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十二 谛相应
 
{返回 大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02

第十二 谛相应

第一 定品

[一] 第一 定

  舍卫城。

  “诸比丘!定当修习!诸比丘!得定之比丘,了知如实。以何为了知如实耶?

  此为苦,了知如实;此为苦集,了知如实;此为苦灭,了知如实;此为顺苦灭道,了知如实。

  诸比丘!于定当修习!诸比丘!得定之比丘,了知如实。是故,诸比丘应以此为苦,勉励!以此为苦集,勉励!以此为苦灭,勉励!以此为顺苦灭之道,勉励!

注1 杂阿含一六、二三(大正藏二、一一二a)


[二] 第二 宴默

※ 二


  “诸比丘!应精勤于宴默!诸比丘!宴默之比丘,了知如实。以何为了知如实耶?

  此是苦,了知如实;此是苦集,了知如实;此是苦灭,了知如实;此是顺苦灭之道,了知如实。

  诸比丘!应精勤于宴默!诸比丘!宴默之比丘,了知如实。是故,诸比丘!以此是苦,应勉励!以此是苦集,应勉励!以此是苦灭,应勉励!以此是顺苦灭之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一六、二二(大正藏二、一一二a)

[三] 第三 善男子(一)

※ 二

  “诸比丘!于过去世,善男子离家出家,皆为对此四圣谛现观如实。

  诸比丘!于未来世,善男子离家出家,皆为对此四圣谛现观如实。

  诸比丘!于现在世,善男子离家出家,皆为对此四圣谛现观如实。以何为四圣谛耶?

  乃: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顺苦灭道圣谛是。

  诸比丘!于过去世,善男子离家出家……于未来世,善男子离家出家……于现在世,善男子离家出家,皆为对此四圣谛之现观。是故,诸比丘!此是苦,应勉励!此是苦集,应勉励!此是苦灭,应勉励!此是顺苦灭之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一五、二九(大正藏二、一O六a)。

[四] 第四 善男子(二)

※ 二

  “诸比丘!于过去世,善男子离家出家,如实现观者,皆为对此四圣谛现观如实。

  诸比丘!于未来世,善男子离家出家,如实现观者,皆为对此四圣谛现观如实。

  诸比丘!于现在世,善男子离家出家,如实现观者,皆为对此四圣谛现观如实。以何为四圣谛耶?

  乃: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顺苦灭道圣谛是。

  诸比丘!于过去世,善男子离家出家,如实现观者……于未来世,善男子离家出家,如实现观者……于现在世,善男子离家出家,如实现观者,皆为对此四圣谛现观如实。是故,诸比丘!此是苦,应勉励!此是苦集,应勉励!此是苦灭,应勉励!此是顺苦灭之道,应勉励!”

注1 参照前经。

[五] 第五 沙门婆罗门(一)

※ 二

  “诸比丘!于过去世,沙门、婆罗门如实现等觉者,皆对此四圣谛如实现等觉。

  诸比丘!于未来世,沙门、婆罗门如实现等觉者,皆对此四圣谛如实现等觉。

  诸比丘!于现在世,沙门、婆罗门如实现等觉者,皆对此四圣谛如实现等觉。以何为四圣谛耶?乃: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顺苦灭道圣谛是。

  诸比丘!于过去世,沙门、婆罗门如实现等觉者……于未来世,沙门、婆罗门如实现等觉者……于现在世,沙门、婆罗门如实现等觉者,皆对此四圣谛如实现等觉。是故,诸比丘!此是苦,应勉励!此是苦集,应勉励!此是苦灭,应勉励!此是顺苦灭之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一五、二六(大正藏二、一O五b)。

[六] 第六 沙门婆罗门(二)

※ 二

  “诸比丘!于过去世,沙门、婆罗门如实现等觉之所宣说,皆对此四圣谛如实现等觉所宣说。

  诸比丘!于未来世,沙门、婆罗门如实现等觉之所宣说,皆对此四圣谛如实现等觉所宣说。

  诸比丘!于现在世,沙门、婆罗门如实现等觉之所宣说,皆对此四圣谛如实现等觉所宣说。以何为四圣谛耶?乃: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顺苦灭道圣谛是。

  诸比丘!于过去世,沙门、婆罗门如实现等觉之所宣说……于未来世,沙门、婆罗门如实现等觉之所宣说……于现在世,沙门、婆罗门如实现等觉之所宣说,皆对此四圣谛如实现等觉宣说。是故,诸比丘!此是苦,应勉励!此是苦集,应勉励!此是苦灭,应勉励!此是顺苦灭之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一五、二七(大正藏二、一O五c)。

[七] 第七 寻

※ 二

  “诸比丘!勿寻思恶不善之寻。谓:欲寻、嗔寻,害寻。何以故耶?

  诸比丘!此等之寻不引义利,非初梵行,不资于厌患、离贪、灭尽、寂止、证智、等觉、涅槃。

  诸比丘!汝等寻思时,“此是苦”应寻思,“此是苦集”应寻思,“此是苦灭”应寻思,“此是顺苦灭之道”应寻思。何以故耶?

  诸比丘!此等之寻引于义利,成初梵行,资于厌患、离贪、灭尽、寂止、证智、等觉、涅槃。是故诸比丘!此是苦,应勉励!此是苦集,应勉励!此是苦灭,应勉励!此是顺苦灭之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一六、三、四(大正藏二、一O九b)。

[八] 第八 思

※ 二

  “诸比丘!勿思惟恶不善之思,谓:“世间为常,世间为无常,世间为有边,世间为无边,命即身,命与身为异,如来死后为有,如来死后为无,如来死后亦有亦无,如来死后非有亦非无。”何以故耶?

  诸比丘!此等之思不引义利,不达初梵行,不资于厌患、离贪、灭尽、寂止、证智、等觉、涅槃。

  诸比丘!汝等思惟时,以“此是苦”应思惟!“此是苦集”应思惟!“此是苦灭”应思惟!“此是顺苦灭之道”应思惟!何以故耶?

  诸比丘!此等之思惟引于义利,成初梵行,资于厌患、离贪、灭尽、寂止、证智、等觉、涅槃。是故诸比丘!此是苦,应勉励!此是苦集,应勉励!此是苦灭,应勉励!此是顺苦灭之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一六、二(大正藏二、一O九a)。

[九] 第九 诤

※ 二

  “诸比丘!勿论诤论,谓:“汝不知此法、律,我知此法、律,汝云何知此法、律耶?汝为邪行者,我为正行者:汝将应说为前者,说为后,将应说为后者,说为前;我言为相应,汝言为不相应:汝长时所思为所覆;汝为逃他论而立论;汝将堕负处,若能者,当应答。”何以故耶?

  诸比丘!此论不引义利,非成初梵行,不能资于厌患、离贪、灭尽、寂止、证智、等觉、涅槃。

  诸比丘!汝等论时,以“此是苦”应论,“此是苦集”应论,“此是苦灭”应论,“此是顺苦灭之道”应论。何以故耶?

  诸比丘!此论引于义利,成初梵行,资于厌患、离贪、灭尽、寂止、证智、等觉、涅槃。是故诸比丘!此是苦,应勉励!此是苦集,应勉励!此是苦灭,应勉励!此是顺苦灭之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一六、六(大正藏二、一O九c)。

[十] 第十 论

※ 二

  “诸比丘!勿论种种之畜生论、谓:王论、盗贼论、大臣论、军论、怖畏论、战争论、食论、饮论、衣服论、卧具论、华鬘论、香论、亲族论、车乘论、村里论、聚落论、都城论、地方论、女人论、男人论、勇士论、街路论、池边论、亡灵论、种种论、世间谭、海谭,如是之有无论是。何以故耶?

  诸比丘!此论不引义利,不达初梵行,不能资于厌患、离贪、灭尽、寂止、证智、等觉、涅槃。

  诸比丘!汝等论时,以“此是苦也”应论,“此是苦集”应论,“此是苦灭”应论,“此是顺苦灭之道”应论。何以故耶?

  诸比丘!此论为引于义利,成初梵行,资于厌患、离贪、灭尽、寂止、证智、等觉、涅槃。是故诸比丘!以“此是苦”应勉励!“此是苦集”应勉励!“此是苦灭”应勉励!“此是顺苦灭之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一六、五(大正藏二、一O九c)此经列举论之项目,是长部经典第一卷七页、一七八页,第三卷三六页、五四页,中部经典第一卷五一三页,第二卷一页、二三页、三O页,第三卷一一三页,增支部经典第五卷一二八页,律藏第一卷一一八页,第四卷一六四页等(皆指原典)。

  第一 定品(终)
   此中摄颂曰:
   定以及宴默
   二之善男子
   沙门婆罗门
   寻与思诤论

第二 转*轮品

[十一] 第一 如来所说(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野园。

  于此处,世尊言五比丘曰:
“诸比丘!出家者不可亲近于二边。以何为二边耶?

