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断除烦恼
 
{返回 益西彭措堪布·微教言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78

断除烦恼

佛陀对一位比丘传了这么一个简要的法:“比丘!非汝所应之法,宜速断除,断彼法者,以义饶益,长夜安乐。”即凡与比丘身份不相应的东西,都应该立即断除。比丘知道不相应的是对五蕴的贪恋等烦恼,于是去到静处,专心观修,舍弃对五蕴的贪恋等烦恼,以此修成了阿罗汉。此法简单有效,你是否也来试一试?

《杂阿含经》说:“若色于众生不为患者,彼诸众生不应厌色,以色为众生患故,彼诸众生则厌于色。”意即如果色等五蕴不会对大家造成损害,就不需要厌弃,但是因为它们确实会带来很大的危害,所以必须厌弃。五蕴有危险,就像五条毒蛇,凑近了,就会被咬而丢命。你有认识到五蕴的危险吗?

《杂阿含经》说:“若众生于色不味者,则不染于色,以众生于色味故,则有染着。”佛陀并告诫对于受想行识,也是一样的道理。“味”就是贪恋,“染”就是被沾染、牵制。比如有人喜欢把玩时尚手机,花去了大量时间,与其说使用了手机,还不如说是被手机控制了。大家观察一下,生活中是否就是这个理?

《杂阿含经》中说:“过去、未来色无常,况现在色。圣弟子,如是观者,不顾过去色,不欲未来色,于现在色厌、离欲、正向灭尽。”佛陀教导了我们观无常的方法:不留恋已经消失无余了的过去五蕴,也不期盼目前根本不存在的未来五蕴,对于现在的五蕴,则生厌离,放下对其的贪欲,知道它也就马上消失了。

《杂阿含经》中佛陀还教导弟子:“于色爱喜者,则于苦爱喜,于苦爱喜者,则于苦不得解脱。如是受、想、行、识爱喜者,则爱喜苦,爱喜苦者,则于苦不得解脱。”这个教导,振聋发聩!现在社会的目标,诸如房子、感情、尊严等等,都属五蕴。佛陀说追求它们,就是在追求苦。大家是不是该停下来,作一反省?

《杂阿含经》说:“于色不知,不明,不离欲贪,心不解脱者,则不能越生老病死怖。”相反地:“于色若知,若明,若离欲贪,心解脱者,则能越生老病死怖。”佛陀教导我们,五蕴是佛弟子研究、修行的对象,对其应知晓,应明了,才能远离贪欲,解脱心灵,超越生老病死。而研究、修行,则需依靠佛法的指导。

《杂阿含经》中导师佛陀教导弟子:“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 ”佛陀并教导应同样观受想行识的无常。这说明我们所学的法义,无论观无常,还是观诸法为梦幻、空性等,都要落实在五蕴之中,在五蕴中去发现它们无常、梦幻、空性的真相。


{返回 益西彭措堪布·微教言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令心解脱的法要
下一篇:起心动念不离因果
 真正的人是什么
 一座之中,可否修好几个法门?
 魔有四类
 学习佛法
 远离忿怒
 远离偷盗
 法王心愿
 看东西
 护持禁戒,宁舍身命不毁犯
 令心解脱的法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禅观中的根与识[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禅法]
 五百罗汉 333、应赴供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业及依业而有的轮回[栏目:演培法师]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七五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 (16)[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法偈[栏目:觉明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八八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三集]
 与佛结下解脱缘[栏目:传喜法师]
 王骧陆居士全集 心经随说[栏目:王骧陆居士]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二)~C 582经(罗汉经)[栏目:界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