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香港教育学院问答
 
{返回 索达吉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70

香港教育学院问答

『 2011年11月23日晚上』

(一) 问:我是香港教育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生。刚才您说人生如梦,到最后都是一场空。既然有意义的人生跟无意义的人生,到头来都是一场空,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赋予人生意义呢?

答:人生如梦这一点,不要说是我,你也会承认的。你可以想一想,自己最后死的时候,毕生的一切会不会成空?肯定会。但因为迟早会死,你现在就什么都不做了吗?也不是,该努力的还是要努力。

所以,我刚才始终都在强调,一定要积极面对人生。尽管人生是一场梦,但对未来生生世世有意义的事,还是要尽力去做,这二者并不矛盾。

(二) 问:我是香港教育学院的研究生。请问,如果人生是一场梦,那我们是活在自己的梦中,还是活在别人的梦中,或者说整个世界本来就是一场大梦呢?

答:你们喜欢说“如果”人生是一场梦,但站在我的角度,这并不是“如果”,而是“绝对”是一场梦。

这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我们现在正在做梦;二是这个世界就像《黑客帝国》中所说,本来是一个虚拟的世界。这种观点,根本找不到理由推翻,毕竟这个世界若是真实的,就不可能衍生出万事万物,那电话、网络等也不可能出现了。

所以,我们确实是在做梦。宋朝的王安石也说:“死生如觉梦,此理甚明白。”他说生死本来是一场梦,这个道理再明白不过了。当然,有些人通过长期的思维和观察,对此才能真正有所体会,或者像个别人,感情上遇到了危机,才愿意正视人生如梦的真相,知道有些事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因此,这个问题,你们还需要去深入思索,它并不是有些人想的那么简单。

(三)问:我是香港教育学院中文系的学生。现代人有个很突出的问题:千百年来,还是学不会怎样去爱。那在佛家看来,对爱是怎么理解的?如果佛的爱是普度众生,那谁来爱佛呢?

答:所有众生都爱佛不好吗?世间人常说:“你爱我,所以我爱你。”这样推的话,佛爱所有众生,那所有众生也应该爱佛,不爱的话,就有点没有良心了。(众笑)

问:我明确一下,众生爱佛是对佛有寄托,但佛爱众生,是无欲无求的。我觉得这种爱不对等,您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答:呵呵,我刚才是在开玩笑,但也是真实的。

其实,世间人的爱有两种:一种是占有,一种是付出。但不管是哪一种,都属于一种小爱——你爱我,我就爱你;你不爱我了,我恨你。甚至有一本书叫《爱你爱到杀死你》,由此可见,这样的爱有多可怕。

但佛陀爱众生,是一种慈悲,这种慈悲分为有缘、无缘两种。无缘的爱,是从法界空性层面来讲的,现在我们很难理解;但有缘的爱,也是没有任何条件的,佛把所有众生都当作自己的儿女,只要众生痛苦了,就会想方设法去帮他。这种爱叫做大爱,也是我们常说的大慈大悲,它遍于一切众生,甚至有些众生不爱佛,佛陀也根本不会报怨,这在佛陀的传记中比比皆是。

所以,别人对我好,我一定要报恩;别人对我不好,我绝不能报怨,更不能报仇,这是佛教对“爱”的基本原则。

不过,现在有些佛教徒,经常做不到这一点,他们是:你对我好,我才对你好;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但这是世间的做法,并不是佛教的行为。

(四) 问:我是教育学院中文系的研究生,非常荣幸能在这里见到您!现在特别多的年轻人,对人生这场梦非常留恋,因为梦里有太多的诱惑,他们不愿意醒来,宁愿永远沉沦下去。请您开示,我们应当如何生起出离心?

答:首先,一定要懂得为什么要出离?人生这场大梦,眼前看似快乐,最终是不是离不开痛苦?

现在许多年轻人,尽管对佛教并不排斥,但从来没有深入修学过,只是对很多道理一知半解,遇到诱惑时这些根本不起作用。相比之下,大陆有些大学生和老师,学得就特别扎实,修得也非常好。所以,你们在学习世间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多方面了解一下佛法,而且该修的一定要修。

如今的诱惑确实特别大,就拿电子游戏来说,明明是虚幻不实的,许多人却对此非常痴迷,玩起来通宵达旦、废寝忘食,实在是梦中做梦,特别可怜。而要想真正生起出离心,就先要通过闻思佛法,明白三界轮回无一不是痛苦,不管生也好、死也好,痛苦始终无处不在。只有对这一点有所认识了,才会自然而然生起出离心。

(五) 问:我学佛后,发现身边的朋友占我便宜、欺负我,都尽量宽恕他们,因为一切如梦如幻,又何必执著?但是,如果我继续忍辱,别人会把我看作最愚蠢的人,我该怎么办呢?

