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一贯之“道”
 
{返回 论语禅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58

一贯之“道”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孔子说:“参啊,我讲的道是由一根线贯彻始终的。”曾子说:“是。”孔子出去之后,同学们便问曾子:“这是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道,就是忠恕罢了。”

  佛教禅宗起源于一个“拈华微笑”的故事,“华”就是“花”,即佛祖拿起一支花露出微笑的故事。

  “拈华微笑”是佛陀拈花示众,迦叶尊者因了悟而破颜微笑之禅宗典故,全称“拈华瞬目破颜微笑”,又作“拈花微笑”。后世引申为默然两心相通之意。

  据《联灯会要》卷一记载,释尊于灵鹫山登座,当其拈华默然之际,大众俱不解其意,唯独摩诃迦叶破颜微笑,世尊乃当众宣言:“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这个故事是说释迦牟尼佛拿起一支花,却不说话。大家都是来听法的,怎么佛陀就举起一支花给大家看,却一言不发呢?所以大家都有点莫名其妙,所有的人都不知道佛陀是什么意思。在大家惊愕之际,唯独迦叶在那里笑起来了。大家也不知道迦叶笑什么,但正在这时,佛陀就说我最高的法门已经传给迦叶了。这就是禅宗西天第一祖迦叶的故事。

  从此,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以心印心,即心即佛。这一宗派在印度传到达摩,达摩传到中国,成为中国禅宗第一祖。达摩在少林寺有嗣法弟子慧可(二祖)、道育等,僧璨(三祖)为再传。僧璨弟子为道信(四祖),道信弟子弘忍立东山法门,为禅宗五祖。门下分赴两京弘法,名重一时。其中有神秀、慧能二人分立北宗渐门与南宗顿门。神秀住荆州玉泉寺,晚年入京,为三帝国师,弟子有嵩山普寂、终南山义福;慧能居韶州曹溪宝林寺,门下甚众,以慧能为六祖。时称“南能北秀”。北宗主张“拂尘看净”的渐修,数传后即衰微;南宗传承很广,成为禅宗正统,以《楞伽经》、《金刚经》、《大乘起信论》为主要教义根据,代表作为《六祖坛经》。六祖慧能是中国禅宗一块里程碑,他之后出现了五家七宗,与中国文化融合一起,成为中国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无论程朱理学,还是陆王心学等等,都受到中国禅学的影响。

  孔子说“一贯之道”,很与释迦牟尼当年拈花示众相似。曾子平时说话迟钝,看起来很笨,可他却是独得孔子心传的人,所以当大家正在等孔子再说明什么是“一以贯之”时,曾子就说明白了。明白了什么,大家也莫名其妙。但老师在大家又不好问,等孔子出去后,大家就忍不住都来问。可曾子也知道大家不懂老师的“教外别传”,既然不懂,就只好概括一下孔子之“道”就是忠恕而已,一般人能够做到忠恕就已经很有境界了。实际上真正的“道”就是上文“朝闻道,夕死可矣”的“道”,这是“形而上”之道,无法用世间文字说明。

  对于“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这段话,朱熹注:“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而已矣者,竭尽而无之辞也。”“忠”要求积极为人,如“为人谋而下忠乎?”、“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恕”要求推己及人,如“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恕是孔子思想的基石,是实践“仁”的方法。

  可忠恕之道仅仅是实践仁的方法,它并非仁之体。禅宗有本书叫做《指月录》,什么叫做指月呢?以指譬教,以月譬法。《楞严经》卷二:“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故诸经论多以指月一语以警示对文字名相之执着。禅宗则借此发挥其“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之教义。禅宗以“本来无一物”之境界为上乘,以“万虑皆空”为至德。主张不立文字,不下注脚,亲证实相,方为究竟。认为一切言教无非为示机之方便而设,如以指指月,使人因指而见月。

  所以曾子叫大家去实践忠恕之道,并非忠恕之道本身就是道,而是应该像“指月”一样,我们不能只看指,却不看月,若只看指,就忘记了本体,忘记了本体就永远不能开悟。

  我们认为,忠恕之道,相当于神秀的渐修,而一贯之道相当于慧能的的顿悟,所以,从佛祖的“拈华微笑”到孔子的“一贯之道”,圣人思想都是一脉相承的。

  论语禅:

  言下顿悟一贯之“道”,佛与儒实无区别。


{返回 论语禅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事亲并非只是顺从
下一篇:把名位看空
 游必有方
 悟“道”
 孔子选女婿
 事亲并非只是顺从
 菩萨的志向
 一贯之“道”
 仁者的定力
 好人得病
 忏悔
 无欲则刚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杂阿含经卷第五十(一三二七)[栏目:杂阿含经]
 言过其行(法众)[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极乐法会--噶陀仲巴仁波切在阿日扎五明佛学院开示[栏目:噶陀仲巴仁波切]
 僧伽[栏目:白云禅师]
 《佛教三字经》新注 涅槃四德[栏目:唐思鹏居士]
 从心理康复的角度谈身体扫描内观实践(界文法师)[栏目:佛教心理学]
 藏传因明他比量式(祁顺来)[栏目:因明学参考资料]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十五 第四十一章 因地十心[栏目:楞严经白话解]
 杂阿含经选集 十四、六处法门 无我为根本[栏目:杂阿含经选集·新版]
 佛说阿弥陀经导读讲记(净界法师)[栏目:净土宗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