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净土法门是“念佛圆通”法门
 
{返回 首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48

净土法门是“念佛圆通”法门 
首愚法师
 
  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念佛的一个法则,“如母子相忆”。十方诸佛好比是母亲,我们凡夫这些苦恼众生,好比是孩子。十方诸佛想要度众生,等于妈妈在想孩子,想念特深,可是呢这孩子到处流浪,他心里头根本把这妈妈给忘记了。这样妈妈很想孩子,孩子没有想妈妈,本如母子般的佛与众生是没有办法相应相会的。一定要母亲想孩子,孩子想母亲般,在这样的情况下念佛才会有所成就。这是大势至菩萨所示念佛法门的第一层意义。
  第二层意义,所谓母亲也代表我们每一个人本具的佛性,清净的自性。孩子则代表我们的烦恼习气。我们虽然有这个清净的自性,但是烦恼习气太重,把我们障碍住了。这就好比一面镜子,上面沾着太多灰尘,镜面的光亮被遮住,结果如镜子能照的这个自性的功能便发挥不来了。惟有把这习气烦恼好好擦一擦,那自性的光明,也就是佛性的光明便显现出来了。
  所以我们平常所谓的这八万四千法门,念一句弥陀圣号也好,念咒也好,观想也好,各式各样的止观也好,都是属于子法,而母法则人人本具,个个不无。念佛一定要念到能念的心,所念的法,能所相应,能所交融,乃至最好能所双亡,母子合一无别,那才算得个入处。这若以大势至菩萨去告诉我们的字眼来说,就是“净念相继”。不过这个净念相继,只要你一句佛号念念分明地一直念下去,也可算数,一句咒语念念分明地一直念下去,也可算数。
  至于其他方法,以白骨观来讲,观一具白骨,能够显现出来,历历分明,这个也是净念相继。做安般法门之数息法,从一数到十,从十倒回来,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一来一往,清清楚楚,中间没有其他杂念插进去,这个也是净念相继。净念相继若以观音菩萨修行法门来讲,可以说是“入流亡所”的入流了,当然入流既深便能亡所。我们念准提咒,念啊念,念念在一片音声海中,即算入流,入了音声的海流,但这样够不够?你能不能亡所呢?这就看你的定跟慧了。初步的入流还不够的,能够净念相继,当然就能够都摄六根,都摄六根就能亡所,自我融化掉了。这时能念的心,所念的方法,冰消瓦解,用功不用到这个程度,相应不了,母子没有办法无隔地相会。能念的心,是母亲;所用的方法,是法子。所以母子相应的念佛法大概有以上所讲的这几层意思。
  修行见地非常重要,见地弄清楚了正好用功。见地搞不清楚,盲修瞎练,前途堪虑。这就是为何《楞严经》中佛要为阿难他们“七处征心,八还辨见”,一而再、再而三地讨论心在那里的原因。因为这属佛法的见地,没有一点逻辑观念的话,那要搞得糊里糊涂的。修净土也一样,要把道理弄清楚,修持的路头、修证的过程要有相当的了解,这样再来好好地念一句阿弥陀佛,那就稳当当了。能老实念佛,那当然很好。但佛法真正的见地要不要探讨?当然要!为什么念佛?怎么念佛?念了有什么结果?这可跟佛法说的见地都有关系的。
有人说,只要一句阿弥陀佛就好了,有的说只要持一部《无量寿经》就好了,其他都不要。念一句阿弥陀佛圣号,其他咒语都不用念,这个是弘扬净土其中的一条路,但整个佛法的理路、层次,法法之间的相容相即之道,能够交代得清楚,仍是很重要的,因为见地不清,只论功用,佛法传世有碍,而理趣有乖,少了圆通,行者易涉偏僻。尤其佛法的宗旨在般若,对领摄一切佛法修学功行的般若的探讨,绝不可能防碍念佛人的往生,只有导正他的实修经验的效益而已。
  当然念一句弥陀圣号很单纯,这很好。信心具足的,不问什么佛法来龙去脉的问题,也没有关系。问题是,这个世间千千万万人,佛法还是要有多门、无量门,多门、无量门,那才是真正讲普门的佛法。念佛要具足信心,要信心清净,这都不易,你若具足信心,而且信心清净,那么信心清净,即生实相,不就与般若相应了吗?这样来看,念佛虽只念一句圣号,为了为具足信心和信心清净而谋,对于整个佛法见地的了解把握,不也是有所助益于念佛吗?所以大家学佛,在法一定要融通、圆通,要不然只为了显一宗、护一门,结果损了整体的佛法,那多可惜啊!
  修任何法门一定要融通,融通才不会矛盾,融通才有资格谈参学佛法。你听佛法,你的思想愈来愈?大,你所懂的法门愈来愈多,不会坏你所修的那一法,有只有来帮忙你的份而已。一切佛法的事理会让你的理念更清楚,更证明了你所修那一法实际的内涵。广参学,没有错呀!要不然就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说各话,到头来,你听那个好?最后只有各取所好,各执己见,然后让有一些后来的学人六神无主,不知如何取舍了。
  古德有为了强调一门深入而用挖井来比喻,说你挖井,挖到一半,信心没有了,耐心不够,因此就算了,放弃了,再找另一个地方来挖,以为这样也许会更快些,结果每一口井都挖了一半,永远都是半吊子,喝不到法水。这比喻没有错,问题是你一门深入,是那一法门?是念佛法门?是准提法门?是观音菩萨修行法门?还是安般法门?如果真要谈一门深入的话,当然应该指的是心地法门了,毕竟一切修行最终总要回归于心。这心地法门代表了八万四千法门,此心地法门一门通,门门便通。你心地一打开来,任何方法你一看,了解了,这样你才不会让佛法的各种法门形成格格不入。这时你也可以念佛,也可以念咒,也可以随时碰到机缘而去随喜、随缘,随顺世缘无挂碍。
  所以我们这里不但打准提七,也经常打佛七。每一次与南老师见面时,他老常说:“你好好弘扬净土法门,好好以禅净双修弘扬净土法门。”我说:“会!会!随机缘啦!大家喜欢这个,我就目前用这个吧!”
 


{返回 首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观 la 字好帅
下一篇:佛相在哪里
 修持准提法如何下手去用功?持咒怎样才能上路?
 观 la 字好帅
 四念处观的灌顶法门
 谁得亲见虚空佛日
 如何得自由--准提法字轮观的奥妙
 人人要有一个净化身心的方法
 你一直过着在「准备中」的人生?
 闭关的法地
 妖怪是两手两脚的做的
 亲证真如三进法--持咒.观想.发愿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相应53经 有学经[栏目:相应部 48.根相应]
 88 在前变障[栏目:石头路滑]
 佛前深心忏[栏目:达真堪布]
 0289 显无边佛土功德经(唐 玄奘)[栏目:04 其它华严经典]
 虚云和尚戒律思想与实践初探(何明栋)[栏目:虚云禅师思想研究与纪念文]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十八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教育胞弟,终成大器[栏目:心念与命运·第3册]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解 法会因由分第一[栏目:慧律法师]
 彻悟人生 第三十一个故事[栏目:觉真法师]
 做人的佛法 下篇知恩图报.《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报恩品》讲记 第一讲 本经的介绍[栏目:慧净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