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弘一大师的八字教诫(玄洪法师)
 
{返回 弘一法师思想研究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76

弘一大师的八字教诫

作者:玄洪法师
 
  2010岁末,应邀赴泉州承天寺弘法。时值泉州承天寺传授三坛大戒,(福建省佛协传授的第二十次)。 12月28日上午,在诸男众戒子求受比丘戒前,作一佛法开示。承天寺是泉州三大丛林之一,历史上高僧大德辈出,影响深远。上世纪40年代,弘一大师时常到此驻锡弘法,圆寂后又在这里火化。会泉长老、宏船长老、圆拙老法师、广钦老和尚等一代高僧也曾经在此留下了令人赞仰的修学足迹。所以此次在承天寺说法,我将弘一大师开示的《青年佛徒应注意的四项》里的“惜福、习劳、持戒、自尊”八字教诫拿来供养诸位戒子,以此缅怀大师的高古行谊。我又在此八字基础上又扩展了八个子,与诸位戒子共勉。

  一要“惜福”,更要“培福”;

  二要“习劳”,更要“任劳”;

  三要“持戒”,更要“学戒”;

  四要“自尊”,更要“尊师”。

  一要“惜福”,更要“培福”

  弘一大师说:我们纵有福气,也要加以爱惜,切不可把它浪费。末法时代,人的福气很薄:若不爱惜,这很薄的福享尽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大师回忆小时候,挂在大厅抱柱的一副大对联,是清朝刘文定公所作,是他父亲专门请人写的。上联是‘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他哥哥时常教他念,念熟了,凡是临到穿衣或是饮食的当儿,都十分注意。就是一粒米饭,也不敢随意糟掉;而且大师的母亲和哥哥常叮嘱他,穿衣当时时小心,不可损坏或污染。怕他不爱惜衣食,损失福报以致短命而死。 大师五岁时,父亲离世。七岁时练字,不知爱惜,拿整张纸瞎写。他母亲看到,就正颜厉色告诉他:父亲在世,莫说这样大的整张纸不肯糟蹋,就连寸把长的纸条,也不肯随便丢掉哩!

  大师因为有这样良好的家庭教育,年纪大了,也没一时不爱惜衣食;出家后还保守著这样的习惯。所穿小衫裤和罗汉草鞋一类的东西须五六年一换,很多衣物,大都是在家时或是初出家时候制的。有人送好衣服或珍贵之物,大半转送别人。大师说:因为我知道我的福薄,好的东西是没有胆量受用的。又如吃东西,只生病时候吃一些好的,除此以外,从不敢随便乱买好的东西吃。他说:惜福并不是我一个人的主张,就是净土宗大德印光老法师也是这样。有人送他白木耳等补品,他不愿吃,就转送到观宗寺供养谛闲法师。他说自己福气很薄,不堪消受。弘一大师还特别提到这样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故事:印光法师性情刚直,平常对人只问理之当不当,情面是不顾的。有位皈依弟子,是鼓浪屿有名的居士,去看望他,和他一道吃饭,这居士先吃好,老法师见他碗里剩落了一两粒米饭;于是就很不客气地大声呵斥道:‘你有多大福气,可以这样随便糟蹋饭粒!你得把它吃光!’

  所以大师告诫我们:即使有十分福气,也只好享受三分,所余的可以留到以后去享受;诸位或者能发大心,愿以我的福气,布施一切众生,共同享受,那更好了。

  古德云:忧道不忧贫。出家修学终究应该以道业为重,无须为衣食所忧,佛曾有“白毫之赐”一说。佛灭度后,留白毫一分功德供养末世弟子。只要末世一切出家弟子一心勤行道,都能够得衣食有余,受用不尽。《佛藏经·了戒品》云:“但能一心勤行道者,终亦不念衣食所须。所以者何?如来福藏无量难尽。舍利弗!如来灭后,白毫相中百千亿分,其中一分供养舍利及诸弟子。舍利弗!设使一切世间人皆共出家随顺法行,于白毫相百千亿分不尽其一。舍利弗!如来如是无量福德,若诸比丘所得饮食及所须物,趣得皆足。”佛藏经卷下(大一五·八○二上)所谓“白毫”,是指世尊两眉间之白毛;此相名为白毫相,是如来诸相中尤为殊胜的一相。由此我们更要惜福,在日常的修学中培植福德,为寺院常住发心服务,造福社会人群。

