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唐玄奘大师与《瑜伽师地论》
 
{返回 玄奘研究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711

唐玄奘大师与《瑜伽师地论》

释圣地 撰

  ·奘师幼年出家,宿根丰厚,天资聪慧,遍参国内诸师,虽于诸师所传皆能知晓,但于佛陀教法“百有余疴”不得通途;遂发心前往佛陀教法发源地印度,求取佛陀教法真实义。
  ·奘师于长安会遇一印度那烂陀寺僧人,得知印度那烂陀寺现有慈氏菩萨所说之《十七地论》(即瑜伽大论)100卷。而汉地仅有真谛法师所译其中三卷。虑及因法宝不全,而致中土诸师所解各异,遂更坚定其西行取经之信心及目标。奘师上书西行计划虽未获准,然其舍身求法之愿真切不移。师趁荒年孤身孓影偷渡出境,唯为求取《瑜伽师地论》。
  ·奘师游历五印度,如同华严善财童子一般遍参诸学。虽与一切明处皆潜心修学,但其始终留心在《瑜伽师地论》。未求取瑜伽大论死不瞑目,未能通达瑜伽大论终不安心。
  ·奘师历经三年艰辛,终至那烂陀寺。初参正法藏戒贤和尚第一句话即言:弟子玄奘从东土大唐而来,唯为依止和尚学习《瑜伽师地论》,请和尚慈悲摄受。于是戒贤和尚亲授《瑜伽师地论》与奘师,历经三遍,历时五载。奘师于大论通达无碍后,即告别师友回国。
  ·奘师回国后得到唐太宗李世民之护持,随即开始翻译经论。首译者即为《瑜伽师地论》和以此大论为中心的翼丛经论。待瑜伽大论翻译完毕,即请太宗皇帝为之作圣教序,以资弘传大论。唐太宗崇信大师,即令抄写九部大论,以传九洲,令天下有缘人皆能学习。


{返回 玄奘研究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论翻译家玄奘对中国佛教发展的贡献(拉吉尔·夏沃克)
下一篇:玄奘大学宗教学研究所未来发展之方向
 千古名僧玄奘(海山法师)
 玄奘——翻译家中第一人(孙劲松)
 玄奘与印度佛学——从玄奘在印所著的三论说起(吕澄)
 第二次玄奘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黄夏年)
 唐代高僧、佛学家玄奘
 玄奘与摄论学派(圣凯法师)
 对玄奘热的几点思考(刘培育)
 论玄奘精神(黄心川)
 玄奘的戒学生活、伽蓝见闻与律学观点(释昭慧、释悟殷)
 玄奘法师的译经事业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三冊 卷六 四、广六位心所──辨随烦恼体业[栏目:韩镜清教授]
 第三篇:临终成就 壹、专题开示 一、对助念团弟子之期许[栏目:智敏慧华上师开示录·圆觉心法指归]
 释迦牟尼佛传 第三章 佛陀住世时的印度思想界[栏目:释迦牟尼佛传]
 05-089真空与妙有[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5年]
 乌巴庆老师 (Sayagyi U Ba Khin) (1899-1971)[栏目:[南传佛教]人文历史传记]
 第四篇 痴 - 不为自己找借口[栏目:放下的幸福]
 恭敬礼拜[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何为“八关斋戒”?(王孺童)[栏目:八关斋戒]
 前行讲记 第六十八讲 普贤上师言教-如何令暇满人生具有实意之一[栏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法华经要义(惟贤法师)[栏目:法华经讲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