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夏雨清凉解要 十
 
{返回 智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28

夏雨清凉解要 十

大家今生今世得到人身,又能出家,为什么不和业奋斗一番呢?自己力量不够,可念阿弥陀佛,求阿弥陀佛接引。

我发现你们有不知道这个可怕的,还处处攀缘,处处妄想,这怎么得了?这口气不来,来生改什么戏装,不知道。不要说地狱苦不堪言,就是畜生道,也苦不堪言,大家各自努力,观察自己。

念佛也不是痴痴地念,而是要知道他的功效。要如何念呢?增进功德。功德是什么呢?功者自度,德者度人。怎么能够自度呢?定力。怎么能够度人呢?慧力。念佛要知道增加自己功德,增加自己定慧,那才有用。

定慧是什么东西呢?简单讲,定者,不被一切妄想、攀缘所动。慧者,能破一切妄想、攀缘心。希望大家各自努力。

六道生死之因相及如何用功了生死

我看大家学戒,都很精进,我非常高兴。今天我讲一点点观察六道生死之因相,这是你们出家最重要的事,大家要留神听。

我们命终之时,一生所造的善业恶业一时俱现。为什么一时俱现?现的什么东西呢?就是你的妄想。大家仔细观察自己就知道了,你是否有的时候(静坐或其它时间),突然想起很多事情,你记不起来的事情,都想起来了,不知道那一年的事情,都想起来了?如果有这种情形,那是生死根!六道轮回就是它!再重的,有人想起来,一时放不下。想起如意的事情来,高兴得放不下;不如意的事情,仇家,放不下。那就是六道生死之根。夜晚睡觉的时候,本来睡得好好,忽然想起一件事情来,睡不着,或淫欲念动的时候,睡不着,那是生死之根,佛说过嘛,一切众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

各人仔细就可观察它了,如果妄想多的话,我和大家说着法,他不知道起什么妄想,不知道想那儿去?那都是六道生死根!

妄想从那儿起的?攀缘心。经上说,攀缘于何?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你想想你所起的妄想,不外乎色声香味触法,三世的色声香味触法,过去现在未来。你现在醒觉,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起的时候你管不了他,临命终时一切神识昏昧了,你怎么管得了他?一定随他走,堕入生死。所以末法时期,唯有净土法门可修,仗佛力。可是淫欲念重的人,往生不了。什么原因呢?淫欲念很重的人,他不想念佛了,这,怎么能往生呢?所以净土法门虽不戒正淫,也要约束自己。

所以古德说「打得妄想死,许你法身活。」生死大事未了,如丧考妣。现在有些胡涂人,说我学佛不求了生死,这简直愚昧到家了!你们出家学佛,就是在家弟子也一样,为了何事呢?为了求往生,不随六道轮回。大家知道,这个妄想心,打不死他,你是六道轮回生死;如果他不起,渐渐伏下的话,你往生有希望。

最后我们再讲,怎么用功呢?心里不要攀缘六尘。对一切众生,一切人、一切事,不起太好心,不起太恶心,平等对待。

平等心怎么产生呢?念佛念法念僧。临命终的时候,念佛念法念僧的功德起了,攀缘六尘的心不起,可以往生,不堕六道轮回。我们再讲,怎么念佛,怎么念法,怎么念僧?念佛念法念僧皆有两项。一是恭敬,一是承事。服务、做事情,叫承事。恭敬是一,没有分别;承事有所不同,千差万别。

对佛恭敬是一,对佛承事,譬如礼拜啦,绕佛啦,合掌啦,供养啦,这些都是承事于佛。像你们扫扫大殿,清理佛桌,为佛服务,都是承事。还有一项最重要的,大家要知道,承事于佛,是慈悲一切众生。因为一切众生是未来佛。

再谈到念法,念法也是恭敬承事两项。恭敬是一;承事有多种,在法的方面,譬如说,受持、读诵、解说、书写,这是在法的方面承事。

念僧也有恭敬和承事两项。恭敬是一;承事有多种,比方说,供养、作僧众事,皆是承事。扫地啦,洗菜啦,洗碗啦,扫院子,作僧众事皆是承事。

恭敬是意业,承事是身口业。对三宝要是恭敬承事,名身口意三业清净。意业所起的叫功,身口业所起的叫德,你有这些功德,临命终的时候,功德就现于脑海了,其它的六尘缘影不现了。