  二要“习劳”,更要“任劳”

  所谓习劳,就是践行佛法,参与劳动。 弘一大师说,我们的身体上有两手,下有两脚,这原为劳动而生的。大师认为:劳动原是人类本分上的事,不唯我们寻常出家人要练习劳动,即使到了佛位,也常劳动。佛决不像现在的人,凡事要人服劳,自己却坐著享福。经律中就有很多佛习劳的故事,不妨说几个供养大家。

  有一次,佛和阿难出外游行,路遇一弟子醉酒,佛和阿难亲自帮他洗干净。

  门的横楣坏了,佛自己动手修补。

  弟子生病,无人照应,佛就自己帮助病弟子洗濯大小便种种污秽,还将他的床铺整理干净,扶他上床休息。

  阿冕楼陀双目失明,不能料理自己,佛和弟子们就帮他裁衣,一起做。

  佛还曾为眼花的老比丘穿针缝衣。所有这些,都足以证明佛的勤劳。

  律典中说,给孤独长者本来每于晨朝前往逝多林礼佛已,便于扫寺内地。有一次,长者因有他缘,来不及入寺。世尊经行时,见地不净,随即执持竹扫帚亲自在林中打扫卫生。当时舍利弗等大弟子等见佛扫地,也都过来一起打扫园林。扫完了,佛在食堂中为弟子们特别开示扫地的五种殊胜功德利益。

  一、自心清净,净扫寺地,因地净故,心得清净,是名自心清净。

  二、令他心净,净扫寺地,因地净故,他人见无尘垢,心得清净。

  三、诸天欢喜,净扫寺地,因能去其憍慢尘垢,诸天见地净无尘,生欢喜心。

  四、植端正业,净扫寺地,调伏自心,植立端正福业,他世必获相貌端正。

  五、命终之后当生天上,净扫寺地,因净地故,功德增长而命终当生天上。

  扫地是如此平常之事,已有如此殊胜利益,遑论护法护教的广大修学呢?!弘一大师希望我们以佛为模范,凡事自己动手去做,不可依赖别人。

  说到任劳一事,不由得让我想起虚云老和尚的弟子具行和尚。在教席中,我特别与大家分享了具行和尚传奇式的修行故事。

  具行和尚,是云南盐源人。从小父母双亡,孤苦无依,族人将其入赘曾氏,从此以曾为姓,寄籍宾川县。清光绪三十三年,他二十岁,因家乡闹饥歉收,无人雇用。家贫无计可施,走投无路养不活家小,闻说虚云老和尚在鸡足山修建祝圣寺,雇用苦力泥水工人,只好来求虚云老和尚收留,赚些微工钱,养活家口,老和尚慈悲收留了他。

  此后,他异常勤劳,每日天未亮就起来,不用人吩咐,自己发心开垦种菜,施肥浇水。还自动出力挑土抬石帮助修庙,从早做到天黑,从不讲话,也不休息。别人跟他说话,他都听不见,人甚至以“聋子”相称,他也不以为忤,从不争辩。做工一个多月之后,他老婆孩子岳母子侄,一大家七八口,因地主收回土地,全家都赶了出来,便前来投奔。虚云老和尚慈悲,让他们在寺院后山搭一茅棚居住,全家都在寺里做工。从此全家八口都做杂工,人人感恩勤恳,把后山开垦成了一畦畦的菜圃,种了各种菜蔬豆子瓜果,供应全寺,又把全寺整理打扫得一尘不染。他自己住茅蓬,不与妻室同居。两年后他求虚云老和尚教他念佛修学的方法,老和尚便细心教他。从此他屏息诸缘,一心念佛,日夜不停。种菜锄土,也心念佛号不辍,乃至不久一家八口老小都发心落发出家修行。老和尚把他的名字改为日辩,受具足戒后,赐法名为“具行”。此后,他愈加发心承担各种劳役,种菜、施肥、挑粪、担土、打扫。他专诚一心勤念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不和谁讲话,人讥为“聋子和尚”。