  (一)于诸欲以爱欲贪着为事者,乃下劣、卑贱、凡夫之所行、非圣贤,乃无义相应。(二)以自之烦苦为事者,为苦,非圣贤,乃无义相应。诸比丘!如来舍此二边,以中道现等觉。此为资于眼生、智生、寂静、证智、等觉、涅槃。

  诸比丘!云何乃能如来于中道现等觉,资于眼生、智生、寂静、证智、等觉、涅槃耶?乃八支圣道是。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是。诸比丘!此乃如来所现等觉之中道,此乃资于眼生、智生、寂静、证智、等觉、涅槃。

  诸比丘!苦圣谛者,即是此,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愁悲忧恼苦、遇怨憎者苦、与所受者别离苦、所求不得苦,略说为五取蕴苦。

  诸比丘!苦集谛者,即是此,谓:后有起、喜贪俱行、随处欢喜之渴爱,谓:

欲爱、有爱、无有爱是。

  诸比丘!苦灭圣谛者,即是此,谓:于此渴爱无余、离灭、弃舍、定弃、解脱而无执着。

  诸比丘!顺苦灭道圣谛者,即是此,所谓八支圣道是。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是。

  诸比丘!苦圣谛者,即是此,于先前未闻之法,我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诸比丘!应对此苦圣谛偏知……乃至……已偏知,于先前未闻之法,我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


   诸比丘!苦集圣谛者,即是此,于先前未闻之法,我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诸比丘!对此苦集圣谛应断……乃至……已断,于先前未闻之法,我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

十一

  诸比丘!苦灭圣谛者,即是此,于先前未闻之法,我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诸比丘!对此苦灭圣谛应现证……乃至……已现证,于先前未闻之法,我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

十二

  诸比丘!顺苦灭道圣谛者,即是此,于先前未闻之法,我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诸比丘!对此顺苦灭道圣谛应修习……乃至……已修习,于先前未闻之法我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

十三

  诸比丘!我于四圣谛以如是三转十二行相之如实智见尚未达悉皆清净时,诸比丘!我于天、魔、梵世、沙门、婆罗门、人、天众生中,不被称之为无上正等觉之现等觉。

十四

  诸比丘!然而我于此四圣谛,如是三转十二行相之如实智见已达悉皆清净故,诸比丘!我于天、魔、梵世、沙门、婆罗门、人、天众生中,称之为无上正等觉之现等觉。又,我智生与见,我心解脱不动,此为我最后之生,再不受后有。

十五

  世尊如是说示已,五比丘欢喜、信受于世尊之所说。又说示此教时,具寿憍陈如生远尘离垢之法眼:“有集法者,悉皆有此灭法。”

十六

  世尊转如是*轮时,地居之诸天发声言曰:“世尊如是于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野苑,转无上之*轮,沙门、婆罗门、天、魔、梵或世间之任何者,皆不能覆。”

十七

  闻得地居诸天之声之四大天王诸天,发声言曰:“世尊如是于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野苑,转无上之*轮,沙门、婆罗门、天、魔、梵、或世间之任何者,皆不能覆。”

十八

   闻得四大天王诸天声之忉利诸天……焰摩诸天……兜率诸天……化乐诸天……他化自在诸天……梵身诸天发声言曰:
   “世尊如是于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野苑,转无上之*轮,沙门、婆罗门、天、魔、梵、或世间任何者,皆不能覆。”

十九

  如是于其刹那,其顷刻,其须央之间,乃至止于梵世之声已达。又,此十千世界涌震动,示现于无量广大光明之世间,超越诸天之天威力。

二十

  时,世尊称赞而曰:“憍陈如悟矣,憍陈如悟矣!”自此即名具寿憍陈如,称为阿若憍陈如。

注1 律藏大品一、六(原典一O页以下)。杂阿含一五、一五(大正藏二、一0三c)。转*轮经(大正藏二、五O三)、三转*轮经(大正藏二、五O四),四分律三二(大正藏二二、七八八)、五分律一五(大正藏二二、一O四),法蕴足论六(大正藏二六、四七九b)等。其他亦有梵本。

[十二] 第二 如来所说(二)

※ 二

  “诸比丘!苦圣谛者,即是此,于先前未闻之法,如来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诸比丘!应对此苦圣谛偏知……乃至……已偏知,于先前未闻之法,如来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

  诸比丘!苦集圣谛者,即是此,于先前未闻之法,如来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诸比丘!应对此苦集圣谛断除……乃至……已断,于先前未闻之法,如来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

  诸比丘!苦灭圣谛者,即是此,于先前未闻之法,如来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诸比丘!应对此苦灭圣谛现证……乃至……已现证,于先前未闻之法,如来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

  诸比丘!顺苦灭道圣谛者,即是此,于先前未闻之法,如来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诸比丘!应对此顺苦灭道圣谛修习……乃至……已修习,于先前未闻之法,如来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明生。”

注1 参照前经。

[十三] 第三 蕴

※ 二

  “诸比丘!有四圣谛。以何为四圣谛耶?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顺苦灭道圣谛是。

  诸比丘!云何为苦圣谛耶?谓五取蕴是,谓: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是。诸比丘!此名为苦圣谛。

  诸比丘!云何为苦集圣谛耶?后有起而喜贪俱行、随处欢喜之渴爱,谓:欲爱、有爱、无有爱是。诸比丘!此名为苦集圣谛。

  诸比丘!云何为苦灭圣谛耶?将此渴爱无余离灭、弃舍、定弃、解脱,是无执着。诸比丘!此名为苦灭圣谛。

  诸比丘!云何为顺苦灭道圣谛耶?八支圣道是,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是。诸比丘!此名为顺苦灭道圣谛。

  诸比丘!此为四圣谛。是故诸比丘!此是苦,应勉励!此是苦集,应勉励!此是苦灭,应勉励!此是顺苦灭之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一五、二四(大正藏二、一O五a)。

[十四] 第四 处

※ 二

  “诸比丘!有四圣谛。以何为四圣谛耶?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顺苦灭道圣谛是。

  诸比丘!云何为苦圣谛耶?谓:六入处是。以何为六入处耶?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是。诸比丘!此名为苦圣谛。

  诸比丘!云何为苦集圣谛耶?后有起而喜贪俱行,是随处欢喜之渴爱、谓:欲爱、有爱、无有爱是。诸比丘!此名为苦集圣谛。

  诸比丘!云何为苦灭圣谛耶?将此渴爱无余离灭、弃舍、定弃、解脱,是无执着。诸比丘!此名为苦灭圣谛。

  诸比丘!云何为顺苦灭道圣谛耶?八支圣道是,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是。诸比丘!此名为顺苦灭道圣谛。

  诸比丘!此为四圣谛。是故诸比丘!此是苦,应勉励!此是苦集,应勉励!此是苦灭,应勉励!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注1 参照前经。

[一五] 第五 受持(一)

※ 二

  “诸比丘!汝等对我所说之四圣谛,曾受持否?”

  如是言已,有一比丘,白世尊曰:
   “大德!我对世尊所说之四圣谛,予以受持。”
   “比丘!汝对我所说之四圣谛,云何受持耶?”

  “大德!世尊所说之第一圣谛--苦,我予受持。大德!世尊所说之第二圣谛--苦集,我予受持。大德!世尊所说之第三圣谛--苦灭,我予受持。大德!世尊所说之第四圣谛--顺苦灭道,我予受持。大德!我如是对世尊所说之四圣谛,予受持。”

  “善哉!善哉!比丘!汝对我所说之四圣谛,予受持。比丘!苦为我所说之第一圣谛,如是对此受持。比丘!苦集为我所说之第二圣谛,如是对此受持。比丘!苦灭为我所说之第三圣谛,如是对此受持。比丘!顺苦灭道为我所说之第四圣谛,如是对此受持。

  比丘!如是对我所说之四圣谛,应受持。是故比丘!此是苦,应勉励!此是苦集,应勉励!此是苦灭,应勉励!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一六、十(大正藏二、一一0b)。

[一六] 第六 受持(二)

※ 二

  “诸比丘!汝等对我所说之四圣谛,曾受持否?”

  如是言已,有一比丘,白世尊曰:
   “大德!我对世尊所说之四圣谛,予以受持。
   “比丘!汝对我所说之四圣谛,云何受持耶?”

  “大德!苦为世尊所说之第一圣谛,我予受持。大德!若沙门、婆罗门如是言:“沙门瞿昙之所说,乃非第一苦圣谛,我舍此第一苦圣谛,立他之第一苦圣谛。”无有此理。

五~六

  大德!苦集为世尊所说之第二圣谛,我予受持……苦灭为世尊所说之第三圣谛,我予受持。

  大德!顺苦灭道为世尊所说之第四圣谛,我予受持。大德!若有沙门、婆罗门如是言:“沙门瞿昙之所说,乃非第四顺苦灭道圣谛,我舍此第四顺苦灭道圣谛,而立他之第四顺苦灭道圣谛。”无有此理。

  大德!我如是对世尊所说之四圣谛,予受持。”

  “善哉、善哉!比丘!善哉!比丘!汝对我所说之四圣谛,予受持。比丘!苦为我所说之第一圣谛,如是对此受持。比丘!若有沙门、婆罗门如是言:“沙门瞿昙之所说,乃非第一苦圣谛,我舍此第一苦圣谛,而立他之第一苦圣谛。”无有此理。比丘!苦集……乃至……苦灭……乃至……顺苦灭道,为我所说之第四圣谛,如是对此受持。比丘!若有沙门、婆罗门如是言:“沙门瞿昙之所说,乃非第四顺苦灭道圣谛,我舍此第四顺苦灭道圣谛,而立他之第四顺苦灭道圣谛。”无有此理。

  比丘!如是对我所说之四圣谛予受持。是故比丘!此是苦,应勉励!此是苦集,应勉励!此是苦灭,应勉励!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一六、一二(大正藏二、一一0C)。

[十七] 第七 无明

※ 二
  

  时,有一比丘来诣世尊住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曰:“大德!所谓无明、无明者。大德!云何为无明耶?云何为随无明耶?”

