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快乐的泉源
 
{返回 萨迦法王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10

快乐的泉源

(原文刊自:文殊.第2期 2009 •夏)

众所周知,在这个世界上的人类有着许许多多的欲求,然而无论是哪一人种、持何种哲学观点、与信仰何种宗教的人,都有一个共通的希望,那就是每个人都希望远离痛苦与获得快乐。不但人类如此,即使是低等动物如昆虫等,也都有这样一个共通的愿望,他们都厌恶痛苦,也都希望能从痛苦中解脱;个体生命如此,国家也一样,它致力于各项发展,目的也是希望人民得到快乐。因此,总归的说,这世间运作的总原理便是「离苦得乐」。

「离苦得乐」的方法有两大类,一是外在物质的追求,另一是精神生命的提升。当知,我们无论多么致力于外在物质的追

求,都无法带来心中真正的喜乐,甚至还会让自己变得更为悲惨痛苦。获得喜乐的唯一方法是内在精神生命的提升转化。职是之故,在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当是努力地提升内在的精神生命,唯有如此才能获得真正永恒的喜乐和安详;否则即使我们每个人都想要获得快乐,到头来却终无一人能得到喜乐。以下就是要介绍伟大上师的教导,教导我们如何提升内在精神生命,以获取真正喜乐之道。

我们伟大的导师释迦牟尼佛,他已获得一切断证之功德,他超越所有相、根除各种过患和障碍,而证得最圆满究竟的果位,并为了所有众生成就诸多佛行事业。在他这些身、语、意的诸佛行事业中,最重要者首推语的事业。他经由言教而大转*轮,将自己证得的自内证智慧传授给所有众生,以期所有众生能如他一样永离苦痛而获证究竟佛果。

佛陀教导我们最精要的法门就是认识心的本性,其实我们的心从无始以来本自清净从未染污,如果我们能如此地了知心的本质,当下我们就可以从轮回的痛苦中解脱而成证佛果。然而,我们的本性因受到无明幻相所蒙蔽,被轮回业报所控制,不能了知心的本性,故永远在痛苦中而不得解脱。不过,虽然我们的心受到如是的障蔽,但是心的本性却始终是清净的,无明只是偶然且是暂时的,最后无明的障蔽终必去除尽净,而回归到心的本然明净。

许多经典都说「所有众生皆有佛性」,而「心的本性」就是指每个人本自具足的「佛性」。我们应当努力地从痛苦和障蔽中解脱,以让「佛性」再度彰显,而达到如佛陀般的大解脱大证悟;这样作为不仅是我们个人生命的一大成就,也是利益众生最好的方法,是同时圆满人我两利的最佳途径。然而此刻我们还看不到这个「佛性」,我们「心的本性」还完全被障蔽住;我们也因为这样的障蔽,造了甚多的过患和承受无穷的痛苦,这些问题的根源都是由于我们看不见根本的佛性明光所致。

我们无法认清及实践本有的「心之本性」,但对于不实在的「自我」却毫无怀疑地加以执着,这是我们生命中最大的无明,也是生命中最大的错误。要是我们能用心寻找检视,我们将会发现其实根本没有一个称为「自我」的东西。我们可以试着寻找自身内部器官、身体的外部、与身体内外之间;您会发现身体的每一部位,都找不到组成自我的分子,更找不到称为自我的实体;然而我们却仍毫不怀疑地一直执着自我,而且当我们变成那样的时候,仍不知道回头去认知那个心之本性明光,只知道一味地执着于虚拟的自我,这真是天大的吊诡。

当你一旦产生「自我」之后,接着就会有「他人」的出现,因为自我和他人本来就是互相依存的,正如左边和右边的关系一样,当右边存在左边也就因之而存在。所以自我和他人是同时产生的,之后便会产生欲望执着等等;于是开始执着属于自己的东西,如自己的生命,自己的亲戚朋友等,而且因为利益的冲突,跟着会对他人产生敌意瞋恨等等。由此可知,不清净的根本三毒是根源于自我执着,自我执着又根源于不了解自性明光所致。可见不了解自性明光是所有问题的起点,自我执着则是一切染污的根本所在,有了自我就产生我所,由人我对立而产生怨恨他人,接着就在人我利害中头出头没,人生的痛苦于焉产生。