  民国四年虚云老和尚让他下山出外参学,至民国九年,老和尚重建云栖寺,具行和尚知道师父缺人手就赶回来,老和尚就让他住在云栖寺和胜因寺两处。从此,具行就在两寺间每日辛勤作务,举凡挖土、搬石、筑墙、盖房子、种菜、种树、砍树、取柴草、割禾打稻谷、犁田、除草、打扫、挑粪、施肥、炊事、劈柴……一切最劳苦的工作,他都发心勤作,一面干活,一面念佛。有时替师父或同参补衣,也是一针一句佛号。晚上就念金刚经、药师经、净土诸经,一字一拜;上殿课诵,精勤苦修,可谓全寺第一!虚云老和尚观察其修学,异常欣慰;知其进境,已十倍百倍于任何僧人。老和尚甚至特许具行和尚担任这一年春戒的尊证!

  直到有一天具行前来拜见老和尚说:弟子要去了,特来叩辞!

  老和尚悲喜交集,知道他大事已了。

  日后寺后菜园,忽白光眩目,连闪几次,照得全园光明,直冲夜空。众人无不惊诧,以为佛寺失火,几佰人奔入寺内探寻究竟。僧众与村民点火把赶去一看,见具行和尚端正合十,趺足而坐,巍然不动,眼睛半合,面带微笑。他身披袈裟,面向西方,左手执磬,右手执木鱼!面色如生,笑容和蔼,不理众人。虚云老和尚见此情景,吩咐不许擅动!告诉众人,具行已坐化!他自身喷出三昧真火,自焚成灰!刚才的白光就是他的真火之光!众人听说,无不惊诧万分。众人不敢相信,这个活生生的具行和尚,居然已经圆寂!虚云老和尚以师尊身分,对具行下拜,众人也跟着叩拜!大众拜罢,但闻阵阵异香!众人都嗅闻得到类似檀香的异香。个个感动得念佛流泪。虚云老和尚特别请弟子具行,多保持瑞相一天,请都督和昆明社会人士、新闻界都来瞻仰法身,摄影流传于世,以弘佛法。老和尚还派人轮值看守,守护法身,勿让人畜触碰,不许大声震动。

  第二天,省督唐继尧,财政厅长王竹村,水利局长张拙仙……次日闻报,昆明日报摄影记者,还有其家属、社会贤达、昆明的佛教徒缁素,全都来参拜!此事轰动了全昆明;数万人络绎登山来拜,人人感动,个个称奇!昆明日报刊出了头条新闻和照片,轰动了全云南。人人赞叹佛法真实不虚!谁说修不成佛菩萨呢?具行上人就是最好的修学证据!

  老和尚对唐继尧说:因为具行和尚是由心内发出三昧真火,把自身焚化的,所以才有此瑞相奇迹!老和尚轻敲残磬,突然间,具行全身震动化作灰烬而倾倒!虚云老和尚率唐继尧等与数千观众都跪下叩拜,大众热泪盈眶,感动无比。

  一个孤苦无依的穷苦人,从走投无路到出家修行。如此发心吃苦任劳,难行能行,精进念佛,功圆果满,这实在是我们修学的最好典范啊!