答:忍辱是很明智的选择,你还是要不断地安忍、不断地宽容。

虽然世间上有个别人,对这种做法不一定理解,但我们这个社会确实需要包容与关爱。不管别人怎么样侮辱、欺负我们,我们还是应当以德报怨,用最广阔的心态去爱他,这就是菩萨无碍的安忍。

(六) 问:我想有些事会对一个人好,可是对方不理解我,跟我的想法不同。这时候我是想办法改变他,还是一味地迁就他呢?

答:佛教中讲了,每个人前世的业力不同,所以,爱好、思维千差万别,经常发生冲突也很正常。

包括一家人,没有结婚前,两个人不太了解对方,结了婚以后,由于思想不同、行为不同,好多矛盾就产生了,他喜欢的我不喜欢,我喜欢的他不喜欢,由此动不动就会吵架。此时要尽量地忍让、宽容,假如做不到,彼此都各执己见,那冲突肯定会此起彼伏。

要知道,你的想法,也不一定每次都正确。你感觉好的事物,拼命地想强加给别人,但也许并不适合他。所以,在与任何一个人相处时,随顺对方非常重要。

哪怕出门住一个宾馆,一个人喜欢开灯,一个人非要关灯,脾气不好的话,在这小小的问题上,也会发生很大的争执,最后自他都非常苦恼。但如果随顺别人,懂得一切随缘,那么他开心,你也很开心。

现在很多家庭不和,成天闹离婚,也是因为性格合不来。一个人说中午喝稀饭,另一个人却非要吃面,然后话不投机就吵了起来,甚至最后大打出手,这有必要吗?没有必要。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随顺众生。

(七) 问:我先修显宗,后修密宗,或者显密同时修,会不会影响修行的效果呢?

答:不会。其实,我们藏传佛教中,全部是显密圆融,不可能单独修一个显宗或密宗。显宗和密宗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一起修不会有任何影响。

现在有些不懂佛教的人,经常声称显密水火不容,甚至认为藏传佛教只有密宗,这种观点很不合理。其实,藏传佛教对于显密都要修学,像《心经》、《金刚经》等显宗经论,我们佛学院都曾学过,从来没有只修一个密宗的。

因此,对显密教法不了解的人,千万不要信口开河,佛陀的所有教法,都是融会贯通的。

(八) 问:请问,菩萨的梦,和凡夫的梦有什么区别?

答:二者差别很大。比如,菩萨对白天的一切显现不会执著,晚上做梦时也常游历清净刹土,将种种梦境转为道用,不像我们的梦中有各种烦恼。

(九) 问:我在修安忍的时候,觉得应该让对方知道自己的错误,告诉他这么做是不对的,不知这样是否可取?

答:如果你发心是好的,不想让他的恶行再继续蔓延,那是可以;但若有自私的念头,对他生起了嗔恨心,那就不可取了。

(十) 问:我们很多人在网上听了您讲法,觉得非常欣喜,大家有个共同的问题是:如果想跟随您到佛学院学习,不知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应该如何做?

答:佛学院的海拔比较高,住处也不方便,一般人去了还有高山反应等,所以,不一定非要去佛学院不可,通过网络、光盘来学习也很好。

而且,我在佛学院所讲的法,除了极个别密法之外,全部是对外公开的[1]。现在的网络十分发达,依靠这种方式学习,可能更加方便一点。

(十一) 问:我是个初二的学生,信佛也有两三年了。但最近我上了中学,是基督教办的,我跟同学说自己信佛,就会遭到歧视。请问,我应该如何面对?

答:你的问题很好,也很实际!处在基督教的学校里,可能是有些人不理解你,但也可能是你自己的心理作用。

一个人无论信什么教,哪怕外境的违缘再大,信仰也最好不要轻易改变。听说在香港这边,有佛教的老师到基督教的学校讲课,也有基督教的老师到佛教的学校讲课,彼此之间还是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不排斥的。

本来,学宗教的人在社会这个庞大群体中,占的比例并不大,而且许多宗教中,都有慈悲的一面,所以,我想你在那里应该不会有特别大的困难,或许是你的心理作用。当然,假如有些人的行为比较过分,那采取一些措施来调解,也是有必要的。

总的来讲,宗教之间发生冲突,宗教徒之间互相排斥,这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有理智的人应该不会这样做。

问:我家也有人出家,但现在许多人,包括亲戚在内,都不接受这种行为,认为出家是很悲惨的事情。请问,您对此怎么看待?