  “比丘!苦之无智,苦集之无智,苦灭之无智,顺苦灭道之无智,此名为无明;如是者为随无明。

  是故比丘!此是苦,应勉励!此是苦集,应勉励!此是苦灭,应勉励!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十八] 第八 明

※ 二

  时,有一比丘诣世尊住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曰:“大德!所谓明、明者。大德!云何为明耶?云何为随明耶?”

  “比丘!苦之智,苦集之智,苦灭之智,顺苦灭道之智,此名之明;如是者为随明。

  是故比丘!此是苦,应勉励!此是苦集,应勉励!此是苦灭,应勉励!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一九] 第九 辩

※ 二

  “诸比丘!“此是苦圣谛”,为我所立。此中之谓“此是苦圣谛”者,含有无量之字、无量之文、无量之辩。

  ……“此是苦集圣谛”……

  ……“此是苦灭圣谛”……

  诸比丘!“此是顺苦灭道圣谛,”为我所立。此中之谓:“此是顺苦灭道圣谛”者,含有无量之字、无量之文、无量之辩。

  是故比丘!此是苦,应勉励!此是苦集,应勉励!此是苦灭,应勉励!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二十] 第十 如

※ 二

  “诸比丘!有四种之如,为不离如、不异如。以何为四耶?

  诸比丘!“此是苦”,为如,为不离如、不异如。

  “此是苦集。”,为如,为不离如、不异如。

  “此是苦灭。”,为如,为不离如、不异如。

  “此是顺苦灭道”,为如,为不离如、不异如。

  诸比丘!此四者,为如,为不离如、不异如。是故诸比丘!此是苦,应勉励!此是苦集,应勉励!此是苦灭,应勉励!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经一六、一一(大正藏二、一一0b)。

  第二 转*轮品(终)
   此中摄颂曰:
   二之如来说
   蕴节与处节
   二节之受持
   无明明辩如

第三 拘利村品

[二一] 第一 跋耆(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跋耆国拘利村。

  于此处,世尊告诸比丘曰:
   “诸比丘!因对四圣谛不了悟、不通达,如是,我与汝等将永久流转轮回。以何为四圣谛耶?

  诸比丘!因对苦圣谛不了悟、不通达,如是,我与汝等将永久流转轮回。因对苦集圣谛……乃至……对苦灭圣谛……乃至……因对顺苦灭道圣谛,不了悟、不通达,我与汝等将永久流转轮回。

  诸比丘!如今,对苦圣谛了悟、通达,对苦集圣谛了悟、通达,对苦灭圣谛了悟、通达,对顺苦灭道圣谛了悟、通达,则断有爱、尽有索、更不受后有。”

  世尊如是说。善逝如是说已,师更如是说:
   因对四圣谛
   不能如实观
   则久受生处
   轮回所及者
   对此等圣谛
   观于此等者
   于灭则有索
   乃至苦根断
   更不受后有。

注1 长部经典(原典二、九O页),律藏大品(原典二三O页),杂阿含一五、三九(大正藏二、一0八a),其他长部经典(原典二、一二二页)。

?

[二二] 第二 跋耆(二)

※ 二

  “诸比丘!若诸沙门、婆罗门,于“此是苦。”不能如实了知,于“此是苦集”不能如实了知,于“此是苦灭”不能如实了知,于“此是顺苦灭道”不能如实了知,诸比丘!彼沙门、婆罗门,为沙门中之沙门、婆罗门中之婆罗门,我不予认许。又,彼具寿对沙门之义、婆罗门之义,于现法自证知、现证,具足而住者,为无有。

  诸比丘!若诸沙门、婆罗门,于“此是苦”如实了知,于“此是苦集”如实了知,于“此是苦灭”如实了知,于“此是顺苦灭道”如实了知,诸比丘!彼沙门、婆罗门,为沙门中之沙门、婆罗门中之婆罗门,我予认许。又,彼具寿对沙门之义、婆罗门之义,于现法自证知、现证,具足而住。”

  世尊如是说。善逝如是说已,师更如是说:
   苦苦生无残
   偏苦应须灭
   应达苦灭处
   不知道者人
   则无心解脱
   无慧之解脱
   不得苦际尽
   受是生与老
   苦苦生无残
   偏苦应须灭
   应达苦灭处
   知道者之人
   则对心解脱
   乃至慧解脱
   具足尽苦际
   不受生与老。

注1 杂阿含一五、二八(大正藏二、一O五c)。
2 此偈与经集第七二四~七二七同。

[二三] 第三 正等觉者

一~二

  舍卫城。

“诸比丘!有四圣谛。以何为四圣谛耶?

  乃: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顺苦灭圣谛是。诸比丘!此为四圣谛。

  诸比丘!对此四圣谛如实现等觉故,名为如来、应供、正等觉者。

  是故诸比丘!此是苦,应勉励!此是苦集,应勉励!此是苦灭,应勉励!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一五、三八(大正藏二、一O七c)。

[二四] 第四 阿罗汉

  舍卫城。

  “诸比丘!过去世之应供、正等觉者,如实现等觉者,皆对四圣谛如实现等觉。

  诸比丘!未来世之应供、正等觉者,如实现等觉者,皆对四圣谛如实现等觉。

  诸比丘!现在之应供、正等觉者,如实现等觉者,皆对四圣谛如实现等觉。以何为四圣谛耶?

  乃: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顺苦灭道圣谛是。

  诸比丘!过去世之应供、正等觉者,如实现等觉者……应现等觉为……现等觉者,皆对此四圣谛如实现等觉。

  是故诸比丘!于“此是苦”,应勉励!于“此是苦集”,应勉励!于“此是苦灭”,应勉励!于“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注1 前经参照。

[二五] 第五 漏尽

※ 二

  “诸比丘!我于知见者说漏尽,并非于不知见者。诸比丘!何为知见者之漏尽耶?

  诸比丘!知见“此是苦”,为漏尽;知见“此是苦集”,为漏尽;知见“此是苦灭”,为漏尽;知见“此是顺苦灭道”,为漏尽。

  诸比丘!如是知见为漏尽。是故诸比丘!于“此是苦”,应勉励!于“此是苦集”,应勉励!于“此是苦灭”,应勉励!于“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经一五、二O(大正藏二、一O四b)。

[二六] 第六 友

※ 二

  “诸比丘!汝等若有应所哀愍、应所听闻、思念之朋友、亲戚、血族,诸比丘!汝等对彼等应将四圣谛之如实现观,劝导使习住。何为四圣谛耶?

  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顺苦灭圣谛也。

  诸比丘!汝等若有应所哀愍、应所听闻、思念之朋友、亲戚、血族者,诸比丘!汝等对彼等应将此四圣谛之如实现观,劝导使习住。

  是故诸比丘!于“此是苦”,应勉励!于“此是苦集”,应勉励!于“此是苦灭”,应勉励!于“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三0、七(大正藏二、二一四b)。


[二七] 第七 如

※ 二

  “诸比丘!有四圣谛。以何为四圣谛耶?

  乃: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顺苦灭道圣谛是

  诸比丘!此四圣谛为如,为不离如、不异如,是故名为圣谛。

  是故诸比丘!于“此是苦”,应勉励!于“此是苦集”,应勉励!于“此是苦灭”,应勉励!于“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一六、一一(大正藏二、一一0b)。

[二八] 第八 世间

※ 二

  “诸比丘!有四圣谛。以何为四圣谛耶?

  乃: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顺苦灭道圣谛是。

  诸比丘!于天、魔、梵世、沙门、婆罗门、人、天、众生中,如来为圣。是故名之为圣谛。

  是故诸比丘!于“此是苦”,应勉励!于“此是苦集”,应勉励!于“此是苦灭”,应勉励!于“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二九] 第九 应偏知

※ 二

  “诸比丘!有四圣谛。以何为四圣谛耶?

  乃: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顺苦灭道圣谛是。

  诸比丘!此四圣谛中,有应偏知之圣谛、有应断之圣谛、有应现证之圣谛、有
应修习之圣谛。
诸比丘!何为应偏知之圣谛耶?

  诸比丘!苦圣谛应偏知,苦集圣谛应断,苦灭圣谛应现证,顺苦灭道圣谛应修习。

  是故诸比丘!于“此是苦”,应勉励!于“此是苦集”,应勉励!于“此是苦灭”,应勉励!于“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一六、二一(大正藏二、一一二a)

[三十] 第十 伽梵婆提

  一时,众多之长者比丘,住于支提国萨罕奢尼卡。

  其时,众多之长老比丘,食后由乞食归,于讲堂集会聚坐,作如是之谈话:“友等!见苦者,亦见苦集、亦见苦灭、亦见顺苦灭道耶?”