树木的根如果有毒,那长在树上的花、叶、果实等,也会跟着有毒。同理,心如果由三毒所主宰,那由之而起的任何行为也都将是染污的恶业,这些恶业将会为此生和来生创造出更多的痛苦。归结地说,心的染污是罪魁祸首,由心而逐一向外展开,语言与身体行为都根于心;若心染污了,我们的行动就如同在播下染污的种籽,最后这些种子都会结成染污的果实,我们由无始至今日,便是这样循环不已的进行着,一世接着一世在染污的体系中永无出头的一天。

法教告诉我们「心续是不间断的」;我们的肉体在一期寿命结束后会变换样貌,但心续却持续不间断,从无始以来,心并无所谓开始或结束,只是这当中深受过去业力的控制,而难于跳脱原来的生活思维模式,故陷于自我之执着中而不自知,同时也因执着和瞋恨之故,随着时光之延续而累积愈来愈多的业力,也就让自己更难于解脱。

我们与其它生命最大不同是,我们生而为人身,我们具足修行的很好条件,我们不应该虚度此生,今生必须设法由幻相障蔽中觉醒过来。如果我们仍旧生活于无明障蔽中,那在未来世必依然还在轮回,也仍然陷在痛苦的深渊中。我们今生一定要利用此千载难逢之人身,把握这个法教的精华,彻底地用功以期脱离轮回,走入圆满证悟中,而永远与苦痛说再见。

所以,今天最紧要的是如何脱离无明障蔽,也许这样作不见得能马上改变现况,但却可根除未来痛苦之因。一颗已经将近成熟的农作物,不管现在长得好不好,我们都不能作太多的改变,但是如果在生长的初期,我们的努力将会大大改变它的结果,往者已矣,来者可追;过去已成形的苦痛虽然不能改变,但未来尚未定型的部份我们仍有很大的挥洒空间。

我们现今所受的痛苦是属于结果阶段,例如我们的色相不论长得如何都已确定了,这部份我们不能改,但是未来的发展则操之在我。如果我们真想要从痛苦深渊中彻底解脱,那就必须消除造成痛苦的因,而造成我们痛苦的根本原因就是三毒;要是我们能够脱离三毒的障蔽,那各种的苦痛便会自然烟消云散,所以我们必须竭尽所能地去除三毒。

不要说去除三毒甚难,就连认清障蔽染污都不容易;要革除我们此生的恶习都很艰难,何况是无始以来就已经存在的染污呢?我们想想看要生起贪念很容易,要生起瞋恨很简单,要生起骄傲和嫉妒也轻而易举,染污的生起是很容易的,只要极小的因就可以很轻易地生起染污,但是要生起心性的功德却非常困难,例如慈悲和爱、虔诚与信心等等,虽然生起这些功德并非易事,但是我们仍须努力,以下提供一些去除染污与生起功德之法。

去除染污之道,有「共法」与「不共法」两种,先说「共法」:我们必须了解没有人喜欢痛苦,人人都希望由痛苦中解脱,而彻底解脱痛苦之道就是去除痛苦之因,也就是根除三毒染污。染污是我们此生最大的敌人,我们应该与之奋战到底,直到彻底击溃染污为止。我们真正的敌人不在外头,因为外在敌人并不能把我们送入恶道、地狱,而染污却可轻而易举地将我们推入无边痛苦的地狱中,所以我们必须认清真正的敌人是染污。

以上提供净除染污的要领是明白因与果,认清什么导致我们痛苦?当我们看清这些之后,就不易起执着,就有可能去除痛苦之因。好比我们现在被某种疾病所苦,我们首先必须找出致病之因并加以戒除,否则即使眼前的病治好了,很快地又会再度复发。同理,假如我们真的希望由痛苦中彻底解脱,那必须找到真正痛苦之因,然后彻底的拔除病因,这样才有可能获得真正永恒的快乐,而造成我们痛苦的病因就是染污,我们当认清、减少、并戒除之。

