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观宗 第三节 佛性
 
{返回 中观宗简介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16

第三节 佛性

佛性也就是法性的异名,在非众生数上名为法性,在众生数上名为佛性。龙树的中观学多分读法性。传人中国以来,修行所以能成佛的原因,一直是佛教徒中未能正确解决的问题。当晋末法显由印度携回《涅槃经》与佛驮跋陀罗共译成《大般泥洹经》六卷。经中详言佛性,以为“泥洹不灭,佛有真我,而众生皆有佛性”(僧睿《喻疑》)。这为修行成佛作了很好的理论解释。然而一部分人又以经中谈常、谈大我,这与《般若》所谈空性不相吻合,曾引起很大的争执。罗什弟子僧睿特撰《喻疑》,以《般若》、《法华》、《泥洹》三经义理一致为释。竺道生也据以撰《佛性当有论》,以明一阐提人也决定成佛。在罗什灭后八年,昙无谶在北京译出《大般涅槃经》,于是佛性之谈一时风起。成实、毗昙、三论各家无不盛谈佛性,且有涅槃师或涅槃宗之目。吉藏《大乘玄论》卷三列举十一家异说,其中说:“以第一义空为正因佛性者,此是北地摩诃衍师所用。”这是当时三论师的解释之一(《大智度论》卷十一释第一义空,以诸法实相及涅槃为第一义空。诸法实相无受无著,涅槃中无涅槃相为第一义空)。这就是说:实相是众生的本体,也就是众生可以成佛的本能。新三论宗吉藏却批判了古来十一家之说而发挥其本宗的见解,以为佛是果义,性是因义。佛果之因名为佛性。若指因所成果,则如来应称为性佛,佛性与性佛是二而不二的。此二而不二便是中道,因此佛性是以中道为体,不二而二是中道之用。据《大般涅槃经》所说,佛性有因、有因因、有果、有果果,吉藏以为十二因缘不生不灭是因佛性(境界因);十二因缘不生不灭的正观智是因因佛性(了因);正观明了是果佛性(菩提);正观既明,生死息累毕竟空寂是果果佛性(涅槃)。而正因佛性(中道)则非因非果,既不是始有,也不是本有。但为方便破众生无常之见,说一切众生本有佛性,由此因缘可以成佛;为防众生执言成病,所以又说佛性是始有。究其实佛性是非有非无的中道,便非始有也非本有,不属于过去、未来、现在的。

 


{返回 中观宗简介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观宗 第四节 一乘
下一篇:中观宗 第二节 诸法实相
 中观宗 第七节 八不
 中观宗 第二节 诸法实相
 中观宗 第一节 略史
 中观宗 第四节 一乘
 中观宗 第八节 二智
 中观宗 第三节 佛性
 中观宗 第五节 涅槃
 中观宗 第九节 十喻
 中观宗 第六节 二谛
 中观宗 第十节 判教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漫说《杂阿含》(卷十六)~H 第446经、448经(偈经):本经以偈颂的形式,对前经进行分别解说。[栏目:界定法师]
 瑜伽师地论 题解[栏目:瑜伽师地论·白话文]
 《安乐集》讲记 第五十二集(空缺)[栏目:安乐集讲记]
 1965 游心安乐道(新罗 元晓撰)[栏目:净土宗人之著作]
 遵佛遗教[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怀着感恩的心去工作[栏目:印良法师]
 三五 守迦(自净)[栏目:长老尼之譬喻]
 勿喜勿悲[栏目:实修教言]
 供养时需要具足的六个条件是什么?[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不吃蔬果将难以抵抗疾病[栏目:一生要素]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