  三要“持戒”,更要“学戒”

  大家来出家求受戒法,持戒是必须要做到的!不说修到菩萨或佛的地位,就想来生再做人,最低限度,也要能持五戒。弘一大师说不少人受戒只是挂个名而已,切实持戒少。他看了真痛心,他劝我们受戒,万不可敷衍门面,自寻苦恼。

  大师说,戒中最重要的,不用说是杀、盗、淫、妄,此外还有饮酒、食肉,也易惹人讥嫌。至于吃烟,在律中虽无明文,但在我国习惯上,也很容易受人讥嫌的,总以不吃为是。

  所以,持好戒,就需要学戒。道宣律师、弘一大师都是我们学戒的最好榜样。

  道宣律师生于公元596年,隋文帝开皇十六年四月初八,浙江吴兴人。他家学渊源,世代为官,父亲钱申曾任吏部尚书,母梦日轮贯怀而有孕,甚至还梦到一梵僧告知所怀者乃梁朝僧佑律师转世,宜令其出家。道宣律师天资聪颖,九岁便能作赋,十五岁时由于厌倦世间学问,到长安日严寺随智頵律师学律,开始诵习经典。十六岁出家,二十岁从弘福寺智首律师受比丘戒。智首律师戒德清净,七众宗仰,博览三藏,经常登台讲律,独步长安三十余年,有“钞疏山积,学徒云涌”之美誉。

  师曾在智首律师座下听《四分律》一遍,以为懂了,准备去坐禅,被智首律师呵斥:“你只听一遍,还没行持,怎么可能通达?!”他虚心受教,安心听讲戒律二十遍,终得通达,才前往林间修习定慧。其后开始著作。以《法华经》、《大般涅槃经》的内涵诠释《四分律》,兼采其它部派的优点,将大小二乘贯穿起来,囊包三藏,遗编杂集,攒聚成宗,其中以《四分律删繁补缺行事钞》、《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四分律随机羯磨疏》最为著名,被称为“南山三大部”。

  道宣律师持守戒律非常精严,感应颇多。贞观年中半夜,师在西明寺经行,突一阵踉跄,将跌倒之际,一少年身着甲胄,及时上前相扶,师问其身份,少年答说:“我是毘沙门天王儿子,因您戒德所感,特来保护。”此外,还曾有三果梵僧前来礼坛,圣僧宾头卢尊者现身并力赞道宣律师为佛灭以来弘律第一人,诸天神将常来护卫并供以天馔等神奇感应。

  宋元明清七百多年间,弘律乏人,经多次战乱,大多律典毁于战火。“南山三大部” 于此绝迹,所幸原本日本犹存。直至清末,徐蔚如居士才从日本请回“南山三大部”,在天津付梓重刊,然错误遗漏很多。弘一律师慨叹戒律之衰微,发愿毕生学弘戒律,便从日本请得古板“南山三大部”,历经二十年,遍考中外律典丛书以校正之,才使得“南山三大部”在此重放光芒。

  抚今追昔,无限感慨。我们今天能学到这些律典,都是前辈的功德成就!如果没有过去菩萨祖师,舍生忘死的求法和殚精竭力的弘传,今天我们岂能学到如此珍贵的戒法?所以,我们要负起历史的使命,续佛慧命,把佛法代代相传,大家切不可自轻啊!

  弘一大师曾这样发愿:

  愿尽未来普代法界一切众生备受大苦,

  誓舍生命弘护南山四分律教久住神州。

  如今在承天寺,弘一大师当年圆寂的地方,诸位戒子来求受三坛大戒,回想大师如此感人的大愿,我们岂能不动容感恩!

  四要“自尊”,更要“尊师”

  所谓‘自尊’,就是自己尊重自己。

  如何尊重自己?

  弘一大师教我们读《高僧传》,彼既丈夫我亦尔。做大菩萨,就当依经中所载的菩萨行,随力行去。自尊,非妄自尊大,目空一切。大师说,自尊是增进自己的德业,凡事全在自己去做,有高尚的志向,没有做不到的。大师说,年纪虽小,志气却不可不高啊!