去除染污的「不共法」,对我们一般人来说便较为不容易,它是从智慧下手,当无明染污生起之际,我们与其随它流转──就是说当染污生起时,你会想更多的这些、那些,并且将之付诸行动,于是跟随着这些染污的念头起舞,这样我们就创造出更多的恶因恶果来。与其这样,不如将我们的心思转个方向,看住这些无明染污由何而起,例如当我们对某人生气忿怒时,我们会认为一切都是那个人的错,而且会愈想愈生气,愈想愈糟糕,最后这个怒气会愈来愈大而导致你采取一些行动。

所以与其跟随这些念头走,不如回头试着检视这个忿怒由何而来?它是由身体的那一部位生起的?由何处开始?它安住在那里?它的本质是什么?当你如此地去察看或检视这个忿怒时,你将找不到任何具体真实被称为是忿怒的东西,你也无法掌握与保有它;你不能形容忿怒像什么,或说它是某个形状、颜色、存在某个地方,或在身体内的某一部位等等,最后你会顿然发现原来忿怒了不可得。所以面对忿怒之道,与其跟随忿怒而转,然后去伤害他人与自己,倒不如用这个方法来检视忿怒本身,最后忿怒便会自然无疾而终,而回到心清静澄明的状态;这是透过智慧以涤除染污的方法。

以上是透过共与不共的方法以去除染污,而前提则是必须把无明染污当成过失,认为它是此生最大的敌人,是我们今生一定要去除的祸水,是生命中应该彻底赶尽杀绝的坏蛋;还有我们也应该试着发展心性的功德──爱与慈悲。因为不只是我们自己希望得到快乐,所有众生也都同样希望快乐,所以只为自己着想是不正确的。我们一定也要为他人设身处地,尽心尽力地帮助他人获取快乐。当知我们唯一能获得真正快乐的方式就是经由使他人得到快乐而来,应以这样的思维去帮助他人,由此而培养自己更多的爱和慈悲。

再进一步说,则是需要有殊胜的菩提心,为了利益所有众生而誓愿成佛,这是所有的快乐和功德的总源头,也是大乘佛法的精要所在。大乘佛法的基础是菩提心,必须具足菩提心我们才可以获得伟大的成就,也许要让菩提心生起并非易事,但若我们以之为努力的目标,不断的下功夫便会有极大的功德与利益,有这样的菩提心即使只帮助某一特定的对象解决某一特定的问题,便已累积了极大的功德利益,更何况菩提心可施用于所有族群与所有问题上,而且又是无止尽的在利益众生,所以菩提心当然是世间最伟大而殊胜的宝物,它是快乐的源泉。


{返回 萨迦法王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性
下一篇:如何从烦恼中解脱
 智慧甘霖萨迦法王访问 第一章 我们曾须知了许多预言,都诉说着同样的事实..
 大灌顶的重要性
 智慧甘霖萨迦法王访问 第二章 欲知未来,请看你当下的行为
 智慧甘霖萨迦法王访问 第五章 佛陀洞悉自我并非真实存在
 佛法精髓之现代诠释
 智慧甘霖萨迦法王访问 第六章 萨迦法王访问记
 快乐的泉源
 智慧甘霖萨迦法王访问 第三章 菩萨是由慈心和悲心中所生
 智慧甘霖萨迦法王访问 第四章 上师负有重大的责任
 萨千贡噶宁波大师「远离四种执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How to Take Refuge in the Three Jewels[栏目:Master Sheng-Yen]
 因明讲记之七[栏目:刚晓法师]
 往生后有很好的瑞相,能不能断定往生?[栏目:临终助念问答·净空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九0二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集]
 楞严八十分义 魔销总结分第七十八[栏目:乘一法师]
 文秀[栏目:僧诗句集]
 欲海回狂白话解第三卷 决疑论 忏悔往生类(七问七答)[栏目:欲海回狂白话解]
 无门直指 第六十一节 尽却今时[栏目:程叔彪居士]
 关于对藏传佛教、密法的几个错误认识[栏目:洛桑陀美仁波切]
 相应1经 初禅的询问经[栏目:相应部 40.目揵连相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