  作如是言,具寿伽梵婆提对长老比丘曰:
“友等!我自世尊处,曾亲闻、亲受:

  “诸比丘!见苦者,亦见苦集、亦见苦灭、亦见顺苦灭道。见苦集者,亦见苦、亦见苦灭、亦见顺苦灭道。见苦灭者,亦见苦、亦见苦集、亦见顺苦灭道。见顺苦灭道者,亦见苦、亦见苦集、亦见苦灭。””

  第三 拘利村品(终)
   此中摄颂曰:
   二节之跋耆
   及正等觉者
   阿罗汉漏尽
   友与如世间
   乃至应偏知
   及伽梵婆提。
   第四 申恕林品

[三一] 第一 申恕

  一时,世尊住拘睒弥国申恕林。

  时,世尊手持少许之申恕叶,告诸比丘曰:
“诸比丘!汝等于意云何?我手中所持之少许申恕叶,与在申恕林上所有者,何者为多耶?”
“大德!世尊手中所持之申恕叶为少,申恕林上所有为多。”

  “诸比丘!如是,我证知而对汝等不说之处为多,所说之处为少。

  诸比丘!以何之故,我不说耶?诸比丘!此不相应于义利,非达初梵行,不能资于厌患、离贪、灭尽、寂止、证智、等觉、涅槃。是故我不说。

  诸比丘!我以何说之耶?诸比丘!于“此是苦”,说之;于“此是苦集”说之,于“此是苦灭”说之;于“此是顺苦灭道”,说之。

  诸比丘!以何之故,我说之耶?诸比丘!此于义利相应,达初梵行,资于厌患、离贪、灭尽、寂止、证智、等觉、涅槃。是故我为说。

  是故诸比丘!于“此是苦”,应勉励!“此是苦集”,应勉励!“此是苦灭”,应勉励!“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一五、四O(大正藏二、一0八a)。

[三二] 第二 佉提罗

※ 二

  “诸比丘!若作如是言:“我对苦圣谛,不能如实现观;对苦集圣谛,不能如实现观;对苦灭圣谛,不能如实现观;对顺苦灭道圣谛,不能如实现观,作正苦之边际。”无有此理。

  诸比丘!若作如是言:“我以佉提罗叶、婆罗叶、阿摩勒叶,作器,将水以多罗叶持之行。”无有此理。诸比丘!如是,若作如是言:“我对苦谛,不能如实现观;对苦集圣谛,不能如实现观;对苦灭圣谛,不能如实现观;对顺苦灭道圣谛,不能如实现观,作正苦之边际。”无有此理。

  诸比丘!又,若作如是言:“我对苦圣谛,如实现观;对苦集圣谛,如实现观;对苦灭圣谛,如实现观;对顺苦灭圣谛,如实现观,作正苦之边际。”为有此理。

  诸比丘!譬如,若作如是言:“我以钵头摩叶、婆罗叶、摩楼迦叶,作器,将水以多罗叶持之而行。”为有此理。诸比丘!如是,若作如是言:“我对苦圣谛,如实现观;对苦集圣谛,如实现观;对苦灭圣谛,如实现观;对顺苦灭道圣谛,如实现观,作正苦之边际。”为有此理。”

注1 杂阿含一五、三三(大正藏二、一O七a)。

[三三] 第三 杖

  “诸比丘!譬如将杖掷向空中,则或由头堕、或由中堕、或由尾堕。诸比丘!如是有无明盖、有爱结之众生,流转轮回,或由此世往他世、或由他世来此世。何以故耶?诸比丘!乃不见四圣谛故。以何为四圣谛耶?

  乃: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顺苦灭道圣谛是。

  是故诸比丘!于“此是苦。”,应勉励!于“此是苦集”,应勉励!于“此是苦灭”,应勉励!于“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一六、二五(大正藏二、一一二b)。

[三四] 第四 衣

※ 二

  “诸比丘!若衣、若头燃,应作何耶?”
   “大德!若衣、若头燃,为扑息衣或头,应起增上之志欲,精进、勉励、势猛、不退、正念、正知。”

  “诸比丘![可]舍置燃衣或头而不作意,[然]对尚未如实现观之四圣谛,为现观,应起增上之志欲,精进、勉励、势猛、不退、正念、正知。以何为四圣谛耶?

  乃: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顺苦灭道圣谛是。

  是故诸比丘!于“此是苦”,应勉励!于“此是苦集”,应勉励!于“此是苦灭”,应勉励!于“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一五、三六(大正藏二、一O七b)。

[三五] 第五 百枪

※ 二

  “诸比丘!譬如有男子,有寿百岁、命百岁,有人对彼曰:“男子!汝于晨时分,以枪冲刺百次;日中时分,以枪冲刺百次;日夕时分,以枪冲刺百次。男子!汝每日被枪冲刺三百次,保有寿百岁、命百岁。百岁之后,对尚未现观之四圣谛,予现证。”诸比丘!知义趣之善男子,应善受之。何以故耶?

  诸比丘!轮回自无始有之,为枪所冲、为剑所冲、为斧所冲,不知其前际。诸比丘!虽如是者,诸比丘!我非说有苦有忧四圣谛之现观。诸比丘!我说有乐有喜四圣谛之现观。以何为四圣谛耶?

  乃: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顺苦灭道圣谛是。

  是故诸比丘!于“此是苦”,应勉励!于“此是苦集”,应勉励!于“此是苦灭”,应勉励!于“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一五、三七(大正藏二、一O七c)。

[三六] 第六 生类

※ 二

  “诸比丘!譬如有男子,将此阎浮提中之草木枝叶,截集于一处,集之一处作成串,大海中之大生类贯成大串,大海中之中生类贯成中位之串,大海中之小生类贯成小串。诸比丘!然大海中粗大生类尚未摄者有之,若此阎浮提中之草木枝叶虽尽摄之,诸比丘!大海中仍有更多之小生类,不易贯串。何以故耶?

  诸比丘!其自体微小故。诸比丘!如是众生界之恶趣为大。诸比丘!由如是大恶趣解脱之人,为见具足,于“此是苦”,如实了知;于“此是苦集”,如实了知;于“此是苦灭”;如实了知;于“此是顺苦灭道”,如实了知。

  是故,诸比丘!于“此是苦”,应勉励!于“此是苦集”,应勉励!于“此是苦灭”,应勉励!于“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一六、三二(大正藏二、一一三b)。

[三七] 第七 日喻(一)

※ 二

  “诸比丘!日轮上升时,前驱之前相,为有明相。诸比丘!如是对四圣谛、如实现观时,前驱之前相为正见。

  诸比丘!于有正见之比丘,于“此是苦”,如实了知;于“此是苦集”,如实了知;于“此是苦灭”,如实了知;于“此是顺苦灭道”,如实了知,是为可期。是故诸比丘!于“此是苦”,应勉励!于“此是苦集”,应勉励!于“此是苦灭”,应勉励!于“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一五、三O(大正藏二、一O六b)。

[三八] 第八 日喻(二)

※ 二

  “诸比丘!若日月尚未出于世间,则大光明、大光耀尚未现,以致闇黑、闇冥而昼夜不分,不分月成半月、不分时节岁数。

  诸比丘!日月出时,则大光明、大光耀现,无闇黑、无闇冥,分昼夜,分月、半月、分时节岁数。

  诸比丘!如是者,若如来、应供、正等觉者尚未出,则大光明、大光耀犹不现,闇黑、闇冥而无四圣谛之教说,亦不说示、施设、建立、开演、分别、显了。

  诸比丘!如来、应供、正等觉者出时,则大光明、大光耀现,无闇黑、无闇冥,有四圣谛之教说,则有施设、建立、开演、分别、显了。以何为四耶?

  乃: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顺苦灭道圣谛是。

  是故诸比丘!于“此是苦”,应勉励!于“此是苦集”,应勉励!于“此是苦灭”,应勉励!于“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一五、三一(大正藏二、一O六c)。

[三九] 第九 因陀罗柱

※ 二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于“此是苦”不如实了知,于“此是苦集”不如实了知,于“此是苦灭”不如实了知,于“此是顺苦灭道”不如实了知。观他沙门、婆罗门之面云:“此尊者,是知而知、见而见者耶?”

  诸比丘!譬如棉、棉花之轻而受风吹时,置于平坦地面上,东风来则吹拂向西 、西风来则吹拂向东、北风来则吹拂向南、南风来则吹拂向北。何以故耶?诸比丘!绵花轻之故。

  诸比丘!如是诸沙门、婆罗门,于“此是苦”不如实知,于“此是苦集”不如实知,于“此是苦灭”不如实知,于“此是顺苦灭道”不如实知。观他沙门、婆罗门之面云:“此尊者为知而知、见而见者耶?”何以故耶?诸比丘!未观四圣谛故。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于“此是苦”如实了知,于“此是苦集”如实了知,于“此是苦灭”如实了知,于“此是顺苦灭道”如实了知。不观他沙门、婆罗门之面云:“此尊者为知而知、见而见者耶?”[不观他面、不随他语。]

  诸比丘!譬如铁柱、因陀罗柱之根深善埋而不动不摇。若从东方大风雨来,亦不震、不动、不摇,若从西方大风雨来,亦不震、不动、不摇“若从北方大风雨来,亦不震、不动、不摇,若从南方大风雨来,亦不震、不动、不摇。何以故耶?诸比丘!根深之因陀罗柱善埋故。

  诸比丘!如是诸沙门、婆罗门,于“此是苦”如实了知,于“此是苦集”如实了知,于“此是苦灭”如实了知,于“此是顺苦灭道”如实了知。不观他沙门、婆罗门之面云:“此尊者为知而知、见而见者耶?”何以故?诸比丘!善观四圣谛故。以何为四圣谛耶?