所以,要念佛念法念僧,这样你才能了生死。

要让过去的六尘缘影不现,有两种法门,第一个是忏悔,第二个就是恭敬承事。忏悔使他不增长;恭敬承事,以功德力,可使过去业障消除。

挣脱生死系缚

各自努力,挣脱生死的系缚。生死系缚,不是那么简单挣脱的,不念念求阿弥陀佛接引,恐怕难以脱离。所以大家知道这道理以后,念念求佛接引。

大家应该万缘放下,单提一声佛号,你们不久久用功,办不到的。用功久了,佛号一起,仅有一声佛号,心中只有佛,没有其它的妄想。

用功的方便,我屡次和大家讲过,原则就是,谨谨慎慎,恐怕它跑掉,好像猫捕鼠一样,不敢大意。恐怕大家念佛的时候,妄想随起,这就是生死根苗。尤其是无量劫来种根最深的是淫欲念,恐怕大家随时随地都会起,甚而言之,你在殿堂上,佛菩萨面前还起,自己禁止不住,那不怪你不恭敬,因为它是无量劫来生死习气,不得出离生死,就是它。不仅是男人见女人起淫欲念,女人见男人起淫欲念,男人见男人也可动念,女人见女人也可动念,所以佛在戒律上再三禁止。举例说,比丘不可畜少年沙弥,就是这个意思。你不知道你刚刚动念那一剎那,润生无明趁机增长,助成你无量劫来习气不断,还在六道生死之中。所以这一念很难断,大家千万不能大意,谨谨慎慎,兢兢业业。如果这一念一动的时候,你在生死之中了,多可怕啊!

要想挣脱这生死系缚,我们靠自力恐怕靠不住,大家求阿弥陀佛接引,求观世音菩萨加被。所以,愿弥陀接我,观音菩萨助我,才能把这一念断下去。

这一念怎么能杀掉它呢?以戒捉,以定缚,以慧杀。慧,大智慧才能杀掉它。可是这个大智慧不是闻慧思慧,闻慧思慧仅仅能伏它,不能断它。要想杀它,必须要起修慧,不实际修行,怎么能杀掉它?所以大家千万谨慎谨慎,能突破这一关,称为大丈夫。

学佛了生死

有人说「学佛不求了生死」,这是他不知什么叫生死。

杀、盗、淫,是生死。不了生死,就是应该杀、盗、淫。恶口、妄语、两舌、绮语,是生死,没有恶口、妄语、两舌、绮语,是了生死。如果杀、盗、淫、恶口、妄语、两舌、绮语没有了,了分段生死,出三界。

贪、瞋、痴,是生死。不了生死,就不断贪、瞋、痴。如果断贪、瞋、痴,了变易生死。

五欲是生死,眼贪美色,如男贪女色,女贪男色,耳贪声、鼻贪香、舌贪味、身贪触,皆是生死。不了生死,就是五欲不断。

五盖是生死,如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疑盖、掉悔盖,是生死。不了生死,是五盖不除。

十使是生死,贪、瞋、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取见,是生死。不了生死,是不断贪、瞋、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取见。

其余如九结、十缠、八万四千烦恼,皆是生死,不了生死,就是不断烦恼。

再讲,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都是生死。若说学佛不求了生死,那就是不断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这,是魔说,不是佛说。

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了生死。不了生死,那就是作一切恶,一切善不作,不净其意,这完全违反佛道,希望大家慎思明辨,维护正法船。

一切心行不为后世作因缘

结夏过了一半了,各人照顾自己的佛号,不要忘记念佛。同时,开始的时候和大家讲「日除一恶,日行一善」做了没有?自己检讨,是否改过了?是否依然故我?检讨在转凡成圣之道上究竟前进了多少?

智慧者一切心行不为后世作因缘。愚痴人所作所行皆为后世作因缘,一定受后有,原因产生在第六意识,第六意识起分别心,造诸恶业,熏阿赖耶识,一定受异熟果报。异熟果报成熟的时候,改头换面,可是总不出六道轮回。我们无量劫来互为父母、兄弟姊妹、冤家仇对……,没有出去的一天!既得人身,出家修道,再不除异熟因果,那一年那一月才能出去?

