谈到负面的念力,负面就是恶念,不善的念头,不善的念头力量非常强大,能把这个世界破坏,能把星球破坏,非常可怕。懂得这个道理,这些量子力学家各各都知道,用什么方法?断恶修善,不但救自己也救了别人。你用负面的,不但害人也害自己。负面我要害一个人,但是负面同样让山河大地全都变坏,就灾难发生了。理事都要搞清楚、搞明白。

般若也有三种,第一种,「生空无分别慧,谓平等照了俗谛之法,无生灭相」,俗谛是世间法。生空,生是讲众生,也就是人空。它第二个讲法空。生空是众生空,所有一切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都是假的,都是空无所有,不可得。你看用什么?用无分别慧,不分别是智慧,分别是烦恼;不执著是智慧,执著是烦恼,执著是染污,这都不是好东西。谓平等照了俗谛,俗谛是世俗谛,就是六道,就是十法界。以阿赖耶为主的,这俗谛;以真如为主的,这叫真谛。这是慧照俗,照一切俗谛怎么样?无生灭相。这个话很难懂,必定要用弥勒菩萨这个开示,我们就明白了。一切诸法波动的现象,频率是一千六百兆,一秒钟波动多少次?一千六百兆次。在这个真相之下,生灭不可得。你说它生,生不可得,灭也不可得,所以叫它做不生不灭。如果它真没有生灭,说不生不灭那不叫废话?那毫无意义。而是什么?生灭的速度太快了,你没有感觉到它生,它已经灭了;你没有觉察它灭,它底下又生了。

所以,每个生灭都是一个独立的,它不是相续相,时间那么短,你根本捕捉不到,所以说它是空相。必须这些生灭相,无量的生灭相纠缠在一起,我们看到一个现象,这个现象《金刚经》上叫做「一合相」。一,现在我们终于搞清楚、搞明白了,一就是最小的物质,科学名词叫微中子,佛学名词叫极微色,极其微小的色,也叫它做极微之微。这个东西不能再分,再分就没有了。现在科学家发现微中子,不能再分,再分就没有了。他们分开了,再分变成什么?物质没有了,看到念头波动的现象。这个发现才晓得,物质现象是从念头波动现象里头产生的,跟佛经上讲的一样。佛经上讲相由心生,相就是物质现象,心就是念头,所有物质现象是念头产生的。念头好我们身心就好,因为身心是物质现象;念头不好,我们就多病,身体就不好。

所以今天科学家提出来「以心控物」,用我们的意念控制物质。第一个实验点就是身体,叫疗愈,疾病的治疗,用意念,用好的念头。现在治疗里面证据十足,发现这个治疗,念头集中,不要去问身体好坏,那个效果比什么都大。他们做实验的,念力集中,集中在一个善念,把自己身体忘掉了,根本就不想它。身体有病也不要去想病,也不要去想没病,你只不理它就完了,专想你那个善念,身体病毒的细胞自然没有了。这个要有耐心,你看修.蓝博士他替人治病需要三十天,每天半个小时,三十天,这是耐心。只有念,纯净纯善的念头,不夹杂不善的念头在里头。那个念,你看,真的就把带着病毒的细胞恢复正常了。

在这个地方让我们也能想到,为什么佛门里修行的人健康长寿?换句话说,他心在定中,定心是心住在一处。修定的方法很多,你住在一处就对了,儒也修定、道也修定。但是他们的修定方法跟佛家不一样,他们把心,你看一般我们听说丹田,把心就想着丹田,这也是一种禅定,他就不胡思乱想。今天我们知道,我们能够把心住在阿弥陀佛上,就这一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因为这个里头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双重利益。你修其他定得不到佛力加持,修念佛三昧决定得佛加持。只要你真信,万缘放下,灵得很。修习效果不彰,不是别的问题,统统是没放下;真放下,效果立刻就现前。时间到了,我看我们今天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 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0六集
下一篇: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0八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六0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六三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三五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四四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一九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八十二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0三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二八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三六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九四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入菩萨行论 第二十七讲(第7~8品)[栏目:入菩萨行论讲记·雪歌仁波切]
 与同事之间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关系最好呢?[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能信、能愿、真干[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一]
 一半一半 要空,才能有[栏目:往事百语]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七十天[栏目: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宗教对民族文化素质的影响和作用(释心月)[栏目:其它法师]
 Chapter 21 - The Spiritual Powers of the Thus Come..[栏目:The Wonderful Dharma Lotus Flower Sutra]
 如来藏之初期及其思想之研究[栏目:李志夫教授]
 佛门奇迹示人间[栏目:传喜法师]
 会泉法师的禅学思想(普照)[栏目:禅宗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