答:他们觉得出家很悲惨,其实我在刚出家时,周围的人也有这种感觉。虽然在我们藏地,对于出家的行为,人人都特别赞叹,但当时我的老师、同学、朋友特别伤心,觉得这个人已经完了。不过慢慢地,他们对我的出家似乎也能接受,并没有那么讨厌。

出家人在有些团体中,是比较敏感,容易受到歧视。但在有些地方,出家人也非常受欢迎,很多人对他比较恭敬。如今在许多国家,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出家人、尊重出家人,并不像七八十年代那样了。

对你个人来讲,不管别人怎样看待,自己都要坚强,应当以出家为荣,在亲友面前经常“炫耀”出家的功德。若能如此,久而久之,过去特别反对的人,以后可能也有出家的缘分。

(十二) 问:我是读金融的。请问,懂得人生如梦,可以让人远离执著,但追求佛法,难道不也是一场梦吗?

答:追求佛法也是梦。但对于做梦的人来讲,依靠这种方法,可以让自己从梦中醒过来。

刚才我在演讲中清楚地说过,积累如梦如幻的资粮,得到如梦如幻的智慧,遣除如梦如幻的障碍,最后获得如梦如幻的佛果。所以,现在的我们追求佛法,虽然是在做梦,但梦中也有痛苦,依靠佛法可以消除,并最终得到解脱的安乐。

这个道理,你若想更深层地了解,可以看看《华严经》、《虚幻休息》等。

主持人:现在问答正式结束,有请何荣汉博士总结致辞——

何荣汉博士结语:

听完之后,我也知道自己没有资格去作评论,但我相信大家都是怀着很大的感恩心,聆听了堪布刚才的演讲。

古人看到世界的不断变化,早就提醒过我们:没有一样东西能捉得住。到了现代,这种观点似乎更加震撼人心。所以,我很认同堪布的观点,现代人更加需要宗教的心灵教育,以面对这个世界,面对生活中的很多变化。

佛家讲,人生如梦,一切都是梦幻泡影;我们基督教也认为,人生就像一棵草,早上发芽生长,晚上就凋萎枯干,一切都如飞而去。其实,这都说明了人生的无常与虚幻。

香港是全世界人均寿命最长的地方之一,但尽管如此,有些小孩在十来岁就跳楼自杀了。所以,当今非常需要堪布这样的大师,与我们分享生命、心灵的体验,或者说,需要以佛家所讲的道理,去面对世界出现的各种变化。对基督徒来说,比如我自己,会坚信永恒上帝的恩典与赐福。

其实,佛教与基督教,都教人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用感恩心去面对一切,用平常心去面对得失,打破执著,学会如何安身立命,并为自己、为他人、为世界带来吉祥和幸福!

相信大家今晚来鄙校聆听堪布的心得分享,在宗教、心灵方面,都有一分喜乐、一分满足。也愿大家尽量与周围的人分享,将福祉带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
[1] 智悲佛网一直在公布索达吉堪布传法的相关视频、音频、讲义。尤其是“法音频道”、“菩提讲堂”,周一到周五晚上会直播堪布的讲法。


{返回 索达吉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科技发达时代的佛法教育——香港科技大学演讲
下一篇:逐梦人生·开启心灵教育——香港教育学院演讲
 初学者不应该视师如佛——普通人刚开始应把上师视为人
 金刚经释
 我们把未来的解脱成就寄托于谁?
 般若摄颂释
 饮酒之过患
 入行论释·善说海 第一品 菩提心利益
 浅谈佛教无常观
 培养佛学人才,利益社会众生
 君主法规论
 《修心八颂》要义——2006年于上海开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师父什么时候会再来,还是你会定期来这边?[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禅师的眼泪[栏目:人间佛教的人情味]
 佛七讲话 第七集 第三期 第六天 具三资粮摄心念佛[栏目:智谕法师]
 慈航普渡·拔苦予乐 第四篇 感应事迹举例 七、枷锁自脱(免囚难)[栏目:慈航普渡·宽运法师]
 中印文化交流的光辉篇章[栏目:真禅法师]
 摄大乘论 第115讲[栏目:韩镜清教授]
 禅宗 肆、禅宗大师与禅门语录[栏目:禅宗简介]
 如来藏[栏目:佛教词汇小百科]
 禅悟与实现 第七章 悟、醒觉与解脱[栏目:郑石岩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