  大师特别开示我们:现在依佛出家,所处的地位是非常尊贵的,就以剃发、披袈裟的形式而论,也是人天师表,国王和诸天人来礼拜,我们都可端坐而受。自今以后当尊重自己,万不可随便。

  当然,自尊之外,我们更要学会尊敬师长。因为修学佛法,离开师长和善知识的教诲是无法想象的事。

  《华严经》云:“善男子,若欲成就一切智智,应决定求真善知识。善男子,求善知识勿生疲懈,见善知识勿生厌足,于善知识所有教诲皆应随顺,于善知识善巧方便勿见过失。”

  “我今得与善知识会,是我获得广大善利。

  何以故?

  善知识者,难可得见,难可得闻,难可出现,难得奉事,难得亲近,难得承接,难可逢值,难得共居,难令喜悦,难得随逐,我今会遇为得善利。”

  “依善知识,事善知识,敬善知识。由善知识,见一切智。于善知识,不生违逆。于善知识,心无谄诳。于善知识,心常随顺。于善知识,起慈母想,舍离一切无益法故。于善知识,起慈父想,出生一切诸善法故。”

  “善财童子,蒙善知识力,依善知识教,念善知识语,于善知识,深心爱乐,作是念言:因善知识,令我见佛。因善知识,令我闻法。善知识者,是我师傅,示导于我诸佛法故。善知识者,是我眼目,令我见佛如虚空故。善知识者,是我津济,令我得入诸佛如来莲华池故。”

  “于善知识,心生渴仰。以善知识,熏习其心。于善知识,志欲坚固。方便求见诸善知识,心不退转。愿得承事诸善知识,心无懈倦。知由依止善知识故,能满众善。知由依止善知识故,能生众福。知由依止善知识故,能长众行。知由依止善知识故,不由他教,自能承事一切善友。”(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有部毗奈耶杂事》中这样告诉我们:

  “阿难陀言:诸修行者,由善友力,方能成办。得善友故,远离恶友,以是义故,方知善友是半梵行。佛言:阿难陀勿作是言,善知识者是半梵行。

  何以故?

  善知识者是全梵行,由此便能离恶知识,不造诸恶。常修众善,纯一清白,具足圆满梵行之相。由是因缘若得善伴与其同住乃至涅槃事无不办,故名全梵行。”

  可见,修学佛法的所有功德都来自于善知识!所以我劝勉大家自尊之外,千万记得要依止善知识,尊敬自己的师长才好。

  以上由弘一大师的八字教诫展开所说,皆是当时在诸位戒子求受比丘戒之前的讲座中所谈及,时隔有日,只能稍加整理,供养诸位。虽不能全部呈现当时讲课的内容与风貌,也只能算是聊胜于无。希望对大家有点帮助,也算是去年岁末在泉州承天寺为三百多位戒子讲学的一个纪念。


{返回 弘一法师思想研究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杂文记弘一大师二三事(毛始平)
下一篇:徐蔚如的提示与弘一佛学思想体系的形成(金梅)
 学弘一大师“惜福”(徐足之)
 僧格的养成与完善——纪念弘一大师诞辰130周年(学诚法师)
 弘一大师与地藏菩萨
 从“悲欣交集”看弘一法师与藕溢智旭的佛学渊源与路径(万里)
 弘一大师与南山律学(明旸法师)
 弘一大师出家原因试析(本来)
 从“念佛禅”看弘一法师修习念佛法门思想(洪修平)
 弘一与太虚的法缘(于飞)
 “东南佛国.杭州首届佛教文化节暨弘一大师诞辰一百三十周年”学术研讨会综..
 弘一法师的南山律学(屈大成)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With samadhi power, we need not fear demons[栏目:The Chan Hand book]
 捐血救人的太子[栏目:佛本生故事]
 佛教徒应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漂亮生活来自好心态[栏目:莲心慧语]
 圣者言教 第二课(十七)珍惜密法 精进修行[栏目:圣者言教]
 天台小止观 如何对治身心的障碍[栏目:永本法师]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三十六集[栏目: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空法师]
 49 请认识自己的限制(上)[栏目:在生活中禅修]
 禅宗对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响(李豫川)[栏目:佛教与艺术]
 修行须持之以恒才能转变业报[栏目:传喜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