  乃: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顺苦灭道圣谛是。

  是故诸比丘!于“此是苦”,应勉励!于“此是苦集”,应勉励!于“此是苦灭”,应勉励!于“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一五、三四(大正藏二、一0七a)。

[四十] 第十 论师

※ 二

  “诸比丘!若比丘于“此是苦”如实了知,于“此是苦集”如实了知,于“此是苦灭”如实了知,于“此是顺苦灭道”如实了知者,若从东方有沙门、婆罗门来,欲议论、求议论,为具他法而震动摇撼彼者,无有此理。若从西方……若从北方……若从南方有沙门、婆罗门来,欲议论求议论,为具他法而震动摇撼彼者,无有此理。

  诸比丘!譬如有长十六肘之石柱,由根往下八肘,由根向上八肘。若从东方大风雨来,亦不震、不动、不摇,若从西方……若从北……若从南方大风雨来,亦不震、不动、不摇。何以故耶?诸比丘!根深而石柱被善埋故。

四~七

  诸比丘!如是,若比丘于“此是苦”如实了知,于“此是苦集”如实了知,于“此是苦灭”如实了知,于“此是顺苦灭道”如实了知者,若从东方有沙门、婆罗门来,欲议论、求议论,为具他法而震动摇撼彼者,无有此理。若从西方……若从北方……若从南方有沙门、婆罗门来,欲议论、求议论,为具他法而震动摇撼彼者,无有此理。何以故耶?诸比丘!善观四圣谛故。以何为四圣谛耶?

  乃: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顺苦灭道圣谛是。

  是故诸比丘!于“此是苦”,应勉励!于“此是苦集”,应勉励!于“此是苦灭”,应勉励!于“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一五、三五(大正藏二、一O七b)。

  第四 申恕林品(终)
   此中摄颂曰:
   申恕佉提罗
   杖与衣百枪
   生类二日喻
   因罗柱论师 第五 深崄品

[四一] 第一 思惟

  一时,世尊住竹林迦兰陀园。

  于此处,世尊告诸比丘曰:
   “诸比丘!往昔,有一男子,以“应于世间作思惟”,而往须摩竭陀池。来至须摩竭陀池之岸边坐,进入世间思惟。

  诸比丘!彼男子于须摩竭陀池之岸,见四部军之入藕根。见已,思念:“我发狂矣,我狂乱矣,我见世间之所无者。”

  诸比丘!时,彼男子走入都城,告大众曰:“诸大德!我发狂矣,诸大德!我狂乱矣,我见世间之所无者。”
“男子!汝云何发狂耶?云何狂乱耶?汝见世间所无者耶?”

  “诸大德!于此,我出王舍城,以“应于世间作思惟”,而往须摩竭陪他。来至须摩竭陀池之岸边坐下,入于世间作思惟。诸大德!我于须摩竭陀池之岸,见四部军之入藕根。诸大德!如是,我发狂,如是,我狂乱,我见世间之所无者。”
   “男子!汝实发狂矣,实为狂乱,汝之所见为世间所无者。”

  诸比丘!然则,彼男子为见真实,非非实。诸比丘!往昔,天与阿修罗酣战。
   诸比丘!于彼战役,诸天胜,阿修罗败。阿修罗因败而惧,怖畏2诸天由藕根入阿修罗宫。

  是故诸比丘!勿于世间思惟,曰:“世间为常、世间为无常、世间为有边、世间为无边、命即是身、命与身为异、如来死后为有、如来死后为无、如来死后为亦有亦无、如来死后为亦非有亦非无。”何以故耶?

  诸比丘!此思惟与义不相应,不达初梵行,不资厌患、离贪、灭尽、寂止、证智、等觉、涅槃。

  诸比丘!汝等思惟时,于“此是苦”应思惟,于“此是苦集”应思惟,于“此是苦灭”应思惟,于“此是顺苦灭道”应思惟。何以故耶?

  诸比丘!此思惟与义相应,为初梵行,资于厌患、离贪、灭尽、寂止、证智、等觉、涅槃。

十一

  是故诸比丘!于“此是苦”,应勉励!于“此是苦集”,应勉励!于“此是苦灭”,应勉励!于“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一六、一(大正藏二、一0八c)。
2 “怖畏”,从原本之读法。异本有mohayamana原注由此译为“欺诸天之心。”

[四二] 第二 深崄

  一时,世尊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

  时,世尊告诸比丘曰,
   “诸比丘!往辩才峰,行昼日坐。”
   彼诸比丘应诺世尊曰:
   “唯唯,大德!”

  时,世尊与众多比丘俱往辩才峰。有一比丘,于辩才峰见大深崄。见已,白世尊曰:
   “大德!大哉!此深崄。大德!深崄可怖畏。大德!可有比此深崄更大、更怖畏之深崄耶?”
   “比丘!亦有比此深崄更大、更怖畏之深崄者。”
   “大德!比此深崄更大、更怖畏之深崄为何耶?”

  “比丘!于诸沙门、婆罗门,于“此是苦”不如实了知,于“此是苦集”不如实了知,于“此是苦灭”不如实了知,于“此是顺苦灭道”不如实了知者,则于生本之诸行乐着,老本之诸行乐着,死本之诸行乐着,愁、悲、苦、忧、恼本之诸行乐着。因乐着于生本诸行,乐着于老本诸行,乐着于死本诸行,乐着于愁、悲、苦、忧、恼本之诸行,则生本之诸行增长,老本之诸行增长,死本之诸行增长,愁、悲、苦、忧、恼本之诸行增长。因生本之诸行增长,老本之诸行增长,死本之诸行增长,愁、悲、苦、忧、恼本之诸行增长,则堕于生之深崄,堕于老之深崄,堕于死之深崄,堕于愁、悲、苦、忧、恼之深崄,不得解脱生,老,死,愁、悲、苦、忧、恼。吾云不得苦之解脱。

  比丘!然诸沙门、婆罗门,于“此是苦”如实了知,于“此是苦集”如实了知,于“此是苦灭”如实了知,于“此是顺苦灭道”如实了知者,则不乐着于生本之诸行,不乐着于老本之诸行,不乐着于死本之诸行,不乐着于愁、悲、苦、忧、恼本之诸行。因不乐着于生本诸行,不乐着于老本诸行,不乐着于死本诸行,不乐着于愁、悲、苦、忧、恼本诸行,故生本诸行不增长,老本诸行不增长,死本诸行不增长,愁、悲、苦、忧、恼本诸行不增长。是以不堕生之深崄,不堕老之深崄,不堕死之深崄,不堕愁、悲、苦、忧、恼之深崄,而解脱生,老,死,愁、悲、苦、忧、恼。吾云得苦之解脱。

  是故,诸比丘!“此是苦”,应勉励!“此是苦集”,应勉励!“此是苦灭”,应勉励!“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一六、一五(大正藏二、一一一a)。
2 “辩才峰”原注言似于山之一大岩石。非固有名词,我取其字义之试译。

[四三] 第三 热烦

※ 二

  “诸比丘!有名大热之地狱。于彼处,眼所见之色,唯见非可爱相、不见可爱相,唯见非可乐相、不见可乐相,唯见非可意相、不见可意相。耳所闻之声……鼻所嗅之香……舌所味之味……身所触之所触……意所知之法,唯知非可爱相、不知可爱相,唯知非可乐相、不知可乐相,唯知非可意相、不知可意相。”

  如是说示已。有一比丘白世尊曰.
   “大德!大哉!此热烦。大德!甚大哉!此热烦。大德!可有比此热烦更大、更怖畏之热烦耶?”
   “比丘!亦有比此热烦更大、更怖畏之热烦。”
   “大德!比此热烦更大、更怖畏之热烦为何耶?”

  “比丘!诸沙门、婆罗门,于“此是苦”不如实了知,于“此是苦集”不如实了知,于“此是苦灭”不如实了知,于“此是顺苦灭道”不如实了知者,于生本诸行乐着,于老本诸行乐着,于死本诸行乐着,于愁、悲、苦、忧、恼本诸行乐着。因乐着于生本诸行,乐着于老本诸行,乐着于死本诸行,乐着于愁、悲、苦、忧、恼本诸行,则生本诸行增长,老本诸行增长,死本诸行增长,愁、悲、苦、忧、恼本诸行增长。由生本诸行增长,则老本诸行增长,死本诸行增长,愁、悲、苦、忧、恼本诸行增长,故燃起生之热烦,燃起老之热烦,燃起死之热烦,燃起愁、悲、苦、忧、恼之热烦,而不得解脱生、老、死、愁、悲、苦、忧、恼。吾云不得苦之解脱。

   比丘!然而诸沙门、婆罗门,于“此是苦”如实了知,于“此是苦集”如实了知,于“此是苦灭”如实了知,于“此是顺苦灭道”如实了知者,则不乐着于生本诸行,不乐着于老本诸行,不乐着于死本诸行,不乐着于愁、悲、苦、忧、恼本诸行。因不乐着于生本诸行,不乐着于老本诸行,不乐着于死本诸行,不乐着于愁、悲、苦、忧、恼本诸行,故生本诸行不增长,老本诸行不增长,死本诸行不增长,愁、悲、苦、忧、恼本诸行不增长。由生本诸行不增长,老本诸行不增长,死本诸行不增长,愁、悲、苦、忧、恼本诸行不增长,是以生之热烦不燃,老之热烦不燃,死之热烦不燃,愁、悲、苦、忧、恼之热烦不燃,而生、老、死、愁、悲、苦、忧、恼,得解脱。吾云得苦之解脱。

  是故诸比丘!“此是苦”,应勉励!“此是苦集”,应勉励!“此是苦灭”,应勉励!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一六、一六(大正藏二、一一一b)

