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七章 唯识精义 11 六种无为
 
{返回 元音老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030
11、六种无为
 
“虚空无为”,是用虚空来比喻我们的一真法界的空性。真如佛性量同虚空,没有妄想、没有 杂染,尽管现一切相,起诸般妙用,而无丝毫住着,宛如虚空一样无所作为,故名虚空无为。这 种无为,实际上是指我们用功修行,进入无修、无得、无证的境地,圆满了一真法界的神用。
“择灭无为”,是以无漏之智选择相应的法门,断掉种种障碍,灭掉种种杂染,从而体现真理、 证入菩提。此法是权教菩萨用的分断分证法,教下叫做“无明分分破,法身分分证”,不像大乘圆 顿菩萨是圆断圆证的。
“非择灭无为”,是指实教菩萨不用选择某种方法来分断无明,而是如实观照。就是观照法性 本来寂灭、本来无为、本来如此,并不是选择某种法门,经过修炼,方变得无为的。所以,非择灭无为和上面的择灭无为是完全相反的。择灭无为是要选择某种佛法来修证,从而断掉诸种障碍、杂染,方证得无为。非择灭无为识得法性本来如此、本自寂灭、本来无为,完全不须选择某种法 门来修证而成,故名“非择灭无为”。
“不动无为”,是指功夫修到离开了三禅天、进入四禅天的境界后,没有欢喜、快乐等等来动 摇其身心,而且水、风、火三灾对其也奈何不得,故名不动无为。它是小乘圣人所证得的有余涅槃。
“受想灭无为”,是四空天的无所有处。受想不行,通灭尽定,而不是无出、无入的大乘定, 故名受想灭无为。受想灭无为和不动无为均属二乘人所证境。
“真如无为”,是众生的理体、我人的佛性。它本来非真非妄,不变不易,法尔如此,故名真 如。依相宗说来,要证这个真如妙体,须修三观:一是凡夫的遍计所执性。凡夫执着、追逐外境, 昧却本来,认假作真,无所不要,无所不着,故为遍计所执。二是依它起性。因修观而明一切事 物皆无自体,全是因缘合成,依靠它物而有。如草绳无有本体,依草而有,绳不可得,故空却诸 相而证入本性。三是圆成实性,即真如佛性。这三观是相宗的实修方法。从“依它起”观空,了却“遍 计所执”,即证入“圆成实性”。这一心三观也是很妙的方法。宗下是从八识起修,直截指示你认识 真如本体,即八识之中本有之觉性,就是本觉,即《起信论》所说的真如门。认识了真如本体, 还没有证到一心——清净法身。所以,还需绵密保任、除尽妄习,才能圆证菩提。
摘自《心经抉隐》

{返回 元音老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七章 唯识精义 12 有为法和无为法
下一篇: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七章 唯识精义 10 二十四种不相应法
 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 (其他)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二章 明心见性 3 明心见性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九章 其他 7 学佛不得力
 成佛的诀窍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四章 修道 13 功夫程度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九章 其他 5 五教
 学佛成道没有难处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一章 心中心法 7 修行方法
 恒河大手印 (第九讲)
 恒河大手印 (第十四讲)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七觉支[栏目:佛教词汇小百科]
 齐秦——信佛让我对人生明了许多[栏目:名人说佛·名人佛缘]
 一切法门都离不开觉照[栏目:万行法师]
 五百罗汉 048、伏陀蜜多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Kaccayana - Foremost in Explaining the Dharma[栏目:Ten Great Disciples of the Buddha]
 六届:三法印与现代人生(菩提法师)[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论虚云和尚的殉教意识(刘建平)[栏目:虚云禅师思想研究与纪念文]
 现代佛法 原序 译序[栏目:现代佛法]
 冤枉害人,後受报应[栏目:心念与命运·第1册]
 已经皈依了,但是家里要我早晚烧香拜神怎么办?[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