异熟,有其因,因就是烦恼和业。烦恼方面,最粗的是见思烦恼,你犯不犯?是否被见思烦恼所缠?如果是,一定有漏,不出三界,地狱饿鬼畜生有份。微细的,是无明烦恼,微细的业,就是无漏业,虽然不造三界六道生死,可是不见佛性,不成佛道。

所以我们要从第六意识下手,见思烦恼断了,不为后世作因缘,这个事情办了,可能不为后世作因缘,我才做。至于无明烦恼,那是出于第七识反熏第八识,太微细了,我们不够资格,现在不谈。

各人造了异熟果报没有?如果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不要看今天你是比丘比丘尼,来生是牛是马,不知道!可怕!

为什么教大家要念佛?念佛的异熟果报在净土。为什么教大家日除一恶日行一善?日除一恶,你的异熟果报再不好,不在三涂;如果行善,若不出三界,也不离人天,再高,成就佛道。

这个,不要客气的,客气的话,误你法身慧命。

结夏过了一半了,希望大家努力修道。

大家不要认为你还年轻。你要知道,生死在呼吸之间,说不定你的异熟果报在今年完成,说不定在这个月完成,也说不定在今天完成。各人提高警觉!

走上声闻乘进趣菩萨乘

我发现你们同参之间有很多人,感情独厚,他不知道这是六道轮回生死之根本,实可怜愍。佛说这辈人如小儿舐刀头蜜,实可怜愍。

如果我不跟大家讲,我有过,我讲过以后你行不行在你,现在我把厉害讲给大家听。

出家人只论道义,没有感情。什么原因?感情有四种次第,最微细是「爱」,再粗的「着」,再粗的「染」,最粗的是「淫」。爱的一念就是无明。由爱产生着、染、淫。在十二个因缘,这三个称之为取,取于惑、业之间,产生后有,后有必落六道三涂。所以说,爱叫润生无明,一定是六道轮回生死。所以说,断的时候先断淫。大家切实注意。

如果不断淫,四项爱着染淫不除。断淫以后,再进一步断染。染虽然在现行业,染有一少部分在种子了。再断,断着了。着大部分在种子,爱就是种子了。

有爱着染淫,心不平等,失掉法身,所以必堕六道生死。如果最后断爱了,声闻极果就是阿罗汉。阿罗汉断淫,就是微细的爱。阿罗汉断爱,才称之为究竟断淫。

净土宗蕅益大师根据这个道理立事一心不乱,因为爱着染淫是迷事无明。这四项断了以后,证小乘声闻极果。所以迷事无明破尽,不受六道生死了。如果你能断尽最后一分爱的话,可以得灭尽定。大家要努力奔向这个地方。

再往上修,从受开始断起,那就是发业无明,根本无明,迷理无明。如果走上断的道路,是菩萨道,断的话叫成佛。我们不敢希望那个。蕅益大师立理一心不乱。净土法门有胜方便,事一心、理一心。大家晓得了,执持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就可得到圆满果位。

生次第,先从爱生,然后着,然后染,然后淫。断次第,从粗到细,先断淫,后断染,再断着,最后断爱。这样见思惑破尽,证声闻极果、四果。如果着手能降伏淫念的话,这样近乎于初果了。大家怎么可以不努力呢?

各位都是辞别双亲来出家,要知道你父母「含泪送子入空门」望的是什么?望的是你的祖先、你的父母,能因你得道,因你解脱。「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古德之言不可不听!

所以大家修行净土法门,净土是圆顿大乘,理一心、事一心,可以同时而修得,一时俱得。要是三乘次第而修的话,断淫、断染、断着、断爱,声闻极果,你不奔这个道路吗?顺着道路往上走。

如果不断怎么样啊?六道轮回。如果你堕在六道轮回之生死中,难免不堕三涂。怎么说呢?地藏经说,娑婆众生举足动念,无非是业,无非是罪。你有善果报,才感人天果报。既然娑婆众生,无非是业,无非是罪,你要保住人身很难啊!

