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菩萨与六波罗蜜
 
{返回 曹越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47

菩萨与六波罗蜜

问:什么是菩萨的六波罗蜜?

答: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略称,有两种含义:

一是觉悟的有情,指菩萨证悟的境界。

二是使一切有情觉悟,指菩萨广度众生的菩提心。

菩萨行持六度万行,六度法门即檀波罗蜜(布施)、尸罗波罗蜜(持戒)、羼提波罗蜜(忍辱)、毗梨耶波罗蜜(精进)、禅那波罗蜜(禅定)、般若波罗蜜。

布施就是施舍,包括财布施、法布施、无畏施,布施度悭贪;持戒是守持戒律,包括比丘戒、菩萨戒等,最基本的是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通过行为的约束,达到使心清静的目的,持戒度毁犯;忍辱是忍受他人的恼损,进而如如不动,悟入无生法忍,忍辱度瞋恨;精进是精而不杂、进而不退,指努力修行,精进不懈的度众生,精进度懈怠;禅定又称静虑,指心的安止,包括四禅八定等,禅定度散乱;般若指大智慧,是本经的宗旨所在,般若度愚痴。

《大智度论》云:“五度如盲,般若如眼。”

般若是修慧,前五度是修福。如果离开了般若波罗蜜而修持其他五波罗蜜,则只是有为之善法,无法证悟法性而得解脱,所以般若才是佛法的根本,才是佛法与外道区别之所在。菩萨修布施等五度时,皆不能离开般若智慧,如《金刚经》所言:“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布施要三轮体空,外不见有受施的人,内不见有能施的我,于其中间,亦不见有所施之物。本经特别显示般若的本体,以及说明般若智慧的妙用,使修学佛法的人,运用般若真空的智慧,来驾驶前五度的船只,驶向究竟成佛的彼岸。

深般若

问:什么是深般若波罗蜜?

答:般若分为实相般若、观照般若和文字般若。

实相般若指诸佛证悟的法界真实之相,观照般若指依法界实相之理体进行观修,文字般若指借用文字表述实相般若的境界。实相般若为体,文字般若为相,观照般若为用。所以修行以闻思文字般若为下手处,进而实修观照般若,最终证悟实相般若而成就。

《金刚经》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圣贤所证悟的般若也有深浅的差别,证二乘果者,只破我执,法执尚存,所证智慧不能称为深般若;初发心下位菩萨,观力微薄,未深入诸法实相,也不能叫深般若;大菩萨们已证法空,于一切法自在,所行称为深般若。

般若波罗蜜多指破尽我法二执、证悟法性的大自在境界,也可称为证悟无分别智。

证悟无分别智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寻思慧,用寻思分别的意识心参究自性,这个阶段叫加行无分别智。

第二阶段:内证慧,明心见性时,妙明真心自显,为根本无分别智。

第三阶段:起用慧,以妙明真心能起无穷妙用,遂起大悲应化事业,而于法自在,这个阶段叫后得无分别智,这才是深般若波罗蜜多。

观世音菩萨早已圆证佛果,倒驾慈航示现为菩萨,故时时行持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返回 曹越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五蕴与空性的关系
下一篇:观自在的境界
 蔽障实无蔽障
 十二因缘空
 你认识自己吗?
 解悟与证悟
 观修般若
 相依缘起
 性空不二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出离心与本觉心
 生命圆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菩萨道的修行(济群)[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学佛人为什么遭横死[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五]
 中国思想与大乘佛教(许洋主)[栏目:大乘佛教理论]
 作为在家居士,应如何对待自己的根本上师?[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一切福德智慧本性中具足[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死在喇荣[栏目:行者随笔]
 202.慧林怀深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从师授之[栏目:佛子禅心·种德禅寺佛学苑学僧文选]
 般若义理的探究 修习方便[栏目:智谕法师]
 思念上通下愿老法师[栏目:普寿寺僧众园地·修学体会]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