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菩提心的功德和愿菩提心的学处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01

菩提心的功德和愿菩提心的学处

普巴扎西仁波切

菩提心的重要性,我想很多信众都已经非常清楚了。至于如何生起、增长以及圆满菩提心,平常还是应该多看一些如《圣者言教》、《普贤上师言教》,及《前行备忘录》和《菩提道次第广论》等,里面已经讲解得非常细致。我们想要基础扎实就应该要遵照历代传承祖师的这些教言,如是修学为妙。 例如先从知母念恩开始入手,逐渐推广到三界六趣一切众生之上,知道一切众生都曾经做过自己的父母,而现前就是自己回报他们的时候。虽然自己当下并不具备立即让众生获得解脱的功德,但是现前所从事的一切善法,都是为了消尽众生烦恼而圆满佛的果位,这个发愿时时要具有。纵然我们所从事的善法有多么微小,菩提心都不可或缺,因为它非常重要。

例如平常我们从事一切善法,只是想到自己,那做一件善事只有一个功德;但若你从事一切善法是为了家人,那从事一件善事就会有几个功德;若内心想到的是愿所有一切众生都能离苦得乐,成办解脱而从事一切善法,那么同样一件善法,它就已变成无量之功德。

所以有时候我们需要细致想一想,无始以来自己所造的罪业有多么沉重,而我们的对治力又极其有限,想要凭借有限的功德去断绝无始以来所造的罪业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么要迅速断绝一切罪业,发广大意乐菩提心等殊胜方便不可缺少。

就像我们平常切西瓜一般,虽然西瓜很大,但是我们拿着长刀去切西瓜的话,切起来就非常轻松,同样若要是拿着一把小刀去割西瓜的话,恐怕就有一点费劲。因此对治力若要是广大的话,罪业纵然沉重,也一样可以迅速消尽。

因此菩提心真的非常重要,尤其作为一个修学密宗的弟子,只要进入密宗得受灌顶之后,就都已经受过菩萨戒了,那么菩萨的一切行为和学处就必须要一一造行。

菩提心有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两种,其中也可以分为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而愿菩提心的学处是自他平等、自他交换和自轻他重,所以在修菩提心期间,时时都得修学这些学处。

三界六趣一切众生往昔都曾经做过自己的父母,我们现前所追求的一切快乐,他们也如是追求,因此就要以平等的方式去观待。自他平等就是愿菩提心的学处,并且要由此逐渐开始学习自他交换。

例如内心会产生诸多烦恼,此时就可以进行自他相换,如是行持,烦恼就很容易消尽。因为我们作为一个菩萨行者、菩萨心者,菩萨戒的行持者,也应该如是造行。在自他交换之后还要修自轻他重。

一切众生都曾做过我们的父母,但是往昔他们为了我们而造下极大的罪业,如今还在轮回当中遭受着痛苦,那么现在就是儿女回报父母的时候了,因此现前我们就要把父母当作最重要的对境来对待,而自己居于次席,如是观待则称之为自轻他重。

以上三种就是愿菩提心之学处,而行菩提心的是六度波罗蜜,从布施度到般若度又各分为三种学处。这些道理从文字上可能并不是很难理解,但是具体行持之上,如上所讲解的诸多学处就应该踏踏实实地去如理造行为妙。

如果这些道理还不是很清楚的话,那么平常多翻阅一下《普贤上师言教》《菩提道次第广论》《前行备忘录》等等还是非常需要的。因为若要是这些道理都不知道的话,也很难在实际当中去行持。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修法切忌高攀 尤需谨慎护持密宗誓言
下一篇:如何理解罪业本身具有功德
 人在死亡面前是很脆弱的
 佛法理论应纳入心相续之中
 喇嘛仁波切教言
 《金刚精要·耳悦前行引导文》之上师瑜伽
 普巴扎西仁波切教言·金刚心语
 安忍求法苦行
 随力行善
 为什么说念诵是遣除违缘的方便
 修行佛法就是积累福报
 上供应具足六度波罗蜜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99.问曰:五波罗蜜等各异相,云何言般若波罗蜜中含受?[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观心·开心 第16章 行舍与不害[栏目:依昱法师]
 五百罗汉 265、法无住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寂寞 Feeling Lonesome[栏目:旅途脚印 Footprints on the Journey]
 回顾与前瞻[栏目:刘锐之上师文集]
 迦絺那衣法会上的开示(能利法师 译)[栏目:能利法师]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解 正信希有分第六[栏目:慧律法师]
 第二十五 撒饵经[栏目:第一篇 根本五十经篇]
 盂兰盆报父母恩法会有感——佛弟子当四恩总报[栏目:多宝讲寺学僧文稿]
 一僧一世[栏目:成峰法师·天堂里的梦]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