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实修的意义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98

实修的意义

虽然我们在往昔讲法期间,已经为大家传讲并印证了无上窍诀大圆满实相之见解,但无论是对于初次修法者而言,还是已经修学一段时间的弟子来说,在实相见解还没有完全赤裸之前,共同外前行,不共同内前行以及正行等见解绝不可轻视。

因为对于次第修行者而言,在依止方便教授而成办解脱的过程当中,若不具备这些要点,想要迅速成办究竟解脱之见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虽然以上所讲解的这些法义都已经一一传授给了你们,若仅仅停顿在闻思所理解的法义之上,而不进入实修状态之中的话,那么见解也永久不会有所进展。

密勒日巴尊者曾经说过,对一个饥饿的人来说,仅仅听到食物是不够的,甚至知道食物可以填饱肚子也是不够的。同样一个道理,虽然我们平常都在听闻教法,也理解一些其中的道理,倘若不进入实修当中的话,想要成办解脱,恐怕还是很困难的。因此在修学之路上,我们应将听闻到的教法,以及所理解的法义运用起来去调伏各种烦恼为妙。

如今有很多信众说,由于个人的习惯不同,因此他非常喜欢闻思,喜欢从闻思的角度当中去理解佛法,所以实修方面就比较少。这里要记住的是,想要即生要成办解脱,仅仅停顿在口诵乃至了知之上,是远远不够的。

当然我们并不排斥了知之境界以及口诵之一切善行没有功德。从事这些善法的功德,当然是具有的,但若不将法义纳入心相续之中而作实修,这些善行只能是将来成就之远因,而非成办即生成办解脱之因。

正如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所言:“闻思所知功德虽具无量,但自心与法不相融合,则无法调顺烦恼怨敌。”也就是告诫我们,仅仅闻思而不作实修,实难获得究竟之解脱,因此闻思修三种智慧必须要合一。

禅宗第六祖惠能大师也说过:“凡夫口诵,圣者心行。”同样是告诫后一代弟子,即便口诵有多么殊胜,但想即生成办解脱还是需借助于心行。

纵观藏汉的历代传承祖师,无一不是依心行而非口诵成办解脱。当然口诵作为心行之前行,这一点之上没有任何过失,但这里所强调的是,仅仅依口诵而不作心行是很难迅速成办解脱的。

现前很多弟子都已经听闻过甚深的教义,虽然由于各人智慧不同,理解之上有深有浅,但是无论闻思有多么深广,也只有将所理解的一切法纳入到实修当中去修学,方能成办解脱,这一点非常重要。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细致理解善法
下一篇:阐述见解应准确用词
 万法摄一的重要性
 修学要努力细致才能成办解脱
 胜义菩提心
 为什么说不能轻视因果
 闻思修三种智慧缺一不可
 唯依信心获加持
 如何理解禅定之逆缘
 珍惜人身精进修法
 信心与净观
 恭敬加行精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为何渡己必先渡人?[栏目:陈沛然博士]
 03-080生命的磨炼与内省[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3年]
 念佛号的时候或诵经时,总是妄想收不回来,怎么能把自己的心摄受住?[栏目:开愿法师答疑]
 人有二十难之十八 随化度人难[栏目:人有二十难]
 用心呼吸冥想[栏目:一行禅师]
 杂阿含经卷第十(二六六)[栏目:杂阿含经]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四章 中国佛教的现象论 第二节 天台宗的诸法即实相说[栏目: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念《八吉祥颂》和《供养仪轨》时,是把八吉祥物等供品一样样观想出来呢,还是大概地观就可以?[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依止上师的目的是什么?[栏目:佛海启航·达真堪布]
 《普贤行愿品》讲记[栏目:济群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