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与“八荣八耻”的关系(无清)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78

佛教与“八荣八耻”的关系

无清

  唐初,中国出现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德高僧玄奘大师,不辞辛苦冒着生命危险,历经艰险,到达印度求取佛法,他在印度留学长达十七年之久,在印度学通大小乘等诸经之后,谢绝了印度戒日王的挽留,毅然不辞辛苦把佛教经典带回了中国,受到了国人的热烈欢迎。玄奘大师促进了中外佛教文化的交流,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他用毕生精力译出经典千余部,为中国佛教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佛教提倡爱国爱教的体现,与八荣八耻中“以熟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的中心思想恰相吻合。

  八荣八耻的第二条“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是佛教弘法利生广度众生的体现。这一点则以地藏菩萨的“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大悲愿为典范,一直激励着每‘个佛教徒要有一个自利利他的大乘菩萨愿行,以及推行的种种慈善事业,都是这一条的体现。

  八荣八耻的第三条“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这同样适合于佛教。佛教不是迷信,讲的是智慧,是一种教育。在科技方面同样影响着世界。如唐朝的僧一行在天文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乃是举世公认的。

  八荣八耻的第四条“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则符合佛教的“农禅并作”的传统。佛教自传入中国以后,丢掉了印度僧人托钵乞食的生活方式:而是以自食其力来维持日常生活。唐朝百丈怀海禅师提出了: “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规约,真可谓是对这一条精辟的诠释。

  八荣八耻的第五条“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这是佛教平等观的表现。寺院里没有地位的高低,只有分工的不同,出家人过的是“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身和同住, 口和无净,意和同悦”的六和敬生活,这样的生活怎能不团结和谐呢?

  八荣八耻的第六条: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义忘利为耻”。这与佛教思想互相贯通。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伟大的佛陀教育弟子要不妄语。何谓不妄语呢?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不说假话,诚实守信。从此,这不妄语戒成了佛教四大根本戒之一。

  八荣八耻的第七条: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则与佛教的戒律相关。世间的法律是用来约束世人的言行举止,以止恶扬善:而佛教的戒律也是以同样的道理来约束信徒的。二者如出一辙。

  八荣八耻的第八条: “以艰苦奋斗为荣, 以骄奢淫逸为耻”。在佛教也有所体现。佛教内的祖师大德们, 曾为了佛教事业,精进不懈地进行佛学研究,不分寒暑,无论昼夜;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众生能够更多、更好地了解佛法,度化大众。

  综上所述,佛教精神与八荣八耻有着本质联系。我们应当把二者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赋予古老的佛教以与时俱进的先进思想与观念。 
 
摘自《寒山寺》佛教双月刊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人间有味是清欢
下一篇:月满人圆(明森)
 善导大师的二种深信(大安)
 自念闻自性(大安)
 略论佛图澄对佛教弘传、民族融合作出的巨大贡献(陈梅)
 修行是每一刻的事(吴明山)
 动静忘怀,水清月现(虚云禅师)
 春天的禅定(张筱)
 莫论人非(远尘法师)
 二一老人的启示(周迅)
 佛法不离世间学——五明
 三世因果(慧明)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四十五集[栏目: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空法师]
 僧宝论8、依止师僧的利益 (第二章 如法依止师僧 之一)[栏目:僧宝论·明贤法师]
 接受、欣赏无常[栏目:慧光法师]
 禅定与智慧 12 出禅堂的叮咛[栏目:心定法师]
 赵州的真义[栏目:拈花说禅]
 相应37经 欲经[栏目:相应部 47.念住相应]
 念佛如何才能真正摄心?[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附录[栏目:佛子行三十七颂·菩提行法摄要集萃]
 第四册 佛教史 第一课 僧团的成立[栏目:佛光教科书 第四册]
 前行讲记 第五讲 前行备忘录-总说要义-三宝[栏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