[四四] 第四 重阁堂

※ 二

  “诸比丘!若作如是言:“我对苦圣谛未如实现观,对苦集圣谛未如实现观,对苦灭圣谛未如实现观,对顺苦灭道圣谛未如实现观,而作正苦之边际。”无有此理。

  诸比丘!譬如作如是言:“我尚未作重阁堂之下层,即欲建筑其上层。”无有此理。诸比丘!如是,若作如是言:“我对苦圣谛未如实现观,对苦集圣谛未如实现观,对苦灭圣谛未如实现观,对顺苦灭道圣谛末如实现观,而作苦之边际。”无有此理。

  诸比丘!若作如是言:“我对苦圣谛如实现观,对苦集圣谛如实现观,对苦灭圣谛如实现观,对顺苦灭道圣谛如实现观,而作正苦之边际。”有此道理。

  诸比丘!譬如作如是言:“我既作重阁堂之下层已,再建立其上层。”有此道理。诸比丘!如是,若作如是言:“我对苦圣谛如实现观,对苦集圣谛如实现观,对苦灭圣谛如实现观,对顺苦灭道圣谛如实现观,而作正苦之边际。”有此道理。

  是故诸比丘!“此是苦”,应勉励!“此是苦集”,应勉励!“此是苦灭”,应勉励!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一六、三十 、三一(大正藏二、一一三a)。原本节号重复,订正之。

[四五] 第五 毛

  一时,世尊住毗舍城大林之重阁讲堂。

  时,具寿阿难于晨朝时分,着下衣、持衣钵,入毗舍城乞食。

  具寿阿难见众多之离车童子,于会堂作弓射,自远处以矢柄射透小键孔,而箭箭相继不误。

  见已,思念而言:“实则,此等离车童子为巧,实则,此等离车童子为极巧,所以能自远方以矢柄射透小键孔,而箭箭相继不误。”

  时,具寿阿难,步至毗舍离乞食,食后由乞食归,来诣世尊住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具寿阿难白世尊曰:

  “大德!于此,我晨朝时分,着下衣、持衣钵,入毗舍离乞食。大德!我见众多之离车童子,于会堂作弓射,由远方以矢柄射透小键孔,而箭箭相继不误。见已,思念言曰:“实则,此等离车童子为巧,实则,此等离车童子为极巧,所以能由远方以矢柄射透小键孔,而箭箭相继不误。””

  “阿难!于汝之意云何?自远方以矢柄射透小键孔,而箭箭相继不误。若将一根毫毛,分为百分,由其一端贯穿另一端,当以何者为难作难成耶?”
   “大德!将一根毫毛分成百分,由其一端贯穿另一端,为更难作难成。”

  “阿难!“此是苦”,如实通达,“此是苦集”,如实通达,“此是苦灭”,如实通达,“此是顺苦灭道”,如实通达者,是通达更难之通达。

  是故阿难!“此是苦”,应勉励!“此是苦集”,应勉励!“此是苦灭”,应勉励!“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一五、四一(大正藏二、一o八b)。此经名参照品末之摄颂。

[四六] 第六 闇黑

※ 二

  “诸比丘!有无盖、无底之闇黑,具如是大神力、大威力之日月光,亦不能及于其中间。”

    如是说示已,有一比丘白世尊曰:
   “大德!大哉,闇黑。大德!甚大哉,闇黑。大德!可有其他比此闇黑更大、更怖畏之闇黑者耶?”
   “比丘!比此闇黑更大、更怖畏之闇黑者,亦有。”
   “大德!其他比此闇黑更大、更怖畏之闇黑者,为何耶?”

  “比丘!于诸沙门、婆罗门,“此是苦”不如实了知,“此是苦集”不如实了知,“此是苦灭”不如实了知,“此是顺苦灭道”不如实了知者,则乐着于生本诸行,乐着于老本诸行,乐着于死本诸行,乐着于愁、悲、苦、忧、恼本诸行。因乐着于生本诸行,乐着于老本诸行,乐着于死本诸行,乐着于愁、悲、苦、忧、恼本诸行,“故生本诸行增长,老本诸行增长,死本诸行增长,愁、悲、苦、忧、恼本诸行增长。由生本诸行增长,老本诸行增长,死本诸行增长,愁、悲、苦、忧、恼本诸行增长,而堕于生之闇黑,堕于老之闇黑,堕于死之闇黑,堕于愁、悲、苦、忧、恼之闇黑,而不得解脱生、老、死、愁、悲、苦、忧、恼。我云不得苦之解脱。

  比丘!然诸沙门、婆罗门,于“此是苦”如实了知,“此是苦集”如实了知,“此是苦灭”如实了知,“此是顺苦灭道”如实了知者,则不乐着于生本诸行,不乐着于老本诸行,不乐着于死本诸行,不乐着于愁、悲、苦、忧、恼本诸行。因不乐着于生本诸行,不乐着于老本诸行,不乐着于死本诸行,不乐着于愁、悲、苦、忧、恼本诸行,故生本诸行不增长,老本诸行不增长,死本诸行不增长,愁、悲、苦、忧、恼本诸行不增长。由生本诸行不增长,老本诸行不增长,死本诸行不增长,愁、悲、苦、忧、恼本诸行不增长,而不堕于生之闇黑,不堕于老之闇黑,不堕于死之闇黑,不堕于愁、悲、苦、忧、恼之闇黑,而生、老、死、愁、悲、苦、忧、恼解脱。吾云得苦之解脱。

  是故诸比丘!“此是苦”,应勉励!“此是苦集”,应勉励!“此是苦灭”,应勉励!“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一六、一七(大正藏二、二一b)

[四七] 第七 孔(一)

※ 二

  “诸比丘!譬如有人,将一有孔之轭,投于大海中。有一盲龟,游行海中,百年上浮一次。

  诸比丘!于汝等之意云何?彼百年上浮一次之盲龟,其头得入彼有一孔之轭否?”“大德!或于某时亦可得然,但需经长时。”

  “诸比丘!彼百年上浮一次之盲龟,其首入彼有一孔之轭,诸比丘!可速于愚者一度至堕处,再得人身者。何以故耶?

  诸比丘!于彼堕处,了无法行、平等行、善业、福业,诸比丘!彼等互啖、啖弱者。何以故耶?

  诸比丘!不见四圣谛故。何为四圣谛耶?乃: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顺苦灭道圣谛是。

  是故诸比丘!“此是苦”,应勉励!“此是苦集”,应勉励!“此是苦灭”,应勉励!“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一五、四二(大正藏二、一O八c)中部经典原典三、一六九页。汉译南傅大藏经

[四八] 第八 孔(二)

※ 二

  “诸比丘!譬如此大地,悉是水2。于此有人,将一有孔之轭投下,东风拂之向西,西风拂之向东,北风拂之向南,南风拂之向北。于此有一盲龟,游行海中,百年上浮一次。

  诸比丘!于汝等之意云何?彼盲龟百年浮起一次,其首得入彼有一孔之轭否?”
   “大德!彼盲龟百年浮起一次,其首入彼有一孔之轭,实为难得。”

  “诸比丘!如是,得人身为难得。诸比丘!如是,如来、应供、正等觉者之出世为难得。诸比丘!如是,如来所说法、律出现于世为难得。

  诸比丘!如今,已得人身;如来、应供、正等觉者既出世;如来所说之法、律,既现于世。

  是故诸比丘!“此是苦”,应勉励!“此是苦集”,应勉励!“此是苦灭”,应勉励!“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注1 参照前经。
2 “悉是水”,汉译北传相当于此,有大地悉成大海。
3 难得。adhicca是有缘而生,原注:若轭不腐、海水不干、龟不死者。

[四九] 第九 须弥(一)

※ 二

  “诸比丘!譬如有人,于须弥山王之上,放置大如豆粒之石砾七个。

  诸比丘!于汝等之意云何?放置其上豆粒大之七砾石,与须弥山王,何者为多耶?”
   “大德!须弥山王为多,放置其上豆粒大之七砾石为少。于须弥山王上所置之豆粒大七砾石,乃不成算数、不成譬类、不成一分。”

  “诸比丘!如是圣弟子,于见具足而现观者,已灭尽之苦为多、残者为少,于前之已灭尽之苦蕴,不成算数、不成譬类、不成一分。此是极七返。彼对“此是苦”,如实了知;于“此是苦集”,如实了知;于“此是苦灭”,如实了知;于“此是顺苦灭道”,如实了知。

  是故诸比丘!于“此是苦”,应勉励!于“此是苦集”,应勉励!于“此是苦灭”,应勉励!于“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注1 杂阿含一六、三三(大正藏二、一一三b)。

[五0] 第十 须弥(二)

※ 二

  “诸比丘!譬如须弥山王灭尽,而唯独豆粒大之七石砾残存。

  诸比丘!于汝等之意云何?须弥山之灭尽,与所残存之豆粒大之七砾石,何者为多耶?
   大德!须弥山之灭尽者为多,所残存豆粒大之七砾石为少。此于须弥山之灭尽者,与所残存之豆粒大七砾石,非成算数、非成譬类、非成一分。

  诸比丘!如是圣弟子,于见具足而现观者,则已灭尽之苦为多、所残存者为少,于前之已灭尽之苦蕴,不成算数、不成譬类、不成一分。此是极七返。彼对“此是苦”,如实知;“此是苦集”,如实知;“此是苦灭”,如实知;“此是顺苦灭道”,如实知。

  是故诸比丘!“此是苦”,应勉励!“此是苦集”,应勉励!“此是苦灭”,应勉励!“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第五 深崄品(终)
   此中摄颂曰:
   思惟与深崄
   热烦重阁堂
   毛闇黑二孔
   二节之须弥

