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缺乏出离心的修行无有利益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58

缺乏出离心的修行无有利益

普巴扎西仁波切

历代传承祖师曰:“若于轮回不起厌离之心,纵示再高见解之心法,然心与法背道而驰故。”也就是说,如果内心没有生起出离心,无论我们说自己现前所修学的是远道法相乘,近道金刚乘,还是捷径之道无上窍诀大圆满,修行皆无有利益。因此,出离心非常重要,时时都要修持出离心。

比如说我们每天早上起床修法的时候,首先就要反观一下自己的内心是如何发愿的,是否具备有出离心。若要是不具备出离心,只是口中说愿从事的一切善法都能成办解脱,而实际当中,内心所追求的目标仍旧是世间的一切财富,那么只能说明早上你所修学的法,无论是成熟口诀法、上师瑜伽导修还是五加行等等,都已变成追求世间福报非成为解脱之因。

这样的修法并没有什么意义,此时若还愿意继续修法的话,那还不如先把原先的修法暂时搁置一旁,而多修一些出离心。若内心不愿意修学的话,那倒不如继续睡觉吧。因为睡觉是在轮回范畴之中,如是不具备出离心之修学也是在轮回范畴之中,那么轮回与轮回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原先我们所习惯的轮回方式,对我们来说,还更舒适一些,因为早起打坐诵经的轮回方式相对来说更辛苦。那么既然最终得到的结果都是轮回的话,为什么不按照前面想睡就睡,想玩就玩的轮回方式去轮回呢?

如是传讲的目的,就是告诫大家出离心的重要性。因为当我们初次开始步入佛门之时,对这些理趣可能并不是很了解,因此行持种种善法,是希望获得一些加持。可是加持到底在何处呢?加持难道是在三门之外吗?如果加持不在自己的身口意三门之上,那么这个加持对我们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因此,我们想知道自己是否得到加持,就看看自己身有多少改变,语有多少改变,尤其是心有多么大的改变。从出世间角度来观待,就看看自己内心的贪嗔痴烦恼是否减少,信心和慈悲心有多少增长。要是不具有这些改变的话,那只能说明你对加持的理解可能还比较迷茫。

就像初次很多居士每见到一位导师,都祈请这位导师是否能将手置于他的头顶之上,并且为他念诵四句加持偈等等。但这种求学方式都还是一种初入佛门者的行为,而现前我们对佛法已经有所了解之后,就应该要更加客观一些才对。

因为我们现前对这些理趣都已经了解一些了,也都在修学佛法,无论我们从事的是何种修法,目的都是为了成办解脱,那么就要时时反观自己的内心,看看自己的出离心是否具备,所修学的佛法是否与解脱相应。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在家居士的行为准则
下一篇:观修无常是为了成办快乐
 三殊胜法的重要性
 时时要思维共同外前行
 但念无常 慎勿放逸
 应该如理如法地护持信心
 修行上师瑜伽必须要熟知四精要法
 认真修学上师瑜伽非常重要
 世俗菩提心之行菩提心
 不能轻视三殊胜法
 认真修学上师瑜伽非常重要
 实修的重要性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怖畏三途苦,知三宝功能,一心希求救获,此为已於三宝之救护下,其真能离三途之法为何者?[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回归净土[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 (9)[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舍利回国 备极哀荣[栏目:金山活佛]
 大架构篇 二、五根、五力 2-2-3 念力[栏目:类品述说·三十七道品]
 太虚大师石塔铭[栏目:太虚法师]
 佛教慈善的理念与实践(心慧法师)[栏目: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如何理解情苦与无常?[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与康寄遥居士书(十九通)[栏目:太虚法师]
 与祖师同行 陆 当下即道场 春行秋令[栏目:与祖师同行·明一法师说公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