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四章 修道 13 功夫程度
 
{返回 元音老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6209
13、功夫程度
 
做功夫的第一步:念起不随。能做到念起不随就能于生死当中做得主,不为业牵,得大自在。第二步:亲证无为。一切事情尽管来,我心不动。这是真正随顺,而不是压住它不动。压住它不动是不行的。要尽管应酬各种事情,随顺一切事缘,没有什么好的,没有什么坏的差别感,好的不喜,坏的不厌,这样我们的心才能平静,而到达平等无为之境。做到这个地步就能变化自在了,分段生死也就了了。第一步是在生死当中得自在,第二步是变化自在,能变粗为细,变短为长,到达第八地菩萨的位次,至少能显现三十多个意生身。
 
第三步:微细流注消灭。微细流注就是上面讲的作意。作意在八识田里流动,你平时看也看不见,深入金刚萨埵大定,才能见到而消灭它。到这一步,微细流注都消灭光后,能显现百千万亿化身,度百千万亿众生。这时侯才真到家,不是一开悟就好了,差得远,所以,还要好好的用功。
 
摘自《传心中心法灌顶时之开示》
 
二果罗汉,前念才动,后念就觉,虽然能不住相而于觉后归家稳坐,但是念有起灭,还是有生有灭。所以还要有三番生天落地的生死,然后才能了分段生死。因此,打开本来之人并不是大事完结,还要好好地勤除习气,进入三果罗汉达遇事不动心的阶段,更向上进入无为之境,达到阿毗跋致(不退转)的地步,才为初步了手。有思想、有妄情、有造作都是有为。修行从初地、二地、三地……到七地都是有为,入八地才是无为。七地虽然已证到无为了,但是还有个无为在,还有个无为的影子,还是不干净。到八地,无为的影子才取消。所以,我们每个人要衡量一下自己,看看是否对境心一点都不动,平时如还有妄心起伏,那就不行,在境界当中,若着境更不行。一切时、一切处心空如洗,能够随缘起用,不执着,真空妙有、妙有真空的运用那才是真开悟。
 
摘自《禅净密互融互通的修法》

{返回 元音老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四章 修道 14 常见误解
下一篇: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四章 修道 12 大机大用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七章 唯识精义 4 别境五心所
 大手印浅释 第一讲 大手印三要释义 七、直指自心实际
 大手印浅释 第一讲 大手印三要释义 八、法贵当机
 学佛成道没有难处
 恒河大手印 (第十四讲)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一章 心中心法 4 以禅为体,以密为用,净土为归..
 大手印浅释 第二讲 大手印之见 五、顿断妄念,自性现前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四章 修道 7 大定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八章 关于禅密 3 大手印
 恒河大手印 (第八讲)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中观四百论讲记(二十)[栏目:中观四百论讲记·益西彭措堪布]
 如何修持施受法[栏目:达真堪布]
 放下又放下,这是学道[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
 奥义书与大乘佛教中相关思想比较(姚卫群)[栏目:其它]
 佛法僧三宝——人间的庄严[栏目:传喜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七五一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八集]
 不可随便接受陌生上师的灌顶(堪布慈诚罗珠仁波切)[栏目:择师知见]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九(八一四)[栏目:杂阿含经]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一0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佛教的修行法门里,有「苦行」及「密行」,两者有何不同?[栏目:问星云大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