第六 现观品

[五一] 第一 爪尖

※ 二

  时,世尊将少许之尘,置于爪端,告诸比丘曰:
   “诸比丘!于汝等之意云何?我爪端所置之少许尘,其与大地土,何者为多耶?”
   “大德!大地土为多,世尊爪端所置之尘为少,于大地相比,世尊爪端所置之少许尘,非成算数、非成譬类、非成一分。”

  “诸比丘!如是圣弟子,于见具足而现观者,则已灭尽之苦为多、所残存者为少,于前之已灭尽之苦蕴,非成算数、非成譬类、非成一分。此是极七返。彼对“此是苦”,如实知;“此是苦集”,如实知;“此是苦灭”,如实知;“此是顺苦灭道”,如实知。

  是故诸比丘!于“此是苦”,应勉励!于“此是苦集”,应勉励!于“此是苦灭”,应勉励!于“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注1 本品十经,比较第八现观相应(汉译南传大藏经典)相应部二[一三]
2 杂阿含一六、三六(大正藏二、一一四a)。

[五二] 第二 湖池

※ 二

  “诸比丘!譬如有湖池,长五十由旬、广五十由旬、深五十由旬,水盈满及岸。有人用草之尖端将水掬汲。

  诸比丘!于汝等之意云何?用草尖所掬之水与湖池之水,何者为多耶?”
   “大德!此湖池之水为多,草尖所掬之水为少,于湖池之水相比,用草尖所掬之水,非成算数、非成譬类、非成一分。

四~五

  “诸比丘!如是圣弟子……乃至……勉励!”

注1 杂阿含一六、三四(大正藏二、一一三c)

[五三] 第三 合流(一)

※ 二

  “诸比丘!譬如于诸大河、恒河、耶符那、伊罗跋提、萨罗游、摩企之合流会合处,有人掬汲二三滴之水。

  诸比丘!于汝等之意云何?所掬之二三滴水,与彼合流之水,何者为多耶?”
“大德!合流之水为多,所掬之二三滴水为少,于合流之水相比,二三滴之掬水乃非成算数、非成譬类、非成一分。”

四~五

  “诸比丘!如是圣弟子……乃至……应勉励!”

注1 杂阿含一六、三五(大正藏二、一一三c)

[五四] 第四 合流(二)

※ 二

  “诸比丘!譬如诸大河、恒河、耶符那、伊罗跋提、萨罗游、摩企之水灭尽,唯残存二三滴水。

  诸比丘!于汝等之意云何?灭尽之合流水,与彼二三滴残水,何者为多耶?”“大德!灭尽之合流之水为多,彼二三滴之残存水为少。于灭尽之合流水相比,二三滴之残存水乃非成算数、非成譬类、非成一分。”

四~五

  “诸比丘!如是圣弟子……乃至……应勉励!”

[五五] 第五 地(一)

※ 二

  “诸比丘!譬如有人,于大地上置七个大如枣核之土团。

  诸比丘!于汝等之意云何?放置大地七个枣核大之土团,与此大地之土,何者为多耶?”
“大德!大地土为多,放置之七个枣核大土团为少,于大地土相比,放置之七个枣核大之土团,非成算数、非成譬类、非成一分。”

四~五

  “诸比丘!如是圣弟子……乃至……应勉励!”

注1 杂阿含一六、三五(大正藏二、一一四a)。

[五六] 第六 地(二)

※ 二

  “诸比丘!譬如大地灭尽,唯残七个枣核大之土团。

  诸比丘!于汝等之意云何?大地之灭尽,与所残存之七个枣核大之土团,何者为多耶?”
“大德!大地之灭尽者为多,所残存之七个枣核大之土团为少,于大地之灭尽相比,所残存之七枣核大之土团,乃非成算数、非成譬类、非成一分。”

四~五

  “诸比丘!如是圣弟子……乃至……应勉励!”

[五七] 第七 海(一)

※ 诸比丘!譬如有人,于大海中汲掬二三滴水。

  诸比丘!于汝等之意云何?彼二三滴汲掬之水与大海之水,何者为多耶?”“大德!大海之水为多,彼二三滴之掬水为少,于大海之水相比,二三滴之掬水乃非成算数、非成譬类、非成一分。”

四~五

  “诸比丘!如是,圣弟子……乃至……应勉励!”

[五八] 第八 海(二)

※ 二

  “诸比丘!譬如大海之水灭尽,唯残存二三滴之水。

  诸比丘!于汝等之意云何?灭尽之大海水,与彼二三滴之残水,何者为多耶?”
“大德!灭尽之大海水为多,彼二三滴之残水为少,于灭尽之大海水,彼二三滴之残水,乃非成算数、非成譬类、非成一分。”

四~五

  “诸比丘!如是、圣弟子……乃至……应勉励!”

[五九] 第九 山喻(一)

※ 二

  “诸比丘!譬如有人,于雪山王之上置放七个芥子粒大之石砾。

  诸比丘!于汝等之意云何?置放之七个芥子粒大之石砾,与雪山王相比,何者为多耶?”
“大德!雪山王为多,放置其上之七个芥子粒大石砾为少,于雪山王,放置其上之七个芥子粒大石砾,为非成算数、非成譬类、非成一分。”

四~五

  “诸比丘!如是,圣弟子……乃至……应勉励!”

[六0] 第十 山喻(二)

※ 二

  “诸比丘!譬如雪山王灭尽,唯独残存七个芥子粒大之石砾。

  诸比丘!于汝等之意云何?雪山王之灭尽与所残存七芥子粒大之石砾,何者为多耶?”
   “大德!雪山王之灭尽为多,所残存之七个芥子粒大之石砾为少,于雪山王之灭尽,所残存七芥子粒大石砾,非成算数、非成譬类、非成一分。”

  “诸比丘!如是圣弟子,于见具足,而已现观,则已灭尽之苦为多,所残存之苦为少,于前之已灭尽之苦蕴,为非成算数、非成譬类、非成一分。此是极七返。彼于“此是苦”,如实了知;于“此是苦集”,如实了知;于“此是苦灭”,如实了知;于“此是顺苦灭道”,如实了知。

  是故诸比丘!“此是苦”,应勉励!“此是苦集”,应勉励!“此是苦灭”,应勉励!“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第六 现观品(终)
   此中摄颂曰:
   爪顶与湖池
   二节之合流
   二地与二海
   二节山之喻

第七 生谷广说品(一)

[六一] 第一 余处

※ 二

  时,世尊将少许之尘,置于爪端,告诸比丘曰:

  “诸比丘!于汝等之意云何?我爪端所置之少许尘,与大地土相比,何者为多耶?”
   “大德!大地土为多,世尊爪端所置之少许尘为少,于大地土,世尊爪端所置之少许尘,非成算数、非成譬类、非成一分。”

  “诸比丘!如是,再生于人中之众生为少,由人再生他处之众生为多。何以故耶?

  诸比丘!不观四圣谛故。以何为四圣谛耶?乃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顺苦灭道圣谛是。

  是故诸比丘!“此是苦”,应勉励;“此是苦集”,应勉励;“此是苦灭”,应勉励!“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注1 以下,品之名目从暹罗本。
2 以下至卷末皆是杂阿含一六、三六(大正藏二、一一四b)。

[六二] 第二 边地

※ 二

  时,世尊将少许之尘,置于爪端,告诸比丘曰:

  “诸比丘!于汝等之意云何?我爪端所置之少许尘与大地土相比,何者为多耶?”
   “大德!大地土为多,世尊爪端所置之少许尘为少,于大地土,世尊爪端所置少许尘,乃非成算数、非成譬类、非成一分。”

  “诸比丘!如是,再生于中国之众生为少,再生于边地、无知夷狄中之众生为多……乃至……”

[六三] 第三 慧

※ 四

  诸比丘!如是,成就圣慧眼之众生为少,随无明愚痴之众生为多……乃至……

[六四]

第四 酒

※ 四

  诸比丘!如是,远离饮酒之众生为少,不远离饮酒之众生为多……乃至……

[六五] 第五 水

※ 四

  诸比丘!如是,陆生之众生为少,水生之众生为多……乃至……

[六六] 第六 母

※ 四

  诸比丘!如是,孝于母之众生为少,不孝于母之众生为多……乃至……

[六七] 第七 父

※ 四

  诸比丘!如是,孝于父之众生为少,不孝于父之众生为多……乃至……

[六八] 第八 沙门

※ 四

  诸比丘!如是,尊重沙门之众生为少,不尊重沙门之众生为多……乃至……

[六九] 第九 婆罗门

※ 四

  诸比丘!如是,尊重婆罗门之众生为少,不尊重婆罗门之众生为多……乃至……

[七0] 第十 尊重

※ 四

  诸比丘!如是,尊重族姓中最胜者之众生为少,不尊重族姓中最胜者之众生为多……乃至……

第七 生谷广说品(一)(终)

  此中摄颂曰:
   余处与边地
   慧与酒与水
   母父与沙门
   婆罗门尊重

第八 生谷广说品(二)