人身一失,万劫不复,后悔莫及。大家千万不要认为自己年轻,那不一定;生命在呼吸间,一气不来,转为后世。六道轮回生死无量无边,再修得度就难了。所以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希望大家提高警觉,确实认识。佛法是踏实的,不是骗你的,你不修,得不到的。

不要认为大家研究点经、研究点戒律,你要知道,你所知道那一点半生不熟的,到了临命终的时候,不能对治生死。你临命终的时候用什么对付生死呢?现在还舐刀头蜜,实可怜愍。智慧者,看破以后积极脱离,不求阿弥佛加被,还难以办到呢!何况大家迷迷糊糊?希望大家不要再做一个愚痴的众生。

我们虽然修行净土法门,求生极乐,也要知道按部就班,循序渐进。走上声闻乘果位以后,进趣菩萨乘,要有这个大志向那才行啊!所以希望各位回想你当初出家的时候,你的父母含泪送子入空门,不要忘记初心啊!

《二、清净三业》

清净身口意从口业防起

奉劝大家持戒念阿弥陀佛,我时时刻刻、兢兢业业检点自己,还有违犯的时候。你们四十几个人,是我的严师,我唯恐自己身口意三业不正,把你们当作严师。

今生怎么了法?兢兢业业,谨慎注意身口意三业,不叫它犯戒。这样才有脸见阿弥陀佛。十业当中,唯口业难守。身犯杀盗淫,可起正意念防止。心最难防,也可起正意念防止。唯口业不得了,一言刚出口,已经追不及了。话刚出唇,已经造业了,最难防。

希望大家防三业,要从口业防起。时时刻刻,谨慎检点自己。

你们不要仅仅看我是你们的师父,应看每人是你的师父。对每人现前都不敢有一点放逸,这样道业才能增进,希望大家各自勉励。

不犯口四过非佛法不说

身口意三业,最容易犯的是口业。虽然意业时常起,可是它不是每一念都有贪,每一念都有瞋、痴。口业,凡夫说话,一动口就是四过,所谈的不外乎妄语、恶口、绮语、两舌。

大家要知道害怕,口业可以令众生下地狱。所以大家说话的时候,检讨自己,口四过不犯──凡是妄语不说,说就说真实语;恶口不犯,说就说柔软语;绮语不犯,说就说正法;离间语,就是两舌,不可说,如果说,总是赞叹别人功德。大家记住。

有一个原则,违背戒律的不说,非佛法不说。

闲谈议论,说些世间法,你认为无所谓,其实犯了绮语,无利益之语。

所以,进一步,大家说功德语,说法,这样可以避免口业少犯。

不要认为口业轻,它也可使众生下地狱的。希望大家注意到。

不谈是非

谈是非,没有一个单位待得下去;夫妇之间,谈是非,一定不和顺;家庭,谈是非,子女一定教不好。

对父母,不谈是非,则孝;对国家民族,不谈是非,则忠;对一切人一切物一切事,不谈是非,则仁爱;对朋友,不谈是非,则信义;对全世界人类,不谈是非,则和平。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从此地得;

{返回 智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夏雨清凉解要 十一
下一篇:夏雨清凉解要 九
 佛七讲话 第八集 第二期 第一天 三心具足必得往生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拾遗卷第二
 佛七讲话 第五集 第三期 第七天 处堪忍世界要修生忍法忍
 佛七讲话 第六集 第三期 第二天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佛七讲话 第八集 第二期 第四天 持名念佛是大观照
 般若义理的探究 分别解说 二谛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要
 夏雨清凉解要 九
 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通义卷第四
 佛七讲话 第八集 第四期 第六天 摄耳谛听佛号不断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相应9经 蓭婆巴利的园林经[栏目:相应部 52.阿那律相应]
 诗词偈颂集[栏目:正果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三五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四集]
 她娘家办念佛堂,只晚上念,早上不念,这样念时用不用法器?[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圣堂启教话念佛[栏目:传喜法师]
 仁波切谈末法时期如何成为实修者[栏目:宗萨钦哲仁波切]
 忏悔的理论与方法 第二章 佛教的忏悔观[栏目:台湾屏东·慧广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