[七一] 第一 生

※ 四

  诸比丘!如是,远离杀生之众生为少,不远离杀之众生为多。何以故耶……乃至……

[七二] 第二 不与

※ 四

  诸比丘!如是,远离不与取之众生为少,不远离不与取之众生为多……乃至……

[七三] 第三 欲

※ 四

  诸比丘!如是,远离欲邪行之众生为少,不远离欲邪行之众生为多……乃至……

[七四] 第四 妄语

※ 四

  诸比丘!如是,远离妄语之众生为少,不远离妄语之众生为多……乃至……

[七五] 第五 离间语

※ 四

  诸比丘!如是,远离离间语之众生为少,不远离离间语之众生为多……乃至……

[七六] 第六 粗恶语

※ 四

  诸比丘!如是,远离粗恶语之众生为少,不远离粗恶语之众生为多……乃至……

[七七] 第七 杂秽语

※ 四

  诸比丘!如是,远离杂秽语之众生为少,不远离杂秽语之众生为多……乃至……

[七八] 第八 种子

※ 四

  诸比丘!如是,远离损坏草木之众生为少,不远离损坏草木之众生为多……乃至……

[七九] 第九 非时

※ 四

  诸比丘!如是,远离非时食之众生为少,不远离非时食之众生为多……乃至……

[八十] 第十 薰香涂香

※ 四

  诸比丘!如是,远离华鬘、薰香、涂香之所持、庄严之众生为少,不远离华鬘、薰香、涂香、之所持、庄严之众生为多……乃至……

  第八 生谷广说品(二)(终)
   此中摄颂曰:
   生及不与欲
   妄语离间语
   粗恶杂秽语
   种子与非时
   薰香与涂香

第九 生谷广说品(三)

[八一] 第一 舞蹈

※ 四

  诸比丘!如是,远离舞蹈、歌谣、音乐、观剧之众生为少,不远离舞蹈、歌谣、音乐、观剧之众生为多……乃至……

[八二] 第二 床

※ 四

  诸比丘!如是,远离高床、大床之众生为少,不远离高床、大床之众生为多……乃至……

[八三] 第三 银

※ 四

  诸比丘!如是,远离金银收受之众生为少,不远离金银收受之众生为多……乃至……

[八四] 第四 谷

※ 四

  诸比丘!如是,远离生谷收受之众生为少,不远离生谷收受之众生为多……乃至……

[八五] 第五 肉

※ 四

  诸比丘!如是,远离生肉收受之众生为少,不远离生肉收受之众生为多……乃至……

[八六] 第六 童女

※ 四

  诸比丘!如是,远离妇女童女收受之众生为少,不远离妇女童女收受之众生为多……乃至……

[八七] 第七 婢

※ 四

  诸比丘!如是,远离奴婢收受之众生为少,不远离奴婢收受之众生为多……乃至……

[八八] 第八 山羊、羊

※ 四

  诸比丘!如是,远离收受山羊、羊之众生为少,不远离收受山羊、羊之众生为多……乃至……

[八九] 第九 鸡、猪

※ 四

  诸比丘!如是,远离收受鸡、猪之众生为少,不远离收受鸡、猪之众生为多……乃至……

[九十] 第十 象

※ 四

  诸比丘!如是,远离收受象、牛、马、骡马之众生为少,不远离收受象、牛、
   马、骡马之众生为多……乃至……
   第九 生谷广说品(三)(终)
   此中摄颂曰:
   舞蹈与床银
   谷肉与童女
   婢与山羊羊
   鸡猪以及象

第十 生谷广说品(四)

[九一] 第一 田

※ 四

  诸比丘!如是,远离收受田地之众生为少,不远离收受田地之众生为多……乃至……

[九二] 第二 买卖

※ 四

  诸比丘!如是,远离买卖之众生为少,不远离买卖之众生为多……乃至……

[九三] 第三 使

※ 四

  诸比丘!如是,远离遣使与行使业之众生为少,不远离遣使与行使业之众生为多……乃至……

[九四] 第四 伪秤

※ 四


   诸比丘!如是,远离伪秤、伪货、伪斗之众生为少,不远离伪秤、伪货、伪斗之众生为多……乃至……

[九五] 第五 虚伪

※ 四

  诸比丘!如是,远离贿赂、虚伪、骗诈、欺瞒之众生为少,不远离贿赂、虚伪、骗诈、欺瞒之众生为多……乃至……

[九六~一O一] 第六十一 掠夺强盗

※ 四

  “诸比丘!如是,远离割截、杀、缚、埋伏、掠夺、强盗之众生为少,不远离割截、杀、缚、埋伏、掠夺、强盗之众生为多……乃至……
   诸比丘!乃不观四圣谛故。以同为四圣谛耶?

  即: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顺苦灭道圣谛。

  是故诸比丘!于“此是苦”,应勉励!于“此是苦集”,应勉励!于“此是苦灭”,应勉励!于“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注1 见原本省去六经,而举此一经,据会令误解品末之摄颂,今怕增麻烦,不敢改经号,但实可数为一经。

[一O二] 第十三 五趣(一)

※ 二

  时,世尊将少许尘,置于爪端,告诸比丘曰:

  “诸比丘!于汝等之意云何?我爪端所置之少许尘与大地土相比,何者为多耶?”
   “大德!大地土为多,世尊爪端所置之少许尘为少,于大地土,世尊爪端所置之少许尘,乃非成算数、非成譬类、非成一分。”

※ 四

  “诸比丘!如是,由人死殁,再生于人中之众生为少,由人死殁,再生于地狱之众生为多……乃至……”

注1 原本以下为第十一“五趣品,以暹罗分之,后者亦然”。

[一O三] 第十三 五趣(二)

※ 四

  诸比丘!如是,由人死殁,再生于人中之众生为少,由人死殁,再生于畜生之众生为多……乃至……

[一O四] 第十四 五趣(三)

※ 四

  诸比丘!如是,由人死殁,再生于人中之众生为少,由人死殁,再生于饿鬼趣之众生为多……乃至……

[一O五~一O七] 第十五~十七 五趣(四~六)

※ 四

  诸比丘!如是,由人死殁,再生于人中之众生为少,由人死殁,再生于地狱……再生于畜生……再生于饿鬼趣之众生为多……乃至……

[一0八~一一0] 第十八~二十 五趣(七~九)

※ 四

  诸比丘!如是,由人死殁,再生于人中之众生为少,由人死殁,再生于地狱……再生于畜生……再生于饿鬼趣之众生为多……乃至……

[一一一~一一三] 第二十~二十三 五趣(一O~一二)

※ 四

  诸比丘!如是,由人死殁,再生于人中之众生为少,由人死殁,再生于地狱……再生于畜生……再生于饿鬼趣之众生为多……乃至…

[一一四~一一六] 第二十四~第二十六 五趣(一三~一五)

※ 四

  诸比丘!如是,由地狱死殁,再生于人中之众生为少,由地狱死殁,再生于地狱……再生于畜生……再生于饿鬼趣之众生为多……乃至……

[一一七~一一九] 第二十七~二十九 五趣(一六~一八)

※ 四

  诸比丘!如是,由人、地狱死殁,再生于中之众生为少,由地狱死殁,再生于地狱……再生于畜生……再生于饿鬼趣之众生为多……乃至……

[一二0~一二二] 第三十~三十二 五趣(一九~三一)

  诸比丘!如是,由畜生死殁,再生于人中之众生为少,由畜生死殁,再生于地狱……再生于畜生……再生于饿鬼趣之众生为多……乃至……

[一二三~一二五] 第三十三~三十五 五趣(二二~二四)

※ 四

  诸比丘!如是,由饿鬼趣死殁,再生于天中之众生少,由畜生死殁,再生于地狱……再生于畜生……再生于饿鬼趣之众生多……乃至……

[一二六~一二八] 第三十六~三十八 五趣(二五~二七)

※ 四

  诸比丘!如是,由饿鬼趣死殁,再生于人中之众生为少,由饿鬼趣死殁,再生于地狱……再生于畜生……再生于饿鬼趣之众生为多……乃至…

[一二九] 第三十九 五趣(二八)

※ 四

  诸比丘!如是,由饿鬼趣死殁,再生于天中之众生为少,由饿鬼趣死殁,再生于地狱之众生为多……乃至……

[一三0] 第四十 五趣(二九)

※ 四

  诸比丘!如是,由饿鬼趣死殁,再生于天中之众生为少,再生于饿鬼趣之众生为多……乃至……

[一三一] 第四十一 五趣(三十)

※ 四

  “诸比丘!如是,由饿鬼趣死残,再生于天中之众生为少,由饿鬼趣死殁,再生于于饿鬼趣之众生为多。何以故耶?
   诸比丘!乃不观四圣谛故。何为四圣谛耶?

  即: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顺苦灭道圣谛是。

  是故诸比丘!于“此是苦”,应勉励!于“此是苦集”,应勉励!于“此是苦灭”,应勉励!于“此是顺苦灭道”,应勉励!”

  世尊如是说示已,彼诸比丘喜悦,对世尊之所说欢喜。生谷广说轮广说(终)
   摄颂曰:
   田与买卖使
   伪秤与虚伪
   对掠夺强盗
   远离者为少
   不者有情多
   及依于五趣
   从而说此品

  注1 此摄颂暹罗本没有。
   第一二 谛相应(终)
   道觉支念处
   根与正勤力
   神足阿那律
   静虑入出息
   预流以及谛
   世尊所说示
   大篇相应(终)
 


{返回 大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已经没有了
下一篇:第十一 预流相应
 异学广说
 第七 神足相应
 第六 力相应
 法广说(一)
 第三 念处相应
 第一 道相应
 第八 阿那律相应
 第十 入出息相应
 第十一 预流相应
 第五 正勤相应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格萨尔王传 第20回 得预言进军门域国闻报警出城探敌情[栏目:格萨尔王]
 粗言与善语[栏目:人生佛教语录]
 第十九回 草履几双黑人争去 圣尼一位白象驮来[栏目:观世音菩萨传]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